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测意义
视觉系统重要的功能是形觉,即不仅能看到物体,而且能分辨其形状.目前在临床上评价形觉的主要手段是视力表,但单纯用视力表检查视角大小,只能反映黄斑对高空间频率小目标的分辨能力.而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CS)代表人眼对不同空间频率的分辨力,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用视力表还不能查出视力减退时就已表现出对比敏感度曲线的异常,所以CS检查是更全面的评价视功能的指标.我们应用微机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对伴有或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视觉对比敏感度的测定,以评价其视功能的损伤程度.现报告如下:
-
对比敏感度的研究进展
一、前言视觉系统重要的功能是形觉,即不仅感觉到物体的光,且能分辨它和认识它的形状.目前在临床上以它进行的评价的主要手段是视力表,但是单纯用视力表检查视角的大小只能反映黄斑对于高对比度(即图形的反差很明显)的小目标的分辨功能.例如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视力表检查,两人的视力相等,换用黑字印在灰色纸上的视力表检查,两人的视力就不一定相等.将不间的空间频率(即一定的视角内明暗相同的条纹数目不同)作为横坐标,将条纹与空白之间亮度的对比作为纵坐标,即将视角与对比度结合起来,测定对各种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形人眼所能分辨的对比度,得出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就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眼的形觉功能.某些疾病在用视力表还不能查出视力减退时就已表现出对比敏感度曲线的异常,所以这种检查有助于更早地发现眼病[1].
-
SL75-14型直线加速器光野射野重合性误差分析和处理
1 发现问题首先,调校好加速器等中心、射野准直器对称性等物理参数[1],然后将机架与准直器均置于0°,设置好各测量条件(光野:10 cm×10 cm;SSD=100 cm;电离室位置:水下10 cm;加速器光子能量:8 MV),用三位水箱对加速器的均整性、对称性、重合性等指标进行校验.首先测量小机头0°时A-B方向平坦度曲线,如图1所示,发现A-B方向光野和射野重合性已超出标准2 mm允许范围:再测量小机头0°时G-T方向平坦度曲线,如图2所示,在此方向上加速器各项指标基本符合标准.
-
胰岛素释放试验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受血糖浓度的调控,血糖升高可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糖尿病时胰岛相应β细胞功能发生障碍,血糖和胰岛素浓度曲线出现分离现象,因此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及口服75g葡萄糖后30 min,1,2,3 h,血标本胰岛素浓度可更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1],许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2DM)认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不积极治疗,但2DM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是造成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因素[2].本文通过分析2DM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来帮助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
不培育“白日囚徒”
单调、重复性的工作,让很多人的热情开始消退,工作变成了无聊差事。那些曾经热爱自己工作的人进入了“白日监牢”状态:一旦来到工作场所,他们就觉得进入了一个无形的牢笼,在这里他们缺乏动力、情绪低落,工作效率远低于正常水平。研究显示,5年是员工兴奋度曲线和创造性曲线的转折时间点。管理者至少应留意员工在5年转折时期出现的倦怠情绪,并有意给他们布置一些需要新技能的工作,将这种情绪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要让他们因为重复劳作(即使干得很好)而失去活力。
-
一次性输液(血)器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探讨
一次性输液(血)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国标GB8368~8369-93附录C补充件又规定了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比色测定法.其操作方法的后部分规定"……用蒸馏水稀释至10ml,室温放置1h,于56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我们在近2年多来的检验过程中发现,室温下放置时室内温度的高低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室温在15℃以上时,放置1h后,标准曲线管与样品管明显出现显色反应,比色测定结果稳定.室温在15℃以下时,特别是10℃以下放置1h,标准曲线管与样品管几乎无显色反应,继续放置1h,时,显色反应仍不明显,测定结果含量偏低.而显色反应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显色越快,反之,显色慢.为此,当室温在15℃以下的,采用恒温水浴(18±2℃)放置1h,得满意结果.
-
"血液缘流保护性屏障假说"的证明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目前有数种学说,众说纷纭,作者在研究大脑皮质微血管内皮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中,发现人类大脑皮质内微血管内皮形态凸凹不平,似"树皮样"[1,2]并提出"血液缘流保护性屏障假说"[1~3].本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4](MRC 600)详细观测不同口径的家兔大脑皮质内血管内的血液轴流、缘流的荧光辉度,描绘出荧光辉度曲线,测量了在生理、休克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川芎嗪作用于大脑皮质内微动脉时血管口径、血管运动及缘流厚度的变化,证明了血液缘流保护性屏障假说的真实性,并试图阐明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部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作一元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