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术中动脉瘤破裂(IAR)是动脉瘤夹闭术中及其凶险的事件,常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同程度影响,Sandalcioglu等[1]在对既往169例接受开颅夹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发现IA R对患者预后没有显著影响,但IA R是否会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目前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在既往的手术经验中,IA R患者预后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对135例患者的148个动脉瘤进行了开颅夹闭治疗,本次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现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的原因分析与防治研究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造成破裂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出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栓塞过程,对在手术中出现破裂现象的患者,分析其动脉瘤形态特征、术中过程和预后.结果:5例患者动脉瘤术中发生破裂,有3次因为弹簧圈,其中1次是因为微导管突出所致,给与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后,病情都得到控制,并且没有永久性并发症出现.结论:栓塞术要求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出现破裂现象立即选择正确的栓塞方案,降低其发生风险并减轻对患者的伤害.
-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纳入实施开颅夹闭治疗的11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识别术中出现破裂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有麻醉诱导不当、硬脑膜切开不当、脑组织受牵拉、动脉瘤分离、瘤夹调整或夹闭不当等.本研究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4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概率为82.61%,预后差率为17.39%;其中,患者预后进展与性别、术中阻断、动脉瘤数量无明显关联,男女性别、术中有无阻断、动脉瘤单发与双发对患者预后进展的影响比较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大、有高血压病史、动脉瘤直径大、术中失血量大则会阻碍患者的预后恢复,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认真识别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而术中发生破裂可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进展情况.为此,临床介入手术治疗时应注重强化干预,以降低术中破裂风险.
-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的防治
目的 颅内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过程中发生破裂是可怕的术中并发症之一,本文探讨处理、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6年12月,共有153例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141例患者曾有过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史.5例有动脉瘤破裂出血史的患者术中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术中动脉瘤再破裂时,常规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并设法用弹簧圈尽快填塞动脉瘤腔.微导丝引起动脉瘤破裂时,尽量保持微导丝不动,微导管尽快送到瘤腔中进行填塞治疗.若微导管引起破裂而微导管头端位于瘤壁外蛛网膜下腔时,微导管且勿退入瘤腔内,应将弹簧圈经微导管送入蛛网膜下腔一部分后,再将微导管头撤入瘤腔内,继续弹簧圈填塞.若弹簧圈引起破裂,要将弹簧圈完全或部分送出去,将破裂口堵住后,调整微导管头端位置继续弹簧圈填塞.结果 在接受动脉瘤栓塞治疗的153例患者中,141例曾有过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5例发生了术中再破裂,占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5%,总发生率为3.3%.1例破裂由导丝引起,1例由微导管引起,1例由弹簧圈过度填塞引起,弹簧圈穿孔1例,其余1例由微导管和弹簧圈共同引起.2例死亡,死亡率占术中破裂的40%,占总例数的1.3%;1例患者出院时遗留有右下肢瘫痪,其余2例患者无残留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的再破裂是一少见、威胁生命但又不可避免的事件.应该立即采取妥善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降低可怕并发症的发生.如处理恰当,多数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能够存活,无后遗症.
-
血管内栓塞治疗中脑动脉瘤破裂
我科1999年以来共采用电解解脱铂金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患者68例,发生术中破裂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45、40、51岁,详细资料见表1.2.讨论:据文献报道,下列因素可能与术中动脉瘤破裂有关:(1)存在假性动脉瘤,造影发现动脉瘤呈葫芦样;(2)曾多次发作SAH;(3)直径<4 mm的动脉瘤[1];(4)填充"后"1~2个GDC时;(5)近期曾发生动脉瘤破裂者.
-
双微导管技术成功处置脑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一例
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可发生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严重并发症,对此主张从微导管内继续填塞GDC以闭塞破口.笔者报道采用双微导管技术闭塞栓塞术中破裂的动脉瘤,随后通过腰穿把微导管插入小脑延髓池,注射尿激酶溶解血块并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的成功病例,发现联合使用这2种介入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并可积极清除流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液,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
颅内囊状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术中动脉瘤破裂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致预后不良,增加死亡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6月~2006年5月在华西医院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4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了导致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了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索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间收治的150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15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其中6例患者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临床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原因与防治. 结果:本组6例患者发病期均<3d,处于发病急性期,占同期栓塞动脉瘤的4.0%. 6 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后收缩压均上升至200mmHg左右,其中第1例和第4例患者出现瞳孔扩大症状,显示动脉瘤破裂,经血管造影确诊为破裂. 动脉瘤破裂时机分别为:第1例发生在微导管及导丝导入过程中,第2-5例患者发生在栓塞过程中,后一例患者发生在后1 枚弹簧圈脱落之时. 经过术中栓塞和CT检查发现,第1-5例患者预后恢复状态良好,第6例患者在术后24h内死亡. 后经 DSA复查,5 例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瘤再通. 结论:在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过程中,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形态以及术中患者血压变动具有密切的联系,针对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动脉瘤进行填塞等,将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增强治疗效果.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S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案.方法 对120例经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前循环动脉破裂率8.42%(8/95)低于后循环动脉48.00%(12/25)(P<0.05);规则囊状、多分叶伴子瘤、多分叶无子瘤破裂率分别为10.81% (8/74)、21.42% (6/28)、36.84% (7/19),规则囊状破裂率与多分叶无子瘤差异显著(P<0.05);两组动脉瘤直径<3 mm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动脉瘤宽颈、窄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部位、大小是颅内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瘤形态是非独立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危险因素主要为动脉瘤部位及大小.
-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后成功栓塞一例
患者女,61岁,因"突发头痛、喷射性呕吐7h"入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血压173/102mmHg,神志清楚,心肺腹(一),双侧上下肢肌力5级,颈项强直.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次日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前交通动脉瘤大小约0.4cm×0.5cm(图1).遂全麻下行"弹簧圈动脉瘤填塞术",将6F(Envoy)导引导管置于颈内动脉C1段;
-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程序相关性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 23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术中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232例患者中有11例(0.89%)发生术中破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P=o.025)、前交通动脉瘤(P=0.009)、肿瘤不规则形态(P=0.001)、支架应用(P=0.016)与术中破裂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OR=6.919,P=0.008)、肿瘤不规则形态(OR=9.758,P<0.001)、前交通动脉瘤(OR=4.648,P=0.024)为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应用为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OR=0.238,P=0.026).结论 心血管疾病史、不规则形态、前交通动脉瘤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治疗患者术中破裂的发生率低于非支架治疗患者.
-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术中配合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它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张而形成的,发生率高为前交通动脉瘤,其次为后交通动脉瘤.
-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处理
目的 动脉瘤术中破裂为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其危险因素,总结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3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结合多因素方法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总结动脉瘤术中破裂的治疗策略.结果 本组病人532例伴532枚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0例(3.8%).单因素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P=0.010)、动脉瘤大小(2=16.464,P=0.000)、血管痉挛(P=0.004)是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小动脉瘤(OR,10.416;95%CI,1.797~32.212;P=0.013)、血管痉挛(OR,4.842;95%CI,1.633~14.354;P=0.004)、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OR,3.652;95%CI,1.352~10.166;P=0.001)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微小动脉瘤、脑血管痉挛是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动脉瘤术中破裂后应立即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并快速完成动脉瘤栓塞.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的护理配合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瘤体破裂的护理配合策略,提高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中19例术中瘤体破裂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策略。结果225例经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9例发生术中瘤体破裂,2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7例术后C T复查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多,出院时无神经功能障碍13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3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颅内动脉栓塞手术发生术中瘤体破裂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术中及时进行抢救和护理措施,术后进行护理配合治疗,可加大颅内肿瘤栓塞术的治疗效果。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紧急处理.方法 分析总结65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情况及处理.结果 65例患者术中破裂10例,其中大脑中分叉部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除1例为剪开硬膜时动脉瘤破裂外,其余9例均于解剖侧裂及动脉瘤瘤颈时破裂.死亡2例,严重残废2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细致的操作,良好的显露,及时主动控制载流动脉近心端能减少术中破裂机会及术后并发症.
-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载瘤动脉显露后发生破裂27例,未显露载瘤动脉时发生破裂10例.按GO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预后,1~3分24例,4~5分13例.结论 术前仔细研究影像学资料、平稳的麻醉管理、术中轻柔操作、尽量减少牵拉、锐性分离瘤颈可减少动脉瘤的术中破裂
-
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常见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7例术中破裂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破裂口位于瘤顶瘤体,3例位于瘤颈.1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中,恢复良好14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并发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呈葫芦状、宽颈或瘤体有子囊者术中易发生破裂出血;显微手术、锐性分离、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可减少动脉瘤术中破裂发生率.
-
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再发破裂的急救配合
目的 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再发破裂的急救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再发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栓塞,术后随访6个月,未再出血,DSA复查示,载瘤动脉通畅,瘤体栓塞完全,瘤颈覆盖良好.结论 破裂颅内动脉瘤术中再发破裂时良好的急救配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73例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对应措施.方法在控制性低血压下按动脉瘤的解剖特点游离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 可临时夹闭载瘤动脉, 或在破裂口处压以涂上医用生物胶的一小块明胶海绵封闭破裂口, 出血控制后稳妥地夹闭瘤颈.结果 73例中68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其余5例, 分别行囊壁切除动脉修补术、瘤体切除术及颈内动脉血管重建术.治愈率为93.2%, 病死率6.8%.结论按动脉瘤的解剖特点游离动脉瘤是控制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前提; 有预见性地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或用涂以医用生物胶的小块明胶海绵封闭破裂口是术中控制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应急措施.
-
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低分级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 探讨经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低分级后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0 ~ Ⅲ级)术中破裂出血的预防与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的低分级后交通动脉瘤而发生术中破裂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 分级0级3例,I级6例,Ⅱ级10例,Ⅲ级5例.所有患者均术后4 ~ 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方式为门诊复查.随访内容主要为:影像学检查、Glasgow预后评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 结果 24例均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其中1例发生于开颅时,3例于动脉瘤暴露之前,15例于分离动脉瘤时,5例于夹闭时,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1例术中急性脑肿胀,行骨窗扩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肢体偏瘫,运动性失语.1例术后对侧肢体偏瘫,CT提示术侧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塞,1例术后3周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余21例无特殊.术后4~6个月随访,行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梗塞、脑积水等,动脉瘤无残留、复发.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恢复良好22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无死亡.2例残疾患者,经神经康复治疗,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后明显好转.结论 眶外侧锁孔入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入路,通过良好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显微操作、临时阻断、有效监测等可降低动脉瘤术中破裂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