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冷光源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作者:祖婷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冷光源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常规冷光源照射治疗;联合组50例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冷光源照射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经皮胆红素水平、胆红素复常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5d后,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在治疗1d,3d,5d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儿胆红素复常时间(5.02±1.8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36±1.29)d(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明显高于联合组的8.00%(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冷光源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明显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显著缩短胆红素复常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作者:茹建萍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市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黄疸消退延迟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6例,无明显疾病、一般情况良好.应用茵栀黄口服液的47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用茵栀黄口服液的4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资料记载的不良反应表现.结果 2组均未发生高胆红素脑病;观察组出现腹泻30例(63.8%),对照组腹泻2例(4.1%);观察组臀红10例(21.3%),对照组无臀红.2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一般情况良好但黄疸消退延迟的新生儿黄疸,预防并发高胆红素脑病的作用不明显,而且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建议无明显疾病、一般情况良好但黄疸消退延迟的新生儿黄疸,慎用茵栀黄口服液.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

    作者:宋素珍;王志文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岐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岐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治疗后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岐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确切。

  • 毯式光纤黄疸治疗仪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作者:赵文赫;庞文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引起神经系统及智力、听力和肾脏损害,严重影响新生儿身心健康。故对新生儿黄疸应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蓝光照射疗法是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建议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1]。我院目前使用的毯式光纤黄疸治疗仪为OHMEDA BiliBlanKet Plus蓝光毯,波长440 nm~550 nm,具有操作方便、疗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的优点。目前已应用于126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配合专业的护理中,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0例

    作者:谢雅茹;王燕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入院的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口服苯巴比妥,B组加口服茵栀黄,C组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口服,入院时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随后每日在额部两眉心间经皮测总胆红素,观察三组的胆红素消退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A组(29±10)μmol/L,B组(40±12)μmol/L,C组(52±16)μmol/L;降至正常水平的天数A组(7.46±1.27)d,B组(6.37±1.05)d,C组(5.22±1.72)d,三组在日均下降水平及降至正常的天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91,32.97,P<0.05).结论: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黄疸消退时间较单用苯巴比妥或茵栀黄口服液缩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9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海芳;杨金慧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用药3d和用药5d后治疗组胆红素水平分别降至(106.4±20.8) μmol/L和(74.2±18.6) μmol/L,对照组胆红素水平下降至(142.8±21.6)μmol/L和(125.6±17.2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茵栀黄对酒精性肝病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周雄平

    酒精性肝病(ALD)是全球备受关注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ALD在我国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种,其不良预后多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癌.我们在临床使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ALD的过程中,重点观察了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白细胞介紊-6(IL-6)的变化,初步探求中成药茵栀黄对其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 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黄疸49例疗效观察

    作者:曾永强;任麦存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49例新生儿黄疸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组24例,治愈2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25例,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实践证明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

    作者:杨生元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菌栀黄口服液,每次3ml,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并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5.1±1.8d,短于对照组7.5±2.2d,胆红素下降值149.18±38.32umol/L,高于对照组95.35±36.42u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缩短痛程的作用,疗效是肯定的.

  • 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海英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行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54例.常规组行一般治疗,治疗组行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51例(94.4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2例(77.78%)两组治疗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行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十分有效.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作者:龚唯鸣;肖晓冬;胡梅华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黄疸治疗的86例新生儿为主治对象,分为43例对照组与43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待两组治疗后分别比较临床疗效、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67%VS76.74%),P<0.05;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123.20±19.40μmol/LVS178.90±20.40μmol/L),P<0.05;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2.30±0.60dVS5.60±0.80d),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0%VS30.23%),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显著降低各项临床指标,并改善不良反应.

  • 不停母乳应用地衣芽孢杆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立强;谭春迎

    目的:探讨不停母乳喂养的同时应用地衣芽孢杆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在不停母乳情况下应用地衣芽孢杆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3d,B组在停母乳情况下应用地衣芽孢杆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3d,对比观察3d后两组黄疸消退情况。结果两组黄疸水平均较治疗前消退,A组较治疗前下降16.2%,B组下降24.3%,但两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考虑在不停母乳情况下应用地衣芽孢杆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王昉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2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NHB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治疗,并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且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茵栀黄口服液了联合光疗治疗NHB,疗效肯定,可明显缩短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提高胆红素下降速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NHB的方法.

  • 茵栀黄口服液辅助袋鼠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昆艳;薛彧娜;孙小亮;崔莎莎;付洪涛;戴秀华;刘树艳;欧阳林英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辅助袋鼠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均接受蓝光照射、液体补充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实验组则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辅袋鼠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黄疸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6.01±1.26)d,对照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5.03±0.9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辅助袋鼠疗法能有效改善黄疸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有效,值得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 评价与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

    作者:盛春梅;曹芬利;沈雅萍

    目的:评价与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376例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8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两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第1、3、5天,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第1天,两组组间比较(P>0.05);第3、5天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1.1±0.4)d、(3.5±1.6)d与对照组(2.7±0.5)d、(5.2±1.9)d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其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且起效快,加速黄疸消退,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乾;王园园;张茜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患者早期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且两组患者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94.25±18.23) 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125.63±22.58) μmol/L,且观察组日均下降值(39.16±4.21)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均下降值(25.47±6.96)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4.45±1.82)d与光疗时间(36.89±17.11)h明显少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6.99±2.84)d与光疗时间(52.47±12.69)h;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2.92%)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的效果显著,可以加快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明显减少了治疗所需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

    作者:吕一枝;李志飞;徐军;汤晶晶;陈爱萍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对治疗前后患儿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儿药物发挥药效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77.58%,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药物发挥药效时间与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显著提高疗效,并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爱萍;李志飞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6年9月的116例产科足月分娩(孕周≥37周)的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8%和87.93%,治疗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3、5d时治疗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治疗提高了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总有效率,促进了黄疸症状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 金双歧、茵栀黄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

    作者:沈向梅

    目的 对比金双歧、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与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腹泻发生的情况.方法 选择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茵栀黄5 mL口服,2次/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40例患儿采用金双歧0.5g口服,2次/d,茵栀黄5 mL口服,2次/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腹泻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双歧、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腹泻不良反应发生少.

  • 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IL-10及IL-2水平变化

    作者:张旭;曹美玲;程威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性肝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及IL-2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患儿被分为更昔洛韦组(对照组)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组(治疗组),对照组更昔洛韦5 mg/kg 静脉点滴,2次/d,连用14 d;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剂量同前,加茵栀黄口服液5 ml/次,3次/d,疗程同前;各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L-10、IL-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IL-10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L-10及IL-2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显著降低了CMV肝炎患儿血清IL-10水平,同时显著升高了IL-2的水平,提示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283 条记录 6/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