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腺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福成;王要军

    腺瘤又名腺瘤样息肉,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有明显的恶变倾向[1].济南军区总医院2003-06/2009-10共经病理确诊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45~69(平均59)岁.患者均因上腹隐痛入院,病程半个月~20 a,1例伴反酸、嗳气,2例伴烧心感及肩背部疼痛,2例伴有上腹压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胃镜示:胃窦2例,幽门、胃角、胃窦-体交界各1例.表面光滑或粗糙,广基隆起或亚蒂,1例分叶状.

  • 甲状腺腺瘤30例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作者:崔慧明;张孝东

    对我院甲状腺腺瘤30例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手术切除甲状腺腺瘤病灶共35个,男6例,女24例,均系手术病理证实,年龄28~58岁.病程7 d~2 a.大多临床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由体检发现,颈部包块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 CD44s和CD44v6 在大肠病变中表达及其预后的意义

    作者:许东哲;金哲洙;李瑞永

    目的:明确CD44s和CD44v6在大肠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大肠癌和28例大肠腺瘤及36例癌旁正常肠黏膜中CD44s和CD44v6蛋白表达与分布和临床意义.结果:CD44s 和CD44v6在大肠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7.1%和92.9%,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66.7%和88.9%,两者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5 a生存期不足5 a组CD44v6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不相关(P<0.01).结论: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尤以CD44v6意义更大.而且,CD44v6对大肠癌癌患者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 结肠异时性腺瘤中Bcl-2和P53异常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王晓玫;单军;苏学劲;王玲;左敏;陈灼怀

    目的探讨结肠异时性腺瘤Bcl-2和P53异常表达与病理分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2例初发性息肉样病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及P53基因表达.结果 Bcl-2、P53阳性率在异时性腺瘤比初发性腺瘤明显增高,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增加阳性率上升,呈正相关性(P<0.01).Bcl-2+/P53+组异时性腺瘤发病间期明显缩短,较阴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Bcl-2+/P53+异时性腺瘤发病间期短,增殖活性强恶性潜能高.检测此项目可作为判断结肠腺瘤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原发性小肠肿瘤60例

    作者:郭光华;孙淑明;吴名耀;庄清武;荆绪斌;方冰儿

    本文收集我院1980-01/ 1995-03住院患者中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小肠肿瘤60例. 现对其进行临床分析,重点讨论临床表现及各类辅助检查的价值.

  • 大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洪庆;张显忠;顾金歌;王东霞;欧阳晓玲;王云秋;张怡

    目的对于1985-01/1999-06我院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725例,计1772枚的内镜表现,病理所见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男512例,女213例,年龄24岁~86岁,平均5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腹部不适、腹泻、便秘,用结肠镜检查.结果息肉≤0.5 cm的占29%;直径0.6 cm~2.0 cm的占58%;直径>2.0 cm的占13%;息肉位于直肠32%;乙状结肠占33%;降结肠占14%;横结肠占12%;升结肠占5%;盲肠占4%.病理腺瘤样息肉占72%.结论大肠息肉多发于左半结肠,病理上以腺瘤样息肉多见.腺瘤样息肉应镜下切除

  • Endoglin和CD31蛋白在结直肠癌和腺瘤微血管中的表达

    作者:邝胜利;刘岷;史成章;帖晓静

    目的:比较Endoglin和CD31标记的肿瘤微血管计数与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ndoglin和CD31单克隆抗体分别对20例结直肠癌、45例结直肠腺瘤和10例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200×倍数的显微镜视野下计数每一视野的微血管数.结果:Endoglin阳性微血管主要分布在癌和腺瘤组织的表面,Endoglin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增加显著,MVD值分别为20.29±8.52、38.80±7.60、63.62±11.84和71.3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CD31标记的MVD在腺瘤到癌的过程中增加不显著,MVD值分别为58.75±14.13、61.97±13.52和65.42±1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结论:结直肠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CD31相比En-doglin标记的MVD可以作为预测结直肠癌变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 结肠癌与大肠腺瘤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

    作者:王军;谭诗云;李明;廖国海;游红霞

    目的:探讨结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结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黏膜组织的蛋白图谱,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发现差异蛋白,用蛋白质组学数据库检索出部分差异蛋白.结果:发现16种差异蛋白,其中大肠癌组织质荷比(M/Z)为4 904、7 602、7 705、14 990和15 708的蛋白峰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大肠腺瘤患者,P<0.01;大肠腺瘤与正常人相比,除在M/Z为4904的蛋白峰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06),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库检索结果提示,这些蛋白分别为CEA、p53R2、HCG2020031、Kallikreiw11 (hk11)和CD99,其中,CEA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另外4种差异蛋白质可能具有成为肿瘤新标志潜能.结论:SELDI-TOF-MS技术能很好的显示结肠癌、大肠腺瘤与正常肠黏膜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本研究筛选出的其他4种新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可能为研究结肠癌癌变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志.

  • 子宫颈轻微偏离性腺癌二例

    作者:李新功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46岁.因查体发现子宫肌瘤1年余,准备手术治疗,于1997年2月12日入院.妇科检查子宫颈扩张,可见一肌瘤样突起突出于子宫颈外口1 cm,表面不规则,质硬,触血,部分区域溃烂.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实验室检查Hb 137g/L,RBC 4.58×1012/L,HBsAg(+),HBcAb(+),HBeAb(+).

  • 核转录因子E2F-1和p2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蕾;袁征;王芳;时志民;刘惠民;瞿峰

    目的 探讨E2F-1和p27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大肠癌、20例正常大肠黏膜和30例大肠腺瘤E2F-1和p27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1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腺瘤(P<0.05).E2F-1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p27在正常大肠黏膜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p27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2F-1和p27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肠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 甲状腺癌中MCM7和p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史琳;张安文;罗宇;任占平;杨燕初;罗殿中

    目的 探讨MCM7和p27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50/50),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20.0%(6/30)、结节性甲状腺肿23.3%(7/30)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0.0%(4/20)(P<0.01,P<0.01,P<0.01).甲状腺癌组织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2.0%(11/50),均显著低于甲状腺腺瘤100.0%(30/30)、结节性甲状腺肿100.0%(30/30)及正常甲状腺组织100.0%(20/20)(P<0.01,P<0.01,P<0.01).甲状腺癌中MCM7与p2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26,P<0.05).结论 MCM7蛋白的高表达和p27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涉及了甲状腺癌的发生过程.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判断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生物学指标.

  • S100A4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刘尽国;李昊;张洪福;杨枫

    目的 探讨S100A4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大肠腺瘤,87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大肠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癌旁大肠组织腺上皮中S100A4蛋白不表达;在大肠腺瘤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率为11.8%(6/51);在大肠癌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率为64.4%(56/87);与癌旁大肠组织、大肠腺瘤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100A4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有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S100A4蛋白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尤其在大肠癌恶性演进中以及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

  • 腮腺皮脂腺腺瘤1例报告

    作者:杨含金;赵剑;郑炜智

    患者女性,59岁,因右耳垂下无痛性肿块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耳垂下有一核桃大肿块,经抗生素治疗无效,逐渐增大,于2004年3月8日以"右腮腺混合瘤"收住本院治疗.体检:右耳垂下方可触及一3.5 cm×3.0 cm肿块,质中,边界欠清,活动度不佳,无明显压痛.2004年3月11日手术时见肿块位于腮腺深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但能完整分离,切除肿块送快速冰冻切片.

  • 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肺泡上皮异型增生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国凤;来茂德;陈培辉

    目的:探讨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及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性增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个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多原发性肺癌的存在,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以及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性增生的数目,分析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及其程度,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性增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14个原发性肺癌标本中发现多原发性肺癌13例,其中6例2个原发性肺癌为支气管肺癌,7例2个原发性肺癌为支气管肺癌和肺泡细胞癌.经Spearman相关分析,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级别呈正相关(r=0.238,P<0.05).结论: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原发性肺癌;有广泛支气管上皮高级别异型增生者肺多原发性癌发生概率增高.

  • 甲状腺腺瘤和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刘欣雅;李果;唐治蓉;韩莹;郭晶晶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TA)和单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NG)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细针穿刺对两者诊断及鉴别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疾病患者734例的病案资料,按照WHO新病理分类标准对其进行以病理形态学为主的复验和分析.[结果]复验结果显示,73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结节性NG178例,TA368例,甲状腺癌84例,甲状腺炎40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62例,淋巴瘤2例,与复验前比较结节性NG增加18例,而TA减少18例,其余无变化;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对病变恶性程度的判断准确率为100%,定类准确率为88.24%;细针穿刺诊断的准确率较低,仅为77.78%(70/90),其中对甲状腺滤泡性癌的诊断为困难.[结论]TA和单纯NG大多都存在囊性变,病理鉴别诊断较困难,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不高,需要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 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组织病理学的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仰坤;蔡丰波;闫辉;李华信;王秀丽;于涵;陈松涛;李顺飞

    目的探讨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组织病理学的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理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随访等方法对87例含黏液腺癌的胃癌进行观察.结果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的性质和量,以及癌的原有病理类型不同,其恶性程度有很大差异.单纯黏液癌的肉眼类型多为Borrmann I型,腺管乳头结构黏液癌多为II型、印戒细胞黏液癌多为IV型,混合细胞黏液癌多为III型,4型之间淋巴结转移率和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组织的病理学分型对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组织蛋白酶D检测有助于了解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 汗腺癌并全身多处转移1例

    作者:杨昆宪;伍小军

    患者男,46岁.因发现颈后包块1个月,于2000年4月8日在门诊行包块切除,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病理检查提示汗腺癌(低分化腺癌),基底有癌细胞残留.4月15日行扩大切除.术后局部放疗(30Gy).5月20日开始发现头皮多个小结节约0.2cm×0.2 cm , 未行特殊处理. 包块迅速长大,2周后包块大长至2cm×2cm,同时发现背部皮下结节2个,约1cm×1cm.切除后行病理检查,报告:头皮及背部皮下结节均为转移性汗腺癌.7月19日经CT及胸片检查提示肺部,肝脏及胰腺多发转移灶,胸腔积液,于2000年7月26日死亡.

  • 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栋才;杨竹林;周建平;袁联文;舒国顺;周家鹏;李永国

    目的目的探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三者在胰腺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胰腺癌和10例慢性胰腺炎手术切除标本的上述各项指标.结果胰腺癌IL-8,MCP-1和MIP-1α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P<0.01).高分化腺癌的IL-8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未转移癌三者阳性率及评分明显低于伴转移病例(P<0.05或P<0.01).结论 IL-8,MCP-1,MIP-1α三者表达均为反映胰腺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其预后的重要化学趋化因子;三者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共同调控的作用途径.

  • 大肠癌患者血清及癌细胞胃泌素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江春平;朱建伟;陈玉泉;沈洪薰;于秀;陈瑞新

    目的观测大肠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胃泌素的表达, 观察大肠癌细胞内胃泌素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旨在探讨血清胃泌素、胃泌素型癌细胞与大肠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癌组织中胃泌素的表达.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10例大肠癌细胞内胃泌素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肠癌组术前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增高,分化良好者增高尤为明显(P<0.05,P<0.01).大肠癌组织胃泌素免疫组化阳性率为56.6%(30/53),高分化腺癌阳性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腺癌.胃泌素阳性胶体金颗粒见于癌细胞内不同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中和微绒毛膜表面.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癌组织胃泌素表达阳性;大肠癌细胞形成胃泌素分泌颗粒释放胃泌素;血清胃泌素、胃泌素型癌细胞与大肠癌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

  • 趋化因子IL-8与胃癌组织血管再生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作者:贾忠;沈伟敏;封光华;陈道达;张景辉;田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IL-8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之间的相关性,企以为抗肿瘤血管形成提供新的临床应用途径.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胃癌组织中IL-8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情况分别进行测定,对肿瘤再生血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抗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进行测定并计数.结果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IL-8 mRNA水平大多呈高表达(分别是26/29,89.7% 和17/20,85%),蛋白分泌情况与基因表达水平相一致,肿瘤再生血管数与胃癌IL-8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IL-8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中血管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进而影响胃癌的生长与转移,针对IL-8的治疗对抑制肿瘤血管化,控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