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

    作者:刘及时;许克勤;汤建华;蔡银忠

    目的 分析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胃肠手术后肠瘘患者,根据肠瘘类型分组.其中28例小肠瘘患者作为A组,行早期手术干预;37例结直肠瘘患者作为B组,首先行非手术治疗,未愈者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治愈率为96.43%,B组患者治愈率为94.59%,经x2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手术后发生的小肠瘘早期行肠切除、吻合加充分腹腔引流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结直肠瘘首先行非手术治疗充分治愈率较高,未愈者行确定性手术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膀胱肠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丽萍;陈绵绵;苏晓萍

    总结了5例膀胱肠瘘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尿管护理,充分引流膀胱内容物,加强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护理,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积极进行肠道准备;术后做好引流管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全程给予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5例患者均未出现膀胱肠瘘复发.

    关键词: 肠瘘 围手术期护理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个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的护理

    作者:叶向红;李琳;彭南海;童智慧;李维勤

    报告了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个肠瘘(8个瘘口)的护理过程,根据患者并发多个肠瘘的特点,与营养专职护士共同制订详细的营养支持方案与个体化功能锻炼计划,注重功能锻炼,通过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多途径肠内营养+消化液回输,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营养液吸收,增加了体重,使患者一次性肠瘘修补成功治愈。

  • 人工造口袋在肠外瘘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张亚琪;陈亚;李娟

    探讨使用人工造口袋在治疗肠外瘘中的效果.对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1例肠外瘘患者采用人工造口袋治疗,与同期收治的11例使用传统换药引流方法治疗的肠外瘘患者做对比,观察两组在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敷料消耗量、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人工造口袋组在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敷料消耗量、住院总费用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人工造口袋治疗肠外瘘具有良好效果,同时也需要相应的高质量的护理.

    关键词: 肠瘘 护理
  • 1例小肠唇状瘘患者皮肤与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田丽

    报告了1例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合并小肠唇状瘘患者的皮肤与肠内营养的护理.采用结肠造口系列护理产品进行皮肤护理,既有效地收集了肠液,保护了瘘口周围皮肤,也固定了肠内营养管道.插管时注意随着肠蠕动缓缓置入,选择瑞素等肠内营养制剂,采用重力滴注或输液泵控制速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输入量,同时注意观察体重变化.至实施小肠唇状瘘修补术时,患者体重增加了5kg,顺利接受了手术并痊愈出院.

  • 肠瘘治疗过程中自体消化液回输方法的探讨

    作者:祝海香;王红苑;严林娟

    目的 总结肠瘘治疗过程中自体消化液回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小肠外瘘患者在漏口处放置造口袋采集消化液,利用低压强式负压持续吸引回收,运用自制的肠液回输器经空肠营养管加热后回榆给恚者.结果 3倒肠痿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未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结论 自体消化液回榆在肠瘘治疗中有积极作用,效果满意.

    关键词: 肠瘘 护理
  • 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完全破裂术后致多发肠瘘的护理

    作者:朱慧娣;马迎春

    高位肠瘘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高流量、高消耗性引起严重的水电介质平衡失调、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瘘口皮肤的糜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 1例多发肠瘘合并腹腔开放患者的护理

    作者:罗家音;杨建华

    总结了1例多发肠瘘合并腹腔开放患者的护理经验.采取持续腹腔内冲洗、双套管引流,裸露肠管保护,开放创面护理,肠瘘吸引,营养支持,皮肤护理等措施,患者开放创面明显缩小近1/2,为后期腹腔关闭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肠瘘 腹腔灌洗 护理
  • 9例肠外瘘患者早期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引流的护理

    作者:孙红玲;许彩云;夏金萍;孙淑英

    探讨了9例肠外瘘患者早期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引流的效果.患者肠外瘘发生24h内行瘘口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采用湿性敷料处理瘘口周围皮肤,一件式透明造口袋粘贴封闭瘘口,造口袋内置入直径1cm的引流管,进行持续负压引流.本组9例患者经过积极处理,肠瘘均自行愈合.患者未出现治疗引发的疼痛、出血,无导管滑脱、引流管堵塞情况.

  • 妊娠期重症胰腺炎并发多个肠瘘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玲;叶向红

    本文报告了1例妊娠晚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个肠瘘(3个瘘口)的护理过程.根据患者并发多个肠瘘的特点,通过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功能锻练,有效地促进营养液的吸收和疾病的恢复,使患者顺利进入康复期,择期行2次手术.

    关键词: 妊娠 胰腺炎 肠瘘 护理
  • 1例回肠造口术后伤口裂开合并造口旁肠瘘患者的护理

    作者:樊慧;金鲜珍;乔莉娜;阮瑞霞

    总结1例老年女性行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回肠末端双腔造口,术后发生伤口感染裂开及多发造口旁肠瘘患者的处理经验.护理要点:针对患者复杂伤口,应全面评估,整体治疗,综合运用伤口造口护理方法,局部采用负压治疗技术与造口护理技术相结合,可起到管理伤口渗液,良好封闭伤口的作用,历时4个月患者伤口愈合.

  •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的护理

    作者:胡宏鸯;魏惠燕;叶志弘

    总结了1例造口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肠造口低平伴有造口末端肠瘘,造口排泄物直接刺激周围皮肤引起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并通过瘘口进入腹腔,引起腹腔感染.采用两件式造口袋配合自制黎氏双套管持续冲洗,持续负压吸引、有效收集排泄物,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高质量护理,近2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

  • 两件式造口袋在外科肠瘘冲洗中的应用

    作者:高艳红;管晓萍;林牡丹;朱臻;高晋

    总结了两件式造口袋应用于26例肠瘘冲洗的护理实践.利用造口底盘上的缝线固定引流管及冲洗双套管方便收集引流液,并减少外渗肠液对肠瘘周围皮肤的刺激.本组1例因肿瘤晚期循环衰竭死亡,其他患者肠瘘均愈合.

  •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患者的护理

    作者:柴惠红;刘国琼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原因、表现与护理对策,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方法:对1991年1月至2002年1月收治的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清除和胰床引流术后并发结肠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并对早期诊治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结肠瘘多发生在术后4~6周内;本组治愈13例,治愈率93%(13/14);1例因严重全身感染和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重症胰腺炎并发结肠瘘与解剖因素、局部炎症的程度、置管的方法、治疗和护理措施等有关.采用双套管积极引流和空肠造瘘管的早期营养灌注或行结肠造瘘,加强结肠瘘高热、血糖的观察和及时处理,加强营养管和双套管的管理有助于结肠瘘患者的治疗.

  • 1例严重腹部外伤致肠空气瘘患者行二次腹壁植皮术的护理

    作者:薛阳阳;施天奇;吴翠丽;叶向红;丁威威;彭南海

    总结了1例严重腹部外伤致肠空气瘘行二次腹壁植皮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预防感染性休克;及时封堵肠空气瘘并引流溢出肠液;加强腹壁植皮创面的保护;加强腹腔双套管有效冲洗、引流以控制腹腔感染进一步发展;早期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辅以小剂量肠内营养,以改善肠道的免疫功能;创伤后患者的压力适应能力同样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肠空气瘘及时有效封堵为后期腹壁创面植皮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肠瘘 护理
  • 留置空肠造瘘管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护理

    作者:朱亚丽;黄蔚萍;孙岚;郑玉文

    报告了1例晚期食管破裂留置空肠造瘘管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护理过程.根据患者肠外瘘特点,采用暴露瘘口周围皮肤,局部辅以药物及物理疗法,造瘘口近端置入双腔气囊导尿管引流消化液并回输,使用床上支架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既保护了瘘口周围皮肤,又促进了营养液吸收,终行手术治疗肠瘘并获得成功.

  • 隐性小肠瘘七例分析

    作者:闫东红;陈智年;徐兵;刘松杰;张观朝;魏定夏;张桂凌;王兆刚;刘衍民

    目的 探讨隐性肠瘘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新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胃肠手术后怀疑肠瘘并有腹腔引流并检测引流液胆红素和淀粉酶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腔引流液颜色性质和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显性肠瘘组26例,非肠瘘组32例,隐性肠瘘组7例.根据三个组的临床观察情况和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重点总结隐性肠瘘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转归.结果 显性肠瘘患者引流液中的胆红素[(241.35±107.81)μmol/L],淀粉酶[(4086.00±1726.32)U/L]明显高于血中的胆红素与淀粉酶[分别为(44.26±8.17)μmol/L与(63.40±16.42)U/L].非肠瘘组引流液中胆红素及淀粉酶为(15.34±6.28)μmol/L与(34.85±5.64)U/L,明显低于血中的数值[(41.22±5.64)μmol/L和(42.62±7.83)U/L].隐性肠瘘组引流液中的胆红素为(75.28±30.75)μmol/L,淀粉酶为(113.86±46.27)U/L,明显高于血胆红素[(46.53±18.77)μmol/L]和血淀粉酶[(66.30±31.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11,P<0.05).其检测值与显性肠瘘和非肠瘘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隐性肠瘘组患者中有1例持续低热伴腹部局限性轻度压痛,2例出现脓毒血症和轻度腹膜炎,所有患者均经保守疗法治愈,但住院时间较长.结论 隐性肠瘘的临床特征和处理与显性肠瘘、非肠瘘都有所不同,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比显性肠瘘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独立组群.

  • 肠瘘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治疗体会

    作者:韩笑;朴大勋;王国胜

    肠瘘是指胃肠道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内容物将循此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体外,并将由此而引起感染、体液丧失、内部稳态失衡、器官功能受损、营养不良等改变.肠瘘的三大并发症包括脓毒症、营养缺乏、水电解质紊乱.据相关文献报道,肠瘘的死亡率达到6%~33%,且脓毒症和伴随的营养缺乏是其主要的死因.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消化道瘘16例

    作者:陈修涛;何铁英;邹德平;苏力担卡扎·仇曼;林海;韩玮;陈启龙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消化道瘘的危险因素、临床诊治经验,其目的提高SAP治愈率,降低消化道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对2006-01/2011-08我科收治的16例SAP合并消化道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发生部位、时间及对机体的影响,并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本组16例中结肠瘘6例,占37.5%(6/16),十二指肠瘘5例,占31.25%(5/16),胃瘘3例,占18.75(3/16),十二指肠瘘+结肠瘘1例,占6.25(1/16),十二指肠瘘+小肠瘘1例,占6.25(1/16);消化道瘘发生的时间多在SAP术后3-9 wk内,16例均有胰外侵犯(胰腺假性囊肿1例,假性囊肿合并感染出血-4例,胰周脓肿5例,合并胰腺坏死2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3例),16例均经引流管造影确诊;早期手术2例(<2 wk),晚期手术14例(>2 wk);术中均放置引流管(2-11不等)且术后行冲洗引流,放置时间均>2 wk; 15例术中预防性行胃空肠造瘘并早期恢复肠内营养.本组治愈14例,治愈率为87.5%(14/16),因十二指肠瘘合并腹腔大出血自行放弃治疗1例,因结肠瘘合并全身感染并多发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结论:SAP合并消化道瘘与胰液腐蚀、感染、手术时机及方式、引流管数量、位置、放置时间、早期恢复肠内营养等相关;经引流管及窦道造影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瘘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防治的重点在于有效选择手术方式如微创并建立充分有效的引流,同时早期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积极控制感染.

  • 小肠内固定空肠造口术治疗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胡俊波;杨传永;严群;杨福文;龚建平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01/2004-01 31例术中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或术后极有可能再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而行小肠内固定空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和肠瘘发生,术后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中28例患者随访了6mo到3 a,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小肠内固定空肠造口术是治疗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836 条记录 4/42 页 « 12345678...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