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阳散结法对岭南地区囊肿型痤疮患者外周血IL-2的影响

    作者:钱方

    目的:观察“温阳散结法”对岭南地区囊肿型痤疮患者外周血IL-2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该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并另选取15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采用内服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满霉素胶囊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血清IL-2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IL-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中IL-2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散结法能通过降低囊肿型痤疮患者外周血IL-2的表达而达到治疗作用,疗效满意.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5例

    作者:周君武;石宇;王晓燕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以皮肤粘膜的局限性、瘙痒性、暂时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病程超过6~8周[1],属于祖国医学“瘾疹”范畴,是一种顽固性疾病,患者非常痛苦.本病病因复杂,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因素引起,发病机制为变态反应[2].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35例,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5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曾辅民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治验

    作者:向鸿儒

    曾辅民教授业医40余载,深研<伤寒论>,尽得仲景之法.笔者有幸从师曾老门下,聆听教诲,受益良多.兹将老师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三则医案介绍如下.

  • 针药治疗哮喘1例报告

    作者:侯丽君;赵晓峰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喘咳疾患,是呼吸科的常见、多发、危害较大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本病发作时喉中有水鸡(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不能平卧.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此后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沿称哮喘,简名哮证、哮病,以示与喘证有别;喘未必兼哮,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哮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宁强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1例

    作者:陶治平;刘俊

    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目前缺乏统一定义,临床上主要是指对多种免疫治疗效果均差的患者[1]。本病治疗主要为长时间较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效果欠佳,且易引起并发症。笔者曾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较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 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

    作者:黄光明

    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椎间盘内外混合注射,配合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为治疗组,并与皮质激素曲安缩松同法注射3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1%,对照组优良率为36.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胶原酶溶核术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朱雍鸣;周晓明

    为了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现将9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症候积分、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可见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可以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gE、IL-4和IL-17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川芎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黄春荣;陈平;许武

    目的:研究川芎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廉江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川芎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过敏煎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作者:罗建兵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过敏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兴宁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1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过敏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过敏煎经服用在人体内达到温阳散寒、令阳气通达全身作用,兼以疏风清热,进而达到根治的目的,具有独特的优势.

  • 伤寒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心得

    作者:邓旭光;张李兴

    <伤寒论>为一部以治疗外感疾病为主的专著,但其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中许多方药同样可用于内伤疾病.高血压病为现代西医病名,可归入中医内伤杂病的范畴.目前,中医界不少人一见高血压病不辨证即对号入座认为"肝阳上亢",套用清肝、平肝法,已落入"中药西用"的窠臼,疗效有限.笔者采用辨病和辨证结合的方法,用伤寒方五苓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承气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吴茱萸汤等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作者:邓永启;张金山;刘光锋;孙亮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心宝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马鸿斌主任医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暴哑经验介绍

    作者:贾宝岗

    暴哑是指突然声音嘶哑或失音,临床多采用开宣肺气法治之,但对于寒邪所致的里虚寒证,效果不佳.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科马鸿斌主任医师认为,本病多属寒邪直中少阴,治当温经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有显著的疗效.

  • 戴恩来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突发性耳聋探微

    作者:李一;孙红旭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可伴耳鸣和眩晕.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感染、内耳供血障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膜迷路破裂等原因有关,属中医学暴聋、卒聋范畴.临床多以疏肝利胆、理气养心、清热利湿法治疗,然亦有医家运用温阳法治疗此病取效的.吾师戴恩来教授博采众长,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突发性耳聋,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作者:罗雁;朱建新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内服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内服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0%,对照组为64.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内服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发热病55例

    作者:高石麟;吴莉娟;余育承

    笔者于1998年7月~2002年9月,对长期低热、辨证属伤寒少阴发热病(均以性生活后为发病诱因)55例,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 《伤寒论》少阴病阳虚寒凝证证治探析

    作者:张广政;高霖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医圣张仲景之助阳解表、扶正祛邪的代表方剂之一.笔者从医数十年,若阳虚寒凝证存在于少阴经络所行之处,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获良效.今从自身临证实践以及所见所感,浅谈此方的临床运用体会.1 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301条)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虚寒型鼻鼽研究

    作者:王玉明;李贺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篇》第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即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适用于风寒在表,少阴阳虚在里之病机.阳虚之体,本应不发热,今反发热并见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是外受风寒,邪正相争所致.表证脉当浮,今脉反沉微兼见神疲欲寐,是知阳气已虚,此阳虚外感,表里俱寒之证,若纯以辛温发散,则因阳虚而无力发汗或虽得汗,则阳随液脱也.

  • 麻黄细辛附子汤在神经科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苏巧珍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刘渡舟教授认为,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太阳在表风寒之邪不解,而少阴里阳已虚,为太阳少阴两感为病之方.笔者在十余年的神经科临床实践中,发现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用于治疗神经内科中部分急性起病的周围神经病,疗效颇佳,现举数例病案介绍如下.

  •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作者:杨发清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少两感证.多年来,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举验案3则如下.

373 条记录 14/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