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茵栀黄口服液保留灌肠预防新生儿黄疸388例疗效观察

    作者:叶宏财;刘阿仲

    目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从而减少胆红素性脑损伤.方法:将800例新生儿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388例在出生后第1天对预防组的新生儿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保留灌肠,对照组412例没有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72 h胆红素增高值分别为(137.58±6.98)μmol/L和(170.23±5.86)μmol/L,预防组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保留灌肠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 早期干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脱亚莉;虎妍妮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8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3ml,一日3次,治疗7d为一个疗程.抚触:新生儿入院后第一天开始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min.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结果 干预组有效率(92.86%)和对照组有效率(73.68%)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干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治疗.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恒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率较高,逐渐成为危害我国新生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聚集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病因比较复杂,血液中胆红素超过5 ~7 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严重者可引起去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2].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路军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探讨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4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则加用蓝光照射及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主要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7天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治疗组为92.9%,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3.860,P<0.05);治疗1天、3天、7天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1=4.572;t3=10.702;t7=8.341,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胆红素复常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8.308,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t=6.066,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显著缩短胆红素复常时间,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 茵栀黄口服液、贝飞达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姚志军;毕仲江;徐莎;解福平;周柏香;周兰英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贝飞达(双歧三联活菌)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光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贝飞达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为97.1%,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89.2%,两组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医疗费用以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费用降低,住院天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贝飞达联合光疗治疗新生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应用治疗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晓慧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015年治疗1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3例,在监测胆红素同时,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观察记录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4 h、治疗48 h的血清胆红素分别为283.41±15.42μmol/L、229.51±15.56μmol/L,黄疸持续时间为5.06±1.5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治愈率(58.54%)和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安全、有效的疗法。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卢浩棠;卢爱仪;谢幼苗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医院5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取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显著低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用药第2、3天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分别为(231.06±5.57)mmol· L-1、(199.68±8.63)mmol· 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02±0.53)d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口服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能够促使经皮胆红素测定值恢复至正常水平,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思连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 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尚品;沈莉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思连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思连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第72小时、120小时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思连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临床观察

    作者:沈佩芳;詹建华

    目的 观察菌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光疗,疗程7天.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1);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

  • 基于GRADE系统的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循证分析

    作者:韩姗姗;陈文霞;苏素静;常克;丁樱

    目的 基于GRADE系统对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进行循证分析.方法 依据PICOS原则确定临床问题,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新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Meta分析中的原始文献并与补充的随机对照试验整合以得到终目标文献.通过RevMan5.3软件整理目标文献的数据,并导入GRADE系统中,GRADEprofiler软件对每个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终得到相关证据概要表和证据总结表.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总体证据低质量.其中,3个涉及胆红素水平下降率(高质量),4个涉及胆红素水平(低质量)、3个涉及黄疸消退时间(极低质量),1个涉及未光疗发生率(高质量),6个涉及有效率(中等质量),5个涉及不良反应(低质量).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常规疗法能显著提高胆红素水平下降率,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减少光疗发生率,提高有效率,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为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指南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

  • 茵栀黄与茵陈蒿汤加减防治母婴ABO血型不合临床疗效的比较

    作者:宋凤芝

    目的 比较茵栀黄口服液与茵陈蒿汤加减防治母婴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193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分成两组,100例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其余93例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参照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后两组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及新生儿溶血发生率.结果 茵栀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组(P<0.05),新生儿溶血发生率显著低于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组(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在防治母婴ABO血型不合方面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UPLC-MS/MS法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栀子苷与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张先林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栀子苷与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乙腈:5mmol·L-1甲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以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为分析柱,通过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同时检测,多反应监测方式.结果:栀子苷与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640ng·mL-1(R=0.9968)、2~512ng·mL-1(R=0.9977),加样回收率在97.12%~104.56%,RSD均低于3.30%.栀子苷与绿原酸在茵栀黄口服液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33mg·mL-1、0.46mg·mL-1.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茵栀黄口服液中栀子苷与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和思美泰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新艳;邱明娟;芦婷;陈运杰

    目的:观察茵栀黄和熊去氧胆酸、思美泰中西医联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中药茵栀黄和熊去氧胆酸、思美泰治疗,对照组仅用熊去氧胆酸和思美泰治疗,比较2组孕妇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和分娩结局。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 TBA、ALT、AST、TB 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0.01),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围产儿预后情况较好。

  • 茵栀黄联合培菲康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静雅

    目的 观察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光疗、肝酶诱导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培菲康,比较两组患儿所需光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所需光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妈咪爱干预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作者:俞学铭;吴肖妮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可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或导致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听力丧失、脑瘫、智力发育障碍等。随着光疗、换血等技术的发展推广,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等临床严重的情况已比较少见,但有文献报道,即使不发生胆红素脑病的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也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1]。如果能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简单有效的干预,以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峰值,降低需光疗患儿的比率,无论对减少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害,还是减少家长的医疗支出和心理压力都是有实际意义。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对达到考虑光疗标准但未达到必需光疗标准的足月单胎新生儿在早期喂奶,供给充足奶量,喂葡萄糖水等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和妈咪爱,观察其干预新生儿黄疸进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疗效分析

    作者:罗菁;张凌姿;王丽珍

    1971年Peden等首次提出静脉营养(PN)治疗引起肝胆并发症问题,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肝脏脂肪变性、胆泥及胆石形成,其中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常见[1]。PNAC是指长时间(>2周)胃肠外营养(parentral nutrition,PN)引起的胆汁淤积。PN为许多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生存机会,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胆汁淤积等并发症。茵栀黄口服液有清热、利湿、退黄、保肝等疗效,本院近年来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42例PNAC患儿,疗效及安全性较好,现报道如下。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

    作者:李丽萍;刘雯

    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黄疸消退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5,P=0.8106);治疗后总有效率、黄疸消散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临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较一般药物治疗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 茵栀黄口服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刘晓琳;信丰智;杨蕊旭;赵泽华;周达;潘勤;范建高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D组和茵栀黄灌胃组.给予对照组普通饮食,给予另两组动物MCD饮食,于第4周末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茵栀黄口服液灌胃,第8 w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结果 对照组和MCD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487.2±6.5)g和(155.8±3.1)g,P<0.05],肝指数分别为[(2.92±0.06)%和(5.09±0.19)%, P<0.05];MCD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变、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轻度纤维化,茵栀黄处理组大鼠肝指数为(4.47±0.18)%,显著低于MCD组(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NAS)分别为[(5.9±0.2)分和(7.2±0.1)分,P<0.05],肝纤维化积分为[(0.3±0.2)分和(0.8±0.2)分,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8.4±6.4)U/L和(111.9±5.5)U/L,P<0.05],AST分别为[(110.5±7.9)U/L和(170.5±10.8)U/L,P<0.05],但是茵栀黄口服液灌胃对MCD大鼠血脂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MCD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纤维化,降低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处理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中药水疗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勇裴;朱云霞;黄婷

    目的:观察中药水疗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新生儿黄疸患者3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6例,两组均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组辅以中药水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沐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黄疸指数、黄疸消退时间、体质量变化、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Ig)A、IgG与IgM水平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水疗组患儿的黄疸指数低于沐浴组,且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更短,患儿治疗后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水疗组患儿血清TBIL、ALT、TBA水平均低于沐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水疗组患儿的血清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水疗组治疗后的血浆IgA、IgG、IgM水平及红细胞C3 b受体(RBC-C3 bR)明显高于沐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水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黄疸情况,并有助于患儿免疫能力的提高,安全性高且简便易行.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

    作者:吴虹;汪电雷;魏伟

    目的: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ODS柱为色谱柱,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线性范围为0.622 8~1.557 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15%,RSD为1.63%(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283 条记录 8/15 页 « 12...567891011...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