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溯源调查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月初 NSICU 4例感染患者标本(气道深部痰)及医务人员手和NSICU物体表面等环境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16S‐23S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对分离出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NS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罹患率达36.36%(4/11),4株菌经16S‐23SrRNA基因测序分析,同源性大于98%;NSICU环境监测在呼吸机面屏检出1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其耐药谱与4位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相似,经16S‐23SrRNA基因测序分析,同源性大于98%。结论该院NSICU 发生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经同源性分析确认为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显示,患者A为感染源,病原菌可能通过污染的呼吸机面屏间接接触传播,导致本次感染暴发,经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
ICU患者感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OXA酶与AmpC酶的研究
目的:了解IC U患者感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头孢菌素酶(A m pC酶)基因,从而分析其耐药机制。方法常规细菌培养方法分离细菌,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体外敏感测定;采用多重 PCR检测25株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的碳青霉烯酶、AmpC酶相关耐药基因(16 S rRNA 、OXA-23、OXA-24、OXA-51、OXA-58、ADC、DHA、ISAba1),并对耐药基因扩增的阳性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ICU患者感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携带 OXA-23、OXA-51、ADC基因,21株携带插入序列ISAba1;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OXA-23、OXA-51、ADC分别与NCBI的序列同源性均为99.0%。结论产O X A-23型碳青霉烯酶可能是IC U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酶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且为同一克隆株传播。
关键词: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碳青酶烯酶 头孢菌素酶 插入序列ISAba1 -
ICU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 、替加环素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肺部感染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月医院ICU收治的PDRAB肺部感染患者65例,其中A组23例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B组24例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 、C组18例患者应用替加环素治疗,3组均治疗14 d;监测3组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变化,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 、脱机成功率及30 d病死率.结果 A、B、C组治疗前WBC、CRP、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P<0.05),且以C组PCT降低更显著,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89%、脱机成功率56.25%,均高于A组82.61%、41.74%和B组的83.33%、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30 d病死率22.56%,明显低于较A、B组的36.85%、35.20%(χ2=12.43,P=0.040).结论 替加环素可以提高ICU内肺部感染PDRAB患者脱机成功率和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危重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预防控制研究
目的 研究住院危重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定植和感染,加强预防控制,降低其定植率与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的住院危重患者150例为感染组,选择同期未感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住院危重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科室来源;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33.82±13.74)d,APACEⅡ评分为(20.13±6.58)分,其中有98例行机械通气占65.33%,死亡51例病死率34.00%,其各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62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痰液中;150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有44例为院外带人,其余以急诊科为主.结论 住院危重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定植和感染与患者的ICU住院时间、APACEⅡ评分、机械通气等有关,应加强管理,降低其定植率和感染率.
-
卒中单元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卒中单元是我院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区域,主要收治以脑出血、脑梗死为主的危重患者,该类患者具有年龄大、起病急、基础疾病多、常合并意识障碍等特点.侵入性操作多,易并发各种类型的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多药耐药及泛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
新生儿室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调查
目的 对一起新生儿室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以采取有效方法控制感染流行.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对采集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结果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进一步采用肠杆菌基因组内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基因检测其同源性.结果 医院新生儿室2011年7月15-23日共收治患儿30例,连续发生4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感染率为13.33%;经对室内环境表面采样检测,在共用的喉镜镜片表面分离出与4例感染患儿痰标本耐药模式一致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经ERIC-PCR基因检测确定为同一基因型.结论 由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污染的喉镜镜片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
-
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暴发原因及控制
目的 分析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与经过,为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2011年1月29日-2月15日陆续发生4例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从34份环境卫生学标本中分离出6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为17.65%;对4例患者分离的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结果显示,4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控制了感染.结论 医院间传播、医护人员手卫生较差、环境与医疗设备物体表面污染严重是造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及控制研究
目的:分析医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流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VIT 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医院各科室送检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并经病原学及药敏试验证实的27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表现为泛耐药,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约2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约50.00%;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耐药率约60.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尤其在重点科室常表现为多药耐药,应加强对病房的消毒隔离、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防止交叉传播和院内流行,采用降阶梯治疗策略,在经验治疗后根据药敏结果及时选择敏感性较好的抗菌药物治疗。
-
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相关耐药机制与同源性分析
目的:了解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相关耐药机制及同源性,为临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4年4月从临床感染标本检出PDRAB 427株,重新传种、采用VIT 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进行菌株的鉴定;对16株产 NDM PDRAB进行改良Hodge试验及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EDT A )协同试验;PCR扩增 blaN DM、blaK PC、blaIM P、blaOXA‐40、blaDHA、blaGES、blaRMTB、膜孔蛋白(carO)基因并测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blaNDM阳性菌株carO表达量;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分析blaNDM阳性菌株基因同源性。结果16株产NDM‐ABA改良 Hodge试验和亚胺培南‐EDT A协同试验,均为阳性;在427株PDRAB中,16株携带blaNDM ,1株携带blaGES ,2株携带 blaDHA ,1株携带 blaRMTB ,未检测出 blaK‐PC、blaIM P、blaOX A‐40,产NDM AB中有7株carO基因缺失,缺失率为43.75%;SDS‐PAGE结果显示,部分产NDM AB的CarO缺失;ERIC‐PCR分型显示,16株产NDM AB主要可分成6个谱型,B型11株;A、C、D、E、F各1株。结论 PDRAB耐药机制可能与携带 blaN DM和膜孔蛋白CarO缺失或改变联合作用有关。
关键词: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膜孔蛋白CarO 医院感染 -
外科ICU中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暴发的控制
目的 介绍外科ICU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定植与感染暴发的控制情况及总结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 观察2009年9月-2011年7月入住外科ICU>48 h的患者,记录每月住ICU及PDRAB定植与感染的患者数及其一般临床特征.结果 PDRAB定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为43.75%,APACHEⅡ评分较高,为(19.5±5.3)分,并且住ICU时间较长,为(33.8±12.6)d;暴发阶段:每月入外科ICU患者12~29例,PDRAB定植与感染患者4~8例;控制阶段:每月入外科ICU患者18~27例,PDRAB定植与感染的患者明显降低,为4~1例;巩固阶段:每月入外科ICU患者16~26例,PDRAB定植与感染的患者仅为0~1例.结论 对于PDRAB定植与感染暴发的控制,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加强医务人员教育、手卫生、隔离PDRAB定植与感染患者、加强微生物监测以及彻底的环境消毒.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者发生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NICU100例PDRAB感染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PDRAB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PDRAB142株,主要来自痰液74株占52.11%,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血白蛋白、机械通气及头部引流管为P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GCS评分(OR=6.52,95%CI为1.83~18.09,P<0.0001)、血白蛋白(OR=1.82,95%CI为0.51~6.12,P<0.05)及头部引流管(OR=1.72,95%CI为1.21~1.73,P<0.05)是PDRAB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危险因素GCS评分待定时,应注意加强NICU的PDRAB患者的营养供给,及早地拔除引流管等措施,能够显著地降低感染率及病死率.
-
替加环素与米诺环素对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多药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氏不动杆菌(ABA)的低抑菌浓度(MIC),探讨两种抗菌药物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60株MDRAB和67株PDRAB,用E-test法测定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其体外抗菌活性及其MIC值分布.结果 12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40.9%、30.7%,对替加环素的中介率为14.2%,略高于米诺环素的7.1%;60株MDRAB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51.7%,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1.7%,两种药的MIC50为2、8 μg/ml,MIC90为16、64 μg/ml;31株耐头孢哌酮/舒巴坦MDRAB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35.5%、29.0%,其MIC50为4、24 μg/ml,MIC90为32、96 μg/ml;67株P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31.3%,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20.9%,MIC50为8、32 μg/ml,MIC90为48、96 μg/ml.结论 替加环素对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米诺环素,该地区两药的敏感率均不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米诺环素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观察
目的 分析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进一步有效预防控制的方法.方法 对2011年12月-2012年3月26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定植患者及10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定植组与肺炎组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激素使用、免疫功能缺陷、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处理方案,并观察执行后患者的预后结果,分析执行防护规范前后,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痰培养阳性定植组与肺炎组年龄分别为(60.7±20.3)与(79.4士4.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定植组与肺炎组,抗菌药物使用、总机械通气时间、APACHEII评分>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患者,病死率11.1%,30 d生存率91.7%,出院30 d重新入院率11.1%.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与医护人员传播、机械通气密切相关,正确执行感染预防控制规范,可有效防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传播;头孢哌酮/舒巴坦+多西环素治疗感染患者部分有效.
-
MICU患者痰中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析
目的 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住院患者痰液中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致病性,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入住MICU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分离出2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取自患者痰液;采用K-B纸片法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病例流行病学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采用x2检验.结果 2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敏感率,高为阿米卡星62.50%,其次为二甲胺四环素50.00%、庆大霉素20.83%、头孢吡肟16.67%等,对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头孢哌酮等敏感率均较低;同源性分析显示,A基因型10株、B基因型4株、J基因型3株,其他基因型分别为C、D、E、F、G、H、I基因型各1株;A基因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比率为62.50%,明显高于B型肺部感染率的2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A基因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强,应加强对其进行预防与控制.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与控制进展
鲍氏不动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是抗酸不动杆菌种属,目前成为世界范围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它具有多种耐药机制,并出现耐药菌株[1],导致临床治疗困惑.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统计,>300所美国医院的监测结果显示[2],抗酸杆菌如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1995年的9.0%上升至2005年的40.0%.1996-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5.0%,而2004年在ICU患者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55.4%,而在普通病房也达到20.2%[3].我院2006年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仅10.0%,而2010年竟高达70.0%.
-
临床药师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重症肺炎药学监护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重症肺炎患者药学监护的方法和作用,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以2014年1月1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为例,临床药师从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用药依据、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提供全程的药学监护,应用超常规剂量的替加环素治疗,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过程,对患者实施合理的药学监护,患者体温、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显著好转,两下肺病灶较前显著吸收,痰培养鲍氏不动杆菌为阴性,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开展药学监护非常必要,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整体用药水平的提高。
-
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B组采用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4d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及临床疗效、14 d病死率和脱机成功率.结果 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2组治疗14d后WBC计数及血清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B组治疗14d后WBC计数及血清PCT水平均较A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B组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14 d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均P<0.05).结论 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替加环素治疗ICU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效果
目的 分析研讨替加环素治疗ICU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中,抽取90例纳入到讨论中,90例患者入院单双顺序号分45例对照组(阿米卡星治疗)和45例研究组(替加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状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1.11%比对照组80%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WBC、PCT、CRP指数,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疾病可考虑给予替加环素药物,疗效突出,可明显减低WBC、PCT、CRP等指数,提升治疗疗效,对其恢复有促进作用,应用性和推广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