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改善直接PCI患者近期预后临床研究

    作者:官功昌;刘棣;张学军;崔倩卫;刘博;王军奎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ST段回落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以及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直接PCI适应证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88例,随机分为静脉应用组43例和冠脉应用组45例,观察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和30 d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冠脉组术后1h 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静脉组(P<0.05),冠脉组MACE发生率低于静脉组(P<0.05),TIMI血流分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时,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术后1h ST段回落率,减少术后30 d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琦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rhPro-UK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UK溶栓治疗.分析不同溶栓方法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溶栓后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溶栓后两组并发症比较发现,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再次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后心绞痛及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Pro-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率高,副作用小,更有益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急性治疗.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付强;呼东波;刘桂兰;李拥军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2例AM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均行PCI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使用常规抗凝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替罗非班治疗.术后随访4周,观察两组患者梗死冠脉TIMI 3级血流复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复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AMI患者PCI术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20例

    作者:岳锦明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1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将其中120例应用血栓导管抽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92例常规行PCI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血管开通率、ST段下降率及血管“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血管开通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术后ST段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管”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3例(2.50%)出现再发心绞痛,对照组14例(15.22%)出现再发心绞痛,均强化抗凝治疗后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纽无1例发现心血管事件,对照组8例(8.69%)发生心绞痛,2例(2.17%)发生心力衰竭,观察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可明显降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减少住院期间及PCI术后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优于常规PCI.

  • 高原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品发;佘海茹;童有福;陈薄;边惠萍;陈惠新;尚正录;李伟玲;王红

    目的:探讨在海拔2260m地区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患者中符合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例共111例.分为急性PCI治疗组和药物溶栓组两组.治疗后观察随访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随访30d,急诊PCI组与溶栓组对比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1.6%vs12.2% (P<0.05),复发心绞痛3.2% vs16.3%(P<0.05),而随访1年,急诊PCI组发生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复发心绞痛依然显著低于溶栓成功组,且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显著低于溶栓成功组3.2%vs22.5% (P<0.001).1年病死率研究发现发病后2h内溶栓成功组病死率为9%,急诊PCI病死率6.5%,死亡风险降低27.8%.发病6h内溶栓成功病死率15.5%.急诊PCI的病死率为8.9%.死亡风险降低11.5%.结论:AMI患者血管再通急诊PCI效果优于药物溶栓,在有条件的医院,应把PCI作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

  • 急诊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对比分析

    作者:高晓梅;孙晓红

    目的:探讨急诊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 20例,择期PCI30例,并观察对比其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急诊PCI治愈率效果优于择期PCI(P<0.05),术后1月心绞痛发作低于择期PCI(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术后康复.

  •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哲;高峰;白怀生;李晓莉;李飞;周静;赵莉;曹杰;杜日映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使用抽吸导管的术中、术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梗死相关血管近段或中段完全闭塞且明显可见血栓影的38例患者纳入抽吸导管治疗组;其余35例患者纳入常规治疗组.以血管开通率、"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ST段下降率、住院期间及术后1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抽吸导管组中,38例患者术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3级,术中、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血管开通率100%;术后1月内1例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常规治疗组中,29例患者术后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ST段下降率71.4%;8例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6例发生心力衰竭,术后1月内8例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现象.结论:抽吸导管组患者的"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下降率、住院期间及术后1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

  •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早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丁洪涛;周军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给予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则于溶栓治疗开始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再通率、再通时间、心电图改变、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溶栓再通后再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T段回落至≥50%所需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及患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的溶栓治疗,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显著提高再通率,降低再梗死率,缩短再通及ST-T回落时间,未增加出血风险及病死率,可更好的改善预后.

  • 脑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49例

    作者:郝美云;石买雄;郝榆霞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49例脑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及结论:49例脑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高血压病史43例,心脏病史18例,血脂高的46例,吸烟史25例,肥胖者40例;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出血29例为主,丘脑出血9例,放射冠区4例,脑叶出血3例;心肌梗死部位以下壁心梗18例为主,广泛前壁14例,前间壁心梗10例,广泛前壁+下壁5例;治疗应卧床、吸氧、镇静、止痛,降压或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改善微循环、营养心脑细胞、扩张心脑血管等综合治疗.治疗转归33例好转出院,16例死亡,11例为心源性,3例死于脑疝.脑出血的患者入院应动态监测患者心肌酶学、心电图及血浆肌钙蛋白I,一旦发生心肌梗死,除了合理地同时给予高渗利尿剂和髓袢利尿剂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且不过分增加有效循环血量,避免心脏负荷过度增加.同时药合适应用扩冠、扩张小动静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并且减小心脏负荷,从而减小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 液体复苏联合临时心脏起搏对急性右心梗死PCI术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建新;樊川民;崔旭辉;毛亚妮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联合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右心梗死患者PCI术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对58例下壁及右室心梗患者根据术前是否存在低血压和(或)缓慢心律失常分为两组:低血压和(或)缓慢心律失常组(低缓组)与无低血压和(或)缓慢心律失常组(无低缓组),低缓组PCI术前进行液体复苏、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无低缓组PCI术前给予输液、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低缓组术中发生低血压的程度和(或)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无低缓组术中发生率高,两组患者在PCI术中低血压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I术前液体复苏联合临时心脏起搏可有效减轻PCI术中低血压严重程度,减少心源性休克发生,对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崔旭辉;王建新;樊川民;毛亚妮

    目的:探讨老年人与中青年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上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230例患者,分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组(127例)和小于60岁的中青年组(103例)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急诊介入治疗的不同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有脑卒中史者明显增高.冠状动脉造影示老年组三支病变(49.49%)、左主干病变(9.1%)显著多于中青组(30.0%、6.25%),单支病变(13.13%)则要少于中青组(27.50%).老年组死亡患者高于中青组(3.94%比1.94%).术后6月心脏超声检查老年组中E峰/A峰(E/A)<1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组.结论:老年STEMI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老年人身体基础状况影响着老年STEMI患者的预后.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左梅;吴栋梁;李阳;赵洋;刘平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8年1月就诊于我院心脏病科诊断AMI的患者共7l例,剔除严重左主干病变、多支弥漫性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无法处理的患者.主要观察术后平均12~18个月的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介入治疗)生存率、术后急性、亚急性及晚发血栓的发生率.结果:71例患者90支血管的104处病变共植入113枚支架,1例患者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71例患者完成了随访.随访期间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8个月无MACE生存率为100%,支架急性血栓发生率1.4%.结论: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西宁地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品发;佘海茹;高琴;边惠萍;张素琴;马晓峰;童有福;刘红莉;尚正录;王红;陈秋红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特点. 方法:入选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BMSCs移植组(n=14)和对照组(n=19),所有患者均于AMI后14d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其中BMSCs移植组在术中将分离的BMSCs悬液经微导管中心腔内注入梗死动脉远端.于术前,术后6月、12月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SPECT心肌灌注显像以评价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 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移植组与对照组两组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6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术后12月则与术前、术后6月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的F值,在移植组,由术前5.56±1.38,分别降至3.02±2.10、4.34±1.89;对照组,由术前5.33±1.97,分别降至4.25±1.73、4.49±2.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行,术后能改善心肌灌注.

  • 急性心肌梗死40例诊治体会

    作者:户生信;李军龙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并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药物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单硝酸异山梨脂等.经冠脉造影证实病变适宜冠脉介入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冠脉介入治疗方案.结果: 治疗组2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2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45%.结论: NSTEAMI患者不宜静脉溶栓,只能抗栓、抗凝,药物治疗效果差,尽早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效果好,注重长期随访,能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

  •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胎盘生长因子、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李勇;姜芳;李拥军;张辉;王梅;杨蓉;宋达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60例首次行择期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曲美他嗪治疗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两组均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种类及剂量相同,曲美他嗪组在术前7d加用曲美他嗪治疗(20mg,3次/d)共12周.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LA),左室(L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12周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结果:用药12周后曲美他嗪治疗组患者的SV,CO,CI及LVEF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增高(P<0.05),而LA,LV,LVEDD,LVESD,LVEDVI,LVESVI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小(P<0.05).曲美他嗪组用药前和用药12周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能通过抗炎作用而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志娟;张薇;董平栓;刘孝民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试验组PCI术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ml,静脉维持量0.15μg/kg·min 36h.对照组PCI术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 30min,维持量0.15μg/kg·min 36h.两组患者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 000~10000U,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各75mg/d.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术后4周内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替米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心室重塑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蓉;张晋;姚玉娟;李勇;李拥军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特殊结构的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对左心室重塑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选取40例术后当天开始服用替米沙坦组(80mg,1次/d),另外40例给予培哚普利(4mg,1次/d)作为对照组,观察对心脏超声各指标和血清TNF-α、IL-6水平的不同影响.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后及时联合应用替米沙坦与培哚普利相比,可明显降低TNF-α、IL-6水平,显著改善LVESV、LVEDV、LVEF,减少室壁瘤的发生.结论: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动剂效应的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能明显降低急诊PCI后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左心室重塑的发生.

  • 充质干细胞移植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于彩霞

    目前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已经开始运用于临床,且应用效果较好,我们了解到心肌细胞中有很多的干细胞,干细胞中有很多分化能力尚存的干细胞,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细胞没有再生能力,不能再对心脏进行修复,所以梗死患者的部位纤维瘢痕化,所以就令心力衰竭发生了.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收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两年间收治的2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充质干细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晓辉;武卫党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危及生命的疾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已经被证实可使患者获益,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抗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1],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为第三代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本试验将我院自2004年以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PCI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进行对比,以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老年急性心梗78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刘琰珠

    老年性心梗临床很多见,病情严重,合并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大多数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以其它系统症状表现突出而被漏诊、误诊.有的虽有典型症状但常常因为梗塞面积大或者多部位梗塞,心肌受损严重导致泵衰竭及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而危及患者生命,为提高老年心梗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现就我院2005~2009年5年中收治的老年急性心梗78例的临床特点分析讨论如下.

121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