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紫外辐射技术灭活血液成分中病原体研究的新进展
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大限度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一直是世界各国关心的重大问题.同时,随着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使经血传播病原体的风险得到极大的降低,特别是应用紫外辐射技术灭活血液成分中病原体技术的开展,更进一步降低了经血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
五种辐射技术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目的 探讨重离子等5种不同辐射技术在瘢痕疙瘩美容治疗中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8例235处瘢痕疙瘩采用5种辐射技术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重离子束照射12例14处,均达治愈标准;手术切除+电子线照射治疗101例119处,1年后复发11例7处;单纯电子线照射69例73处,治愈71处,好转1例,1年后复发8例9处;192 Ir贴敷12例14处,10例11处治愈,好转1例,无效1例3处,1年后复发4例;32P注射14例15处,12例12处治愈或好转,2例3处无效,1年后复发4例.结论 重离子辐射技术在瘢痕疙瘩美容性治疗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因价格昂贵,一般患者难以承受;手术+电子线照射治疗为佳选择,既经济实用,又无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美容效果好,还可有效防止术后复发,并且创口愈合无明显瘢痕.
-
湖北省1988~1998年放射事故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我省应用广泛,涵盖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在辐射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不安全因素同时存在,甚至造成放射事故。本文作者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提高辐射安全的途径,减少危害。 一、资料来源 放射事故资料来源于历年放射事故档案。采用检阅与查证的方法予以核实,按《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分类、分级进行整理[1]。 二、放射事故概况 1.事故级别 据统计我省自1988~1998年的10年间,共发生各类事故18起(见表1),平均每年发生1.8起,与过去27年中发生大小事故49起、平均年发生率相同[2]。其中,放射事件4起,占22.2%;一级事故10起,占55.6%;二级事故、三级事故各2起,均占11.1%。我省10年间发生的放射事故多属一级以下事故,总计占77.7%。
-
贵州省1962~2003年放射事故统计分析
核能和辐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与当今经济建设和公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在利用辐射技术的同时,难免因各种原因会发生一些放射事故,由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相关危害.笔者将贵州省1962年至2003年间发生的放射事故进行统计归纳,并从事故中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为提高事故防范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提供一些借鉴.
-
放射性作业人员血清中铜、铁、锌水平的分析
大量研究表明[1,2]铜、铁、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这不仅因为它们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而且还是与体内几十种酶活性有关的金属离子.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放射和辐射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使接触放射性的人数不断增加.已知长期从事放射性的人员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显著减少;我国调查研究发现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增高[3];本研究通过对长期从事放射性的人员血清中微量元素的监测,试图了解长期接触X射线人员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
受过量外照射人员的临床分析
过量受照射往往由放射事故所引起,在辐射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过程中时有发生.笔者对200余例超剂量受照射者进行了医学观察.为了总结辐射损伤的防治经验,研究过量照射的生物学效应,选择了受照射剂量较高,临床表现较明显的病例做简要的报道和分析.
-
我国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关键技术及公众防护对策研究进展
核与辐射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核与辐射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我国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
我国的放射卫生统计报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核与辐射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放射卫生管理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其统计报告制度也需要不断的更新甚至重构.
-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沟通、媒体交流与信息发布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核与辐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军事和医学等各行各业中.但是,核辐射是一把“双刃剑”,核与辐射技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核辐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伤害和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
不断完善与推广应用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
引发医学革命的X射线诊断学(放射学)和核医学、放射肿瘤学(放射治疗学)等电离辐射医学应用(通称医用辐射)分支学科,历经一个世纪多演进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迈入数字化医学时代,具有独特功能的医用辐射技术如虎添翼,不仅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医学影像学日新月异地迅速发展,而且介入放射学以方兴未艾之势涉及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然而,电离辐射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医用辐射技术越来越广泛地用来为人类防病治病造福的同时,如何趋利避害,尽可能避免或防止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辐射危害就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1].
-
放射诊疗的蓬勃发展亟需强化医疗照射防护
事物永远是一分为二的,放射诊疗所倚重具有独特功能的电离辐射技术,是汇集利与害于一身的"双刃剑";近代各类放射诊疗的蓬勃发展为公众健康查体和防病治病建立了丰功伟绩,却又日益增加了可能会有潜在放射性危险的医疗照射.因此,必须科学辩证地对待,并且认真加强放射防护与安全以力求实现"趋利避害",这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
医疗照射防护述评
电离辐射技术以其独特作用在各行各业日益广泛应用,其中当数医学应用的历史久、普及广、影响大。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简称医用辐射)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微波辐射技术在组织切片制作中的应用体会
欲观察细胞和组织器官的微细结构,必须制作普通切片及超薄切片,以便在光学显微镜或电镜下进行观察,因此切片制作是教学与科研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方法.目前为了加快组织切片制作速度,并保证切片的质量,使切片染色达到色泽鲜艳、纯正(红、兰对比鲜明)和清晰[1、2].我们使用了微波技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扼要总结一下我们使用微波技术的体会和注意事项.
-
光波-微波辐射技术在肾小球基底膜六胺银快速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肾穿刺活检技术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资料报道,肾活检前后诊断对比分析,证实肾脏疾病临床诊断的修正率达39%~63%,治疗方案的修正、预后估计修正率达17%~36%.肾穿刺活检推动了肾脏病理的迅速发展,使肾脏病理学整体知识不断更新和提高,尤其是六胺银染色方法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存在着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染色时间较长等缺点[1].近年来,我们根据光波-微波辐射原理[2~5],对传统六胺银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进,明显缩短了染色时间,并获得了很好的染色效果,现报告如下.
-
当前放射卫生领域重点研究方向
人类一直生活在充满电离辐射的环境中.除了宇宙射线和地壳陆地辐射等天然电离辐射照射(俗称天然本底照射)外,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近100多年来又来在医疗、能源、工业、地质、考古、军事等各行各业不断开发利用电离辐射技术,不断增加了各种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
-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概论
放射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电离辐射技术的不断广泛应用,越来越密切地关系到国防(含反恐新形势下的核安全)、能源、医学、工业、农业、地质、考古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同时,放射性危害有其特殊性,不仅专业性很强,而且往往容易与核武器恐怖等联系到一起,对社会与公众的心理影响大.因此,放射卫生防护在公共卫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专门用于评价放射危险和指导放射防护实践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就非常重要[1].
-
C型臂机术中应用的辐射防护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电离辐射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医疗界,辐射技术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作业人员和公众受到人工辐射的照射.据UNSCEAR估计[1],医学诊断照射占人工辐射的95%以上,约占人类受到总照射量的14%,是大的人工辐射源.医用辐射的潜在危险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组织的重视.术中C型臂应用过程中的防护工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弱点和难点.通过本文的总结,旨在提高相关人员的防护意识,把辐射的危害降至低.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淋巴结的良、恶性组织结构特点不同,因此其弹性和硬度也不同,这种差异可被弹性成像技术检出.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关于淋巴结弹性成像的研究均基于压迫式弹性成像,其影响因素较多.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又称声脉冲辐射(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技术或剪切波技术,是以声脉冲辐射技术为基础产生剪切波、并以剪切波速来定量测定组织硬度的技术.本研究探讨VTQ技术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
-
福建省辐射技术应用中的安全隐忧与建议
[目的] 促进辐射技术的安全应用. [方法] 分析辐射技术应用和多发事故的行业状况,确认辐射安全管理的重点领域. [结果] 使用放射源的大小企业、辐照加工业以及医用辐射机构等是辐射技术应用安全的重点研究领域. [结论] 加速健全辐射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供应急响应、科研、情报和科普宣传等系列建议.
-
一起放射源丢失事故的处理与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辐射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行各业,人们收益不小.但若应用不当或发生放射事故,也可危及人民健康,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放射事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现就烟台市2002年发生的一起放射源失落情况做一分析,以便于今后吸取教训,更好地加强对放射源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