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患者视力障碍恶化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佟怀宇;魏少波;周定标;朱儒远;潘隆胜;姜金利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视力障碍恶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对采用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出现视力障碍恶化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所见)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出现视力障碍恶化的原因,5例为瘤床填放物过多、3例为残瘤卒中、2例可能为血管痉挛、2例为颅内压增高、1例为视神经管内视神经受损、1例原因不明. 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视力障碍恶化是垂体腺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视力.

  • 2006年河南省居民视力残疾抽样调查分析

    作者:李愔愔;朱豫;李志刚;陈萍;严绍钧

    目的 探讨2006年河南省居民视力残疾现状以及主要致视力残疾的疾病现状.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方法抽取样本.按照国家分配给河南省的12万人样本量进行抽样.抽取的县市区组织调查队、培训调查人员.于2006年4月1日至5月31日进行现场入户调查,登记相关信息,筛查和确诊各类残疾人员和残疾原因.单纯视力残疾的性别、城乡现患率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实际调查36 923户,130 415人.查出视力残疾1973人,总现患率1.51%;其中盲643人(0.49%),低视力1330人(1.02%).视力残疾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及以上年龄组.女性单纯视力残疾的现患率高于男性(女性1.36%,男性0.77%,χ2=105.687,P<0.01),农村现患率高于城市(农村1.15%,城市0.58%,χ2=56.047,P<0.01).致视力残疾眼病构成比的前5位分别是白内障(54.69%)、视网膜脉络膜病变(8.21%)、角膜病(5.83%)、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5.07%)、青光眼(4.56%).结论 政府、卫生部门、防盲治盲机构应更重视居民视力残疾问题,尤其应关注50岁及以上人群,需加强白内障、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角膜病、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青光眼等疾病的防治工作.

  • 2006年湖北省城乡居民视力残疾现况调查

    作者:陈雯;刘娟;卢艳华;胡义珍;陆云霞;尤春景

    目的 探讨2006年湖北省城市和农村视力残疾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的方法,2006年4月1日到5月31日,在湖北省城市和农村地区抽取31个县(市、区),124个乡(镇、街道),248个调查小区,共101 674例样本进行登记、筛查和视力残疾的评定.采用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专家委员会重新修订的<残疾标准>,通过询问病史和视功能检查(视力检查和视野检查)作出视力残疾的诊断和分级,从致残原因和致残疾病作出视力残疾病因学的诊断.对视力残疾率在城乡、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 湖北省视力残疾率为1.40%(95%CI:1.33%~1.47%),其中城市为0.93%(95%CI:0.88%~0.98%),农村为1.62%(95%CI:1.24%~2.00%),视力残疾率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410,P<0.0001);无论城市和农村,视力残疾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的视力残疾率农村均高于城市,其中30至80岁年龄段的差异较明显(χ2=33.6569,P<0.0001);女性视力残疾率(1.63%)高于男性(1.18%)(χ2=37.8386,P<0.0001).城市主要的致残眼病是白内障(53.77%),视网膜、色素膜病(10.82%),屈光不正(7.87%),青光眼(6.23%),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5.90%)等;农村主要的致残眼病是白内障(48.61%),角膜病(14.17%),青光眼(6.91%),视网膜、色素膜病变(6.19%),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5.20%)等.结论 湖北省视力残疾率农村高于城市,首要致残眼病为白内障,应继续开展以白内障复明手术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重视农村地区、妇女和老年人视力残疾的防治.

  • 葛根素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影响因素

    作者:闫筠;鲍震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故治疗本病较困难.RVO常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我院于2000年10月-2004年5月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RVO40例,并观察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 白内障复明扶贫工程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龚元元;张红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盲协会提出“2020年前消除可避免盲”的防盲治盲全球性战略目标,到2020年要在全球消除包括白内障、沙眼、河盲、儿童盲、屈光不正和低视力导致的可避免盲,我国政府做出承诺并积极参与实现这一目标。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防治白内障盲人一直是全球防盲的重点。2006年全国九省眼病调查表明,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中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患病率分别为1.93%和5.31%。以此推算,全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盲人540万,中重度视力损伤者1487万。在引起盲人的原因中,白内障占66.9%[1]。WHO于2013年发表视力损伤的新估计[2],全球约有盲人3900万人,其中由白内障引起的占51%;中重度视力损伤共2.46亿人,其中33%是由白内障引起的。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由于眼科综合服务能力有限,常有大量白内障盲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白内障盲人积存[1]。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1100余万例,且每年新增患者80万例[3]。因此白内障盲人和中重度视力损伤者的视力恢复是全球防盲的重点。

  • 山西省农村防盲治盲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奋斗目标

    作者:张红

    盲和视力损伤者不仅自身蒙受巨大的痛苦,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Brundtland女士曾指出,"在我们的成员国中盲人问题已经为严重的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因此采取各种医疗和社会救助的措施来帮助盲人和严重的视觉损伤者,不但会减轻他们的痛苦及其家庭的负担,而且也会使社会更加和谐."

  • 中长期随访指导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康复的影响

    作者:付群;许建文

    目的:了解随访和中长期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力康复情况的影响,寻求保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方法.方法:随访观察2000-01/2005-06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7例(174眼),男38例,女49例,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初次治疗后给予干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长期干预方法:通过强烈要求患者定期复诊、电话和信件联络、定期走访部分病例等方法,对患者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给予指导,并每一两周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尽力控制空腹血糖<6.7 mmol/L;同时给予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发现眼底病变有所进展的患者,及时给予眼底补充光凝治疗.使用SPSS10for Window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有随访(复诊)记录者87例(174眼),其中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2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2眼;157眼接受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在接受初次诊治后3个月时均保持随访,在接受初次诊治后6,12,24,36,48个月时保持随访观察的病例分别为79,65,48,45,36例.随访时间长50个月.①患者初次治疗后3个月时视力有提高(χ21-2=10.79,P<0.05),并且在初次治疗后的第1~3年延缓了视力的继续损害(χ2-3=2.99,χ2~4=0.91,χ22~5=5.41,χ22~6=4.18,P>0.05).②初次治疗后48个月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还是较初次治疗后3个月时有所下降,但和初次治疗前无明显差异(χ22~7=9.59,P<0.05,χ21~7=8.86,P>0.05);对数据的分析还发现,初次治疗后6,12,24,36个月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和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异,就是说视力无明显提高或降低(χ21~3=2.98,χ21~4=8.51,χ21~5=3.78,χ21~6=5.67,P>0.05).③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持续高水平、高血压、是否有糖尿病肾病、是否定期看内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是否定期到眼科复诊、是否接受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等7个因素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康复有关的重要独立因素为是否定期看内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持续高水平、是否定期看眼科医生和持续高血压.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同时,眼科医师与内科医师密切协调,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中长期干预,很大程度上减缓和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发展得到一定控制,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

  • 上海市某社区338例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徐枫;朱剑峰;董晓维;傅人姣;沈斌;冯晓帆;季晖;费凯;赵洪仁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对某社区内所管理的338名糖尿病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眼科检查,分析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所有眼部并发症中,白内障的发生率高(13.02%),其次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80%),分型以非增殖型为主(93.15%),增殖型较少(6.85%).其他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老年性黄斑变性(6.36%),高度近视黄斑变性(6.36%),玻璃体混浊(3.55%),视神经病变(1.78%),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63%).视力损伤发生率为43.49%,且随着病程的增加发生率上升.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眼部并发症的预防,社区医院应开展规范的管理随访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广州市中小学生视力损害敏感期研究

    作者:麦锦城;郭仰峰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视力损害敏感期,为保护学生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广州市中小学生常年健康监测资料,选取1993,2003和2013学年的学生视力检查结果,采用动态数列分析的方法,计算各学年度视力不良检出率的年增长率及其修正值,以超出年增长率均值±1个标准差作为视力损害敏感期的界值.结果 1993学年广州市中小学男生和女生的视力损害敏感期分别在9~15岁和9~ 16岁,视力损害的高峰期分别在12~14岁和11~13岁;2003学年视力损害敏感期分别为9~17岁和9~16岁,视力损害的高峰期分别在11~12岁和9~11岁;2013学年视力损害敏感期均在8~15岁的范围,视力损害的高峰期在8~9岁和8~10岁.3个学年比较,男生与女生视力损害敏感期的提前不明显,但视力损害高峰期则有较明显提前的倾向.男生视力损害的高峰期从12~14岁提前至8~9岁,女生从11~13岁提前至8~10岁.结论 中小学生确实存在视力损害敏感期,1993-2013学年学生视力损害敏感期有提前趋势,且视力不良呈现低龄化倾向.

  • 276例眼外伤临床分析

    作者:郭晓曼;黄超英

    目的 探讨眼外伤患者发病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76例(292眼)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救治眼球251例,视力提高90.94%(251/276),盲目率为9.0%.结论 眼外伤严重危害视功能,及时正确处理可大大减少盲目及并发症.

    关键词: 眼损伤 视力损伤者
  • 重庆市100例视力残疾患者病因及验配光学助视器效果分析

    作者:许燕;王茜;李兰娇;谢宗元

    目的 探讨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及评价助视器验配对提高视力残疾患者视功能的疗效.方法 采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分级标准,选取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验配助视器的100例视力残疾患者,通过眼科检查明确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同时配戴远用或近用助视器,观察视力提高的程度.结果 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为视网膜病变(25.00%).在配戴了远用助视器后,脱盲率达94.59%,脱残率达82.43%;配戴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大于或等于0.50的病例占佩戴近用助视器总数的92.31%.结论 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助视器对视力残疾患者的视力康复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提高视力残疾患者的生存质量.

  • 视力损伤严重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病情及视力预后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珊珊;李红阳;彭春霞;魏世辉

    目的 观察视力损伤严重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病情及视力预后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临床确诊为视力损伤严重的50例NMOSD患者纳入研究.患者至少1只眼视力≤20/200.其中,男性12例,女性38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为(39.86±2.02)岁.所有患者均行血清AQP4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眼科相关检查、血清抗核抗体(ANA)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检测及视力预后情况.对于发病1个月内的46例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将患者治疗后视力分为完全恢复、部分恢复、不变及下降4种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预后.结果 50例患者中,AQP4抗体阳性(阳性组)30例,占60%;AQP4抗体阴性(阴性组)20例,占40%.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女:男比例更高,双眼视神经炎(ON)例数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0).复发性ON更常见于阳性组患者,但两组复发性ON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两组患者发病年龄、病程、视力损害程度低评分以及眼眶MRI异常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24例患者行ANA检测,其中8例为阳性.阴性组18例患者行ANA检测,均为阴性.两组患者A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阳性组10例患者行MOG抗体检测,均为阴性.阴性组16例患者行MOG抗体检测,其中4例为阳性.两组患者MOG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阳性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完全恢复、部分恢复、不变及下降占比分别为23.3%、23.3%、0.0%、53.3%;阴性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完全恢复、部分恢复、不变及下降占比分别为25.0%、30.0%、20.0%、25.0%.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完全恢复、部分恢复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3、0.607);视力不变、下降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48).结论 AQP4抗体阳性在视力损伤严重的NMOSD患者中更常见.AQP4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更易合并免疫血清学标记物,且视力预后更差.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作者:赵粟;李志敏;王鲜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效果.方法:wAMD患者共38例(38只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1次/月,共注射3次;观察注射前、注射后2周、1月、3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同时观察患者眼压、炎症、前房积血、视网膜出血、白内障等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1月及3月BC-VA均高于治疗前,并呈升高趋势,而CFT均低于治疗前,并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wAMD起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 青岛市盲校视力残疾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蓝航航;王楠;林男男;陈艳青;邓婧

    目的 了解青岛市盲校视力残疾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并探讨其患龋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对青岛市盲校在校视力残疾学生162人进行口腔健康状况临床检查及口腔健康习惯和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恒牙列期视力残疾学生137人,患龋率为54.01%,龋均为1.23,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3.50%,牙石检出率为72.26%;替牙列期视力残疾学生25人,恒牙患龋率为12.00%,恒牙龋均为0.2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是否患龋与每天刷牙次数(r=-0.579,P<0.01)、刷牙的持续时间(r=-0.457,P<0.01)及是否饭后漱口或刷牙(r=-0.432,P<0.01)呈负相关关系,与经常睡前吃甜食(r=0.557,P<0.01)、每天吃甜点的次数(r=0.519,P<0.0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青岛市盲校视力残疾学生口腔健康问题突出,缺乏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应加强对视力残疾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

  • 双眼视力障碍且伤病并存伤残评定1例

    作者:姚伟;陈东水;赵秀锦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汪某,男,既往有右眼视力障碍(视力光感),左眼视力正常。某日汪某因交通事故致左眼受伤,伤后医院查体:左眼睑肿胀,左眼视力无光感,球结膜裂伤出血,角巩膜上缘见创口,球内容物脱出;右眼视力光感,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行左眼球摘除术等治疗。出院诊断:左眼球破裂伤。某法院为正确审理此案,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为由,委托要求按照GB 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下简称《道标》)对汪某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

  • 眼损伤图形刺激对比度视诱发电位

    作者:王萌;俞晓英;陈捷敏;刘瑞珏;夏文涛

    目的 研究眼损伤者对比度视诱发电位的特征.方法 选取本中心行法医临床学鉴定的60例眼损伤者,根据佳矫正视力分为0.2~0.3(A组)、0.3~0.5(B组)、≥0.5(C组)三组.分别观察100%、25%、10%对比度条件下的对比度视诱发电位波的振幅及潜伏期变化特征,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相同对比度时,P100波振幅随刺激视角的减小而降低;(2)相同刺激视角时,P100波振幅随对比度降低而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00%、25%对比度时,相同刺激视角(100%7′视角除外),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随视力提高,P100波振幅增高(P<0.05);10%对比度15′刺激视角,P100波振幅随视力提高而增高(P<0.05);(4)相同对比度下,相同刺激视角时,P100波潜伏期随视力提高而缩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刺激视角时,随对比度降低,P100波潜伏期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度视诱发电位有望成为评估对比度视力的方法之一.

  • 单眼视功能损害对双眼视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檀思蕾;陈捷敏;王萌;周姝;夏文涛

    双眼视是指在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觉印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双眼相互影响使信号传出发生改变,称为双眼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主观及客观实验证实双眼相互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增强、平均与抑制三种形式,并且不同视觉状态下双眼相互作用的形式表现不同.日常生活中通常通过双眼相互作用对视觉信号进行加工,从而使双眼视与单眼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眼视功能损害后可影响该差异的程度,从而影响双眼视.法医学鉴定工作者有必要对此深入研究,更全面地了解单眼视功能损害对视觉功能的实际影响程度.本文就单眼视功能损害对双眼视影响的机制、研究方法以及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