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先达;路明亮;黄华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是2000年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他可降低肿瘤细胞的转移潜能,却不影响肿瘤本身的生长.随后发现其在黑色素瘤、膀胱癌、嗜铬细胞瘤、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鼻腔副鼻窦癌转移中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近年来又发现BRMS1在口腔鳞癌、胃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等消化系肿瘤转移中也起到抑制作用.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以消化系肿瘤常见;对BRMS1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必将为肿瘤转移的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提供潜在的理论依据及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就近年来BRMS1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人BRMS1干扰质粒的构建及其有效性的鉴定

    作者:杨银龙;王福宾;张强鸽;翟羽;邵志敏

    目的:构建针对人BRMS1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并检测其有效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设计合成针对人BRMS1的特异性siRNA前体寡核苷酸,依次通过退火,连接,构建含前体siRNA的重组质粒pcDNA6.2-GW/EmGFP-BRMS1-si-RNA.经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与pDsRed2-N1-BRMS1质粒(包含BRMS1红色荧光融合蛋白的载体)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分别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细胞中红色荧光蛋白的强度,检测干扰效果.结果:确定了两时针对人BRMS1的siRNA片段.经测序鉴定,两种含前体siRNA的质粒均构建成功.共转染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两种siRNA均能明显降低细胞中BRMS1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siRNA1及siRNA2分别使BRMS1表达下降67.33%和76.67%,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BRMS1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BRMS1功能与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与肿瘤

    作者:何雄斌;崔明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2000年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研究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可明显减少转移灶的发生,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对BRMS1基因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就BRMSI的基因结构、蛋白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用机制等予以综述.

  • BRM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及其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相关性

    作者:夏菁;吕志栋;周沛红;崔世超;孔滨;刘东;龙莎莎;张晓红;赵姣姣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 DNA启动子甲基化修饰及其表达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MS1在TNBC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NBC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BRMS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各细胞中BRMS1的甲基化状态,去甲基化制剂5-Aza-dC处理使BRMS1表达再活化,侵袭实验检测BRMS1去甲基化对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RMS1蛋白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9.9% (20/67)明显低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1.2% (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35,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BRMS1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18 <0.05),BRMS1表达下调与DNA启动子甲基化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8,P<0.05).BRMS1 mRNA及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及TNM分期亦有相关性(P =0.000 ~0.003 <0.05).经5-Aza-dC处理后,侵袭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62 ~ 10.72,P<0.05).结论 TNBC中存在BRMS1表达下调,并与该基因DNA启动子甲基化修饰有关,去甲基化可使BRMS1表达再活化从而抑制细胞侵袭能力.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对乳腺癌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杨银龙;翟羽;邵志敏

    目的:研究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1,BRMS 1)对人乳腺癌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BRMS 1真核表达载体,利用Lipofectin 2000转染肺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MDA-MB-231-HM,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同时,设计3对针对BRMS 1的特异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筛选出有效的siRNA,干扰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观察干扰后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相比,稳定转染BRMS 1的MDA-MB-231-HM细胞穿过膜的数量减少51.9%.筛选出1对有效siRNA能明显下调BRMS 1,用此siRNA干扰MDA-MB-231细胞后,其穿过膜的细胞数量增加17.9%.结论:BRMS 1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运动,提示其可能通过抑制人乳腺癌细胞运动而抑制肿瘤远处转移.

  • BRMS1与女性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莉;周萍;史晓敏;张晶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年报显示:我国患恶性肿瘤的概率是22%,2013年新癌谱一大变化是女性癌症发病率上升明显,特别是乳腺癌和宫颈癌.迄今为止,癌细胞侵袭和远处转移仍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是2000年Seraj等[1]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SG),可降低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潜能,但肿瘤本身生长却不受影响.随后,Cicek等[2]发现转染了BRMS1之后的乳腺癌细胞其转移潜能降低50% ~ 90%.因此,BRMS1与女性恶性肿瘤的关系已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尔立;林志远;杨银龙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是指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而不影响原发肿瘤生长的基因.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在2000年新发现的转移抑制基因,现已发现它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转移.本文就BRMS1的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与多种肿瘤的关系、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甲状腺乳头状癌BRMS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宇;刘辉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0例组织石蜡标本BRMS1蛋白表达情况,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50例、甲状腺腺瘤50例、正常癌旁组织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50例.结果 BRMS1蛋白表达在正常癌旁组织阳性49例(98%)和甲状腺腺瘤阳性48例(96%),均显著高于癌组织(阳性20例,40%)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组织(阳性10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RM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表达均显著下降,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下降更为明显.BRM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转移灶低表达可能与其发展及转移有关.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

    作者:毛莉;崔彩萍;张晶;周萍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MS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降低或缺失,具有明显降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BRMS1基因通过磷酸肌醇信号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调节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还可与mSin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复合体、雌激素受体等蛋白相互作用、修复细胞间隙通讯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BRMS1基因将可能成为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

    作者:周映群;生秀杰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可明显减少转移灶的发生,但不影响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复杂,与细胞间通讯、磷酸肌醇信号转导以及与转录核因子-KB(NF-KB)的相互作用等有关.故探讨BRMS1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希望用于肿瘤基因治疗.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潘中亚;龙行华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预测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提供依据.方法 从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BRMS1与肿瘤发生的临床研究文献,用比值比(OR)评价肿瘤发生与BRMS1阳性表达率的关系.原始数据汇总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7篇,其中肿瘤病例组2 282例,非肿瘤对照组1 236例,合并OR值为0.10,95% CI为0.08~0.14,BRMS1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37,P<0.000 01).在有关肿瘤类型亚组中,乳腺癌合并OR值为0.10,95% CI为0.05~0.20,BRMS1在乳腺癌和非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P<0.000 01).结论 BRMS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呈负相关,同时BRMS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也呈负相关.BRMS1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或者缺失,其有望作为预测肿瘤发生和转移的生物标志物.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SATB1和BRMS1的表达变化

    作者:姚亚峰;龚烨;李炳军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 SATB1)和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的表达变化。方法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7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全部留取原发灶组织标本,其中52例同时留取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标本、63例同时留取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三种组织标本中的 SATB1、BRMS1蛋白及 mRNA。结果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SATB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82.7%,与癌旁组织的28.6%相比,P均<0.05。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BRMS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为25.6%、23.1%,与癌旁组织的87.3%相比,P均<0.05。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SAT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93±1.42、7.27±0.42,与癌旁组织的9.88±1.28相比,P均<0.05。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BRMS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1±1.82、10.23±1.28,与癌旁组织的8.69±1.03相比,P均<0.05。原发灶组织 SATB1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转移淋巴结数及临床分期有关( P 均<0.05)。原发灶SATB1蛋白和BRMS1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r=-0.523,P>0.05),SATB1 mRNA和BRMS1 mRNA表达量无相关关系(r=-0.093,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SATB1蛋白及mRNA呈高表达,BRMS1蛋白及mRNA呈低表达, SATB1蛋白及mRNA表达与乳腺浸润癌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 SATB1与BRMS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丽娟

    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binding protein-1,SATB1)为乳腺癌基因组的“组织者”,可使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在转移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主要通过调节细胞间信号转导及其他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但不影响肿瘤生长.SATB1可能通过下调BRMS1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本文就SATB1及BRMS1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BRMS1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卵巢癌细胞转移的影响

    作者:周映群;生秀杰;宋清源;刘启才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MS1)表达抑制对人卵巢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构建靶向BRMS1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PU6/GFP/Neo-BRMS1,并转染人卵巢癌OVCAR3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BRM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黏附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沉默后miR-146a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和DNA测序证明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稳定转染BRMS1 shRNA后,OVCAR3细胞中BRMS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BRMS1表达下调后,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干扰组细胞的miR-146a mRNA表达下调了(44.69±4.60)%.结论 干扰BRMS1基因的表达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146a的表达有关.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对胶质瘤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李中林;梅鹏金;白津;时梅林;李连涛;范月超;郑骏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在胶质瘤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质粒pEGFP-BRMS1和对照质粒pEGFP-N2转入人胶质瘤U251和U87细胞中,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RMS1蛋白的表达.黏附实验和迁移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黏着斑激酶(FAK) (p-FAK)和磷酸化酪氨酸激酶(Src)(p-Src)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pEGFP-BRMS1质粒24 h后U251和U87细胞中BRMS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细胞黏附能力分别下降60%和65%;细胞穿越Transwell小室能力分别下降64%和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BRMS1后两种细胞p-FAK和p-Src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BRMS1通过减少p-FAK/p-Src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对卵巢癌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周映群;生秀杰;周冬梅;宋清源;刘启才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对人卵巢癌细胞OVCAR3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BRMS1 shRNA重组质粒转染人卵巢癌细胞OVCAR3,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RM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OVCAR3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生长抑制因子4(ING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蚕白表达情况.结果 稳定转染BRMS1 shRNA后,OVCAR3细胞BRMS1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提示,BRMS1表达下调后能显著促进卵巢癌细胞诱导的HUVECs 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Western blot法显示干扰组中ING4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30%,而IL-6蛋白表达上调,是空白对照组的1.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BRMS1基因的表达可促进卵巢癌细胞诱导血管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下游基因ING4和IL-6的表达有关.

  • BRMS1对卵巢癌细胞c13*转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饶玉梅;方勇;韩志强;卢运萍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对c13*细胞转移侵袭、粘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由质粒PCMV-HA-BRMS1中扩增目的基因BRMS1,将其插入pcDNA3.1(+)质粒中,构建pcDNA3.1(+)-BRMS1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c13*细胞,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BRMS1的表达;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粘附实验检测c13*细胞运动、侵袭、粘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β1、p-AKT、AKT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BRMS1质粒;转染目的基因的c13*细胞中,BRMS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细胞运动、侵袭、粘附能力降低,整合素β1及p-AKT表达均下降,AKT表达无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pcDNA3.1(+)-BRMS1质粒.BRMS1可能通过抑制整合素β1/AKT通路,抑制卵巢癌c13*细胞的运动、侵袭和粘附能力.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抑制乳腺癌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谢竞;姜军

    目的 综述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l)在抑制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有关BRMSl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状况加以分析与综述.结果 BRMSl与其他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一样,主要抑制肿瘤的转移,并不影响肿瘤的生长,在乳腺癌中主要通过调节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及其他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结论 对BRMSl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乳腺癌转移的认识,为肿瘤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与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海燕;何雄斌;胡玉林;谢志斌

    目的 探讨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检测149例浸润性乳腺癌术前外周血中微转移标志物hMA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术后乳腺癌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随访其复发情况,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外周血中有71例检测到微转移标志物hMAM-RNA的表达,微转移率为47.65%,且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率与肿瘤TMN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组织分型无关(P>0.05);BRMS1在术后的乳腺癌组织中有56例表达阳性,阳性率约37.58%,其中BRMS1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病例中外周血出现微转移的病例分别为16例(阳性率为28.57%)和55例(阳性率为51.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明显负相关(r=-0.296,P<0.01);伴随着BRMS1蛋白染色阳性强度的逐渐增强,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同时在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的患者中BRMS1阳性的患者的复发率(12.5%)显著低于BRMS1阴性的复发率(43.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MS1的失表达与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密切相关,BRMS1也可作为判定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指标,常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BRMS1的表达有助于临床了解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和对预后的判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