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70例报告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单鼻孔-鼻中隔根部-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 方法显微镜下长鼻镜辅助观察、扩张中鼻道,扩张器置入直达蝶窦前壁、骨性鼻中隔根部,将鼻中隔自根部折断连同对侧鼻黏膜一起推向对侧,余步骤同传统经蝶手术. 结果全组70例中,62例近全切除(>95%),6例大部切除(76%~95%),2例仅为部分切除(≤75%).无手术死亡.术后24例一过性尿崩,均于3周内自愈;8例脑脊液鼻漏,5例卧床2周自愈,3例行腰大池引流治愈.48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7个月,2例复发. 结论单鼻孔-鼻中隔根部-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疗效满意,对手术通道即鼻部组织损伤小,不必分离鼻中隔及两侧黏膜,手术技术容易掌握,省时间,并发症少.
-
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处理
目的 分析和探讨垂体瘤经蝶切除时大出血的处理.方法 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瘤的病例,女4例,男1例.平均年龄33.2岁.平均病程27.3个月.二次手术者4例,放射治疗者3例,首次就诊者1例.均采用鼻蝶八路显微镜下切除瘤体,术中出现大出血,棉片-明胶海绵-棉片压迫,抽出棉片,8号双腔导尿管置入肿瘤腔,压迫止血、引流.根据引流量的多少,择时拔出引流管.结果 随诊半年至4.5年,3例头痛、5例垂体功能障碍、3例视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单眼全盲.结论 垂体瘤经蝶显微外科手术时,采用以上方法,止血效果好,缓解症状,是治疗垂体瘤经蝶手术时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
-
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是来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1].发病率日渐增多,可能是由于CT应用和内分泌诊断技术的提高致使发现微腺瘤病例增多,以及由于性激素类药物应用和环境变化等因素,从而使垂体瘤十分常见.
-
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的术中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认为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术前物品准备、术中护士熟练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cerebr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的影响.方法:择期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病人3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尼莫地平降压组(n=15)和非降压组(n=15).非降压组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术中行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30%-40%,切除垂体瘤后停止尼莫地平泵入,终止降压.分别于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降压前,T<,1>)、降压开始后10min(T<,2>),20 min(T<,3>)及30min(T<,4>)、垂体瘤切除后即刻(T<,5>)、停止降压后10 min(T<,6>),20 min(T<,7>)及30 min(T<,8>)(非降压组于相应时间)测定并记录脑氧饱和度(rSO<,2>%).于术后4h,第1,3,7天随访病人,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偏瘫、失语及精神障碍等.结果:①降压开始后30 min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964±12)mmHg降至(60±5)mmHg,停止降压后30 min血压回升至(75±7)mmHg.②降压组降压期间(T<,2>至L<,5>)rSO<,2>%明显低于非降压组对应时刻的数值③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出现明确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在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会降低rSO<,2>%,但未发现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
关键词: 经蝶 垂体瘤 脑氧饱和度(rSO2%) 低血压 控制性 -
神经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老年颅咽管瘤8例
颅咽管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老年颅咽管瘤患者较少.由于颅咽管瘤部位深在,手术全切困难,高龄患者开颅风险更大,或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我们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老年颅咽管瘤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内窥镜下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并发脑脊液漏术中颅底重建
目的 探讨内窥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中脑脊液漏的处理及颅底重建要点.方法 术中辨明脑脊液漏的原因,观察蛛网膜破口确切位置,或脑脊液流出方向,针对性进行脑脊液漏的修补.过程分为①修补鞍隔小漏口用明胶海绵塑型填塞;大的漏口用自身脂肪塑型填塞.骨性裂隙用骨蜡密封.长针头均匀注入纤维蛋白胶或EC胶封闭.②重建鞍底略大于鞍底术野窗的人工硬脑膜,置入鞍内,再予薄层速即纱,使之与鞍内硬膜接触均匀,长针头均匀注入纤维蛋白胶或EC胶.再用有一定支持强度可吸收人工硬脑膜,根据鞍底骨窗大小和形状修剪,略大于鞍底,置于鞍外.医用胶充填各层及间隙,使鞍底内外连为一个整体.③加固鞍底对于鞍隔破口很大,进一步于大腿外侧取适度大小肌肉条,捶打成肌浆,平铺于鞍底,用明胶海绵柔性挤压,使之适形地消除鞍底与肌浆之间隙,纤维蛋白胶或EC胶等医用胶固定.结果 本组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2例.其中2例破口位于前方鞍隔,10例位于上方鞍隔.术中均满意修补.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7个月,未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并发脑脊液漏,术中及时行个性化的多重夹层式修补,有效可靠.
-
经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中定位
目的: 探讨经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术中定位方法及其优缺点.方法:33例垂体瘤经鼻中隔-蝶窦手术,术前均行头颅平片、鞍区冠状位CT及MRI成像检查,术中应用显微镜19例,内窥镜7例,显微神经导航5例,显微镜与内窥镜结合手术2例;术中行X线定位检查14例.结果:术中准确定位蝶窦及鞍底30例,3例出现偏差,开放蝶窦或鞍底前X线定位、神经导航及内窥镜手术无出现偏差.结论:术前完善的检查必不可少,术中X线检查定位有助于准确定位蝶窦及鞍底,经济实用;内窥镜及显微神经导航技术较单纯显微镜有优势,但需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且医疗费用昂贵.
-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腺瘤术后易并发尿崩症以及低钠血症,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我科自1996年5月至2003年3月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尿崩症和低钠血症17例,现报告如下.
-
经蝶颅底重建材料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三种高分子吸水性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对比,筛选适于经蝶窦入路进行颅底重建的高分子材料.方法:记录材料膨胀倍数、速度等性能的数据.自建模拟颅内压的物理模型,制作1.0 cm-2.0 cm的人造漏口,用筛选出的高分子材料填补,评估被选材料的抗渗漏性能;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材料的可用性.结果:生物医用高吸水树脂,具有吸水迅速,膨胀率大的优良特性,与其他材料加工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保水时间长,抗渗漏强的物理特性,实验中表现为优异.结论:生物医用高吸水树脂同塑型医用硅胶联合使用,组成复合材料将更适宜颅底重建.
-
垂体腺瘤合并蝶窦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合并蝶窦脓肿的临床特点、手术疗效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垂体腺瘤合并蝶窦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一期清除蝶窦脓肿和二期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并辅以抗生素治疗.结果 术中留取脓液培养阳性检出率100%,革兰阳性菌感染6例,其中2例同时伴有真菌感染;革兰阴性球杆菌感染1例.蝶窦脓肿清除术以及抗生素治疗后3~6个月,蝶窦脓肿均痊愈.随访7例,时间2~56个月.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其中1例行醋酸奥曲肽治疗,1例行放疗.结论 治疗垂体腺瘤合并蝶窦脓肿,可用分期手术的方法,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
肢端肥大症手术前后心脏病变改善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肢端肥大症病人心脏病变在经蝶手术后早期的改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肢端肥大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超声诊断心脏病变17例(56.7%),其中心房心室腔增大11例,舒张功能下降9例,瓣膜改变9例,大动脉根部增宽8例,心肌肥厚2例,收缩功能下降1例.所有病人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 术前病人右心室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分别(23.97±3.21)mm、(9.00±1.17)mm、(8.70±1.06)mm;术后随访3个月,病人右心室前后径(21.90±3.51)mm、室间隔厚度(8.12±1.50)mm及左室后壁厚度(7.78±1.24)m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心脏舒缩功能、大血管内径及瓣膜病变指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76.7%)病人达到内分泌治愈.结论 肢端肥大症病人多合并心脏病变,术后早期心房心室腔内径及心肌厚度可部分改善,但心脏功能、大血管内径及瓣膜病变改善不明显.
-
单鼻孔经蝶切除垂体微腺瘤的选择与技巧
目的 探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微腺瘤的手术选择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垂体微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力争肿瘤包膜外切除,必要时适度电凝瘤床.免疫组化分型:泌乳素腺瘤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7例,生长激素腺瘤5例,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1例,多分泌功能腺瘤5例,无功能腺瘤4例.结果 手术全切肿瘤28例,次全切除2例(生长激素腺瘤和ACTH腺瘤各l例).术后4个月,23例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例下降大于50%,1例无明显变化.随访30例,时间6~78个月.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症状性无功能垂体微腺瘤可行经蝶手术治疗,功能性微腺瘤经蝶手术确切有效.术中精确定位与显露肿瘤以及熟练处理海绵间窦出血,是全切除垂体微腺瘤的重要前提.
-
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机制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蝶垂体瘤手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给予血肿清除术,2例病人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及腰大池引流术。结果肿瘤大部切除,病理结果显示无功能性腺瘤。出血病人术后完全治愈3例,植物生存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结论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正确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肿瘤残留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肿瘤残留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8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肿瘤残留的病例资料,分析病人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手术过程。结果术后24 h内MRI检查示肿瘤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结论术后肿瘤残留原因多样,肿瘤质地、大小、形态、侵袭性及血供等与术后肿瘤残留密切相关。
-
催乳素腺瘤合并Rathke囊肿3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催乳素腺瘤合并Rathke囊肿(RCC)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催乳素腺瘤合并RCC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术前MRI示腺瘤中存在无强化囊性结构,经蝶窦入路手术均在切除肿瘤时见到典型Rathke囊肿囊液。结果1例术后病理提示催乳素腺瘤合并RCC,2例因囊性组织被吸引器吸除,病理仅见催乳素瘤组织。3例病人随访26~78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催乳素腺瘤合并RCC较罕见,两者间可能无因果关系。RCC因体积小在术前MRI诊断中易遗漏,当MRI提示垂体腺瘤中存在无强化的囊性结构时,应考虑合并RCC可能。此病变经蝶窦入路手术可确诊,手术疗效确切。
-
经蝶入路治疗鼻窦炎合并鞍区占位性病变
目的:探讨鼻窦炎合并鞍区肿瘤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鼻窦炎合并鞍区占位病变的病例资料,分析术前鼻窦CT,均有鼻窦内浑浊,并进行Lund-Mackay评分。结果51例病人均成功施行经蝶入路鞍区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均使用抗生素2周,术后随访10个月,均未发生颅内感染并发症,复查鞍区占位未见复发。结论经蝶鞍区占位切除术术前严密评估及管理鼻窦炎症非常重要。
-
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在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在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垂体腺瘤经蝶切除术治疗的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术前均行薄层头颅MRI、蝶鞍区CT以及头部MRA扫描,行导航多影像融合.结果 术后全切56例,次全切6例.并发鞍区高压1例,脑脊液鼻漏1例,一过性尿崩2例.平均手术时间53 min.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应用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有助于术者精确定位,方便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颇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单鼻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 总结单鼻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8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无功能腺瘤167例,混合性腺瘤34例,功能性腺瘤257例.均行单鼻腔经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306例,次全切除117例,部分切除35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发生难治性尿崩3例,脑脊液漏11例,脑出血2例,感染2例,视力下降3例,鼻出血2例.随访3个月~5年,复发58例,复发率12.7%.结论 单鼻腔经蝶入路手术是垂体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大及巨大垂体瘤经蝶显微术中正常垂体的保护
目的研究大及巨大垂体瘤经蝶显微术中如何保护正常垂体,以减少术后尿崩症和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方法对经蝶显微手术的大及巨大垂体瘤,应用C-臂X光机透视或影像导航定位,结合显微手术技巧,以减少对正常垂体的损伤.结果245例大及巨大垂体瘤显微镜下全切除182例,占74.3%.术后一过性尿崩26例,占10.6%;垂体功能低下10例,占4.1%.结论大及巨大垂体瘤经蝶显微术中应用影像定位及显微手术技巧有助于保护正常垂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