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舌癌贯通口底切除的术式探讨

    作者:张海林;黄文孝;陈杰;唐瑶云;包荣华;王俊琦;李晋芸;钟外生;谭平清

    目的 分析舌癌口底区淋巴结转移分布的特点,探讨舌癌贯通口底切除的合理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行舌-口底-颈联合根治的舌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下颌骨舌侧骨膜与舌骨之间患侧口底组织贯通切除的手术方式,将口底区标本分成舌淋巴结和舌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两组进行病理分析,观察术后口底瘘发生几率和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舌淋巴结出现率23.1%(7/26);舌动脉起始部淋巴结出现率15.3%(4/26).在出现舌淋巴结患者中转移率为71.4%(5/7);在出现舌动脉起始部淋巴结患者中转移率为50.0%(2/4).术后口底瘘的发生率为7.7%(2/26).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经口进食.随访期内4例患者发生对侧颈部或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全部26例患者未见原发灶、患侧颌下、患侧舌骨区、患侧颈部复发.结论 舌癌贯通口底切除术式符合淋巴引流规律,彻底清扫了口底淋巴引流通路及可能出现的舌淋巴结及舌动脉起始端淋巴结,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肿瘤局部及区域转移控制率.

  • 微波组织凝固在口底鳞癌治疗中的应用--26例总结

    作者:张诠;曾宗渊;郭朱明;许光普

    目的:探讨微波组织凝固在治疗口底鳞癌中的价值.方法: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科自1989年至1993年应用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方法对26例口底鳞癌患者的原发灶进行治疗,其中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10例,Ⅳ期3例.在微波治疗前,先行颈清扫术;大部分患者同时行颈外动脉舌动脉结扎.6例Ⅲ、Ⅳ期患者还结合辅助放疗或/和化疗.结果:本组病例5年生存率为61.5%(16/26);其中Ⅰ期为100%,Ⅱ期72.7%(8/11),Ⅲ期50%(5/10),Ⅳ期33.3%(1/3).有4例在2年内原发灶复发,占15.4%;3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占11.5%;3例出现远处转移,占11.5%.创面出血、舌根后坠和呼吸困难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微波组织凝固应用于口底鳞癌原发灶的治疗,其生存率及复发情况与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结果接近,在保全口腔功能及面部外形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 涎腺淀粉样变临床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姚小武;陈仕生;卢子正;林敏校

    涎腺淀粉样变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62岁的男性病例,因口底逐渐肿胀凸起20年而使舌抬高,影响吞咽、发音和舌的运动,临床检查发现患者口底巨大肿块,唇和颊黏膜有多个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硬结节.手术切除舌体下方和舌根前方肿块.经病理检查和刚果红染色诊断为颌下腺、舌下腺淀粉样变.随访5年未见复发.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淀粉样变 涎腺 口底
  • 胸大肌肌皮瓣整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

    作者:洪晓军;王升志;邓末宏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整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胸大肌肌皮瓣整复舌癌术后舌及口底的组织缺损46例.结果:术后存活肌皮瓣44例,坏死2例.39例获6个月~3年随访,形态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胸大肌肌皮瓣是整复舌癌术后舌及口底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

  •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1例

    作者:谢卡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左侧颌下区反复肿胀疼痛1年余,加重5d,于2014年2月19日到我院口腔科门诊就医.患者1年前出现左侧颌下区肿胀伴疼痛,进食时肿痛愈发明显,1年来肿胀疼痛反复发作,经外院多次静脉输液抗感染治疗,5d前患者复又出现左侧颌下区肿胀,外院抗感染治疗后肿胀未消退,遂到我院求治.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颌下区肿胀,可扪及颌下腺肿胀,触痛明显,挤压左侧颌下腺导管口无明显液体溢出.口内见左侧舌下一黄白色质硬物,如图1可见该硬物位于第三磨牙舌侧,部分穿出颌下腺导管及口底黏膜外露于口底.于局麻下行左侧颌下腺导管结石摘除术.

  • 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

    作者:余美玲;杨金玉

    目的 探讨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7例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气管切开、抗感染和全身支持治疗并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进行切口、呼吸道、口腔和心理护理,指导饮食和健康教育.结果 17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及时、有效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是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治愈的关键.

  • 口底皮样囊肿伴舌瘘1例

    作者:吴平凡;雷振革;吴坚;陈林林

    口底皮样囊肿比较常见,但伴有舌瘘者少见.本文报道1例口底皮样囊肿伴舌瘘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诊断、治疗及发生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 皮样囊肿 瘘道 口底
  • 口底卵黄囊瘤1例

    作者:张丽慧;姚甜;吴兰雁

    卵黄囊瘤(内胚窦瘤)是一种生殖细胞源性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性腺部位,发生于口腔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口底的卵黄囊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 口底多间隙感染的护理体会

    作者:文丽丽;郭晋;方丽;魏文婧;夏珊

    口底多间隙感染是一种颌面部极严重、难治的感染性疾病.通常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可伴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主要危及到呼吸道的通畅,从而导致窒息发生.感染若不能及时控制,可向周围组织扩散,引起纵隔感染、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病死率高达40%~50%.我科2011年3月~2012年12月共收治9例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口底 间隙 感染 护理
  • 氩氦超导靶向手术治疗舌根、口底癌1例

    作者:马洪;金风;唐正龙;刘睿;欧勇;吴睿;张贵萍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在病理分类上以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80%),一般认为手术扩大切除辅以术前化疗及(或)术后放化疗[1]是佳治疗方案.口底癌属于口腔癌中手术难度及术后护理困难的一类.原发灶局限于一侧或接近中线者可以按照常规手术治疗方案进行,但原发灶超过中线、累及舌肌特别是舌根部的口底癌,手术创面过大、修复创面困难、术后危险性极高,即使有条件应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手术方法已不是首选.2002年12月应用氩氦超导靶向手术系统治疗舌根、口底癌1例.

  • 口底蜂窝织炎的临床护理

    作者:高红;高妤;李潇

    目的:总结口底蜂窝组织炎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07年9月~2009年5月收治的16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护理观察,保证各项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结果:患者的高热、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退一得到解决,16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口底蜂窝织炎患者疾病发展迅速,炎症早期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及做好局部切开减压引流是治疗关键.护理上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心理护理.

  • 儿童牙源性口底蜂窝织炎8例治疗体会

    作者:席翠萍;王建国;李可来

    目的:总结儿童牙源性口底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 ~ 2012年收治的8例牙源性口底蜂窝织炎患儿的发病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牙源性口底蜂窝织炎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及脓肿切开引流等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要重视儿童牙源性口底蜂窝织炎的预防,其治疗中及早治疗病灶牙以及及早切开引流至关重要.

    关键词: 儿童 口底 脓肿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

    作者:喻建军;周晓;陈杰;李赞;黄文孝;戴捷;田嗥;包荣华;单振锋

    目的:评价股前外侧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10例.皮瓣大小为12cm×5cm至6cm×4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口腔功能基本恢复.随访2月到26个月,10例患者均健在.其中1例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局部扩大切除及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结论: 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血管口径大,供瓣区隐蔽.是一种适合口底缺损修复的游离皮瓣.

  • 口底重症多间隙感染41例患者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乔波;张浚睿;陆斌;孔亮;刘芳;封兴华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口底重症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对患者性别、年龄、流行病学特征、感染的诱因、症状、初步诊断、重要伴发疾病、合并症、临床诊断、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及疗程)、手术干预及转归等方面进行总结及系统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4∶1,年龄10~93岁(平均46.23岁),农村城市比例为3∶1。14.6%患者初步诊断不准确。31%患者在发病后5 d 内就诊。82.9%患者为牙源性感染,35%患者初诊时炎症已扩散至咽旁间隙、翼下颌间隙或者合并颈部感染,7.5%患者感染扩散至纵膈;2例患者入院后已合并严重纵膈及肺部感染,转呼吸内科治疗,1例因肾衰转泌尿外科治疗;38例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尽早完成切开引流,痊愈出院,平均住院21 d。结论:牙源性感染的重症口底多间隙感染多见,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维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尽早切开引流、综合治疗去除病因。

  • 磁导向甲氨蝶呤缓释药物对口底癌HSC-2细胞生长和起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张皖清;毛天球;吴军正;李焰

    目的:探讨磁导向甲氨蝶呤缓释药物(FM-MTX)对人口底癌HSC-2细胞生长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为不加药物处理组,实验组加入剂量为100 μg/L的FM-MTX药物处理,采用MTT法观察HSC-2细胞的生长曲线,并分别于不同时间(1,4,24,48,72 h)收获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各时间点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FM-MTX药物处理后,口底癌HSC-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透射电镜观察到药物作用早期,瘤细胞溶酶体大量增生,4 h后瘤细胞胞浆溶酶体开始吞噬磁性微粒,48 h溶酶体膜开始裂解,颗粒释放到胞浆内.72 h后溶解、液化,溶酶体膜消失,呈现胞浆空泡结构.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缺嵴、断裂.结论:甲氨蝶呤缓释药物能诱导口底癌HSC-2细胞死亡,对其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55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