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中辅助外固定支具的应用

    作者:刘策;余新光;周定标;伍刚

    目的 探讨在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中辅助外固定支具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回顾48例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中辅助外固定支具的应用,其中包括颈围、头环胸衣(Halo-vest)、胸骨-枕骨-下颔固定器(SOMI)3种颈部支具.结果 后路内固定术后辅助外固定支具初选分别为费城式颈围(20例)、SOMI(16例)、头环胸衣(12例),应用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0.0%、87.5%和91.7%.初选支具效果不满意者经更改支具后,终在康复期应用的支具分别为费城式颈围16例、SOMI 15例、头环胸农17例.35例(72.9%)获得厂随访4个月以上,支具固定时间均超过3个月,满足所需术后支具外固定时间.结论 颈围、头环胸农、SOMI3种颈部支具在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和康复期的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需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外科治疗不同阶段加以选择应用.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

    作者:邢宁;杨铁;缪国专;杨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0名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分析椎动脉及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相互关系.结果:寰枕融合16例,寰枢椎脱位16例(前脱位),颈椎融合8例,扁平颅底4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8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5例,蝶枕软骨未闭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1例, Arnold-chiari畸形15例.结论:MS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和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 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作者:刘瑞端;贾长青

    目的 探讨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个性化治疗策略.方法 对自2007-09-2013-09诊治的伴有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寰枢椎可复性脱位36例,均行后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35例获得随访4~3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JOA评分(9.0±1.5)分,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15.6±0.8)分(P<0.05),末次随访为(15.8±0.6)分.术前延髓脊髓角115°~125°(119±8)°,术后延髓脊髓角126°~140°(133±8.3)°(P<0.05),末次随访延髓脊髓角未见明显改变.术中发生椎动脉损伤1例,术后死亡.其余X线片、CT复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复位满意,获骨性融合.结论 对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 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李洪珂;王文军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脊髓及/或延髓的退行性疾病,是以充满液体的异常空腔为特征的脊髓内异常液体积聚状态.常见于颈段,在某些病例可向上延伸至延髓和脑桥(延髓空洞症).多伴随颅颈交界畸形如Arnold-Chiari畸形(ACM),也可由外伤、感染及肿瘤引起.脊髓空洞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无定论,以Gardner的脑脊液冲击学说和Williams的颅内与椎管内压力分离理论影响较广泛,但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本病的所有特征,其中脑脊液循环和动力学在脊髓空洞症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由于CT的应用和磁共振成像的出现,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大大提高.

  • 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寰枢椎脱位应个性化治疗

    作者:尹庆水;王建华

    随着颈椎外科基础研究和相关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寰枢椎脱位的诊治技术在近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不仅寰枢椎脱位的原理、临床分型得以明晰,而且治疗手段也不断丰富,治疗效果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初,对可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牵引复位,一般应用后路椎板钢丝固定,但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没有很好的办法.20世纪90年代初,刘景发等[2]采用经口咽前路松解术后牵引缓慢复位后头颈胸外固定或后路枕颈或寰枢椎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获得了较好疗效.2006年,谭明生等[3]将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用于寰枢椎脱位的治疗,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成为寰枢椎后路手术内固定技术的金标准.Wang等[4]结合经口咽前路松解,术中重力牵引下复位与后路寰枢椎或枕颈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取得了很好疗效.经口咽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nterior reduction plate,TARP)固定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近十年上颈椎外科技术的重要进展之一[5~7],该技术可以有效结合经口咽寰枢椎松解技术,通过一次性的前路手术方式,同时解决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松解-复位-固定问题,不仅简化了手术过程,而且显著提高了手术效果.目前,我国脊柱外科医师对各类复杂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诊治技术已经跻身于国际同行的先进行列.但是,继续探索的步伐远不能停止,对颅颈交界区疾病这一国际脊柱外科界和神经外科界均涉足的领域,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尤其是对合并各种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寰枢椎脱位治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 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胚胎学基础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尹一恒;余新光;周定标

    颅颈交界区(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CVJ)畸形发病原因众多,欧美国家发病以类风湿关节炎、Paget病、颅骨软化、成骨不全等继发性病变多见;国内发病病因尚缺乏流行病学证据,但一般认为先天发育障碍引起的畸形较多.CVJ骨性结构包括由齿突、枢椎椎体以及枕骨基底部构成的中轴柱以及围绕中轴柱的两个环形结构[1].环形结构为枕骨大孔环和寰椎环,前者包括枕骨基底部分的外侧、枕骨髁以及枕鳞部,后者由寰椎前后弓及其侧块组成.先天性CVJ畸形( congenital anomaly of the CVJ,CACVJ)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扁平颅底、颅底凹陷、寰枕融合、寰枢脱位等,亦包括神经系统的畸形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等.

  • 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个性化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梁峰;刘瑞端;姚强;贾长青

    目的:探讨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个性化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7年9月到2013年9月伴有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寰枢椎可复性脱位患者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5.6岁。均行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时间4~38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 h,平均出血量130 mL。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3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9.0±1.5)分,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15.6±0.8)分(P<0.05),末次随访为(15.8±0.6)分。术中发生椎动脉损伤1例,术后死亡。其余X射线片、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复位满意,获骨性融合。结论对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 1例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治疗颅颈交界畸形患者的护理

    作者:朱慧敏

    颅颈交界区畸形常致延髓、高位颈髓受压,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1],如四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和呼吸困难.

  • 颅颈交界畸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周晶;周影;李哲

    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主要以骨骼发育异常为主,此外常合并软组织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主要有颅底陷入、扁平颅底、环枕融合,颈椎联合或分节不全,环枢关节脱位,齿状突发育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斜颈、发际低等畸形.该畸形发病年龄不等,多在青年时期发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迄今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以延髓腹侧受压的患者主要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手术,具有直接纠正病理性解剖结构,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但由于手术人路深、术后病情复杂多变,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本文着重总结颅颈交界畸形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

  • C2下关节突螺钉联合C1侧块螺钉钛棒固定技术在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宗睿;尹一恒;余新光;乔广宇

    目的 探讨C2下关节突螺钉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用C2下关节螺钉代替C2椎弓根螺钉与C1侧块螺钉连棒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影像及临床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共植入23枚下关节突螺钉(3例双侧,17例单侧),除4枚突入椎间孔外口(小于1 mm),其他均准确植入.突入椎间孔螺钉未引起相关神经根性疼痛.患者术后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12.2分提高到术后的15.4分.枕颈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 对不适合C2椎弓根螺钉的患者,C2下关节突螺钉可以做为一个替代的选择.

  • 寰枕融合的形态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刘策;周定标;余新光;乔广宇;孟祥辉

    目的 研究寰枕融合患者寰椎下关节面几何形态学特征.方法 35例寰枕融合患者CT扫描后,CT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软件(Amira 4.0)重建寰椎下关节面和相关颅颈交界结构的几何形态.基于由Frankfort水平平面(FHP)、垂直于FHP的矢状平面和冠状平面构成的三维参考平面,测量关节面前后方向和侧方向空间成角.结果 35例中28例双侧、3例单侧寰椎下关节面前倾角大于10°,均表现为前后脱位、旋转脱位和颅骨下沉等不同类型的脱位.4例双侧关节面前倾角小于10°,除1例外均无明显寰枢关节无脱位.两侧关节面的空间成角呈现不对称者常见.结论寰枕融合时寰枢椎之间承重关节常呈现不同程度的前倾和不对称,这种几何形态变化导致的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有可能是寰枢椎脱位的直接原因.

  • 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处理策略

    作者:陈利锋;余新光;周定标;卜博;张远征;许百男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颅底陷入35例,寰枕融合25例,颈椎分节不全6例.病人均行颅后窝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术,行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21例.固定方式采用钛缆固定和自体骨移植41例,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自体骨移植15例.结果 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脑脊液切口漏1例.55例随访6~60个月,平均42个月;植骨融合满意52例,钛缆固定和自体骨移植植骨未能融合3例;症状改善51例(92.7%),无变化4例(7.3%);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Chiari畸形合并颅颈交界畸形应行颅颈交界关节稳定性检查及评估,对有潜在颅颈交界不稳定病人应行后路减压并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单纯后路减压可能加重颅颈交界不稳定,症状难以缓解甚至加重.

  • 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的不稳定型颅颈畸形的外科治疗

    作者:邓雷;刘强;晏怡

    目的 探讨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的不稳定型颅颈畸形的螺钉植入技巧及后路复位手术方案,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的不稳定型颅颈畸形患者行单纯后路减压复位及枕骨-枢椎椎弓峡部-第三颈椎侧块(Occipito- vertebral isthmus of axis-lateral mass of C3,Oc-C2-C3)螺钉-钛棒内固定术.术前行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CTA)确定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难易程度,分析单纯后路减压复位及Oc-C2-C3螺钉-钛棒内固定术治疗的可行性.分别于术前术后应用CT及MRI技术测量硬腭枕骨大孔线(Chamberlain's line,CL)和斜坡枕骨大孔线(McRae's line,ML)上方距离、寰齿前间距(Atlanto dental interval,ADI)评价复位程度;通过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价脊髓受压程度;以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17分评分系统评价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41例患者植入C2椎弓峡部螺钉、C3侧块螺钉共129枚,无1例发生椎动脉损伤和颈髓损伤;术后共随访6~42个月,术后复查资料与术前相比,患者在齿状突复位程度、脊髓受压程度及颈脊髓神经功能方面均获得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41例患者在访,到目前为止,无螺钉松动及断裂迹象,无再失稳发生,患者均获得稳定的骨性融合.结论 对于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的不稳定型颅颈畸形,枕骨-枢椎椎弓峡部-第三颈椎侧块(Oc-C2-C3)螺钉植入技术用于单纯后路复位手术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且手术安全、可行.

  • CT重建技术在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策;余新光;周定标;王新疆;乔广宇;孟祥辉

    目的 评估CT重建技术在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在螺旋CT轴位扫描的基础上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呈现(VR)以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加以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28例呈多种骨性畸形,包括寰枕融合、C2-3融合、齿状突不连等,不同兴趣区域需要相宜的重建方法.结论 CT重建技术能够揭示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的细节特点,采用系统化分析策略可提高其临床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