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血管病的治疗:问题与争鸣
目前肾血管病(RVD)的治疗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和肾动脉血运重建两大类,其中肾动脉血运重建包括经皮介入治疗-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PTRA)或加支架术(PTRAS)和外科重建肾动脉两类方法.尽管治疗RVD的实践在不断扩展深化,但目前的临床研究尚不能肯定回答这些治疗方法谁优谁劣[1],问题尖锐,争鸣激烈,下面就这些问题加以阐述.
-
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防治和预后
预防要点一、需要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IE)具有诊断困难、处理棘手、病死率高等特点,预防IE在老年人中十分重要.根据心脏病发生IE的危险性分为3类:即高、中和低及可忽略的危险性.基于C级证据的Ⅰ类建议,目前仅对高、中危患者才给予预防用药.200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IE指南指出,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心脏病有人工瓣膜植入、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有IE史、外科重建的动脉导管、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伴返流或严重瓣膜增厚、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二叶主动脉瓣等疾病.前4者属于高危,其余为中危.其他心脏病发生IE的危险性很低,与健康人群相似,不需预防用药.
-
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眶颧畸形的综合整复
目的推荐一个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及放射治疗后眶颧畸形的综合整复方法.方法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作眶颧重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植入、颞浅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眶内转移和结膜囊再造等联合手术的方式,对该种畸形进行整复治疗.结果本组35例(35眼)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术后患者畸形得到矫正,眶颧部饱满,外形良好,双眼外观基本对称,结膜囊深浅正常,无任何并发症,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及放射治疗后的眶颧畸形采用综合整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股骨头坏死新进展治疗专题研讨会暨第二届中韩国际关节外科重建学术会纪要
-
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眶颧畸形的综合修复: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及放射治疗后眶颧畸形的特点,并介绍一种针对此种畸形的外科整复方法.方法 对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眶颧畸形的患者,行颧、眶、颞部人工填充术联合义眼台眶内置入术,并结合文献报道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术后患侧眶颧部饱满,双眼外观基本对称,患者较为满意.结论 结合本病例及文献分析,整形外科医师应全面考虑患者的病史,认识眼球摘除及放射治疗后眶颧部畸形的特点,必要时与眼科等相关科室联合施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气管上皮细胞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一、建立气管上皮细胞移植模型的目的及意义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环境持续接触,细菌及病毒感染、污染物及有害物质的吸入以及机械牵拉,都能或多或少地改变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先天性的气管狭窄或闭锁,以及肺部恶性肿瘤能使气管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如果受累段较长或在某些情况下,如延展性烧伤,气管插管后损伤等就会没有足够的组织进行外科重建.由于许多原因,器官和组织移植并不是完美的解决办法.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指导
近10年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得以完善,一些传统治疗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严重膝关节病变实施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外科重建的主要手术方法.对病人进行手术康复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早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
前锯肌复合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重建中的应用
口腔颌面缺损常常是复合组织缺损,需同时修复骨和皮肤及口腔衬里,前锯肌复合组织瓣能同时携带骨、肌、大面积皮肤的任意组合,特别适合于复杂组织缺损的修复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许多作者报道了该组织瓣的解剖,设计,临床应用及优缺点,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在下咽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在下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梨状窝鳞状细胞癌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1.2岁.其中4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完整切除肿瘤并保留部分喉功能,将设计好的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向下拉至下咽缺损部位进行修复.另1例为梨状窝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裂开狭窄部位后,利用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从7 cm×3 cm~8 cm×5 cm.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颏下皮瓣成活,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7~36 d 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及胃管.随访10~28个月,患者咽部皮瓣生长良好,言语及吞咽功能满意,颈部瘢痕隐蔽.结论: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血供好,易取材,成活率高,是修复下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有用材料.
-
游离前臂皮瓣在局部晚期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游离前臂皮瓣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从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5例T3、T4期下咽癌患者行半喉半咽切除术,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喉以及喉咽缺损,根据缺损区大小和部位,切取相应皮瓣并塑形后,恢复喉和喉咽的正常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术后辅以放疗,平均剂量65Gy。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病例恢复正常进食与发音功能,其中3例拔除金属导管,另有2例带管。随访3年以上,长者随访6年,局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游离前臂皮瓣用于下咽癌切除后的下咽、喉缺损修复,具有可靠、易存活、厚度适合、易于塑形的优点,有利于下咽癌手术的喉功能保留。
-
胸大肌肌皮瓣在侵犯下咽晚期头颈鳞癌手术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应用胸大肌肌皮瓣(PMF)修复下咽颈食管区域重要和复合缺损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采用 PMF 单独或联合其他修复方法,结合对修复方法的改良,采用不同方式修复晚期和复发性下咽癌和喉癌侵犯下咽颈食管区域手术切除术后下咽颈食管巨大和复合性缺损59例,缺损类型包括下咽颈食管部分缺损、下咽颈食管环周缺损以及下咽颈食管缺损合并颈前软组织巨大复合缺损。结果完成单纯 PMF 覆盖法26例,椎前筋膜游离植皮加 PMF 覆盖4例,PMF 覆盖加颈前表面游离植皮2例,PMF 覆盖下咽加胸三角皮瓣(DPF)修复颈前缺损2例,单纯 PMF 皮管16例,PMF 皮管加肩胸皮瓣表面覆盖4例,胃上提加 PMF 覆盖3例,双岛瓦合 PMF 2例。术后20例出现了不同程度并发症,除1例院内死亡外,其余均经妥善处理治愈,恢复吞咽功能。结论PMF 适合各种情况的下咽颈食管缺损修复,特别是在颈部同时伴有巨大软组织复合缺损时,这种方法更具优越性。
-
外伤性拇指缺损重建的治疗进展
拇指贡献了手的功能的40%[1].在抓握的功能中,拇指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提供准确和有力的抓握,因为拇指能通过偏离手平面的运动完成它特有的环转和对掌功能.拇指的对掌功能是把人类和其他低级的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多年来,创伤后缺损拇指的功能重建一直是手外科医生重点考虑的问题.这些重建的努力包括从繁琐的带蒂组织的移位直到今天的成熟的显微外科重建.本文将就拇指重建的一般规则和常用的方法作一综述.
-
分子生物学在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在组织工程学各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重要。我们对这一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分子组织工程学"这一概念。 一、组织工程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组织缺损或器官功能障碍是人类保健中发生频繁、危害性大、花费高的问题之一。人们通过器官移植、外科重建及诸如肾透析之类的机械装置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12年前,随着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的飞速发展,一门崭新的交叉学科——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诞生了。
-
获得性气管食管瘘的病因及防治
气管食管瘘是临床上少见而难治之症,文献报道较少,常见原因是创伤、甲状腺和食管的恶性肿瘤或原因不明[1~3],其次是医源性损伤.我科自1995年8月~2006年7月共收治气管食管瘘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谈下咽癌的组织瓣修复方法
耳鼻咽喉肿瘤手术造成的缺损有时需要修复,多数发生于下咽癌手术.目前可供下咽缺损修复的组织瓣种类较多,理论上讲应当根据缺损大小和部位选用相应或适合的修复方法,前提是外科医生能够掌握较多种类的皮瓣修复方法,患者才能有机会获得佳的手术效果.但是在大多数省级医院开展皮瓣修复工作并不满意,地区级医院甚至无法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修复工作.主要原因是受制于显微血管外科技术瓶颈,一方面开展游离皮瓣要求显微血管外科技术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仍然缺少一定数量的病例以提供正常的学习曲线.
-
早期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的术后影响的临床研究现状
经口进食是结直肠外科重建术后患者重要的康复指标之一.传统观点强调结直肠术后选择禁食直至肛门排气口一,开始经口进食;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大量变革性的建议,如何选择术后合理的进食时间、进食内容以及其安全性成为了当前该领域具有探讨性的话题之一,本文就此做一回顾.
-
外科重建治疗获得性食管气管-支气管瘘(附8例报告)
目的探讨获得性食管气管-支气管瘘的病因、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科及南方医院胸外科自1997.8-2005.7共收治8例食管呼吸道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主要靠食管钡餐;位置和大小主要靠气管镜和食管镜.薄层CT扫描也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全组采用的手术方法有三种:1.食管、气管分别修补术;2.胸膜或带蒂肌瓣封闭瘘口术,胸骨后结肠或胃代食管;3.食管支气管瘘加下肺叶切除、食管重建术.结果全组接受手术治疗者7例全部治愈出院:颈部食管结肠吻合口瘘出现1例,全部病例均随访.4例良性病变所致瘘病人均存活.恶性病变所致3例均于术后3-6月死亡,主要死因是肿瘤扩散致多器官衰竭.未接受手术治疗者1例死亡.结论外科干预是获得性食管气管-支气管瘘的首选治疗.根据不同的病人选择不同的术式去重建食管和气管的连续性,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结直肠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临床研究现状
经口进食是结直肠外科重建术后患者重要的康复指标之一.传统观点强调结直肠术后选择禁食直至肛门排气[1~3],才开始经口进食;但是近年来的研究[4]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大量变革性的建议,如何选择术后合理的进食时间、进食内容以及其安全性成为了当前该领域具有探讨性的话题之一,本文就此做一回顾.
-
关节镜下3股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17例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3股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及取腓骨长肌腱后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7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3股自体腓骨长肌腱在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及IKDC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估足踝功能,并在随访时用KT-2000检查(屈膝90°,30磅)比较双膝关节后向松弛度的差异.结果 17例患者均完整取出腓骨长肌腱,修整后腱长(30.4 ±2.4)cm,折成3股编织成肌腱移植物平均直径10.1 mm.术后随访13 ~38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及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IKDC评分,14例为正常,3例为接近正常;15膝后抽屉试验阴性,KT-2000检查双侧后向松弛度差异<3 mm;2例膝后抽屉试验1度阳性,后向松弛度差异为4 mm;AOFAS踝-后足评分(89.8±2.3)分,与术前的(92.4±1.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腓骨长肌腱性部分长且光滑,直径粗,折成3股后适合于重建后交叉韧带,切取腓骨长肌后对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关节镜下采用3股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的可靠方法.
-
高屈曲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经成为对严重膝关节病变施行外科重建的常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