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作者:白兰;刘静伟;刘文书

    目的 探讨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6状腺腺瘤组织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结节数量无关(P>0.05).结论 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增高,对临床上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甲状腺腺瘤30例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作者:崔慧明;张孝东

    对我院甲状腺腺瘤30例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手术切除甲状腺腺瘤病灶共35个,男6例,女24例,均系手术病理证实,年龄28~58岁.病程7 d~2 a.大多临床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由体检发现,颈部包块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 甲状腺恶性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误漏诊8例分析

    作者:韦正波;许坚;谢莹

    我院1996~2007年甲状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出现误诊和漏诊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6例,年龄21~64(平均49.7)岁.临床症状均为颈前肿块,患者均于术中送标本做冰冻切片检查,后所有剩余的组织做石蜡切片进行常规病理诊断并与冰冻切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 分化型甲状腺癌误诊误治再手术108例分析

    作者:王洪东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首次误诊误治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1/2000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08例首次外院术式不当再手术进行分析.结果: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者81例,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0例,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7例.再手术病理证实癌残留55例(50.9%),颈淋巴结有癌转移20例(18.5%).随访5 a,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手术是必要的.术中应常规行冰冻病理检查,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手术关键.

  • 甲状腺癌误诊28例分析

    作者:潘申;王庆

    我院从1993-01~2000-06期间共作35例甲状腺癌切除手术,其中术前明确诊断7例,误诊28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25例,男女之比为1∶8.3,年龄19岁~71岁,平均37.5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为2wk~15a,在甲状腺内均可扪及结节,单发21例,多发7例,结节<1 cm 4例,1 cm~4 cm 23例,>4 cm 1例。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腺瘤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2例。病理结果:乳头状癌19例,滤泡状癌7例,髓样癌2例。合并症:甲状腺癌并存腺瘤5例,并存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并存甲亢2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甲亢2例,误诊率高达80%。2 讨论2.1 诊断 对甲状腺内可扪及结节的患者都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全面的体检和必要辅助检查,以明确结节的部位、大小、数目、质地,尤其是近期结节有无迅速增大,伴有压迫症状(如声嘶、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可发现甲状腺结节常为单侧,边界不清,质地比较硬且固定,形态不规则,有时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对症状和体征典型的患者诊断较为明确,可疑病例可作下列检查。2.1.1 颈部X线照片 可以了解较大甲状腺肿块位置、范围,是否扩展到胸骨后及气管受压和移位的情况。乳头状癌的患者其影像常呈散片云雾状、砂粒状钙化影。2.1.2 甲状腺淋巴造影 本检查对判断颈前区肿块是否为甲状腺内肿块有一定参考价值。由于癌的浸润性生长破坏了甲状腺组织内纤细和均匀分布的淋巴管。甲状腺癌则表现为轮廓不清,包膜不完整,毛糙或无包膜,缺损区内呈毛玻璃状现象或有虫蚀影像。2.1.3 B超检查 对甲状腺囊性及实质性结节的诊断率达100%。乳头状癌大部分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有时可见肿瘤内部有囊肿,特别是>4 cm肿块,内部可有坏死、液化,形成囊肿,囊壁内有乳头状突起,滤泡状腺癌一般有完整的包膜,发生钙化可显示强光斑或光团并伴声影。目前而言良恶性较难区别,随着经验的积累,诊断正确率将逐步提高。2.1.4 核素扫描 常采用131Ⅰ扫描,一般甲状腺癌显示冷结节,而冷结节有10%~15%有恶变的可能[1],而对温结节不能绝对排除癌症。冷结节者加亲肿瘤的示踪剂再扫描,如为热结节恶变诊断符合率可达70%~80%[2]。

  • 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11例分析

    作者:彭晚娇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减少临床术前误诊率.方法:对11例临床误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绝大多数病例主要为B超误诊.病理大体,肿瘤呈灰白色质韧或呈放射状疤痕或见囊内呈乳头状突起.结论:对B超诊断的局限性要有充分认识,在无条件进行术中常规冰冻的医院,外科医生应仔细观察肿瘤特点,对可疑病例,尽可能作腺叶切除,避免再次手术可能.

  • 甲状腺癌肺粟粒状转移1例

    作者:杨昆宪;和瑞生;林人龙

    1 病例报告男,25岁.因体检胸片发现双肺粟粒状阴影以粟粒性肺结核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无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左侧甲状腺轻度肿大,未触及明显包块,可触及左锁骨上淋巴结一枚约0.4 cm×0.4 cm,质中等、活动、与皮肤无粘连,肺部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及腹部体检无异常.

  • 颈部异位甲状腺胶型腺瘤1例

    作者:吕红

    1 病例报告女,9岁.颈前正中肿块5 a,于2004-02入院.检查:肿块位于颈前甲状舌骨区,约3 cm×3 cm,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触痛,吞咽时可随舌骨上下移动,拟诊为甲状舌骨囊肿.手术见:肿块位于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呈实性紫红色似肌肉样组织,表面覆有包膜,大小各一,约为3 cm×3 cm、0.5 cm×0.3 cm,触之易出血.术后病理报告:甲状腺胶型腺瘤.术后1周及3个月分别2次作甲状腺功能检查均示正常.B超检查示:颈部正常部位甲状腺存在.

  • 甲状腺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赵振亚

    1病例报告女,55岁.主因发现颈左甲状腺肿物5 a而入院.查体:气管受压,颈左可触及约8 cm×8 cm×5 cm大小肿物,质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既往史:9 a前曾做甲状腺右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右叶)桥本氏甲状腺肿.本次手术所见:肿物位于整个甲状腺左叶及峡部,质硬脆,侵及部分食管及左喉返神经,气管食管沟及颈左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为:左叶甲状腺癌,故术中送冰冻.冰冻肿物10 cm×8 cm×7 cm,切面实性,灰白,质软脆,冰冻切片镜下所见:肿物部分可见包膜,部分无包膜,纤维组织将瘤细胞分割成片,瘤细胞弥漫性生长,瘤细胞间可见小淋巴细胞及大量肿瘤性坏死核碎片,似可见少量甲状腺滤泡残留.瘤细胞核大,染色质深,核浆比例增大,故术中病理报告: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待石蜡.临床行甲状腺左叶及峡部肿物切除术,气管食管沟及颈左淋巴结清扫.

  • 母女同患甲状腺乳头状癌3例分析

    作者:王新华

    我院1966-10~2006-11曾收治母女3人同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经病理证实并一直随访,分析如下.

  • 颈部转移性碰撞癌1例分析

    作者:杨菊平;余英豪;姚丽青

    碰撞癌是指原发于同一宿主的同一器官或同一部位的2种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结合(癌与癌或癌与肉瘤).关于碰撞癌的诊断标准各家主张不一,多数学者倾向于有独立病理形态的2种恶性肿瘤组织间没有移行性改变和混合,排除互为转移的可能[1].

  •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NF-κB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红;全成实;郭晓峰;盖宝东

    目的:研究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NF-κB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4例甲状腺癌及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甲状腺腺瘤组织病理标本中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 和NF-κ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和NF-κB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2)Bcl-2 和NF-κB表达的阳性率与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3) 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和NF-κB的表达情况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Bcl-2和NF-κB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并且通过参与调节细胞凋亡而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但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

  •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PTEN、P63、P53蛋白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作者:张静;李雯;梁颜笑

    目的:检测肿瘤基因PTEN、P63、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对108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PTEN、P6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的PTEN的阴性率分别为36%和1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 两组之间的P63阳性率分别为56%和20%,主要为鳞化细胞阳性,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 );PTEN的阴性率和P63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与否、肿瘤大小无关.P5 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未见表达.结论:PTEN失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不是频发于早期事件;PTEN的失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63、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中缺乏指导性.

  • 甲状腺玻璃样小梁状腺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曲利娟;季天海;余英豪

    目的:探讨甲状腺玻璃样小梁状腺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甲状腺玻璃样小梁状腺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肿瘤由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排列成花簇状、束状或小梁状等结构;胞质细颗粒状,嗜酸性或嗜双色性,核卵圆形或长形,染色质细腻,常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核分裂罕见;纤维血管间质明显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示甲状腺结合球蛋白(+),降钙素(-). 结论:该肿瘤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髓样癌、副神经节瘤鉴别.生物学行为良性,手术完整切除预后好,无复发及转移.

  • 甲状腺肿瘤病理诊断中容易误诊的病变

    作者:邓云特;胡志勇

    甲状腺肿瘤病理诊断在日常外检中比较常见,初学者往往由于经验不足和诊断陷阱而导致误诊误治.本文复习有关文献[1-3],探讨病理诊断中的困惑,以期达到减少误诊或漏诊之目的.

  • 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秦胜旗;张忠涛;李建设;唐克;李培鑫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复习甲状腺转移性癌的临床知识,方法 分析1例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与影像、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甲状腺转移癌术前的明确诊断好方法是针刺活检,但明确诊断率低;该病多预后不良,患者终死于广泛播散,不同的是肾癌合并甲状腺转移预后较好;临床上甲状腺转移癌发生率低的原因不能排除与漏诊的关系.结论 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是罕见的,至今对它的认识也是有限的,甲状腺转移癌的明确诊断好方法是针刺活检,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转移灶大小、原发肿瘤是否控制、是否合并其他转移灶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环氧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增强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喜梅;孙雷;刘逢吉;柳洁;张众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环氧化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PTC组织、1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COX-2和MMP-2的表达,以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结果:67例PTC组织COX-2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82.1%(55/67)和74.6%(50/67),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滤泡组织,P<0.01.COX-2和MMP-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侵袭程度呈正相关,P<0.05.COX-2阳性表达强度与MMP-2的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COX-2和MMP-2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协同作用可促进PTC的恶性发展,二者可作为PTC恶性化的分子标志.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SIL-2R测定与肿瘤组织ER受体表达

    作者:曾赤佳;段朝晖;黄建华

    目的:研究可溶性白介素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方法: 应用ELISA双抗夹心法和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滤泡状癌及10例髓样癌进行SIL-2R及 ER测定.结果: 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SIL-2R含量(118.20±43.50) pmol/L,明显高于甲状腺结节组(50.28±12.28) pmol/L及对照组(49.25±13.32) pmol/L;术后20 d基本降至正常;甲状腺癌血清中SIL-2R升高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甲状腺乳头状癌ER阳性表达率(67.3%)显著高于滤泡状癌(40.0%)及正常组织(8.0%);原发癌ER阳性率(74.2%)明显高于复发癌(20.0%);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ER阳性率(68.5%)高于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46.6%).结论:SIL-2R和ER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和评价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18例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崔红艳;万连壮;赵丽华

    通过对18例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提出对可疑病灶应做连续切片观察,镜下仔细区别病变部位的真假乳头及是否存在沙粒体,以提高检出率.

  • Rg3对甲状腺癌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力伟;叶国超

    为了探讨人参皂甙Rg3对人甲状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对18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术前2周口服Rg3,观察手术切除癌内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xsity,MVD)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管减少明显,高倍镜下可见血管内皮细胞支架塌陷、变性、坏死;而对照组血管无明显改变.实验组MVD值计数108.69±25.24,对照组MVD计数160.52±4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Rg3具有抑制甲状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可有效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11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