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丙酚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世界各国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目前尚未清楚,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化疗﹑放疗﹑手术切除等,其中手术切除还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既往研究发现,手术切除肿瘤可增加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概率,肿瘤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除了外科手术因素外,麻醉期间应用的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也可能促进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从而影响到肿瘤患者的术后转归和长期预后。近年来,麻醉医师在恶性肿瘤手术期间采取的干预措施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长期预后和转归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正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课题。麻醉药物异丙酚(2,6-双异丙基苯酚)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的一种静脉麻醉药,因起效迅速、可控性强、作用时间短、清醒快而完全、副作用少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研究发现,除麻醉效应外,异丙酚还存在其他效应,包括抗癌作用、器官保护作用、血小板抑制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减少术后呕吐、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止痛和遗忘效应。近年研究发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信号分子的传导起到了重要作用。异丙酚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就异丙酚对肿瘤作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不同浓度与不同赋形剂异丙酚对细菌生长影响的比较
异丙酚为脂肪乳制剂,由异丙酚(2,6-双异丙基苯酚)、10%大豆油、1.2%卵磷脂和2.25%甘油组成.研究证明,脂肪乳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大豆油乳剂可促进细菌生长[1-2].因此,异丙酚一旦被污染,细菌会迅速繁殖生长.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异丙酚镇静时异丙酚的暴露时间较长,增加了接触和滋生细菌的机会,因此静脉输注异丙酚和围术期感染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了四组怀疑由于输注异丙酚导致的术后感染,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奥斯陆莫拉氏菌[3].Veber等[4]报道了4例手术病人,由于静脉输注异丙酚而导致了严重的脓毒血症.Bennett等[5]通过病因学分析证明了静脉输注异丙酚和手术后感染有关,并且在注射器中正在使用的异丙酚经细菌培养呈阳性,其菌株与感染病人体内分离出的菌株一致.本研究拟探讨不同浓度与不同赋形剂的异丙酚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以分析其与院内感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