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房室隔形态的超声观察

    作者:叶雪存;程有生;吕茹玲;林雪群

    目的探讨心脏房室隔的超声观察及测量方法.方法通过尸解明确心脏房室隔的位置、边界及毗邻结构,并测量房室隔前缘长、下缘长、前部宽、中部宽及后部宽.另随机选择超声图像清晰的成人100例观察房室隔形态及毗邻结构,并采用不同心脏超声切面测量房室隔前缘长、下缘长、前部宽、中部宽及后部宽,对超声和解剖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人房室隔超声测量值分别为:前部宽(0.6±0.61)cm、中部宽(1.1±0.22)cm、后部宽(0.61±0.44)cm、下缘长(3.4±0.69)cm及前缘长(1.8±0.62)cm,与解剖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观察房室隔的形态及毗邻结构,并测量房室隔前缘长、下缘长、前部宽、中部宽及后部宽.

  • 房性心搏的心电图特征

    作者:封金伟

    起源于左、右心房,房室隔,腔静脉或冠状窦组织的心搏,称为房性心搏.包括过缓的房性逸搏、房性逸搏、加速的房性逸搏、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并行心律等.房性心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心律.包括过缓的房性逸搏心律、房性逸搏心律、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房性心动过速等.

  • 家兔房室隔内过渡细胞束的形态学及细胞动作电位特征

    作者:谢松梅;牛小麟;党寅虎;张超英;凌凤东

    为研究房室隔形态学特点和细胞电生理学特性,选用10只家兔做房室隔连续切片观察形态学特征后,在30只家兔房室隔标本上,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引导细胞动作电位(AP),配合微电泳技术等方法对所记录细胞进行定位判断.结果:①光镜下,房室隔内可见三条主要由过渡细胞(TC)组成的房结束(ANBs),向前延续成一大束TC束,为结后延伸(PNE),其与AVN后端自然延续.②PNE及ANBs中TC的AP特性与AVN细胞相似,大舒张电位(MDP)负值(-62±4,-63±9,-62±6 mV)小于普通右房肌细胞(-70±6 mV,P<0.05);动作电位幅度(APA)较低;0期大上升速度(Vmax)(19±2,18±1,14±1 V/s)明显慢于普通右房肌细胞(93±2 V/s,P<0.01);有4期缓慢自动除极,但PNE及ANBs中TC的4期自动除极速度(V4)(57±4, 57±1 mV/s)明显慢于AVN细胞(92±5 mV/s,P<0.05).结论: ① PNE、ANBs中TC有自律性,传导性低.②结合形态学特点,认为PNE和ANBs共同参与房室交界区大折返环路中的慢径传导.

  • 房室隔起搏——起搏电极植入新理念

    作者:祝万洁;邱春光

    房室隔起搏是近年来提出的心室电极特殊植入部位新概念.常规起搏模式易导致三尖瓣返流、双室电机械不同步及心室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而房室隔处心肌内起搏因其无需跨三尖瓣、较短的QRS波时限、较好的电机械同步性,可提高心室起搏依赖患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为此类患者提供更优化的心室起搏方案.随着该项技术临床证据的进一步完善,房室隔起搏将成为心律失常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 重视婴幼儿复杂及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外科治疗

    作者:莫绪明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是指法乐氏四联症(TOF)、肺动脉闭锁(PA)、右室双出口(DORV)、大动脉转位(TGA)、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HLHS)、右心发育不良综合症(HRHS)、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完全性房室隔(CAVC)、主动脉弓中断(IAA)、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等严重心血管畸形.

  • 兔心房室隔过渡细胞的传导性及其电生理基础

    作者:王涓;牛小麟;谢松梅;党寅虎;张超英;凌凤东

    目的探索过渡细胞电生理特性与形态特征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10只家兔做房室隔水平面及矢状面连续切片,HE染色观察.另20只家兔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测定房室隔区正向传导速度.结果房室结后方有两束过渡纤维分别延续至冠状窦口及其下方,分别为右后房结束和右下房结束,传导速度分别为(0.059±0.018)m·s-1和(0.058±0.015)m·s-1(P>0.05).界嵴下段普通房肌传导速度为(0.203±0.040)m·s-1.与前两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过渡细胞动作电位有4期自动除极,大舒张电位(-63±6) mV,普通房肌细胞无4期自动除极,静息电位(-72±4) mV,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过渡细胞属慢反应自律细胞,传导速度比普通房肌慢.

  • 心脏房室隔不同区域细胞复极异质性及其形态学特征

    作者:谢松梅;牛小麟;张超英;党寅虎;凌凤东

    目的研究房室隔内不同部位细胞复极特性及相应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对30只家兔房室隔内普通房肌、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 AVN)、射频消融慢径的有效靶点部位,即:希氏束与冠状窦口连线的中1/3(M区)及下1/3(P区)进行细胞动作电位的引导,之后行组织连续切片,光镜下观察M区和P区的形态学特点.结果房室交界区中不同部位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特性:AVN细胞的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182±17) ms]分别长于M区、P区及普通房肌细胞的APD90[(160±9)ms,(157±8)ms,(151±10)ms,P<0.05].普通房肌细胞的APD50和APD30[(90±6)ms和(70±7)ms]分别短于AVN、M及P区过渡细胞的APD50和APD30[(128±13)ms和(109±12)ms,(114±9)ms和(93±8)ms,(106±6)ms和(87±6)ms,P<0.01].此外,在APD50和APD30上,AVN与P区的细胞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M区可见一大束疏松平行排列的过渡细胞束,为房室结后延伸.P区可见一些过渡细胞束分别来自冠状窦口前方、下方和左房后壁.结论房室交界区不同区域细胞间存在复极异质性.M区和P区的过渡细胞束可能与慢传导有关.

  • 犬心房室隔内细胞形态学特征

    作者:杨瑜莹;牛小麟;张超英;党寅虎;凌凤东

    目的通过观察犬心房室隔内细胞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功能意义.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通过HE和Masson染色对犬心房室隔标本的细胞形态、排列方式、直径和染色深浅进行细致观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证实光镜所见细胞特征.结果①心房扩展部可见到四条过渡细胞束与房室结相连:Ⅰ径自冠状窦壁沿锥形间隙或室间隔肌与右房肌之间向前至房室结后端;Ⅱ径自冠状窦口周围沿右房心内膜下至房室结浅层;Ⅲ径经三尖瓣隔侧瓣与冠状窦口之间向前经心内膜下至房室结右后端并至房室结的浅层;Ⅳ径自左侧心房肌向右下沿室间隔肌上缘至房室结左后端.低倍镜下纤维排列较疏松,纤细,直径约9.5?μm,染色浅淡.高倍镜下细胞呈长形,核长圆形与细胞长轴方向一致,细胞质染色淡.电镜下细胞特征符合过渡细胞特点.②冠状窦周围见到大量T细胞和少量P细胞及浦肯野细胞.结论犬心房室隔内有过渡细胞构成的新传导径路;冠状窦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潜在起搏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