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Duct-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Duct-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治疗直径≤4 mm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1996年4月至2002年8月,42例直径<2 mm和29例直径2~4 mm的PDA患者施行了Duct-Occlud封堵器(25例)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46例)封堵术.结果 (1)直径<2 mm的PDA行Duct-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后10 min、24 h和12个月残余分流率显著小于直径2~4 mm的PDA(分别为4.8%与62.0%,0与37.9%,0与13.8%;P均<0.05).(2)Duct-Occlud封堵器治疗直径2~4 mm的PDA后10 min,24 h,1和12个月残余分流率显著高于Cook可控弹簧栓子组(分别为94.4%与9.1%,61.1%与0,44.4%与0,33.3%与0;P均<0.05),其中Duct-Occlud封堵器脱落至腹主动脉远端1例,向左肺动脉内凸出4例;2例直径2~4 mm的PDA患者置入2枚Cook可控弹簧栓子.结论 Duct-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均是治疗直径<2 mm PDA的安全有效方法;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直径2~4 mm的PDA近、中期疗效优于Duct-Occlud封堵器,但部分患者需置入2枚栓子.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Duct-Occlud封堵器 弹簧栓子 -
国产镍钛记忆合金弹簧栓子栓塞效果的实验研究
1975年Gianturco等[1]研制附毛弹簧钢栓并进行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其后,又有相关实验报道[2].近来附毛弹簧钢栓在先天性心脏病及肺血管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3-5],但此类栓塞材料要靠进口,影响了这种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我们以镍钛(TiNi)合金及国产医用涤纶纤维为原料制成附毛弹簧栓子(以下简称弹簧栓子),进行动物实验的初步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泡沫塞、弹簧栓、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5年5月至1999年12月先后用塑料泡沫塞子、可控弹簧栓子、Amplatzer封堵器三种介入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38例,现就三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
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四例
我院自1996年5月开展了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导管治疗技术,先后采用Porstmann法和弹簧栓子法两种方法,共治疗4例,现报告如下.
-
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体会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21%.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创伤较大,自1992年Cambier 等[1]首次报道用弹簧栓子治疗PDA 和Masura 等[2]1998 年首次报道应用蘑菇形伞封堵PDA 获得成功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PDA治疗的首选方法.我科自1997 年开展介入治疗PDA以来,技术已日趋成熟.2004 年1 月至于2010 年1月我科应用Cook 可控弹簧圈经导管封堵治疗PDA,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一种先天性的异常通道,多位于主动脉狭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9%~12%,男女比例为1:3.目前临床应用的PDA介入封堵治疗方法常用的为.Amplatzer法和弹簧栓子法两种,其中以Amplatzer应用较多.经导管Amplatzer蘑菇伞封堵术技术成功率为98%,与其他PDA封堵技术相比,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可用于较大直径的PDA,且残余分流率低.
-
应用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目的:应用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共10例,年龄2~35(平均11.6)岁,体重8~64(平均30.6)kg,PDA窄处直径1.4~3.2(平均2.6)mm.经导管置入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PDA .封堵后10 min行胸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3天、1月、6月及12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PDA再通.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0 min胸主动脉造影及术后3 d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 随访12个月,均未发现PDA再通及弹簧栓子移位.结论:应用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小型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
可控弹簧栓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术的护理
采用普通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国外已有很多报道,但由于释放时难以控制定位,容易发生栓子脱落和移位.为克服此不足,近期我院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可控弹簧栓子封堵PDA取得满意效果,护理如下.
-
金属弹簧栓子成功栓塞巨大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报告
患者男,62岁,"乙肝"病史10年,主诉乏力、纳差、严重腹胀伴黄疸等6个月,于2002-08来我科就诊.
-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弹簧栓子栓塞1例报告
男,35岁,右股内侧肿胀、疼痛2月余.肿胀呈进行性加剧,伴局部搏动性疼痛.体检:右大腿肿胀明显,以内侧为剧,局部皮肤表面无红肿,可触及明显搏动,压痛明显,并可闻及血管杂音,右下肢活动尚可,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唐都医院介入放射学成果斐然
介入放射学是把影像诊断技术直接作用于疾病治疗的新型学科,也称手术放射学. 多用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外科不适合手术或错过了手术机会的多种疾病. 它与内科外科并列为医学三大支柱学科,并具有创伤小、花费少、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四大优势. 1987年,该院瞄准这一国际前沿技术,投巨资购置设备培训人才,并组建了全国首家介入治疗专用病房. 十多年来,他们在对椎间盘突出、子宫肌瘤、肝肺等各种癌症以及不同部位血管闭塞、畸形、大出血等疾病的治疗中,成功实施介入手术11 000多例,取得满意疗效. 他们率先在国内开展的经皮穿刺血管内成形术(PTA)治疗髂动脉长段狭窄闭塞,PTA加内支架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弹簧栓子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和激光技术胶原酶溶核治疗椎间盘突出等项目,居全国领先水平. 其中弹簧栓子治疗幼儿重症肺动-静脉瘘为世界首例,曾被国家卫生部评为重大新闻. 该院介入放射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科室医疗水平的提高,如在此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神经和心血管介入疗法,对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瘘、脑梗塞和脑瘤的治疗,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用射频消融法迷宫术治疗心脏房颤成为国内首例.(摘自《四医大通讯》,2000-12-01,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