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寰椎椎动脉沟变异与椎弓根置钉的三维CT分析

    作者:朱希田;王以朋;徐杰

    背景:寰椎椎动脉沟处形成的骨环变异可影响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目的:观测寰椎椎动脉沟环变异的形态和发生率,对变异的椎动脉沟进行三维CT测量分析,评估椎动脉沟环变异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
      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行头颈CT血管造影扫描的患者中选取寰椎及头颈部血管无明确病变者405例,利用其图像数据进行寰椎三维数字化重建,在寰椎三维模型中观查椎动脉沟环变异的形态和发生率,测量出现沟环变异的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的高度和宽度。
      结果:405例(810侧)寰椎三维解剖模型中,寰椎椎动脉沟环变异145侧,发生率为17.9%。其中后环变异112侧,发生率为13.8%,Ⅰ、Ⅱ、Ⅲ、Ⅳ型后环变异分别为31、24、17、40侧,发生率分别为3.8%、3.0%、2.1%、4.9%。侧环变异33侧,发生率为4.1%。椎动脉沟底部后弓高度:在侧环变异侧为(4.42±1.04)mm,在Ⅰ、Ⅱ、Ⅲ、Ⅳ型后环变异侧分别为(4.51±1.09)mm、(3.16±0.38)mm、(3.14±0.42)mm、(2.92±0.24)mm。椎动脉沟底部后弓宽度:在侧环变异侧为(9.14±1.20)mm,在Ⅰ、Ⅱ、Ⅲ、Ⅳ型后环变异侧分别为(9.19±1.52)mm、(9.09±1.45)mm、(9.02±1.32)mm、(8.93±1.57)mm。
      结论:寰椎椎动脉沟Ⅰ型后环和侧环变异侧适宜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当寰椎发生椎动脉沟Ⅱ~Ⅳ型后环变异时不适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前利用CT三维重建可清楚观察沟环变异的形态,为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置入提供帮助。

  • 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蔡小军;何斌;韩建华;李代君;董革辉;骆旭东

    椎动脉沟是寰椎椎弓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报道将其形态分为深沟形、浅沟形、全环形、半环形、无沟形等,其中浅沟形和深沟形为常见[1-2].常见的椎动脉沟后外上方有一骨棘,通过标本观察发现该骨棘位置相对恒定,故将其称之为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本研究通过对干骨标本的观测,分析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与寰椎椎弓根中点的对应解剖关系.

  • 环椎沟桥37例临床X线分析

    作者:卢山;刘旭

    环椎沟桥系指环椎后弓之上、跨越椎动脉沟的弓形骨性结构.本文对37例环椎沟桥进行临床X线分析,以便提高对环椎的各种X线征象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来龙去脉

    作者:张立

    颈椎两侧各有一根椎动脉,它们是从两侧锁骨下动脉发出,经两侧颈6横突孔开始,沿两侧颈6~颈2横突孔平行向上,至寰椎椎动脉沟处进入颅腔,进入颅腔后合成脑基底动脉营养小脑及内耳.■发病机制椎动脉在颈段走行在钩椎关节及椎体的侧方,正常人的椎骨活动时,横突孔的四壁能使其内部的椎动脉受到牵拉或挤压,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到挤压,对侧受到牵张,甚至头后伸时椎动脉的血流都会减少,但无症状.

  • 环椎后桥的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

    作者:宁新礼;王名超

    环椎后桥是指从环椎上关节面后方至后弓上方之间的环状骨性结构,它跨越椎动脉沟,使椎动脉沟成一骨性孔道,内有椎动脉及第一颈神经通过.笔者总结1997年以来发现的临床X线资料完整的12例,结合文献对其名称、形态及临床意义分析讨论如下:

  • 寰椎椎动脉沟的解剖学观测

    作者:廖立青;李义凯;赵德强;谭汉旭

    目的:研究寰椎椎动脉沟的形态结构,为寰椎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成年干燥寰椎标本上,对椎动脉沟和椎动脉沟后结节进行分类,并对椎动脉沟、椎弓根进行相关解剖学测量.结果:椎动脉沟分型,浅沟型占70%,深沟型占12.92%,半环型占13.75%和全环型占3.33%.椎动脉沟后结节分型,突起型占27.59%、平坦型占16.81%和隆起型占55.60%.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分别为(8.50±1.39) mm、(7.44±1.18) mm.寰椎椎弓根厚度(4.14±0.96) mm;椎弓根小宽度3.33 mm.在所有标本中,仅有6侧骨桥尖锐利.结论:椎动脉沟均能容纳大于4mm的椎动脉,骨桥尖并不都锐利.因此,诊断沟环症不能仅凭沟环的存在与否.

  • 寰椎后弓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士文;俞鹏;刘宏升;陶恒;赵永政

    目的:观测成人寰椎后弓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上寰椎后弓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80例成人的寰椎干骨标本,分别对寰椎后弓的骨性结构及椎动脉沟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寰椎后弓内侧半距、外侧半距、高度、厚度分别为(21.75±2.59)、(29.85±2.27)、(7.49±2.75)、(7.56±2.17)mm;内、外侧缘弧度分别为(83.4±4.4)°和(75.2±4.2)°.椎动脉沟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内倾角分别为(9.86±2.41)、(5.67±1.54)、(1.79±0.24) mm和(16.8±2.71)°,椎动脉沟纵轴角、横突孔角、侧块夹角分别为(18.1±2.4)、(20.7±2.5)、(11.4±1.8)°.结论:寰椎后弓的骨性结构及椎动脉沟的解剖学观测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椎骨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避免损伤脊髓和椎动脉.

  • 寰椎椎动脉沟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仰斌;李启华

    目的:为临床、科研提供寰椎椎动脉沟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3例寰椎标本上,对椎动脉沟、后弓半距、横突孔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椎动脉沟处形成沟环者15.04%;浅沟型椎动脉沟72.82%;所有横突孔前后径和左右径均>4mm;椎动脉沟是寰椎的薄弱处.结论:诊断"沟环症"和后弓切除术暴露范围要适当、慎重.

  • 椎动脉沟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其机理的研究

    作者:徐阳平;王胜利;方苏亭;杨功旭;李胜利;吴斌;夏文清;何勇;邓拥军

    目的:观察椎动脉沟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80例患者通过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其中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近期疗效.治疗组进行椎动脉沟注射,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结果: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别快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沟注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当.可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颈椎病.

  • 寰椎椎动脉沟变异与椎弓根置钉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韩春;杨庆国;张银顺;廖旭昱

    目的:统计中国人寰椎椎动脉沟解剖变异发生率,对发生变异的椎动脉沟进行解剖学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是否能胜任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选取国人干燥寰椎骨标本160例,统计沟环变异发生率并分类,用国产游标卡尺对出现变异的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了解发生变异的侧别能否胜任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160例标本中存在沟环者共26例,其中全环型9例,半环型20例.椎动脉沟钉道处骨内低高度在后环变异侧为(2.95±0.22)mm,侧环变异侧为(2.94±0.32)mm,上突变异侧为(4.72±1.04)mm,下突变异侧为(3.18±0.40)mm,吻突变异侧为(4.09±0.72)mm.结论:寰椎椎动脉沟变异对椎弓根置钉有明显影响,发生椎动脉沟全环变异及下突变异侧别不适合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发生椎动脉沟上突或者吻突变异时,宜进行个体化钉道设计.

  • 寰椎椎动脉沟 MSCTA 观察:未命名的骨性结构变异

    作者:万平华;高代平;王本星;廖余胜;林润芳;凌志勇;陈桂泉

    目的:探讨寰椎椎动脉沟后外上方一种骨性结构变异(OSV)的临床意义、归属、命名,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通过426例头颈部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MSCTA)检查,发现 OSV 23例,对其原始资料进行容积再现(VRT)技术重建图像进行观察,注意墩点、形态、突起方向、与椎动脉的空间关系及对椎动脉产生的影响。结果 OSV 发生率为5.40%(23/426);23例(单侧15例、双侧8例)共31侧,19侧单独发生为单纯型,12侧合并其他沟桥为复合型;按形态分:单突型17侧(其中下突型13侧、侧突型4侧),吻状突型5侧,完整型9侧;其位于椎动脉沟后外上方并紧邻椎动脉;OSV 对相应椎动脉影响:单纯型 OSV 致椎动脉狭窄4侧,其中1侧合并血管痉挛;复合型 OSV 致椎动脉狭窄5侧,其中2侧合并血管痉挛。结论该 OSV 类似后桥(PP)和侧桥(PL),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归属沟桥,并命名为边桥(PB)。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