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拇指桡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

    作者:周将浪;罗丽丽;冯伟军;刘锦凤

    目的 选取23例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对受试者采用拇指桡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并观察患者临床情况,终得出相应临床研究结论.方法 取皮瓣旋转点,即拇指桡侧间指关节以近的任意一点,轴心线为:掌指关节中点偏桡侧1.5 cm与指间关节中点偏桡侧1.0 cm之间的连线,然后沿该连线切开,使拇指桡侧皮神经切断分离,此时拇指保留1.5 cm的筋膜蒂,明道旋转180°,转移至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处.结果 拇指桡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后,被选23例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全部成活,经过5个月至2年的随访活动,皮瓣外形、皮瓣质地以及周围组织相似,供区无明显并发症,且治后功能良好.结论 针对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症状,拇指桡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是非常理想的手术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崇治疗.

  •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在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顾平

    目的 探讨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在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本文将选取在2008年5月~2011年12月所实施的利用示指背侧蒂岛状皮瓣对15例拇指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的受区皮瓣均有较好的弹性且色泽红润,外形较美观,均无痛、温觉.患者治愈后其拇指的外展、捏握以及对掌等基本肢体功能均有显著的恢复.结论 采用了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移植方法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不仅可有效修复创面,还可让患处恢复原来的美观肤色,更重要的是还能重建患处的感觉功能,且对供区的功能均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关键词: 岛状皮瓣 缺损 修复
  • 远端带蒂皮瓣结扎与吻合浅静脉的临床比较

    作者:王杰;杨开波;陈友慈;林惠;张佰达

    目的 比较皮瓣内携带的浅静脉采用蒂部结扎与受区静脉吻合两种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2例各部位的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创面时,术中对携带的浅静脉分别采用蒂部结扎,与受区静脉吻合的方法来处理,术后随诊2个月.结果 2组皮瓣均成活,浅静脉结扎组(52例)中,9例早期出现水疱,5例出现边缘皮肤暗红,少量坏死,3例出现远端部分坏死,换药愈合;术后中度肿胀持续时间平均为23.7d.浅静脉吻合组(40例)3例早期出现水疱,1例出现边缘皮肤暗红,少量坏死,1例出现远端部分皮肤坏死,换药愈合,术后中度肿胀持续时间平均为11.8d.结论 2种处理方法对皮瓣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但吻合组修复了皮瓣的生理性静脉回流,显著减少了因静脉回流不全引起的各种症状,明显改善了皮瓣的术后恢复.

  • 岛状皮瓣移植术中应用Y-V样血管延长的方法探讨

    作者:李保栾;康庆林

    目的 介绍一种岛状皮瓣移植术中延长血管蒂的技术,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在进行岛状皮瓣移植术时,将与皮瓣血管蒂共干的另一条分枝(Y型的另一臂)同时分离出,在Y型分岔部的近侧结扎血管主干,以另一条血管为血供来源,使血管蒂得到Y- V样延长,然后逆转修复创面,临床应用16例.结果 血管蒂长度平均延长6cm,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16例皮瓣全部成活,色泽、质地与受区一致.结论 Y-V血管延长术,不仅扩大了岛状皮瓣的应用范围,而且提高了皮瓣移植的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 会阴阴囊岛状双皮管重建尿道治疗全程尿道狭窄

    作者:朱磊;王玲珑;王雷

    目的:探讨利用会阴阴囊岛状双皮管重建尿道治疗全程尿道狭窄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本院1999~2010年采用会阴阴囊岛状双皮管一期尿道成形治疗16例全程尿道狭窄.术前先进行尿路无菌化及会阴阴囊毛发处理,术后第2天拔除橡皮引流片,并用抗生素行膀胱冲洗1次/d,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排尿.术后随访分别用逆行尿道造影、尿道镜和尿流率检查.结果:16例全程尿道狭窄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6.3个月,1例术后3个月并发尿道外口狭窄,2例术后并发尿瘘,经再次手术矫正后均排尿通畅.1例术后尿线稍细,经定期尿扩后排尿顺畅.3例术后会阴部切口皮肤裂开并轻度感染,经换药后自行愈合.16例患者均无阳萎、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尿道镜检查显示重建尿道内无毛干生长,无结石、囊袋及憩室形成.结论:会阴阴囊岛状双皮管治疗长全程尿道狭窄,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术中不需用特殊器械和设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邻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电烧伤骨关节外露10例分析

    作者:张杰;李志刚;张振光;高京;曾涛;刘杰

    目的:探讨邻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电烧伤骨关节外露的效果。方法应用邻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10例电击伤骨关节外露。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邻指动脉岛状皮瓣是一种修复电烧伤骨关节外露的一种可行办法。

  • 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创伤性指端皮肤缺损

    作者:李步云;汪凤英;郝鹏;徐元勋;张燕;杜孝琴;潘卫东;鲍广全

    目的 总结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创伤性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择17例2~5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彻底清创后根据指端皮肤缺损的创面于近节指背设计皮瓣,将皮瓣反转覆盖创面,供区以全厚皮片移植并打包固定.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外观良好.11例患者术后经过3~12个月随访有一定的浅感觉恢复.皮瓣术后肿胀5例,静脉危象1例,皮缘浅表感染1例.结论 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一次完成手术,成活率高,厚薄适中,外观良好,浅感觉恢复较好,住院时间短,适用于急诊修复创伤性指端皮肤缺损.

  • 带指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立民;李秀华;齐勇;周宏斌;肖强;张基仁

    目的 研究带指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38指指腹缺损患者行带指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2例出现皮瓣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个月至4年,伤指外形好,两点分辨觉3~7 mm.结论 应用带指神经皮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操作简便,指腹外形饱满,功能恢复满意.

  • 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世民;周艳玲;余业文;石惠文;陈康察;周健辉

    目的探讨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以掌骨桡侧或尺侧掌背动脉、神经及其筋膜为蒂,邻指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节掌或背、掌背及拇指近远节掌或背软组织缺损,有深部组织外露创面.修复拇手指38例,其中修复拇指末节30例,修复拇指近节4例,修复拇指近末节1例,修复中指近节背1例,修复中指掌指背缺损1例,修复示指近节背缺损1例.术后均结合康复功能训练.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且有良好感觉,术后供区活动无影响,受区活动功能按TAM评定优良率为97%,术后2~2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受区相同,无挛缩及臃肿.结论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手术一次完成,易于掌握,术后皮瓣外形美观、质地良好;而且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损伤小,易于推广.

  • 第一掌骨挠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志华;杨新;戴冠东

    2004-2007年,我科应用第一掌骨挠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甲床缺损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袁伟东;付银环;田跃;孙宗丕;杨永明;史晓林;刘永强

    目的 报道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踝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胫前、足、踝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无水肿、瘀血、水疱等静脉危象的表现,皮瓣全部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4年,平均13个月,感觉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觉1~2cm,无溃疡,色泽正常,功能良好.结论 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踝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在小隐静脉近端与创面周围找到的一条口径相当的回流静脉吻合的方法修复,更有利于皮瓣成活,修复效果良好.

  • 重度虎口挛缩的外科治疗探讨

    作者:朱伍;袁少英;陈丽娜;贾晓军

    目的:分析应用外科皮瓣修复虎口重度挛缩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与康复.方法:1995年8月~2006年12月,对31例重度虎口挛缩患者应用拇指指背皮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转移或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31例转移皮瓣及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3年,原虎口挛缩畸形都得到了完全或接近正常的矫正,拇指捏握、外展、对掌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虎口外形良好,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结论:以拇指指背皮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手术简便安全,损伤小,效果好.应根据患者损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条件、虎口畸形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 第二足趾联合(足母)趾腓侧条形岛状皮瓣镶嵌再造拇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作者:朱玉花;赵金英;刘凤英

    拇指的功能占全手功能的40%,一旦缺损将严重影响手的抓、捏、握功能[1],给正常生活带来不便,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王兆利;蔡志勇;丘俊生;卢济阳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部软组织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随访6~8个月,观察手部功能、外形和感觉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全部成活,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感觉部分恢复.结论: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成活,可加以推广用于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

  • 指蹼穿支皮瓣修复指根部岛状皮瓣供区的临床应用

    作者:韩叙;张桂莲;任延坤;金大维;刘佳智

    目前,显微外科领域日渐完善,已经开始追求完美。对于创面的修复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创面覆盖与皮瓣的存活,而在于尽量用较少的创伤,达到供受区两者皆满意的功能和外形[1,2]。指根部岛状皮瓣血运可靠,带入指背神经,是修复指端缺损较经典的手术方法,以往对于供区采用植皮修复,术后植皮区外形凹陷[3,4]。2009年6月~2013年7月,我院对8例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时采用指蹼穿支皮瓣对岛状皮瓣供区进行修复,术后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胜红;张晓雷;周林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I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来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0例,其中15例为逆行皮瓣吻合皮神经促进感觉恢复,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除2例皮瓣软端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经5个月~2年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成活率高.

  • 36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分析

    作者:徐晓峰;王东;胥友民

    目的 分析指动脉逆行岛皮瓣修复手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4~2007年,根据缺损部位采用该方法修复手指缺损36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但有二指出现并发症.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的简单有效方法.

  • 应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足趾软组织缺损

    作者:花宇;谢广中;梅林军;陈绵;刘淦良;王相伟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足趾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足趾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趾背缺损4例,趾端缺损6例,趾腹缺损5例。切取面积2 cm×3 cm~4 cm×5 cm。供区行游离植皮。术后予抬高患肢、保暖、抗感染、抗痉挛、抗凝、镇痛等治疗,随访2~12个月。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无明显臃肿,无色素沉着,弹性好,患肢无跛行,穿鞋或行走均不受限制,对患者进行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评分),分值在80分以上。结论: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解剖比较恒定,有良好的血运,是一种修复第一足趾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

  • 横截包皮带蒂岛状皮瓣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附56例报告)

    作者:贾全安;黄品信;曹君;杨兴国;张宇

    目的:探讨横截包皮带蒂岛状皮瓣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采用横截包皮带蒂岛状皮瓣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56 例,其中阴茎头型14 例,阴茎体型32 例,阴囊型10 例.结果:一次性手术成功42 例(75%).手术后出现尿瘘16 例(28.6%),其中6例于手术后3月内尿瘘自愈,8 例于手术6个月后行尿瘘手术修补治愈.2例尿道裂开,6 个月后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愈.无1例出现尿道狭窄.结论:横截包皮带蒂岛状皮瓣一期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较好的基本手术方法,术中保证带蒂岛状皮瓣良好的血供和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 筋膜蒂岛状皮瓣与掌背动脉皮瓣联合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郑栋;卢耀军

    目的 探讨手指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与掌背动脉皮辩联合修复手指创面的效果.方法 设计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与掌背动脉岛状皮辩逆行转位联合修复手指创面23倒.结果 皮辩中,掌背动脉皮瓣全部成活,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完全成活20例,坏死3例.结论 筋膜蒂岛状皮瓣与掌背动脉皮瓣组合移植为手指创面的修复提供一种理想方法.

741 条记录 6/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