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种吞咽障碍压力测定治疗仪的设计与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冯珍;帅浪;张纯;刘玲玲

    目的:针对咽期吞咽障碍环咽肌失弛缓的压力测量和定量扩张问题,设计开发吞咽障碍压力测定治疗仪并予以临床初步研究.方法:该装置的导管和膨胀气囊部分以导尿管结构为蓝本,选择硅胶作为气囊材料,制成三个独立气囊,上下两个气囊为定位气囊,通过中间气囊对环咽肌张力进行测量及垂直定向加压扩张.将之应用于两名受试者(环咽肌失弛缓患者1例和吞咽正常受试者1例).结果:环咽肌失弛缓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Ⅴ级,吞咽造影检查示环咽肌失弛缓,环咽肌压力值高;患者行扩张治疗5d后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洼田饮水试验降至Ⅰ级,吞咽造影检查基本正常,环咽肌压力值明显下降.吞咽正常受试者洼田饮水试验Ⅰ级,吞咽造影检查示环咽肌正常,环咽肌压力值较环咽肌失弛缓患者低.结论:该吞咽障碍压力测定治疗仪数据测量简单可靠,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医疗成本低,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 主动球囊扩张术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效果

    作者:黄绍春;杨永超;刘莉;饶江;王珧;朱慧敏

    目的 探讨主动球囊扩张术对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38例诊断明确并经头部CT/MRI证实,经数字化吞咽造影检查(VFSS)证实为环咽肌失弛缓的清醒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给予主动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每周治疗7次).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DSA设备下的数字化VFSS、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及VFSS评估食管上括约肌开放程度及吞咽障碍程度.结果 (1)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比例比较:经主动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4周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0/19、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P=0.04).(2) FOIS评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为4(3,6)分比2(1,3)分,6(5,7)分比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75、3.85,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19,P=0.03).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1例,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4例,两组治疗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P=0.45).(3)VFSS评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为4(3,8)分比2(1,4)分,8(7,9)分比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65、3.86,均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P=0.01).VFSS各分项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口腔期、咽期、误咽程度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Z值分别为2.64、3.29、3.35,均P<0.01;观察组Z值分别为2.44、3.99、3.87,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口腔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14,P=0.89),咽期和误咽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51、3.29,均P<0.01).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有效9例,治愈3例;观察组有效8例,治愈10例;治疗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P=0.042).结论 主动球囊扩张术对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 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作用

    作者:陈惜珠;袁仕国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标准、吸人性肺炎诊断标准评估患者误吸程度分级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后同组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11.1%)明显少于对照组(26.7%)(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75.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实验组〔(8.76±1.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26±2.10)分〕(P<0.05).结论 早期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 常见病康复治疗规范(3)——脑卒中康复规范管理与分级诊疗

    作者:夏清

    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1岁,于2015年9月1日凌晨3点多突发头晕、头痛,难以入睡,当日早上至当地医院就诊,病程中患者出现左面部、右侧肢体麻木,进食困难.遂转至上海华山医院就诊,头颅MRI示:左脑干梗死(延髓).入住神经内科给予改善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等对症治疗,9月底患者病情平稳后办理出院.出院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正常,但仍遗留有进食困难,需留置鼻胃管摄入食物及水,发病以来体质量减轻约10 kg.

  • 吞咽造影检查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慧珍;许电;许时良

    目的:观察吞咽造影检查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诊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吞咽造影联合吞咽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每天治疗一次,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会厌移动时间、Rosenbek误吸程度评级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洼田饮水试验、会厌移动时间、Rosenbek误吸程度评级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康复训练较传统吞咽康复训练更具针对性、疗效更显著,且吞咽造影检查能帮助医者及治疗师更好地评判吞咽障碍具体情况.

  • 神经性吞咽障碍不同浓度钡液吞咽造影检查分析

    作者:陈艳;潘翠环;王璇

    目的 探讨神经性吞咽障碍不同浓度钡液吞咽造影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入选新发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100%钡液吞咽造影检查组、45%钡液吞咽造影检查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前两组分别采用相应浓度钡液调配的食物进行造影检查.结果 100%钡液吞咽造影检查组与45%钡液吞咽造影检查组两组造影结果均能显示患者口腔期及咽期的滞留、返流、误吸、隐匿性误吸及清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45%钡液及100%钡液吞咽造影检查均能安全有效地反映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指导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