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富浆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体会

    作者:王姣杰;张玉红;李建斌

    随着骨髓移植、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抗肿瘤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法的应用,血小板输注逐年增加[1].目前临床应用多为机采血小板,但其具有采集时间长(50~70 min)、成本高、献血者招募困难等缺点.

  • 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临床制作与应用

    作者:冯光;郝岱峰;褚万立;张海军;李涛;赵帆;李善友;张新健;赵景峰

    目的 介绍利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总结其在各类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并与传统制作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修复各类创面提供新方案及治疗建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笔者科室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技术,治疗各类创面92例.创面处理前,先使用全自动血液采集装置采集血小板,后二次离心浓缩,制成富血小板血浆;术中创面行彻底清创后,将富血小板血浆注入窦道或涂于创面,通过激活剂激活形成凝胶,术后经负压吸引治疗,定期更换辅料,部分创面可换药愈合,部分可通过自体皮移植修复.结果 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技术治疗各类急慢性创面92例,创面肉芽增生满意,窦道封闭良好,抗感染能力强,特别对于骨质、肌腱外露创面,肉芽覆盖速度快,对于窦道封闭效果好,术后复查无死腔.结论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技术治疗各类急慢性创面,较以往换药、负压、手术清创、皮瓣(肌皮瓣)等修复方式有较大优势,同时与白体全血离心技术采集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比较,优势明显;该治疗技术简单易行,损伤小,治疗时间短,不易复发,安全可靠.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QIU Xiao-di;龚岚;孙兴怀;ZHAO Nai-qing;祝肇荣;LI Yu-min;姚克;ZHAO Wu-ling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对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平行、阳性对照设计及多中心、随机、双盲方法.将2005年4至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青岛市立医院诊断为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的240例(240只眼)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组,即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120只眼)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120只眼).两组分别滴用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和5000 IU/ml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每天给药4次,每次1滴,疗程14 d.用药前和用药后3、7、14 d分别对症状、体征观察进行综合评分以及评价其安全性.采用非劣性检验、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法、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及CMH X2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有效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3 dX2=1.5677,P=0.4566;7 d X2=1.7152,P=0.4242;14 d X2=3.0814,P=0.2142).用药后第3天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下降幅度为(6.009±3.030)分,蕈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为(5.177±2.5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7,P=0.0263).用药前、后视力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烧灼感、眼痒方面的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烧灼感:3 d X2=0.4394,P=0.932;7 d X2=1.4710,P=0.479;14 d X2=2.1875,P=0.335.用药后眼痒:3 d X2=2.1045,P=0.349;7 d X2=2.0192,P=0.364;14 d X2=0.6863,P=0.407).舒适性方面,用药后3 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较好,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6,P=0.0100);但是,用药后7、14 d眼部舒适性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7 d X2=7.8106,P=0.050;14 d X2=5.5278,P=0.063).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能够有效治疗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起效时间短,安全性较好.(中华眼科杂志,2008,44:720-725)

  • 25例双重血浆分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

    作者:张赤兵;邓世芬;刘东

    双重血浆分离是将病人的血液引出,通过血浆分离器和血浆成分离器将血浆和细胞成分分离,将细胞成分先输回体内;血浆通过二次分离,清除体内致病因子(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与蛋白相结合的毒物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001~2007年我院对25例强直形脊柱炎的患者行双重血浆分离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血细胞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群英;曹卉;闫梦佩

    现代血细胞分离技术开始于 20 世纪初,且在20 世纪 40 ~ 50 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技术的大优点在于仅提取血液中所需特定成分,并将其他成分无损保留并完全归还患者.血细胞分离术可治疗各类导致血液成分改变的疾病.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能使患者因血细胞或血浆中质和(或)量异常而产生的相关症状很快去除,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因此,血细胞分离技术是近 20 年来医学界里程碑性质的技术进步之一[ 1-2].血细胞分离技术基础是通过离心分离原理,将血液中的不同成分依照比重差异进行精密分离,可以"获取"或"去除"相应血液成分,从而达到"采集"或"治疗"相应疾病的功能.现将血细胞分离技术在血液成分采集、去除置换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成分输血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李京荣;尹海萍;裴一江

    输血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某些严重并发症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成分输血的合理应用已成为改善高危孕产妇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 冷沉淀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马印图;李莉华

    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eeze plasma,FFP)在2~4℃条件下经离心分得的糊状物,富含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Ⅷ因子(FⅧ),其中还含有分离时混入的其他血浆成分.

  • 输血对闭合性肝、脾外伤病人术后感染的影响

    作者:韩志强;张瑞明

    目的:探讨输血对闭合性肝、脾外伤病人术后感染的影响,指导合理输血.方法:选择本院2004-01~2006-01期间220例闭合性肝、脾破裂外伤手术病人,其中93例输普通悬浮红细胞,53例输注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74例未输血.对3组病人术后感染率及输血量与感染率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11.83%.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术后的感染率为5.66%,未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5.41%,后二组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组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与肝、脾外伤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关,并抑制伤口的愈合,以输普通悬浮红细胞组明显.提示对外伤病人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必须输血者应采用成分输血.

  • 成分输血对治疗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国华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输血方法将152例慢性贫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3例,给予全血治疗;观察组79例,给予成分输血治疗,每次输入悬浮红细胞制品1~2 U.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等水平,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和RBC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和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间隔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2.54%(2/79),低于对照组26.03%(1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分输血能有效纠正慢性贫血患者症状,节约血源,延长间隔时间,且并发症少,使用安全.

  • 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原因分析

    作者:谢清华;杨文萍

    目的 探讨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原因,以提高制备成分血质量,避免血液浪费.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血袋破损原因调查表对2005年至2006年的两年间在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两年共发生血袋破损83例次,以血液离心时破损为多见,占70%(58/83);血袋破损部位分别是:袋体点状破裂27例次、血袋边缘破裂24例次、袋体破裂7例次、覆盖管破裂2例次、导管破裂23例次.结论 制备成分血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断改进操作技术,避免或减少血袋破损及血液浪费.

  • 外周动静脉留置针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

    作者:范广敏

    以往新生儿换血术一般采用脐静脉插管进行换血.2002年4月~2005年3月,我们对13例新生儿溶血病病儿,采用了动静脉留置针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在血液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分析

    作者:孙莹;晏佳楠;刘先桃;马丽丽

    目的:观察应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分析影响其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患者应用COBE Spectra型血细胞分离机进行92次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分析临床效果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7例患者血浆置换后,5例(71.43%)临床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指标取得明显改善.27例治疗性白细胞患者WBC、11例血小板单采患者PLT采集后显著下降(均P<0.05),且下降值与采前相应初始值均呈正相关(r=0.871、0.949,均P<0.01).8例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患者RBC、Hb及血细胞比容采集后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临床药物疗效.

  • 100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疗效分析

    作者:刘景汉;周俊;卢发强;潘纪春;马曙轩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在100例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疗效,及时有效调控患者止、凝血功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肝移植成功率,提出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是肝移植围手术期输血的指导原则.方法观察本院100例肝移植患者输血疗效,分析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期悬浮红细胞(Rccs)、新鲜冰冻血浆(FFP)、冰冻血小板(FPRP)、冷沉淀(Cryoprecipitate,cryo)的输注,并对本院开展肝移植手术以来前50例和后50例输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肝移植患者人均输血3,334 ml,术前占4.3%,术中53.4%,术后42.3%;围手术期成分输血率达100%,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比例为1.45:1;前50例人均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大于后50例,但术前输血率和悬浮红细胞输注比例有增加趋势.结论科学、安全、合理输血对肝移植成功率至关重要,明显降低肝移植术中、术后大出血和肝动脉门静脉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几种血站型白细胞滤器质量的比较

    作者:陈民才;金玉;邵春燕;卓海龙;潘纪春;王全立

    目的:对两种国产血站型白细胞滤器和一种进口滤器进行质量比较.方法:分别用3种滤器对采血后2、4、6 h以内的全血进行过滤,观察进行过滤前后的白细胞去除率、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 h内滤过的血液白细胞去除率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4 h内滤过的血液白细胞去除率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6 h内滤过的血液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红细胞回收率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随保存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35 d保存期内都在正常范围.结论:国产的滤器也能够有效地滤除热血中的白细胞,但所有去白后的血液都应该在21 d之内应用.

  • 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敏;雷震山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中时肺损伤的影响及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4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输注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常规输血的对照组72例和去白细胞输血的实验组7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8 d测定肌酸激酶及同功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LDHl),并观察围手术期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X线胸片的变化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比术前均明显提高,但两组之间的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X线胸片、术后的RI、机械通气OI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不能减轻心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无助于缩短手术患者心肺损伤的康复时间.

  • 白细胞清除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15例

    作者:钱超;邢精红;陈军;杨岳琴;唐永明;陈继龙

    目的:观察白细胞清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流动性血细胞分离机循环分离血液,去除白细胞辅助治疗白血病共15例,其中髓系白血病组9例,淋系白血病组6例,并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Hb,WBC,Plt值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白细胞清除术在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 浅谈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作者:朱建妹;孙露;程天凤;徐翔;孙伟萍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治疗范围日益扩大,人们更加重视血液质量、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常规的输血模式已不适应临床的要求.目前,常见的各种血液和血液成分均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常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异体免疫反应.

  • 去白细胞血液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临床观察

    作者:蒋永江;陈继昌;龙苹;林墨菊;蒋庆军;潘智军

    目的 探讨采用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换血前后白细胞的变化.方法 对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行外周动静脉同步连续换血,换血量160ml/kg,换血前后检查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凝血一套、血气分析、血培养、血常规.换血后24、48h监测白细胞数.结果 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白细胞暂时下降,24h后复查均显著上升,达正常范围,未导致明显感染,治愈出院.结论 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黎劲

    安全、及时、有效是临床输血的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重视血液质量、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

  • 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在DI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沈伟;肖亚雄;叶静洁

    目的 探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产后以及肺栓塞等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产后、肺栓塞诱发明确诊断为DIC患者42例,按照输入成分随机分为输入新鲜单采血小板 10 U组、输入冷沉淀 10 U组和同时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各10 U组.结果 3组患者于单独输注冷沉淀、新鲜单采血小板以及联合输注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测定比较,分别单独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均有治疗效果,联合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后除D-二聚体变化不明显外,其余测定显示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在DIC患者治疗中,联合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