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氰碘柳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 探讨氯氰碘柳胺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体外抗菌活性,为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46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56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氯氰碘柳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氯氰碘柳胺对MRSA或MSSA的MIC值范围均为0.5~2.0 mg/ml,MIC50均为1.0 mg/ml,MIC50.均为2.0 mg/ml.结论 氯氰碘柳胺对MRSA或MSSA体外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两者间的MIC50与MIC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 评价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用对60株环丙沙星均为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60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后,其FICI分布:FIC≤0.5为20.0%,0.5 <FIC≤1为66.7%,1<FIC≤2为13.3%,FIC>2为0.结论 体外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联用对6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主要为相加和协同作用.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环丙沙星 氯氰碘柳胺 联合药敏 -
感染过程中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抗原表达水平变化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了解感染人巨噬细胞过程中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主要外膜蛋白(OMP)抗原表达水平变化及其OmpR相关基因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问号钩体赖株OmpR及其组氨酸激酶(HK)基因和结构功能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钧体感染人THP-1巨噬细胞前后钩体主要OMP编码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HK胞外区多肽抗血清封闭试验及氯氰碘柳胺阻断试验,检测OmpR及其HK对感染过程中问号钩体OMP编码基因mRNA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B015和LB333可能是问号钧体赖株OmpR编码基因,LB014可能是其HK编码基因.问号钩体赖株感染THP-1细胞后,lipL21、lipL32、lipL41基因mRNA水平迅速并持续下降(P<0.01),groEL、mce、loa22、ligB基因mRNA水平瞬时迅速升高(P<0.01).氯氰碘柳胺或HK抗血清处理可使感染THP-1细胞而显著下降的问号钩体lipL21和lipL48基因mRNA水平明显回升(P<0.01),氯氰碘柳胺处理可使感染THP-1细胞而显著升高的groEL、mce、loa22、ligB基因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问号钩体赖株感染人巨噬细胞后主要OMP抗原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问号钩体赖株染色体中存在一组编码OmpR及其HK的基因,其主要功能可能是下调感染过程中部分OMP抗原表达水平.
-
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分析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对肠球菌的抗菌作用
目的:评价氯氰碘柳胺(closantel)与环丙沙星联用对多重耐药的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40株肠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出抗菌药物的FIC指数来判定联合抗菌效应.结果: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体外联合用药,其FIC指数分布:FIC≤0.5占30%;0.5 <FIC≤1占60%;1<FIC≤2占10%;FIC >2占0.其中粪肠球菌的联合药敏结果FIC≤0.5的占50%,0.5< FIC≤I的占40%;屎肠球菌的联合药敏结果0.5< FIC≤1的占80%.结论:氯氰碘柳胺与环丙沙星体外联合药敏对肠球菌主要为协同和相加作用.粪肠球菌效果优于屎肠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