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光眼手术抗瘢痕治疗的新进展
青光眼的病症比较复杂,由于长期高眼压患者眼部组织结构被破坏较严重,如果用一般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后滤过口的阻塞常常导致远期效果不理想,是一种比较难被治愈的眼科疾病。一般情况下,手术失败基本是由于滤过口出现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瘢痕形成导致滤过口出现阻塞所引起的。青光眼术后瘢痕形成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果,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抗瘢痕治疗的主要新药物(如小干扰RNA、吡非尼酮、干扰素等)的报道进行回顾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
-
小切口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49眼
减少术后滤过口瘢痕形成是提高青光眼手术疗效的关键[1].1998~1999年,我们采用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49眼,效果满意.
-
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结膜滤过泡的瘢痕化使滤过口不畅或阻塞.本文总结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42只眼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的一组病例,经临床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青光眼滤过术后房角征象与眼压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巩膜瓣下巩膜咬切术后前房角滤口形态与眼压的关系.方法观察我院局麻下行巩膜咬切术后0.5~10年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103例,149只眼.应用前房角镜记录前房角滤口形态、周围组织表现及睫状突暴露数目,将房角分为四种类型与眼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四种房角形态中Ⅰ、Ⅱ型房角滤口眼压控制相对良好.经统计学分析,滤口形态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滤过性手术后前房角滤口形态与眼压控制有较强相关性.
-
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咬切术及改良小梁咬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观察
滤过性手术的终目标是要在角巩膜缘建立一个能够使房水不断向眼外渗透的不坚实的"滤过口".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1].要确保术后滤过功能的建立,一要保持滤过口通畅,二要减少滤过通道瘢痕增生.滤过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是浅前房,而严重或长期的浅前房会导致角膜水肿,白内障,脉络膜渗漏,黄斑水肿,虹膜前、后粘连和手术失败等后果[2].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应用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现将手术后浅前房的情况进行分析.
-
经角膜切口小梁切除术35例临床观察
小梁切除后使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以阻止青光眼的病理改变,持续发展是国内外眼科学者探究的目的.小梁切除术虽然取得了治疗青光眼的重大进展,但仍然有近30%的病例出现滤过口粘连闭塞导致手术失败,为此,我们于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进行改进,现将具体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前房角镜观察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口瘢痕粘连的因素及时间.方法对24例(41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定期随访,使用前房角镜观察滤过口、虹膜缺损的粘连开放状态.观察发现6个月内有功能瘘口为98.33%;1年及1年后有功能瘘口明显减少.结果瘢痕时间常发生于6个月时,与术中操作及术后眼部按摩相关性大.结论滤过口瘢痕化常在术后6个月左右,术中操作及术后眼部按摩对术后有功能瘘口的维持意义重大,强调青光眼术后的随访.
-
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的联合手术治疗
无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继发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复杂,手术治疗成功率较低[1].常规滤过手术失败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结膜下易形成瘢痕和玻璃体进入前房、玻璃体阻滞瞳孔、玻璃体阻塞滤过口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等因素有关[2].本研究针对这些原因,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滤过手术及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MMC)以及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可调节缝线治疗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抗青光眼手术的基本目的是在于控制眼压、维护视功能.但是术后瘢痕的形成常使滤过口封闭,造成手术失败.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术后眼压控制理想,但术后仍有较多并发症,现将我科54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临床观察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口及滤过泡疤瘢形成,而滤过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持续状态可导致滤过口阻塞和无功能滤过泡的形成,终导致手术失败.近有文献报告[1],有用可松解缝线防止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持续状态者,为对此术效果加以验证,笔者采用可松解缝线缝合巩膜瓣,术后根据眼压及前房情况拆除可松解缝线,达到主动调节滤过的目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