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观察

    作者:丁玉红;邓晓毅

    目的:观察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Curosurf)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给36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Curosurf(100 mg/kg)然后拔管,连接NCPAP给予呼吸支持治疗.结果:36例患儿在Curosurf给药后1 h呼吸窘迫症状明显缓解,6 h、12 h及24 h,血气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其中32例经治疗逐步改为面罩给氧直至撤氧,仅4例死亡.结论: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提高了早产儿抢救成活率,且缩短了早产儿吸氧时间,减少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

  • 小儿肺透明膜病的X诊断

    作者:洪璧楷;郭岳霖;肖叶玉;黄楚绵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结果:本组24例中2例肺野可显示网格及斑点状密度增高阴影,21例表现为肺野透光度减低,1例仅表现肺纹理增强.其中16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本组合并肺出血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并发气胸1例.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方法.胸片显示肺野透光度减低、"白肺"及空气支气管征,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24例分析

    作者:曾裕镜;黎昕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选择临床确诊、X线表现典型24例进行分析.结果:胸片显示的网格状、颗粒状、两肺野透亮度减低和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主要X线征象.结论:X线检查结合胎龄及出生史等对本病的诊断、预后及发现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 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及X线诊断

    作者:赵菊环;刘琳香;张国富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X线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0例HMD的X线表现.结果:本组30例中16例表现肺透亮度略低和(或)见细小颗粒影及网点状影;8例表现为弥漫性较大颗粒影,透光度明显降低;4例呈磨玻璃样变,心脏及膈肌影模糊;2例呈"白肺"样变,心脏及膈肌影消失.其中支气管充气征23例,肺容积减少16例,合并肺内感染13例,肺出血4例,气胸3例,间质性气肿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7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透明膜病的主要方法,对其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2例X线平片分析

    作者:温培谱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胸部X线表现,提高早期诊断能力.方法:根据X线诊断标准及分级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32例HMD的影像表现.结果:本组32例,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14例,Ⅳ级2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HMD的主要方法,细网粒影伴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HMD可靠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动态分析大部分可作出肯定诊断.

  • 床旁胸部X线片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东;王行;沈怡;吕安亚

    目的 探讨床旁胸部X线片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床旁胸部X线片表现.结果 36例患儿的X线表现:28例可见两肺野透亮度减低,30例可见肺野细颗粒影,24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28例肺容积正常、2例缩小,并发症:4例肺炎,2例肺出血,1例气胸,1例死亡;胸部X线片分级:其中Ⅰ级7例(占19%),Ⅱ级17例(占47%),Ⅲ级6例(占17%),Ⅳ级6例(占17%).结论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胸部X线片具有一定特征性,加深认识X线表现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广泛.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部X线片应用价值

    作者:黄露;程广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较早、变化迅速,诊治不及时常导致死亡,为新生儿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文献报道其比例高达43%[1]。床旁X线胸部正位片为该病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2],本组通过分析6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部X线片表现,从而加深对该病的认识,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氧疗联合固尔苏早期预防及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绮玲

    目的:探讨氧疗联合固尔苏应用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早期预防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高危早产儿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氧疗等早期预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固尔苏进行早期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率、HMD发生率、Ⅲ+Ⅳ级HMD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氧疗时间较对照组大大缩短;血清中的pH、PaCO2、PaO2水平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疗联合应用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临床效果好,患儿氧疗时间大大缩短,血清指标改善良好,值得推广.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分析

    作者:肖刚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以提高临床对该疾病影像学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在出生后4h内发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儿入院时进行第1次胸片检查,但在患儿入院后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变化情况进行高分辨及胸片CT检查.每个患者平均摄影的片数不得低于7.26张,平均胸部CT0.24次.终将影片交由专业影像诊断经验的医生进行综合诊断分析.观察患儿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胸部及高分辨CT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患儿经连续性治疗2~3周时间后,检测发现所有BPD患儿胸片影像表现原发病吸收在逐渐好转过程中,并且重新出现两肺野通透度减低,且呈现出磨玻璃样的进行性改变,两肺野并伴有小斑片及云絮状阴影出现,两肺部边界较模糊.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该影像持续时间过长,不易被吸收,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较明显的线网状浑浊阴影,并且多分布于中内带.72例影像学检查均表现出不同网格状囊泡阴影发生改变.结论:胸部影像检查用于观察患者临床病情的动态发展为直观,并且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因此该方法也是诊断肺部疾病的首选方法,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并发BPD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以相关病史及影像学资料为依据,胸片、CT表现虽无较明显特征,但能够为肺透明膜病并发BPD的早期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为临床的预防及患者治疗赢取更多的有力时间,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 关于早产儿喂养的几点体会

    作者:李敏

    早产儿或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7cm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形态功能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透明膜病硬肿症、肺炎、败血症等.死亡率约为足月儿的20倍.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之一.下面就早产儿的喂养谈几点体会.①早开奶,可预防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硬肿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尸检材料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亢姝娇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病理特点,相关病因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1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为其主要临床特征,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兼有合并症的临床病死率高,X线胸部摄片为其重要辅助诊断.病理检查肺泡壁及终末细支气管壁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形成为确诊依据.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应积极预防,加强孕妇保健.同时急救措施中一定要同时兼顾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方能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透明膜病的急救成功率.

  • 5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玉平;韩兴华

    总结分析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特点与护理体会,旨在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 肺透明膜病

    作者:富建华

    肺透明膜病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故又称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生于早产儿.其主要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并呈进行性加重,伴有胸片的特异性改变.其发病率与胎龄成反比:24周者高达80%、28周者为70%、32周者为25%、36周者仅为5%.

  • 早产的处理

    作者:张丽君

    早产儿由于过早分娩而中断子宫内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各器官发育尚不够成熟,体外生活能力低,发病率高,易患肺透明膜病、间质性肺炎、出血倾向及神经、智力缺陷.早产儿约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除去致死性畸形,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因此积极正确的处理早产日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秀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为其特点,如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死亡率极高.

  • 爱婴病房风险管理的探讨

    作者:龚平;马兴爱;张玉兰

    护理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损害性事件.护理风险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它不仅对患者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妇产科是高风险科室,在新生儿护理中也存在许多的风险与护理缺陷.新生儿因胎儿脱离母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生理调节及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体温不升、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先天畸形等疾病,尤其是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到7天内,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约占婴儿期死亡的70%左右.

  •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柳洁;蔡丽杰;孙健梅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的580例早产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HMD相关的因素.结果:(1)HMD发生的相关因素有胎龄、体重、性别、宫内窘迫、出生窒息、胎膜早破及产前是否促肺成熟治疗;(2)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HMD发生率越高;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可增加HMD发生;胎膜早破及产前促肺成熟治疗可降低HMD发生;男婴HMD发生率高于女婴.结论:HMD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危险因素有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宫内窘迫、出生窒息,而胎膜早破及产前行促肺成熟治疗对HMD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及时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可以从根本上减少HMD的发生.

  •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合并动脉导管开放的护理

    作者:程晓英;诸纪华;朱海虹;王秀玲;孔益萍

    目的 总结28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合并动脉导管(DA)开放的护理经验.方法 口服吲哚美辛治疗关闭DA,掌握正确方法化成水剂,严格按时按医嘱剂量服用,严密监测尿量和有无出血情况.结果 28例HMD合并DA开放患儿,治愈24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3例.结论 限制液体摄入量和24h匀速补液是HMD患儿预防DA开放的基础措施.HMD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后或恢复期利尿后,容易合并DA开放出现左向右血液分流,护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和识别DA开放早期症状,以心率增快和血压下降为主,典型症状是可见胸前区心尖搏动弥散和抬举样搏动.

  • 固尔苏在肺透明膜病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段伟莉;吕元红;冯晋兴;陈明娜

    目的 探讨固尔苏治疗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患儿5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单用机械通气治疗及相应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固尔苏治疗及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治疗前后PaO2和PaCO2.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PaO2和PaC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肺透明膜病患儿尽早应用固尔苏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快速改善缺氧症状,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加速疾病的治愈.

  • 早产儿应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引起鼻损伤的预防性护理

    作者:卢林阳;胡少文

    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是指在有自主呼吸情况下,持续给予正压通气.1973年Kattwinkel首次使用于NCPAP,其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现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不张、肺水肿、早产儿呼吸暂停等疾病的呼吸支持.但随着新生儿危重呼吸病研究的深入,发现NCPAP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如压力过高可造成气压伤、鼻塞固定过紧可导致鼻损伤等[1].其中,鼻中隔损伤在临床中常见,包括鼻中隔黏膜潮红、溃疡、坏死等.早产儿的皮肤柔嫩,角质层很薄,在摩擦和牵拉作用下更易发生皮肤损伤.鼻中隔损伤不仅造成早产儿皮肤医源性损伤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同样给患儿带来痛苦,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为保证NCPAP很好的密封性,又不会引起皮肤的不适、鼻组织的压迫性坏死和疼痛,我科2009年9月,对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应用NCPAP采用亲水性敷贴粘贴于患儿鼻部,避免早产儿鼻中隔受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606 条记录 10/31 页 « 12...78910111213...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