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李燕飞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于术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后即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干预;对照组则行常规护理及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0 d心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第20天心功能和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术后监护时间较对照组少7 d,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15.7%.结论:早期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能缩短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大大地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 高压氧预适应联合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罗世官;陈宏明;谭荣邦;李日著

    目的 探讨高压氧预适应联合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依达拉奉组(单独组)和高压氧预适应+依达拉奉组(联合组),每组各3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和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结果 术后,单独组患者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和言语表达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组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得分值均明显升高,而且联合组的升高幅度显著优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6、8、12、1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单独组(P<0.05).结论 高压氧预适应联合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分娩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丽霞

    目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分娩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对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分娩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1~2级者能够承受妊娠,剖宫产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较好的可承受妊娠,并好采用剖宫产分娩.

  • 二次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陈在金

    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提高大多数瓣膜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少数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人工瓣膜障碍(卡瓣或人工瓣衰败)、人造瓣膜心内膜炎瓣周漏或又出现其它瓣膜病变等,需再次进行瓣膜置换术.由于组织广泛粘连,心功能差,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相对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1993年7月~2006年7月我院共有15例患者再次接受了瓣膜置换术,现将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袁利琴

    目的 研究分析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统计比较患者术后的GOS(格拉斯哥预后标准)、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一年、两年以及三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 华法林治疗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

    作者:秦蓁蓁

    目的 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的临床作用.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106例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PT,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随访统计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用药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PT值、INR值、华法林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发生抗凝相关并发症7例,发生率6.60%.结论 监测PT对华法林剂量合理使用、预防抗凝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延续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魏靓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延续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药物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药物依从率达到91.11%,高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护理前,观察组患者各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精神、心理健康以及劳动功能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药物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刘世彩;闫天杰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以便医护密切协作,采取防治措施.方法 对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实施的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表现、手术过程及术后ICU监测情况,分析发生精神障碍的因素,依个体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本组50例,死亡2例(4%);术后发生精神障碍5例(10%),均在术后7~15 d治愈.出院后随访1~4年,5例均无再复发.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与体外循环(CPB)、环境及个体精神状态密切相关.采用精神干预,适当药物治疗,妥善护理,可在短期内治愈.

  •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术后护理

    作者:王海彦;刘哲;王婷婷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术后护理。方法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对其进行护理,着重监测患者心率和心律,维持电解质的平衡与稳定,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指导。结果60例患者中无一例手术死亡,也未出现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情况。2例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迅速对其进行血容量的补充,终痊愈,58例恢复情况均较好。59例患者手术结束后心电显示为窦性心率,1例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后7~10 d痊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情况产生。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者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在瓣膜置换的同时注意监测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密切观察的同时,也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 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潘利霞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对3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无1例护理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

  • 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张红梅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在ICU监护70~195 h.气管插管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4~22 h,平均13 h.术后不同程度的心律紊乱、心功能不全25例,尿少、血红蛋白尿2例,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5例;低钾血症4例;消化道溃疡致黑便6例,脑缺氧、脑水肿致昏迷、肢体抽搐2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均痊愈.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关键.

  •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凝血功能变化及对华法林出血不良反应的监测

    作者:蒋亚平;臧金;相桌芳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华法林出血不良反应的监控.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健康人群12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APTT、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原蛋白(FIB)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PT、TT和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3个月,出血50例(41.7%),出血组APTT延长率为56.0%,TT延长率为36.0%,PT延长率为64.0%.不出血组APTT延长率为37.1%,TT延长率为28.6%,PT延长率为41.4%.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APTT和PT指标可用于评估华法林抗凝效果.

  • 生物瓣应用于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总结

    作者:庄敏彦;王盛宇;黄保堂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生物瓣置换的价值.方法 对36例老年患者施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18例,主动脉瓣置换10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2例,冠脉搭桥术6例.结果 本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出院后随访1~48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2例.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生物瓣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并可避免因抗凝治疗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会

    作者:王继相;王波;佘凯;熊伟;胥焰

    目的总结39例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方法39例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60~76(65±2)岁;体重46~70(53±2)kg;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5例,Ⅲ级28例,Ⅳ级6例;心胸比0.51~0.98(0.64±0.06);MVR26例,AVR8例,DVR5例,有32例同时行了三尖瓣环缩术.结果本组39例手术后并发脑栓塞1例,心律失常15例,低心排1例,肺部感染2例,经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手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情况:Ⅰ级21例,Ⅱ级17例,Ⅲ级1例.结论术前重视病例的选择,充分改善心功能,术中选用适宜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减少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血栓弹力图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监测凝血功能及指导临床输血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郭明;张仕运;张晓明

    目的 观察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和指导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在ICU凝血功能监测方式的不同将63例患者分为TGE组和标准凝血试验组(即SCT组).比较两组术前凝血功能,记录术中血液出血量及输血量,分析比较两组在ICU期间的血液输注情况、引流量、气管插管情况,以及入住ICU时间.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液检查结果,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SCT组ICU期间输FFP量为(244±184)ml、转出ICU 2 h前APTT为(31.1±5.8)s、FIB为(5.43±1.97)g/L、D-二聚体为(7.31±6.91)mg/L、AT-Ⅲ为(104.0±19.5)%;TEG组ICU期间输FFP量为(134±174)ml、转出ICU2 h前APTT为(34.7±5.6)s、FIB为(3.57±1.17)g/L、D-二聚体为(3.71±3.31)mg/L、AT-Ⅲ为(94.1±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SCT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短期转归指标与TEG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EG可用于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及输血的指导,不仅可以减少FFP、PLT的用量和精确输血,还不影响转归.

  • 风心病瓣膜手术中射频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作者:吴铁军;汤服民;熊健;罗运成;王留江;张跃东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们为3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时采用心内直视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1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李旭;凌峰;杨绍军;王曦;马建强;赵芝婧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探讨降低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对1998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科施行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6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术中死亡4例,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不能停体外循环2例,主动脉□血1例,早期左心室破裂1例.其他12例死于术后3h至27 d,其中LCOS 4例、迟发型左心室破裂2例、肾功能衰竭2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甲亢危像1例.结论 术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术中尽可能缩短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手术意外,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率的关健.

  • 心脏瓣膜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同期外科治疗

    作者:李星云;李成福;朴志刚

    需要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常伴有冠心病,而冠心病患者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造成二尖瓣病变或室壁瘤,也需手术治疗.在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同期施行瓣膜手术有利于心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但这类患者病情重,手术难度增大、手术时间长,对技术要求更高.我院2000-2003年共施行12例此类手术,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1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亮;王晓明;韩志伟;邹龙;员建平;贾凡

    目的 总结分析13例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探讨胸腔镜技术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用全胸腔镜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室间隔修补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其中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2例、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1例;本组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4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40~198(108±3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0~78(48± 14)min,手术时间90~188(110±30)min.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示,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有1~2 mm针眼分流,3个月后复查示分流消失.随访1~12个月无远期死亡,无残余分流或瓣周漏.结论 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在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及二尖瓣置换等手术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后恢复快,切口小且隐蔽,符合美容要求,值得推广和应用.

  • 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冲;何勇

    目的 探讨炎性基因IL-17的多态现象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疗效的关系.方法 纳入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另外纳入未采用华法林治疗的生物瓣置换术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分析两组患者的基因型及临床特点,探讨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治疗与不同的IL-17基因型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Kaplan-Meier的生存曲线对携带IL-17rs763780及rs2275913两种基因型患者的生存及疗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IL-17基因型在两组的基因型分布是不相同的.通过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763780(OR =2.998,95%CI 1.176~7.639,P=0.023)及rs2275913 (OR=2.936,95%CI 1.198~7.246,P=-0.019)两种基因型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携带rs763780基因型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16%,而携带rs2275913基因型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28%.疗效及生存分析方面,携带rs2275913基因型IL-17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7.34±10.90)个月,而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54.23±12.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17rs2275913基因型表达的高低与预后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IL-17的G等位基因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rs2275913基因型与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及预后有着相关性,可作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874 条记录 8/44 页 « 12...567891011...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