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细胞癌术后多脏器转移行腔镜手术一例
患者 男性,70岁.因左侧睾丸肿大2个月于2004年10月入院.6年前在当地医院曾行右肾癌根治术,病理检查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一直未复诊.入院查体:心肺腹无异常,左睾丸上极可及一4 cm×3 cm×2 cm大小肿块,质硬,表面不规则,活动度可.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阴性.B超:左睾丸上极可及一个中度回声团块,3.1 cm×2.5 cm大小,内部回声欠均匀,血供丰富.CT(图1)示右肾缺如,双侧肾上腺区不规则肿块,密度较低,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胰腺尾部略增粗.
-
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疗效观察与护理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常见,多数患者在手术及放化疗后出现复发、多脏器转移,此时,患者的身体状况差、并发症较多,对肿瘤化疗药物不能耐受.近年来,我们对33例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并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
结肠癌术后以头皮为首发的多脏器转移1例报告
患者卢×,女性,53岁.以腹痛、腹泻、便血3个月为主诉入院.经查体、胃肠透视、结肠镜检及腹部CT扫描,诊断为右半结肠癌.于1997年1月2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溃疡浸润型,低~中分化腺癌(无淋巴结转移)、Dukes'B期.术后应用联合化疗未行放疗.
-
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化疗呃逆
陈某某,男性,52岁.因患肝癌多脏器转移,化疗后出现连续呃逆6天,经西药、针灸等治疗无效.诊见昼夜呃逆频频,口干,咽痛,有少量痰涎,消瘦.舌质红、苔黄少津,脉虚弦.此为药毒伤胃,气虚痰阻,胃气上逆,治疗拟益胃化痰降湿,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味.处方:旋覆梗、代赭石(先煎)、冬凌草各20g,制半夏、麦冬、玉竹各15g,生晒参、干姜、白蔻仁、甘草各5g.每日1剂,日服3次.2日后呃逆止.方中旋覆花消痰理气、软坚散结,代赭石重镇降逆,生姜、半夏和胃化痰,人参、甘草、大枣和脾养胃,安定中焦;又因胃津不足,而口干舌燥咽痛,宜润燥通幽,故加用麦冬、玉竹以滋阴润燥;再加白蔻仁开利胸脘,冬凌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全方与化疗所致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之证正相吻合,故疗效颇佳.
-
青海地区泡型肝包虫病多脏器转移的磁共振成象诊断与鉴别
目的 探讨青海地区泡型肝包虫病合并多脏器转移的磁共振成象(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100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泡型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泡型肝包虫病脑、肺、肾等部位转移的MRI特点.结果 ①本组100例泡型肝包虫病患者中,其中位于左叶者占27.0% (27/100),位于右叶者占57.0% (57/100),左右叶均受累者占16.0% (16/100),位于右叶者所占比例高于左叶和两叶均受累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00例患者中并发脑转移13例(13.0%),双肺转移17例(17.0%),脑和双肺转移19例(19.0%),脑和肾转移15例(15.0%)以及脑、肺、肾等多脏器转移者11例(11.0%),各部位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检查可显示泡型肝包虫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囊壁、子囊、钙化以及与周边器官的的解剖关系,还可以提示病程变化,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
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治疗一例难治性多脏器转移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男性,55岁,因右肺癌术后6年9月,双肺转移4年1月,双颈部淋巴结转移3年,肝转移1年,于2003年10月8日住院.1996年患者查体时发现右肺部阴影,1997年初右肺部阴影较前增大,于同年2月在301医院行右肺中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中分化腺癌(T1N0M0).术后行丝裂霉素(MMC)、长春地辛(VDS)、顺铂(DDP)2周期以及5-氟脲嘧啶(5-FU)、足叶乙甙(VP-16)、DDP 3周期联合化疗.1999年11月发现双肺多发转移灶,予吉西他滨(Gem)+DDP 1周期化疗,获完全缓解(CR).
-
隐睾癌变多脏器转移误诊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49岁.住院号:21284.两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不适,腹疼,阵发性加重,位置不固定,无放散,伴恶心,未呕吐.6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某院诊为"急性阑尾炎".给静脉滴注青霉素800万U/天,7天后效果不明显,病人仍有腹疼,于1998年6月11日来我院就诊.病人主诉: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门诊检查:腹部平软,右下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肌紧张阳性.血常规:LAB:3、WBC:7.8、LY:19.1、GR:80.9.B超检查:右下腹回盲部可见散在的小透声区.B超提示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以"急性阑尾炎伴周围脓肿"收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