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数字化断层结合纤支镜检并肺穿刺活检诊断早期肺癌

    作者:胡荫崧;司徒鹏;何丽娟;吴小平;扶步松

    目的:探讨对肺部疾病特别是对早期肺癌能准确、快速诊断的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对30疑肺部肿瘤等疾病患者,施行纤支镜检、刷检,并在电视透视下经纤支镜进行肺穿刺活检.再应用数字减影(DSA)技术,用76%复方泛影葡胺经纤支镜进行选择性支气管造影,造影后立即行数化支气管体层摄影.结果:检出中央型肺癌16例,周围型肺癌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并肺不张3例,炎性假瘤2例,假阴性1例,均得到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该项综合性技术能准确、快速诊断多种肺部疾病,特别是早期肺癌.

  •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诊断

    作者:石壁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内血肿的CT表现、特点、指征及出现时间.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主要对迟发性血肿的时间、部位、大小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迟发性血肿的出现时间为外伤后10小时之后,血肿较小,居脑外围、额叶多,顶叶次之.结论:发现迟发血肿佳检查时间为24~48h.对临床症状严重或持续者,应复查CT.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

    作者:王学成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CT征象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48例DAI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性脑肿胀21例.35例脑实质内出血(直径<2cm),主要位于大脑皮、髓质交界区,基底节内囊区域、脑干、胼胝体.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室出血8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4例.结论:CT检查对DAI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李润武;刘建平

    目的:探讨婴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2例年龄1岁~3.5岁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作CT扫描.18例患儿有异物吸入史,部分患儿X线检查征象不够明确.结果:32例异物分布:气管异物7例,右主支气管异物18例,中间支气管异物1例,左主支气管异物6例,全部异物均经支气管镜取出,总计共42小块非金属异物.CT检查征象:①异物直接显示15例.②局限性支气管阻塞20例.③纵隔移位10例(4例纵隔双边影).④患侧肺气肿18例.结论:CT检查可显示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局限性支气管阻塞对异物定位仍断有重要意义.

  • 颈椎损伤的X线与CT诊断

    作者:黄瑞庭;徐林

    目的:探讨常规X线和CT扫描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8例X线和CT诊断为颈椎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受损椎体共46个,环椎骨折脱位5例,齿状突骨折移位3例,C3-7椎体骨折(含脱位)共30例,其中多个椎体连续或跳跃性骨折有5例.X线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联线异常20例,CT片根据脊柱三柱结构诊断不稳定骨折23例,椎管0度狭窄15例,1度狭窄16例,2度狭窄6例,3度狭窄1例.结论: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由于X线平片和CT扫描均有一定局限性,应常规行X线和CT扫描检查,以利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信息.

  • 脊柱损伤的CT诊断(附100分析)

    作者:谷咸平;李志强;石孝忠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CT诊断价值;局限性以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100例脊柱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5.5岁.结果:损伤部位,颈椎25例,胸椎32例,腰椎43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42例(42%)、爆裂型35例(35%)、骨折脱位型14例(14%)、安全带型9例(9%).椎管狭窄程度;I度狭窄42例,Ⅱ度狭窄11例,Ⅲ度狭窄2例,无椎管狭窄45例.结论:CT能正确的评价脊椎损伤的类型,了解椎管内受损程度,判定脊柱稳定与否,是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附24例分析)

    作者:强永乾;孙兴旺;李妙龄;王秋萍;张月浪

    目的 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了24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RAML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男8例,女16例,年龄23-73岁,病程3个月-2年.结果 24例RAML中,双侧发病6例,单侧发病18例,病灶大小1-15 cm不等.CT表现为肾脏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混杂密度肿块影,其内并见脂肪征、蜂窝征和线样征.2例合并病灶周围环形钙化,3例病灶合并出血.增强检查表现为病灶内软组织成分强化.结论 典型的RAML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确诊的依据是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组织.CT检查在RAML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64层螺旋 CT 冠脉成像受检者辐射剂量与影像质量分析

    作者:臧文远;王炬玮;白玉雪;古瓅;丁慧鑫

    目的:探讨研究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时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降低受检者的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2月间120例临床拟诊断或怀疑冠心病患者分为 A、B 两组,选用螺旋 CT 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A 组与 B 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 组的 CTDIvol 和 DLP 要明显低于 A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适当的扫描技术及参数从而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时,影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5例CT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赵含宣;娄卫宏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CT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45例有临床症状并明确围产期窒息史的病例进行CT平扫.结果 HIE的CT分度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但有差异,与是否早产儿、临床治疗情况、CT检查时间及扫描技术相关.结论 HIE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其诊断要综合CT及临床症状.

  • 99Tcm-MIBI SPECT脑显像与MRI对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的与复发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宾;王建新;王伟;王洪坡

    目的 探讨99Tcm-MIBI SPECT脑显像与MRI对脑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影像特征,并客观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正常对照者,27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其中术后残留7例,术后复发9例,无复发者11例)行99Tcm-MIBI SPECT脑显像并同时行MRI显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者99Tcm-MIBI SPECT显像脑实质内无核素浓聚,MRI显像未见明显异常.胶质瘤术后组(7例残留及9例复发者)99Tcm-MIBI SPECT脑显像均表现为核素浓聚,其它11例无复发者表现为无核素浓聚,MRI显像表现为真阳性者8例,真阴性者7例,假阳性者4例,假阴性者8例.99Tcm-MIBI SPECT脑显像诊断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7%、96.3%和100%,MR分别为31.3%、44.4%和63.6%,两者比较灵敏度、准确性有差异(P<0.05),特异性无差异(P>0.05).结论 99Tcm-MIBI SPECT脑显像对早期发现胶质瘤残留及术后复发比MRI更优越;对分析确定胶质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CT灌注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肿瘤生长的研究

    作者:赵立峰;徐克;苏洪英;张妍芬;任克;黄崑;高飞

    目的:探讨CT灌注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病灶局部肿瘤生长的能力.方法:选择TACE治疗后CT平扫不能明确有无局部肿瘤生长的病例30例,行CT灌注和DSA检查.以术后1个月为界分成2组,以DSA结果为标准,分析CT灌注对局部肿瘤生长的显示和确认情况.结果:A、B组:CT灌注的敏感性为90.9%、80.0%,特异性为6.7%、71.4%,准确性为40.7%、77.3%.结论:CT灌注对判断TACE术后病灶的局部肿瘤生长有较好的敏感性,术后1个月内不宜应用CT灌注;2个月后可以应用CT灌注进一步判断.

  •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作者:梁有禄;陈琪;赵时梅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其CT、MRI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有5例单发,7例多发共31个病灶,分别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深部脑白质、胼胝体、基底节.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CT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出血及钙化;MRI表现为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均匀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大,细胞质少,染色质颗粒粗,可见瘤细胞嗣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出血、坏死及钙化,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基础决定其CT、MRI的增强形态、占位程度以及肿瘤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作出术前正确诊断.

  • 儿童白瞳症的CT诊断价值

    作者:陈桂兰;吕红彬;黄新文

    目的:探讨不同眼内疾病所致的儿童白瞳症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0例33眼儿童白瞳症患者进行双眼CT扫描检查.结果:不同疾病所致的白瞳症,CT扫描征象有所不同.结论:CT扫描可清晰显示儿童白瞳症的病变,可为儿童白瞳症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脾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刘建平;胡祥华;涂建飞;朱伟丹

    目的通过探讨脾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 27例脾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27例脾肿瘤中,淋巴瘤8例,转移瘤11例,淋巴管瘤3例,血管瘤4例,错构瘤1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脾肿瘤具有相似和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结论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大部分脾肿瘤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 十二指肠低张力CT与MRI诊断壶腹周围癌

    作者:张泽明;王智清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低张力下CT与MR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完整CT、MR资料的壶腹周围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低位梗阻,有26例CT或MR较清晰地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其中有18例显示了肿瘤与十二指肠降段呈"指套样"改变.另4例中1例壶腹区肿块隐约可见,有3例壶腹区未见确切占位.结论十二指肠降段"指套样"征和壶腹区肿块的显示是壶腹周围癌的特征性表现,低张力CT与MR是壶腹周围癌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CT动态复查的价值

    作者:董江宁;孔学英;熊克仁

    目的探讨CT动态复查扫描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诊治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CT复查确诊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做平扫与增强扫描,胰腺区域采用薄层扫描方法.结果 CT显示胰腺点片状坏死12例,片段状坏死8例,全胰坏死1例.其中3例首次CT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4~72 h动态复查显示为点片状及段状坏死.4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胰周脓肿,12例在后期复查时发现胰内外假囊肿.结论 CT动态复查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定性、分级诊断与合理治疗有重要价值.

  • 肝动脉和经动脉门脉造影螺旋CT联合应用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陆健;付守忠;沈继明;程斌;陈萍;杨雪飞;黄春雨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肝动脉造影CT(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1例肝癌病人CTAP和CTHA图像,并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进行对照.结果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72.4%(55/76);CTAP病灶检出率为96.1%(73/76);CTHA病灶检出率为88.2%(67/76);CTAP和CTHA联合应用病灶检出率为98.7%(75/76),可检出0.5 cm的微小癌灶.CTAP和CTHA均可出现非病理性表现,CTAP灌注异常出现率为22.3%,CTHA非病理性强化灶出现率为30.2%.结论螺旋CT动脉造影能显著减少造影剂用量,提高图像质量,CTAP和CTHA联合应用肝癌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三期增强扫描.CTAP和CTHA结合分析可减少假阳性率.

  • 不典型肝脓肿的CT诊断

    作者:邹利光;张冬;李妍瑜;廖翠薇;戚跃勇;程相晨

    目的研究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重点是增强CT和动态增强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92例手术、穿刺抽吸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例的CT资料,92例均行CT平扫,65例行增强扫描,其中不典型CT表现的肝脓肿26例.结果不典型肝脓肿多见于细菌性肝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CT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1)肿块缩小征;(2)周围充血征;(3)"簇状征";(4)"花瓣征";(5)延时强化征.结论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无特征性,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和延时扫描有一定特征性,可提高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准确性.

  • 肾上腺罕见间质肿瘤的CT表现

    作者:郑敏文;葛雅丽;宦怡;石明国;张劲松

    目的分析7例罕见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脂肪瘤各2例,肾上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各1例.结果肾上腺囊肿及脂肪瘤分别为水和脂肪密度,CT特征明显;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为较低密度肿块,增强后不强化,神经鞘瘤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间叶瘤为较大的等密度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肾上腺囊肿和脂肪瘤CT可明确诊断;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CT特征不明显,较难或不能与腺瘤和嗜铬细胞瘤鉴别,确诊需依赖组织学检查.

  • 肝癌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

    作者:陈大朝;许乙凯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破裂伴腹腔内出血 (血腹 )的CT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2例肝癌自发破裂CT表现;分析肝癌破裂出血的机制;各种CT病理特征及其与肝癌破裂的关系.结果所有破裂的肿瘤均位于肝脏的周边带,12例显示了突出于肝边界外的实质.肿瘤的大径为2 ~16 cm,中心坏死16例.肝表面不连续16例.3例"未发现破裂"的肝癌在增强时发现造影剂外溢至肝边界之外.2例只显示为肿块中出血但手术中发现已发生了破裂.1例整个肝脏破裂,分离的碎块漂浮于大量的腹水中.5例增强扫描显示了周边带状强化但不连续低密度病灶.结论 CT诊断肝癌自发破裂有很高的精确度 ,对临床怀疑肝癌自发破裂造成血性腹水者, CT检查十分必要.

401 条记录 13/21 页 « 12...10111213141516...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