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伸腕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茅矛;郑瑜;沈滢;殷稚飞;周秋敏;李勇强;陆晓

    目的:探讨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伸腕及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伸腕肌群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伸腕肌群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电刺激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次20min,疗程2周,治疗过程中记录首次出现主动伸腕动作的时间.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以下评估:上肢Fugl-Meyer简易运动功能评估、伸腕肌群肌力评估、主动伸腕关节活动度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估(ADL)、Jebsen手功能评估、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通用组合评估.结果:试验终点时,试验组共21例患者,对照组共20例患者.治疗组中有19例(90.48%)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主动伸腕动作;对照组中有12例(60.00%)患者出现了主动伸腕动作,治疗组患者平均主动伸腕动作出现时间(18.33±7.01)天,显著早于对照组(40.95±20.02)天.两组患者各项参数治疗前后对比均存在组内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数据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Fugl-Meyer简易运动功能评分、伸腕肌群肌力、主动伸腕关节活动度、ADL得分和ICF得分的差值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Jebsen手功能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相关参数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得分(P<0.05).结论: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相比,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使早期脑卒中患者主动伸腕动作出现的时间显著提前,并能有效促进其功能恢复.

  •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 Brunnstrom 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常永霞;李姣;马秋云;侯文丽;戈雷;孟海超;胡瑾;马崇;王正田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 Brunnstrom 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阐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BrunnstromⅠ-Ⅱ期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例;Brunnstrom Ⅲ期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4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卒中康复治疗,治疗组加做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和8周评估各组患者腕背伸肌大表面肌电值和主动活动度(AROM),并进行上肢 Fugl-Meyers 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腕背伸肌表面大肌电值治疗8周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 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高于同期 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比较,Brunnstrom Ⅲ治疗组腕背伸肌表面大肌电值治疗4周时开始提高(P <0.05),且明显高于同期Brunnstrom Ⅲ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疗8周开始提高(P <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 治疗8周开始增加(P <0.05),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 AROM 明显高于 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 <0.05);Brunnstrom Ⅲ治疗组和对照组腕背伸肌AROM 治疗4周时均明显提高(P <0.01,P <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 FMA 评分治疗8周时明显提高(P <0.05),且高于同期 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 <0.05);BrunnstromⅢ治疗组 FMA 评分治疗4周开始提高(P <0.05),BrunnstromⅢ对照组治疗8周时 FMA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 Brunnstrom Ⅲ治疗组明显高于 Brunnstrom Ⅲ对照组(P <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增加脑梗死患者腕背伸肌肌力,改善肢体功能。

  • 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重建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东岩;董旭;冯丽媛

    目的:在客观评价脑卒中后患者腕部运动功能的基础上,观察不同针利方法对脑卒中后腕关节背伸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2周-3个月的、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中风患者40例,采用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改进穴位+连续波+常规针刺(常规刺1组)、常规穴位+断续波+常规刺(常规刺2组)、常规穴位+连续波+合谷刺(合谷刺1组)、改进穴位+断续波+合谷刺(合谷刺2组),于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图、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提取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MAX,IEMG)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后各组腕关节功能均有恢复.合谷刺2组腕关节各项分值提高为明显(P<0.05).结论:不同穴位及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关节背伸功能的重建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合谷刺法加断续波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确疗效,且临床应用中具有见效快、刺激强等特点.

  •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术后腕背伸功能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俞岚;张备;陈亮;白玉龙

    目的 初步评价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臂丛神经移位术后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产瘫)患儿腕背伸功能的疗效.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取30例行臂丛神经移位术后的产瘫患儿,在服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患侧桡侧腕长伸肌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儿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和桡侧腕长伸肌自发肌电均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患儿全部获得随访,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治疗前为(0.00±14.20)°,治疗后为(24.57± 1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桡侧腕长伸肌自发肌电均值治疗前为(69.57±39.57)μV,治疗后为(529.30±293.17)μ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有助于改善臂丛神经移位术后产瘫患儿的腕背伸功能.

  • 运动再学习方法结合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腕背伸的影响

    作者:刘佳;陈世宏;朱仙芬;毛利军;冯炜珍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00/100000,存活者中75%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手功能的恢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运动再学习(motor relearning method,MRP)是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的治疗方法.此法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前提下,着重按照运动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现代运动学习的方法,强调反馈[2].而生物反馈利用一般情况感觉不到的信号,通过视觉、听觉反馈信号,再加入运动再学习方法,不断学习和训练控制非随意动作,提高腕背伸肌力,达到训练目的.本研究旨在将运动再学习方法运用到生物反馈训练中提高腕背伸功能,为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