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改变患者的手术入路选择及疗效分析

    作者:魏磊鑫;田野;华东方;曹鹏;袁文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改变患者的手术疗效,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 1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的4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颈前路手术组(A组)和颈后路手术组(B组),其中A组男17例,女5例,年龄54.36±6.18岁;B组男19例,女4例,年龄58.09±8.83岁.在颈椎MRI T2WI 上测量0.1cm2的高信号区与同一矢状面上0.1 cm2正常颈髓内信号区的强度比值,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6.84±9.9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数、术前JOA评分、术前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术后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64±1.09分,B组为13.09±1.56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B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4.14±12.76)%、(35.08±20.52)%,A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末次随访时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为1.36±0.14,B组为1.53±0.15,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B组为13.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时,前、后路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髓内高信号强度均有改善,但前路手术能更好地提高术后神经功能,并降低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

  • 颈脊髓MRI高信号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钦毅;杨有赓

    随着磁共振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对颈椎疾患中存在的脊髓病变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脊髓信号的改变可以直观地发现脊髓内存在的病灶.1985年Gebarski[1]首先发现脊髓损伤患者脊髓MRI T2加权像中存在高信号,并提出髓内高信号是脊髓水肿或髓内出血的表现.1986年Hackney[2]在动物模型上复制出了髓内高信号,并证明是脊髓外伤后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所形成的脊髓水肿或髓内出血.MRI显示的颈椎疾患髓内高信号是怎样产生的,其出现和存在有何临床意义,其转归和神经功能的关系如何,怎样预防和治疗这种脊髓病变一直是脊柱外科医师关注的课题.现就有关文献如下.

  • 胸椎管狭窄症患者MRI髓内高信号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晓光

    胸椎管狭窄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胸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由于胸椎管内径窄,胸段脊髓储备间隙小,一旦出现韧带骨化或者椎间盘突出,常可对脊髓造成严重压迫,在MRI T2WI上可出现高信号影。
      MRI T2WI髓内高信号的原因尚不明确,国外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解释。 Lee等[1]认为MRI T2WI髓内高信号是脊髓水肿的表现,是由脊髓受压后局部血液循环产生障碍所致。 Takahashi等[2]认为MRI T2WI髓内高信号是脊髓受压软化及神经胶质增生所致。Mehalic等[3]认为MRI T2WI髓内高信号并无特异性,可能与脊髓水肿、感染、缺血、神经胶质增生、脊髓软化等原因有关。 Ohshio等[4]在对尸体的研究中发现,在脊髓水肿区域与周边区域髓内信号并无显著性改变。 Ramanauskas等[5]则将髓内高信号分为三期:早期为脊髓水肿,中期为脊髓灰质的囊性坏死,晚期则出现脊髓软化等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作者:尚伟;迪丽拜尔;余卫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就MRI相关序列及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和有关髓内信号变化的病理生理及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 颈脊髓MRI T2高信号变化与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关系

    作者:官丙刚;邓树才;韩燕

    近年来,颈脊髓MRI中T2WI髓内高信号(ISI)的形态及程度的变化一直被视为颈脊髓压迫性疾病治疗效果的一项预测指标。但是,目前对于颈椎MRI T2WI ISI的临床和影像学意义仍存在争议,原因之一是缺乏评价MRI信号强度的理想分析方法。明确脊髓型颈椎病(CSM)术前T2WI ISI的类型对于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当前更倾向于认为术前多节段T2WI ISI或清晰高亮型T2WI ISI信号往往意味着预后较差,而术后减弱的T2WI ISI信号可能会有更好的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颈脊髓内高信号与CSM预后关系报道进行复习,在其发生的病理基础、影像分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等方面作一综述,以便更充分地了解这种信号变化(T2WI ISI)在颈椎疾患治疗中对预后判断的意义。

  •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景生;张招波;滕晓;林宁;马宁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MRIT2加权像(T2WI)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颈椎后路手术的CSM患者50例,根据术前T2WI髓内是否存在高信号分为无髓内高信号组20例和有髓内高信号组30例(其中术前髓内高信号为线性18例,局灶性12例).术前、术后1个月行MRI检查,比较手术前后T2WI髓内高信号形态变化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RR).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8~28(23±2.8)个月.线性髓内高信号患者术后高信号范围扩大11例,高信号范围缩小2例,高信号无变化5例.局灶性髓内高信号患者术后高信号范围扩大8例,高信号无变化4例.有髓内高信号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和术后RR均低于无髓内高信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髓内高信号组中,线性髓内高信号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和术后RR均低于局灶性髓内高信号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WI髓内高信号形态对CSM患者手术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髓内高信号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余博飞;徐杰;郑武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T2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改变与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均行MRI检查,根据MRI-T2 WI像上信号强度改变分为3级,即0、1、2级;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估患者的脊髓功能状态;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估患者的颈椎失能程度.结果 0级15例,1级34例,2级15例,3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5),JOA和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T2 WI像信号强度改变与症状持续时间有关,病程越长,信号强度越强,而单独的MRI-T2 WI信号强度分级不能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 中央型颈脊髓损伤MRI与临床表现的相关研究

    作者:孙娟;孙振辉;杜文君;刘筠

    目的:观察中央型颈脊髓损伤临床表现和MRI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6例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分析其MRI特点以及脊髓损伤后上下肢AMS评分.结果:脊髓MRI信号改变节段:56例患者中其中C4/5节段17例,C5/6节段10例,C3/4节段8例,C6/7节段6例,多节段脊髓信号改变11例.MR/T2高信号改变52例,低信号改变4例;信号改变范围:单纯灰质区改变6例,脊髓灰质白质联合信号改变50例.脊髓损伤后上下肢AMS评分平均为30.2±1.3、46.4±1.6,上下肢AM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5),C3/4节段脊髓损伤屈肘评分平均为8.4,与其他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5).结论:中央型脊髓损伤通常导致上肢远端肌肉功能障碍,C3/4节段损伤会影响上肢近端肌肉;MRI信号改变多见于C4/5节段,高信号改变为主,信号改变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脊髓灰质,脊髓灰质、白质联合改变较多.

  • 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对脊髓型颈椎病髓内高信号转归及临床意义的比较

    作者:曹奇;唐晓军;李贵涛;杨铁军;陈亮元;唐国军;陈小明;颜学亮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signal intensity,SI)转归及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109例存在颈脊髓MRI T2WI髓内高信号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前路颈椎间盘/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DF/ACCF),围手术期分别应用MP 56例(治疗组)、DEX 53例(对照组).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及髓内高信号类型等一般资料,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1、6及12个月时的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面积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型和2型髓内高信号患者间病程及术前JOA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术后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及面积均下降,但高信号强度的比较在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信号面积的比较在术后1、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增加,治疗组1、6个月时神经功能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髓内高信号患者往往病程较长、术前神经功能减退明显.围手术期应用MP有利于减轻术后髓内高信号强度和面积,改善近期神经功能,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但两者术后1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相近.

  • 脊髓MRI高信号的影像学研究与临床意义

    作者:刘钦毅;杨有庚

    1985年,Gebarski 等首先发现脊髓损伤患者MRI T2加权像中存在高信号,并提出髓内高信号是一种脊髓水肿或髓内出血;Hyman等则首先报告了慢性脊髓受压亦可产生髓内节段性高信号.正常脊髓组织在T1 与T2加权像中均呈中等信号,T1信号略高,而许多脊柱疾患T2加权像中出现明显的高信号,尤其在脊髓型颈椎病中,髓内高信号常常同时伴有明显脊髓压迫,或局部存在明显脊柱不稳.脊髓内高信号的发生机制、影像学特点、临床意义及与神经功能的关系如何,对预防和治疗这种脊髓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