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鼻内窥镜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8例分析
目的:我们采用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方法:6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进行了肿瘤供血动脉栓塞7例全身麻醉术中采用了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结果:本组无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900 ml;8例平均随访8个月(1~20个月),1例(12.5%)术中未能完全切除.结论: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是适宜的.
-
鼻锥翻转进路切除复发性鼻咽纤维血管瘤8例分析
复发性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由于肿瘤侵犯范围广泛,常规手术进路难以充分暴露肿瘤而造成手术困难.1998/2006年我院应用鼻锥翻转进路对8例复发性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进行切除手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微波腔内热疗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发灶的初步临床研究
观察微波腔内热疗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发灶的初步研究结果.48例T2~T4(其中T2、T3和T4分别有23、18和7例)的鼻咽癌患者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微波腔内加热治疗鼻咽部原发灶,每周1次,总共2次.每次热疗45 min,鼻咽腔内黏膜表面温度达43.3~45.5℃.全部患者均能耐受鼻咽腔内微波热疗,鼻咽腔内黏膜急性反应0、Ⅰ、Ⅱ、Ⅲ和Ⅳ度分别为0、64.6%、32.6%、2.7%和0.1年局部控制率CR 68.7%和PR 31.2%,同期单纯放疗配对45例的局控率为CR 57.7%和PR 42.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鼻咽腔内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的结果显示可提高原发灶局部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行.
-
33例原发鼻咽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鼻咽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前近40年间收治的33例鼻咽腺样囊性癌患者,其中13例接受综合治疗(手术+放疗9例;放疗+手术4例),20例采用单纯放疗.从发病到确诊短为1.0个月,长为36.4个月,中位值为12个月.确诊前18例误诊,以中耳炎多见.临床症状基本与鼻咽鳞癌相似.颈部淋巴结转移少见(4例),颅神经受累多见(19例).结果 全组随访5.0-24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0.8个月.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29%,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1%、27%,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1%、40%,无远处转移率均为62%.治疗失败20例,其中15例局部Ⅸ域复发(13例原位复发,2例颈上淋巴结转移).发生远处转移9例,其中肺转移5例,肺+骨2例,肝1例,骨1例.单因素分析临床分期(Ⅰ+Ⅱ期:Ⅲ+Ⅳ期,P=0.009)影响预后,治疗模式(单纯放疗综合治疗,P=0.598)5生存率相似(65%:67%).结论 鼻咽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局部侵袭性强、病程发展相对较慢、可带瘤长期存活的疾病.治疗上可选择单纯放疗,也可选择综合治疗(手术+放疗或放疗+手术).
-
鼻咽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鼻咽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9例鼻咽部恶性肿瘤不同手术治疗效果,对鼻咽恶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进行讨论;介绍了耳前颞-蝶径路侧颅底手术方法,对其并发症防治措施进行讨论.结果部分鼻咽癌选择适当的进路,可行手术治疗.结论改良侧颅底径路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关键词: 鼻咽肿瘤/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自由词 鼻咽瘘 张口受限 -
鼻内镜下切除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9例
[目的]探讨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03~2008年9例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800~1 600 mL,平均1 260 mL;手术时间2.0~4.5 h,平均3.1 h;住院时间10~18 d,平均12.4 d.9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例患者有反复头痛,5例患者遗留鼻腔干燥,4例患者鼻腔有粘连,患侧鼻咽部有肉芽生长.随访期内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其颅面部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巨型鼻咽血管纤维瘤颅内扩展的影像评估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目的 回顾4例巨型分叶状鼻咽血管纤维瘤(简称JNAs)向颅内扩展的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 将4例巨型分叶状JNAs向颅内外广泛扩展的影像学资料,分别与手术所见相比较.3例曾先取经颞硬脑膜外或经颞硬脑膜内径路观察处理颅内病变,并用相机拍摄颈内动脉和海绵窦情况,然后再经颅外切除肿瘤.2例术前影像显示肿瘤广泛破坏蝶鞍、斜坡,进入中颅窝和前颅窝,并顶托推移视束、垂体、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等结构,但硬脑膜尚完整,单纯采面中部掀揭上颌窦进路切除肿瘤.结果 3例先行颅内探查者,除见眶上裂及海绵窦等处硬脑膜充血、易出血并向颅内膨隆以外,并无硬脑膜穿破.4例中有2例,手术前或再次手术前,影像提示硬脑膜无穿破,均以面中部掀揭上颌窦径路全切肿瘤;2例因出血凶猛系次全切除.结论 影像学评估巨型分叶状JNAs有否穿破硬脑膜是决定开颅探查的关键指标.如果硬脑膜完整,在作好开颅准备以应急需的基础之上,可首先采用面中部掀揭上颌窦径路或联合其他切口和径路切除肿瘤,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开颅探查.
-
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及随诊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发生病理、复发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1982~1998年我科收治的28例鼻咽血管纤维瘤病人的诊治和随访情况资料.结果 28例中24例行经腭手术,2例行鼻侧切开,另2例行经腭及齿槽经路.9例术后复发,3例有颅内肿瘤侵犯,其中1例肿瘤发生自然消退,1例因颅内广泛侵犯,未再手术,现带瘤生存.经腭部入路的手术切口适当予以延长,去除翼板,扩大手术野,可提高手术疗效.结论肿瘤的复发为病灶本身未彻底切尽、残余肿瘤再生而致,手术中视野的充分暴露是彻底切除肿瘤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
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术式选择及适应证.方法对1986年4月~1999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16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扩展范围分别采用经鼻内镜或手术显微镜下硬化剂注射加电灼及面中部翻揭-上颌窦联合径路切除肿瘤.结果全部16例经2~14年随访,治愈率为 75.0%.复发4例均为Ⅲ期肿瘤.术中出血量,经鼻径路均少于100 ml,经面中部翻揭-上颌窦联合径路切除平均为1 550 ml.结论肿瘤术前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根据病变范围合理选择术式,对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复发有重要意义.
-
广泛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治疗回顾
目的介绍治疗广泛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成败经验,以资借鉴.方法回顾12例广泛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处理.主要采用面中部掀翻、上颌窦径路或辅以其他切口和径路切除肿瘤.结果 12例中10例均能全切肿瘤.2例向颅内扩展,均因术中出血凶猛未能全切.结论合理的切口和径路,可以获得较宽阔的术野、能直视下切除肿瘤.肿瘤如侵入颅内,累及视神经、海绵窦、斜坡或破裂孔等处,则不易彻底切除.术前经DSA栓塞供瘤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
-
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
目的通过对本院1989~1992年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手术治疗23例的回顾性分析,探索其手术适应证、术式及禁忌证等有关问题.方法对放疗后原发灶复发5例,颈淋巴结转移灶复发7例,放疗后转移5例,颅底侵犯4例,颞下窝侵犯2例的手术,阐明有关问题.结果手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2%及3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结论①鼻咽癌放疗失败后的手术治疗,术前必须明确病灶是未控、复发、转移或瘢痕增生;②手术应根据病灶部位及范围选择不同径路及方式进行;③对已有远处器官转移、颅底破坏侵及脑组织或恶病质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
31例局部复发鼻咽癌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在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分析临床效果及判断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10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鼻内镜下手术切除的31例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资料.记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病理类型、复发部位、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复发时间及部位、生存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观察疗效并分析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内镜下鼻咽癌局部复发灶切除术,无一例行鼻外进路手术,手术时间45~180(108.55±34.36)min,手术出血量5~50(23.05±16.ll)ml.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切缘阳性.术后随访时间3~82(36.48±21.79)个月.随访期间,29例存活,其中9例带瘤生存,1例并发口咽癌,1例失访,1例死亡.术后6例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复发患者接收再次鼻内镜下手术,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术后1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67%、80.00%和86.67%,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61.80%.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2~82(31.87±23.26)个月.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初始T分期、肿瘤坏死均不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鼻内镜进路行鼻咽癌局部复发的挽救性手术能充分暴露鼻咽部,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效果良好.鼻内镜手术是局部复发性鼻咽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
鼻内镜下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在切除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中的应用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多发于青少年中的鼻咽部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传统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我科将等离子体手术系统用于鼻内窥镜下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切除,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