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窦内含牙囊肿1例

    作者:冯波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因左上后牙拔牙创未愈并流脓2d入院.患者因左上后牙咬合痛,后出现冠周溢脓2个月在外院拔除(|)6.

  • 拔牙创内植钛衣磁体对牙槽嵴保持作用的研究

    作者:梅玉新;张燕凌;姜宝琴

    目的为了预防拔牙后牙槽嵴的生理性萎缩,将钛衣磁体植入牙槽窝内使其对牙槽嵴高度具保持作用.方法将2.0mm×2.0mm×4.0mm长方体磁体外包一层厚0.5mm金属钛箔,制成3.0mm×3.0mm×5.0mm长方体钛衣磁体即刻种植于拔牙创内,恢复牙槽嵴外形,严密缝合牙龈.与常规拔牙后对比.结果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平均分别增加了2.215mm和2.675mm,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①拔牙创内有钛金属支架利于牙龈爬行生长;②磁体产生磁场对骨生长愈合有促进作用;③颌骨保持原有高度和宽度有利于义齿修复并有足够的支承力;④义齿基托内放置相应磁体增加固位力,有利于义齿功能.

  • 纳米晶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在拔牙创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刘冰;王忠义;陈鹏;沈丽娟;毛天球

    目的:探讨纳米晶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在拔牙创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拔除12只成年狗两侧下颌第二及第三切牙,并去除牙槽间隔,一侧随即植入nHAC,对侧植入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HA)作为对照.于植入后4、8、12周分别取材,采用99mTc-MDP核素骨显像、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等方法比较两种植入材料在牙槽窝中的骨修复能力.结果:nHAC植入牙槽骨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生成,12周后植入材料几乎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nHAC组新骨形成的比值显著高于HA组(P<0.01);4、8、12周nHAC组浓聚程度均高于HA组.结论:nHAC在修复拔牙创缺损时比HA效果更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 碘仿纱条和可溶性樟脑酚止血纱布预防阻生牙拔除后并发症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添慧;苏建

    阻生牙的拔除在临床上不可避免,其拔除过程复杂,软组织及骨组织创伤大,术后的并发症相对其它牙齿的拔除发生率较高.2001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比较了碘仿纱条和可溶性樟脑酚止血纱布[1]填塞拔牙创、预防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长期口服避孕药影响拔牙创愈合1例

    作者:黄菁;黄轶红;张武丽

    患者,女,32岁,因双颌前突要求治疗,正畸矫治设计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常规局麻,消毒,牙钳顺利拔除左下第一双尖牙,无断根,创伤小.术后第3天患者因拔牙创疼痛复诊.

  • 甲硝唑加碘仿海绵预防干槽症

    作者:陈珍俊

    目的观察甲硝唑药粉加碘仿海绵预防干槽症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拔除第三阻生磨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于拔牙窝内放入甲硝唑粉0.1 g及碘仿明胶海绵,对照组拔牙创常规处理单纯咬棉卷.结果观察组180例拔牙患者伤口均未发生干槽症;对照组100例中有12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为12%.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甲硝唑加碘仿海绵预防干槽症疗效肯定,且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碘仿海绵在拔牙创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国模;吴华辉;刘冰;詹春华

    作者对95例术时长、创伤大的拔牙创及拔牙后出血、干槽症的患者进行拔牙创内碘仿海绵填塞法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临床病例 95例病例中,拔牙后出血者18例;干槽症者29例;拔牙创与上颌窦穿通者3例;拔牙术时长、创伤大,为预防术后出血、疼痛、干槽症发生者45例.就诊年龄15~45岁.

  • 冰硼散治疗干槽症的效果观察

    作者:冯灵智

    干槽症多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检查可见拔牙窝呈空洞(没有正常的牙槽窝收缩及血凝块),内表面可有灰白色膜状物覆盖,用棉球可拭掉,有臭味.干槽症的治疗,传统方法为在局麻下清创,用碘仿油纱条填塞拔牙创7~10天,可达到迅速消除疼痛,促进拔牙创愈合之效果[1].此法治疗效果较好,但操作稍麻烦.本文介绍一种较为简便的干槽症治疗方法,并将其效果与传统方法的效果作了对比.

  • 拔牙诱发急性胆囊炎1例

    作者:荆得宝;于素平

    患者男,53岁,工人,既往体建,否认全身系统性疾病.因制作义齿的需要拔除44,45残根,术中用2%的利多卡因(含1∶100 000肾上腺素)行下齿槽阻滞麻醉,术中镇痛效果好,手术顺利.术后2 h麻药消失拔牙创口自觉疼痛,进少量流质,疼痛持续加重.

  • 拔牙后一年创口不愈合,罪魁祸首竟然是这个药

    作者:陈申国;施更生;金杯

    近年来,在门诊中时有遇到因为拔牙创口迁延不愈合的病人,表现为创口反复流脓疼痛,患者就诊经历颇为波折,值得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百姓引起注意。
      戴女士,77岁,是位事业单位退休职工,8年前曾在做过膝关节手术,当时被检查出有骨质疏松,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阿伦膦酸钠”,一周一片,依从性非常好,8年来一直未有中断过。

  • 拔牙创愈合过程对邻近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霍金凤;郑雷蕾;胡赟;赵志河;唐甜;邓锋;卫光曦;周阳明;张晓歌

    目的 通过拔牙创愈合的生理过程对邻近微种植体-骨界面骨质改建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8只健康雄性Beagle犬,按不同愈合时间段(1、3、8、12周)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4组,拔除每只Beagle犬下颌第3和第4双尖牙(P3、P4).实验组微种植体邻近拔牙创区域(P3、P4区域),对照组微种植体位于第2双尖牙(P2)和第1磨牙(M1)区域.分别在植入微种植体后愈合的第1、3、8、12周处死动物.制备去除微种植体脱钙组织切片,对处于不同阶段的种植体-骨界面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第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明显的炎症性反应.第3周,实验组主要表现为骨吸收,对照组主要表现为骨重建.第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骨界面基质钙化,骨界面的网状骨已逐渐向板层骨过渡.第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微种植体-骨界面出现钙化的层状骨.结论 拔牙创对微种植体周围骨改建进程会产生影响,在植入早期,邻近拔牙创的微种植体-骨界面炎症反应和骨吸收效应明显重于对照组,此期即刻加载风险较大.

  • 犬拔牙创愈合对相邻微种植体大拉拔力值的影响

    作者:郑雷蕾;胡赟;宋锦璘;邓锋;赵志河;唐甜;王智强

    目的 探讨拔牙创骨质结构改建对相邻微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稳定性的影响,为微种植体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 8只雄性Beagle犬按不同愈合时间段(1、3、8、12周)随机分成4组,每只Beagle犬拔除第3和第4双尖牙(P3,P4),实验微种植体邻近拔牙区域,对照微种植体位于第2双尖牙(P2)和第1磨牙(M1)区域,共植入微种植体128枚.选择96个微种植体组织块,通过拉拔试验测定微种植体的大拉拔力值(pull-out force,POF)并将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POF值在第1周内没有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周对照组POF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POF高峰值均出现在第8周组.在前8周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OF均随着时间得延长而增加,到第12周出现回落.实验组POF在各时间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仅第12周与第3、8周POF值表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邻近拔牙创植入的微种植体在无载荷愈合期可以保持稳定性.但拔牙创的早期愈合可能会加重微种植体-骨界面的炎症反应和骨吸收效应,即刻加载风险较大.

  • 拔牙创异常出血2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廖伟;高军;金君;朱明星

    我科自1978年至1998年20年间急诊值班资料,其中处理拔牙创异常出血235例,均查明了出血原因,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35例患者中,男98例,占41.7%,女137例,占58.3%;年龄9~72岁,其中<45岁73例,占31.1%,>45岁162例,占68.9%;下颌牙180例,占76.6%,上颌牙55例,占23.4%;前牙11 例,占4.7%,后牙224例,占95.3%;其中7A、6A、6B、7B、8C、7C、6C、6D、7D、8D 197例,占总发病率的83.8%,占后牙发病率的87.9%;而8C、8D 109例,占总发病率的46.4%,占后牙发病率的48.7%,其中低位阻生就有72例。术前摄颌骨全景片或牙片检查的56例占23. 8%,且均为低位阻生智齿,未摄X线片,79例占76.2%;术前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7例占3.0% ,未查的228例,占97.0%。

    关键词: 拔牙创 异常出血
  • 高速涡轮钻在下颌阻生牙拔除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任世明

    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是口腔科门诊中常见的手术操作,特别是对近中低位水平阻生牙的拔除,因其位置的特殊性,用常规的拔除方法往往导致拔牙创口大,操作时间过长,术中术后出血较多,特别是术后反应较重.近年来,笔者在复杂阻生牙的拔除中,运用高速涡轮牙钻辅助常规方法拔牙,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邻近拔牙创植入正畸微种植体骨界面愈合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周阳明;胡赟;郑雷蕾;赵志河;唐甜;邓锋;卫光曦;霍金凤;张晓歌

    目的 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定量测定,比较拔牙创对种植体—骨界面愈合进程的影响,并对正畸微种植体骨整合的安全范围进行探讨.方法 12只雄性Beagle犬,按不同愈合时间段(1、3、8、12周)随机分成4组,建立邻近拔牙创植入正畸微种植体实验动物模型.在植入微种植体后愈合的第1、3、8、12周处死各组动物,制备含种植钉的硬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学形态,并测定微种植体—骨界面骨接触率(BIC).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植入后第3周开始出现组织学变化的明显差异:实验组骨界面骨吸收活跃;对照组骨界面出现新生骨层,周边存在活跃成骨细胞.对照组在植入后前8周,BIC值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组BIC值在植入3周后有所下降,到第8周达到峰值(80.08%),随后进入平台期.两组BIC的差异表现在植入后第3周:实验组BIC (44.35%)小于对照组(55.4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拔牙创对微种植体周围骨重建进程会产生影响,早期表现为加重骨吸收,但在随后的时间里骨形成效应会迅速加强.

  • 成骨诱导剂对拔牙创愈合的影响

    作者:陈俊良;单春城;何芸;夏德林

    目的 探讨以明胶海绵为载体,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组成的成骨诱导剂对拔牙创愈合和牙槽嵴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用50只家兔,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右侧拔牙创内填入载有成骨诱导剂的明胶海绵,作为实验侧;左侧填入空载明胶海绵,作为对照侧.拔牙后第1、2、4、8、12周各处死10只动物,取双侧牙槽骨标本,拍摄X线片,并测量骨缺损区新骨密度;用组织学方法评价拔牙创愈合情况;并于12周时,测量拔牙区牙槽嵴高度吸收值.结果 X线片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2、4、8、12周,实验侧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侧拔牙创内成骨现象较对照侧早,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更活跃.12周时实验侧牙槽嵴高度吸收值小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由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组成的成骨诱导剂能促进拔牙创愈合,加速成骨和骨改建.

  • 贝复济(bFGF)促进拔牙创早期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费伟;杨小民;李铮;尹明平;沈志浩

    目的:探讨贝复济(bFGF)对拔牙创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对59例患者拔牙后创口愈合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拔牙后1,3,6,8周摄X线牙片观察牙槽骨骨密度改变情况.结果:局部应用bFGF的实验组拔牙创上皮愈合较对照组早,X线牙片观察拔牙窝内新骨生长量较对照组多,速度较快,拔牙后8周骨密度即趋于正常.结论:拔牙后局部应用贝复济(bFGF)具有良好的促进拔牙创骨愈合的作用,使用简便,易于推广.

  • 原核表达重组人 OP-1促进拔牙创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水清;卞翠荣;刘萍

    目的:检测原核表达基因工程重组人 OP- 1(rhop- 1)促进拔牙创愈合,减少牙槽嵴吸收的的效能.方法:采用大白兔建立拔牙创的动物模型,以明胶海绵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的重组人 OP- 1与之复合后植入即刻拔除牙齿的牙槽窝内进行干预治疗,通过观察其组织学改变、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的变化,探讨原核表达的基因工程重组产品 rhOP- 1是否促进拔牙创的愈合修复.结果:大体观察结果显示:两组牙槽嵴高度的吸收差异有显著性;组织学 HE切片显示:实验组的骨创愈合比对照组大约提前 4~ 6周 ;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含量测定均显示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核表达基因工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良好的促进骨创愈合、减少或防止牙槽骨吸收的作用.

  • 拔牙后牙槽嵴保存的研究现状

    作者:韩雪松

    牙齿拔除后,牙槽骨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剩余牙槽骨发生吸收,牙槽突的的宽度和高度明显降低,造成骨量不足,给临床修复带来诸多困扰.目前,国内外学者应用各种方法对牙槽嵴萎缩进行了大量的预防性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即刻种植、牙槽窝填塞等几种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拔牙创愈合对邻近微种植体骨界面生长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孙吉成;胡赟;郑雷蕾;赵志河;唐甜;徐小淋;谢兵伍

    目的 通过检测模型犬邻近拔牙创微种植体骨界面与骨重建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钙素(OC)和核心结合因子基因(Cbfa1)等的表达,探讨拔牙创愈合对邻近微种植体骨界面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12只18月龄健康雄性比格犬,采取自身对照,建立邻近拔牙创植入微种植体实验动物模型(实验组),以非拔牙处植入微种植体为对照(对照组),分别于第1、3、8、12周依次处死,获得各带微种植体的组织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TNF-α、OC蛋白和Cbfa1基因表达,并对其表达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组TGF-β、TNF-α蛋白以及Cbfa1基因表达在各检测时段均强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1周时TNF-α的表达,3周时TGF-β、TNF-α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Cbfa1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蛋白的表达两组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术后8周达高峰,术后3周时实验组表达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牙创邻近微种植体植入后早期炎症反应较重,但持续时间不长.骨界面骨改建进程随着愈合时间的增加持续活跃,过长的愈合时间会使骨形成相关因子表达削弱,在整个过程中种植体能保持稳定.

118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