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的MPR、SSD和CPR重建用于颌骨肿瘤

    作者:谭光喜;余成新;张晓磷;覃晓燕;鲁际;陈小林;刘为红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的MPR、SSD和CPR三种重建方法在颌骨肿瘤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颌骨进行1.25 mm/4i薄层扫描,范围自颞颌关节至下颌骨,将原始轴位图像传至GE(advantage window 4.0)工作站进行MPR、SSD和CPR重建.结果:16例颌骨良恶性肿瘤在MPR重建图像上较好地显示了肿瘤的内部结构,并且很好地显示了肿瘤周围软组织受侵程度.SSD很直观地、立体地显示了皮肤软组织及颌骨肿瘤的表面全貌.CPR将颌骨重建成平行于颌弓的曲面全景图像,不仅很好地显示了颌骨内肿瘤,并良好地显示了肿瘤与齿槽骨和牙齿的关系.结论:MPR、SSD和CPR在颌骨肿瘤的显示上各有其优点,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三种显示方法联合应用,对临床帮助更大.

  • 胸腺瘤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金明花;李乐义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C 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手术并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C T表现。结果:各级胸腺瘤共37例,其中A型2例,AB型14例,B1型5例,B2型9例,B3型5例,C型2例;肿块的边界:A型2例、均边界清,AB型共14例、其中12例边界清,B1型共5例,均边界清楚,B2型共9例、其中7例边界清,B3型共5例、其中3例边界清,C型2例,均边界不清;在肿块伴钙化方面,各型肿瘤表现不同,其中B2型胸腺瘤伴钙化者约占44%,B3型胸腺瘤约占40%,C型100%明显高于A B型胸腺瘤(约14%);在强化幅度上,A型平均强化幅度与其他病理分型之间无明显差异;A型胸腺瘤与其他病理分型之间增强幅度无明显差异;A B型胸腺瘤较B1,B2型胸腺瘤强化幅度显著增高;C型胸腺瘤较B1,B2,B3型胸腺瘤强化幅度显著增高,但与AB型胸腺瘤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瘤的CT检查在肿块的边界、大小等方面反映出恶性程度,但有一些征象不同于其他一般肿瘤的影像规律,如钙化及增强程度并未显示随着肿瘤的恶性度规律性变化,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术前诊断与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 五区分法在胸部外伤选择影像检查方法时的应用

    作者:李治军;郭香丽

    目的 探讨应用五区分法在胸部外伤选择影像检查方法时的作用.方法 将胸部划分为前胸区、胸椎区、膈下区、肩胛区、背部无肩胛区5个区域,根据当时患者主诉、症状、体征的不同,将外伤程度初步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3种,分析X-线摄影、螺旋CT、高频超声3种常用检查方法在各个区域内诊断胸壁骨折及其它合并损伤的优势和劣势.结果 综合分析,确定在不同程度外伤情况下某区域外伤该首选哪种检查方法才能达到既全面、准确又简单、经济的诊断目的 ,为临床医师在选择检查方法时提供简单实用的参考依据.结论 胸部外伤时采用五区分法指导选择影像检查方法,可大限度地发挥3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各自优势,用少的检查次数、适当的检查费用、大限度地检查出损伤的实际情况,确实全面、准确、简单、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 腰椎间盘突出症322例CT分析

    作者:郁开朗;赵晨

    目的:探讨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CT所见.结果:根据CT表现将LDH分为①中央型②偏侧型③椎间孔型④远外侧型⑤脱垂⑥Schmorl结节.结论:CT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对肺恶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秀民;马巧灵;刘晓梅

    目的 分析肺恶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对恶性fGGO征象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和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fGGO螺旋CT表现,包括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病灶边缘、病灶界面、内部结构、邻近结构.结果 病灶单发14例,病灶多发2例,纯磨玻璃密度5例,混合磨玻璃密度11例,圆形或类圆形14例,三角形或不规则形2例,毛刺征或棘状突起6例,分叶征9例,病灶界面清晰11例、毛糙5例,空泡征5例,充气支气管征4例,胸膜凹陷征10例,血管集束征6例,肺门及纵隔均未见肿大淋巴结.手术或穿刺病理:腺癌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7例.结论 肺部多层螺旋CTfGGO征象:呈圆形或类圆形、毛刺征及棘状突起、分叶征、病灶界面清晰或毛糙、空泡征、充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征象.

  • 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在急性胸痛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桑雅荣

    目的 探讨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急性胸痛患者行128层MSCT“一站式成像”检查,所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A、B两组,分别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描(A组,62例)及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58例).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2±2.19)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24.01±7.62)mSv,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9,P<0.001);两组冠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x2=3.521,P=0.318);两组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大于200HU,两组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值无明显差异(t=0.733,P=0.467;t=1.636,P=0.107).结论 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对于低心率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又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

  • CT血管成像诊断永存三叉动脉1例

    作者:张郎杰;王武军;王毅;张伟国

    患者男,72岁,因"肢体抖动、记忆力下降2年"入院,诉头晕、恶心、呕吐反复发作,呃逆,左面部及左侧肢体麻木.查体:体温36.5℃,呼吸19次/分,脉搏78次/分,血压130/65 mmHg.神清语明,反应迟钝,计算力差,自知力、定向力正常.左耳听力下降,面部表情少,四肢肌力V级,双上肢平举有细震颤,步态迟缓.共济试验(-).双侧浅、深及复合感觉灵敏、对称.

  • 不同浓度对比剂在正常兔脑CT灌注成像中的对照实验研究

    作者:刘红军;梁长虹;王广谊;黄飚

    目的 评价低速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兔脑CT灌注成像中的效果.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使用A方案(典迈伦400 mgI/ml,流率1.0 ml/s);B方案(400 mgI/ml,流率0.5 ml/s);C方案(300 mgI/ml,流率1.0 ml/s)行脑CT灌注成像,每次注射对比剂含碘量为0.5 g/kg体重.对比各方案脑CBF、CBV、MTT、灌注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及峰值时大脑中动脉的CT值.结果 A、B、C三种方案测得脑CBF平均值分别为(69.8±11.4)、(72.2±12.8)、(74.8±10.3)ml/(min·100 g).CBV平均值分别为(2.5±0.3)ml/100 g,(2.7±0.2)ml/100g,(2.6±0.3)ml/100g.MTT平均值分别为(2.27±0.19)s,(2.30±0.26)s,(2.55±0.30)s,三种方案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灌注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4 s、5 s、5 s.大脑中动脉增强峰值分别为(193.5±5.1)、(164.7±5.2)、(163.0±7.1)HU,A方案高于B、C方案,B、C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兔脑CT灌注成像中使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降低注射速度而对灌注参数结果无明显影响;注射速度相同情况下,应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使血管显示更清晰.

  • 肝包虫病的CT和MR诊断

    作者:雷军强;陈勇;王晓慧;郭顺林;张兴强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方法 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42例,就其CT和MRI表现回顾性分析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组肝细粒棘球蚴病占85.71%,蛋壳样或条带状钙化、"囊内囊"、"飘带征"等为其主要表现;肝泡球蚴病占14.29%,钙化、"小泡征"、"半岛征"及囊腔或液化、坏死等为其主要表现;MR T2WI显示囊壁及纤维间隔、飘带征等优于CT,但钙化显示逊于CT.结论 CT和MR均可诊断肝包虫病,CT在综合诊断方面优于MR.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肝硬化血管改变及侧支循环

    作者:李妙玲;赵婷婷;袁会军;孙兴旺;强永乾

    目的 探讨MSCTA评价肝硬化肝脏血管的异常改变及侧支循环形成的价值.方法 对1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20例无肝硬化的患者(对照组)行肝区三期MSCTA,应用MIP和VR进行重建,并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和对照组门静脉1级和肝静脉1级血管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1、0.08),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分级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肝动脉、门静脉起始部增粗85例,分支纤细、纡曲98例,门静脉癌栓形成9例,海绵变性8例,肝动脉持续显影55例、门静脉持续显影57例;对照组3例肝动脉、门静脉起始部增粗,2例分支纤细、纡曲,4例肝动脉持续显影,3例门静脉持续显影.肝硬化组交通支开放总数258支,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96例(196/258,75.97%),对照组仅2例见腹膜后分流.结论 64排CT三期血管成像可准确、全面显示肝硬化血管的异常改变及门体分流,尤其能较早、较全面地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 中央型肺癌树芽征的CT影像分析

    作者:李琦;黄兴涛;罗天友;吴景全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树芽征的出现率、形成机制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胸部64层螺旋CT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304例,分析树芽征的出现率、伴随征象、出现范围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对出现树芽征的病例采用MPR及MIP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304例中央型肺癌中树芽征的出现率为17.76%(54/304),其伴随征象为肺门区不规则结节或肿块影伴以远支气管阻塞性扩张及黏液栓塞,树芽征出现范围与阻塞支气管所属的肺叶肺段相一致,MPR及MIP示树芽征均位于阻塞肺组织次级肺小叶中央,且与阻塞支气管相连;54例伴树芽征的中央型肺癌中,鳞癌36例(36/54,66.67%),腺癌、腺鳞癌、小细胞肺癌各6例(6/54,11.11%);因树芽征误诊为结核18例(18/54,33.33%).结论 树芽征可见于中央型肺癌引起的阻塞性改变中,可能系近端支气管狭窄程度加重继发远端细支气管阻塞性扩张及黏液栓塞;中央型肺癌树芽征的出现率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还有待探讨.

  • hPET/CT改进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

    作者:石安辉;朱广迎;余荣

    目的 探讨18F-FDG h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时靶区勾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原发灶或锁骨上淋巴结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患者,合并肺不张、陈旧性病灶等,先行18F-脱氧葡萄糖hPET与同机CT融合成像,然后患者带胸模行胸部CT定位扫描,层厚3~5 mm, CT定位信息经光缆传入瓦里安ECLIPSE计划系统.在ECLIPSE计划系统上,根据CT定位图像勾画出GTV1,然后参考hPET/CT融合图像在CT定位图像上勾画出GTV2,分别参考模拟定位机下肿瘤运动幅度、亚临床灶、摆位误差在ICTV1和ICTV2的基础上外扩后为PTV1和PTV2,然后利用该计划系统计算出PTV1和PTV2具体体积,并进行比较.结果 14例肺癌并肺不张和1例肺癌并陈旧性病灶患者,PTV1和PTV2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01),PTV平均减少(212.26±200.35)cm3, 95%CI(101.31 cm3, 323.21 cm3), 大限度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5例CT难以判断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性质的患者,PTV1和PTV2的差别有显著性(P=0.037),PTV平均增加了(80.88±58.68)cm3, 95%CI (8.01 cm3, 153.04 cm3), 避免了漏照肿瘤.结论 hPET/CT融合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时,能够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 特殊类型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表现及诊断

    作者:郑敏文;宦怡;葛雅丽;石明国;赵宏亮;左健;白桂琴;李剑

    目的:探讨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EBCT)影像特征及诊断.材料和方法:20例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其中不典型夹层13例,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3例,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Stanford B型夹层2例,动脉瘤样夹层1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1例.结果:主动脉不典型夹层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的低密度血肿包绕,常可见穿透性溃疡或钙化内移等征象;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有2~3个内膜片,3~4个腔,瘤体管径较大;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B型夹层见升主动脉管壁低密度新月形或环形增厚,降主动脉则见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动脉瘤样主动脉夹层见降主动脉局限性瘤样扩张,破口大,内膜片不易发现.1例外伤性夹层于主动脉弓峡部及降部起始见破裂内膜片.结论: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表现各具特征,EBCT可清晰显示,是极适用于胸部急症的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

  •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

    作者:王小艺;吴宁;赵燕风;罗德红;欧阳汉;程钱璇子

    目的 分析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以及颈部淋巴结受侵的特点,提高影像诊断及分期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有随诊记录的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33例.结果 33例鼻咽部病变中,8例NK/T细胞型均表现为鼻咽壁轻度或轻微增厚,1例T细胞型表现为肿块样.14例弥漫大B细胞型,10例表现为肿块样,4例表现为弥漫增厚型;5例B细胞来源未分型,其中4例表现为肿块样,1例表现为鼻咽壁弥漫增厚伴鼻腔肿块.其余亚型及未分类共5例,3例表现为肿块样,2例为增厚型.后鼻孔受侵20例(60.6%);口咽壁受侵17例(51.5%);侵犯颅底骨6例(18.2%).25例伴有颈部淋巴结受侵,多为双侧、多组受侵.鼻咽淋巴瘤与受侵淋巴结多表现为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近似肌肉,边界清楚.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鼻咽淋巴瘤影像表现各有一定特点,多数伴有颈部淋巴结受侵,以双侧、多组同时受侵多见.

  • 肺癌患者GTVPET-CT勾画的系统分析

    作者:司宏伟;耿建华;陈英茂;陈盛祖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GTVPET-CT的勾画、阈值的选择,以及同机和非同机融合靶区的差异.方法 在PUBMED和EMBASE中检索用PET-CT融合图像为肺癌患者勾画靶区的现有研究.回顾和分析靶区勾画方法,并对同机和非同机融合GTVPET-CT进行分析.结果 文献检索中,共有10篇文献满足研究条件.10项研究总共有198例,其中非同机融合研究153例(77.3%),同机融合45例(23.7%).其中,4篇有详细GTV数据的文献共有79例,同机和非同机融合研究的GTVPET-CT分别为(88.0±93.0)cm3和(59.1±77.9)cm3.同机融合和非同机融合间GTV绝对差/绝对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01).即使把Brianzoni(同机融合)的绝对差/绝对和,与其一致性较好的Steenbakkers(非同机融合)单独比较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03).结论 与非同机融合相比,同机融合PET-CT图像有更小的器官位移,更适用于靶区的勾画.放疗的靶区勾画方法应首选40%~50%范围的可变阈值,并且选取与肺窗CT靶区相应的阈值.

  • 高分辨CT在肺弥漫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夏丽天;李而周;龚静山;杨东;孙黎民;徐坚民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对肺弥漫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50张正常胸片、常规CT以及HRCT对肺小叶的显示,对38例肺弥漫性结节的结节形态、分布以及内部结构的HRCT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胸片未能显示正常肺小叶结构,常规CT显示20%,HRCT显示5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38例肺弥漫性结节中,间质结节19例,位于肺间质内、小叶间隔和胸膜下,HRCT显示其沿支气管分布,结节边缘清楚;气腔结节4例,病灶以气腔实变为主,胸膜下及小叶间隔无结节.HRCT显示其质地均匀,边缘模糊;随机分布结节15例,结节呈随机分布,HRCT显示其一般密度较高,大小不一,边缘清楚. 结论 HRCT能显示肺弥漫性结节的分布特点、结节内结构及背景,有助于肺弥漫性结节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腹部和盆腔淋巴结的病变分布

    作者:吴宁;刘瑛;林冬梅;陈宇;石木兰

    目的通过CT扫描分析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侵犯腹部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西方人的差异.方法 NHL经腹部和(或)盆腔CT发现淋巴结阳性者241例,96例符合入组条件,其中(1)初诊未治患者:腹部和(或)盆腔CT扫描发现有淋巴结病变,共74例;(2)经治复发患者:既往腹部和(或)盆腔CT正常,现腹部和(或)盆腔淋巴结病变为新出现者,共14例;(3)经治患者:病变缓解停止全身性治疗(化疗)已6个月以上,既往未做CT扫描,现腹部和(或)盆腔CT扫描发现淋巴结受累,共8例.按照临床归类标准分为惰性淋巴瘤31例,侵袭性淋巴瘤61例,高度侵袭性淋巴瘤2例,不能归类2例.CT扫描腹部47例(包括至腹主动脉分叉),盆腔3例,腹部和盆腔46例.有80例行增强扫描.淋巴结分布按照腹膜后、 肠系膜、腹腔、膈脚后、横膈、髂总、髂内、髂外、腹股沟组分区.结果淋巴结分布以腹膜后常见(74/89),惰性与侵袭性淋巴瘤相似,分别占83.3%(25/30)和83.1%(49/59).其中腹膜后肾门上下区均受侵多,惰性和侵袭性淋巴瘤分别为72.0%(18/25)和67.3%(33/49);盆腔(41.9%,126/301)次之,分别为57.5%(50/87)和35.5%(83.1%,76/214).肠系膜淋巴结(37.1%,33/89)分别为43.3%(13/30)和33.9%(20/59).惰性淋巴瘤髂外淋巴结组受侵显著多于侵袭性淋巴瘤(P<0.05),其余各部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国人NHL腹部、盆腔淋巴结受侵的常见部位是腹膜后、髂血管周围和肠系膜,在腹膜后淋巴结中又以肾门上下均有受侵者为多.

  • 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Xiong Minghui;ZHANG Wanshi;WANG Dong;熊明辉;张挽时;王东;宋云龙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进行CT仿真内窥镜检查,包括中央型肺癌33例、肺癌术后8例、肺癌放疗后2例及气管恶性肿瘤2例。用新型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后,将数据建成CTVB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对照,24例与病理标本进行对照。结果 CTVB显示了100%的段以上支气管和80%以上的亚段支气管。肿瘤呈块状或结节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肺癌术后正常的支气管残端呈光滑的盲端,肿瘤复发呈结节状突出,与纤维支气管镜所见基本一致。肺癌放疗后支气管腔轻度凹凸不平及管腔狭窄。结论 CTVB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观察气管、支气管腔的方法,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结合其他三维重建功能,能同时显示管壁的厚度和肿瘤向管腔外侵犯的范围。但与纤维支气管镜相比,不易观察支气管黏膜的表浅病变且不能活检。

  • 螺旋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评价

    作者:周纯武;李静;赵心明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方法 51例疑诊结、直肠肿瘤的患者行SCT扫描,扫描前清洁肠道,并经直肠注气,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51例中,41例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含腺瘤恶变2例),其中31例有手术、SCT等完整资料参与分期研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SCT总的分期准确率为58.1%(18/31).判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84.4%(27/32),N分期的准确率为61.3%(19/31).评价肿瘤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50.0%.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81.8%. 结论 SCT扫描对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侵犯及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

  • 98例肺部单发小结节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力;王孟昭;王亚梅;李龙芸

    目的研究肺部单发小结节良恶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特点.方法分析98例肺部单发小结节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胸部CT特点进行数据资料统计,采用卡方分析,两组率的差异采用两组率比较的方法.结果 98例患者中,肺癌46例(46.9%),良性肿瘤14例(14.3%),结核球38例(38.8%).无任何症状查体发现小结节和仅伴有咳嗽咯痰症状者56例(57.1%),其中50%为Ⅰ期肺癌患者.年轻、有长期发热、盗汗、胸背痛症状者提示结核;无任何症状、仅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提示恶性肿瘤.胸部CT影像中良性肿瘤发生于中叶或舌叶的比率高(42.3%),结节边界清、密度均匀;恶性肿瘤多边界不清、密度不均、有毛刺、分叶、胸膜皱缩;结核出现于下叶的比率高,钙化多见.结论加强肺癌高危人群的普查、筛查和监测是发现早期肺癌患者的途径,对发现的肺部小结节,结合临床表现和CT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当结节直径>1 cm,且不能判定良恶性时,可考虑手术探查.

142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