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血清内皮素-1的变化与疾病预后关系研究

    作者:陈洁;娄洁婵;李素华;陈均亚;徐志伟;陈喻;陈益平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与疾病预后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130例,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分为普通组41例、重症组64例与危重症组25例,对比3组患儿心率、血白细胞计数、血糖、ET‐1等水平,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组与危重症组患儿心率、血白细胞计数均较普通组显著升高(P<0.05),危重症组较普通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重症组相比较,危重症组年龄偏小、血糖水平偏高;ET‐1水平危重症组患儿明显高于普通组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T‐1水平是导致危重症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T‐1水平是导致EV71患儿危重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检测ET‐1水平,对EV71患儿临床治疗与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糖肾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皮素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文均;孙岚云

    [目的]观察糖肾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内皮素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应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糖肾康胶囊,3粒/次,3次/日,2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F-1)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T-1及尿微量白蛋白、TC、TG、LDL、HDL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肾康胶囊能够降低血清ET-1的含量,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可能是通过改善高凝状态、减少缺血、缺氧状态的作用,而保护内皮细胞、减轻肾小球的硬化。

  • 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

    作者:祝河忠;陈佳娟

    目的 观察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将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依据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4组(正常结构组35例,向心性重构组45例,向心性肥厚组40例,离心性肥厚组40例);将另无高血压的健康人4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各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4个高血压组ET-1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向心性肥厚组与离心性肥厚组变化更加明显,且变化幅度大于正常结构组及向心性重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性肥厚组与离心性肥厚组EF及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水平与RWT、IVST、LVPWT及LV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1、0.525、0.601、0.721,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30,P<0.05);血清NO水平与IVST、LVPWT、RWT、LVMI呈负相关(r分别为-0.508、-0.513、-0.612、-0.739,P均<0.05),与LVEF呈正相关(r=0.583,P<0.05).结论 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左室重构的患者血ET-1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该变化与左室重构程度相关,检测ET-1、NO水平有助于发现高血压左室结构异常,干预ET-1、NO的表达可能会抑制左室重构,延缓高血压患者向心力衰竭的进展.

  •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及血清ET-1、NO和MPO的影响

    作者:舒涛;蒋中才;高代丽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诊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间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应用非布司他片40 mg,B组给予非布司片他80 mg,C组给予别嘌呤醇片300 mg.治疗疗程均为24周.检测并记录3组治疗前1d、治疗12和24周后血尿酸水平、血清ET-1、NO、MPO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1d相比,3组治疗后12、24周后血尿酸、ET-1、MPO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B组治疗24周后血清ET-1水平低于治疗12周后(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片及别嘌呤醇片均能有效降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ET-1与血尿酸水平,40 mg非布司他片改善患者炎症状态稳定性好,且安全性较高.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发急性脑出血病人执行功能障碍与血清ET-1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建英;郭霞;王红阳

    目的 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发急性脑出血病人执行功能障碍与血清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 以264例OSAHS并发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试(BADS)结果分为无执行功能障碍组和有执行功能障碍组,对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受教育年限、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慢性病、OSAHS程度以及ET-1等执行功能障碍的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血清 ET-1与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ET-1水平升高是老年OSAHS并发急性脑出血病人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高 ET-1水平病人比非高 ET-1水平病人发生执行功能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χ2=13.33,P=0.000,RR=1.913,95% CI (1.592,6.09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T-1水平与 BAD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ET-1水平升高是老年 OSAHS并发急性脑出血病人执行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ET-1水平与执行功能障碍程度有关.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发急性脑出血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因素及内皮素-1的评估意义

    作者:孙建英;郭霞;王红阳

    目的 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发急性脑出血患者执行功能障碍与血清内皮素(ET)-1的关系.方法 选取OSAHS并发脑出血患者264例,根据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试(BADs)结果分为无和有执行功能障碍组,将两组龄、性别、体重指数、受教育年限、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慢性病、OSAHS程度及ET-1等执行功能障碍的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血清ET-1与执行功能障的相关性.结果 ET-1水平升高是老年OSAHS并发急性脑出血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高ET-1患者比非高ET-1患者发生急性脑出血后执行功能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χ2=13.33,P=0.000,RR=1.913,95%CI:1.592~6.09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T-1水平与BADs各项评分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血清ET-1水平与老年OSAHS并发急性脑出血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程度相关,其水平升高是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 消斑美肤汤对黄褐斑患者血清内皮素-1及促黑激素影响的研究

    作者:汪洋;陈志伟;严春;苏文婷;杜晓靖;陈字驰;陈信春

    黄褐斑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是常见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女性多发,无自觉症状,病因、病机制较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1].目前认为血清内皮素-1(ET-1)、促黑激素(MSH)、干细胞因子(SCF)等因子在紫外线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形成黑色素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故我们选用临床中取得较满意疗效的消斑美肤汤,检测其对黄褐斑患者血清ET-1、MSH水平的影响,以便进一步了解及探讨其治疗黄褐斑的机理.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时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祝慧鹏;周艺琳;辛群;冯翔;包俊敏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时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急性期30例,亚急性期26例,慢性期18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应用Hladovec法测定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放免法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结果 四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内皮素-1、一氧化氮、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变化.结论 了解DVT在发生、发展过程中VEC功能结构的变化对掌握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避免盲目用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银杏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分析

    作者:张彪

    目的 探究银杏叶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魏酸钠治疗,观察组加服银杏叶片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相关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清内皮素-1(ET-1)]、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ng-Ⅱ、MMP-9、ET-1水平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2.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片可有效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改善血清相关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标志物临床分析

    作者:魏江波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标志物与肺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治疗的单纯COPD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外周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CRP水平;测定患者血清ET-1及VEGF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查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 1)和用力肺活量(FVC),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和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FEV 1/FVC和FEV 1分别为(63.25±5.12)%和(2.14±0.15)L,均低于对照组的(72.15±6.57)%和(2.57±0.3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ET-1、CRP、VEGF和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PD患者的血清ET-1、CRP、VEGF、NT-proBNP等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动态变化可准确评估及预判COP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情况,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UTRF、ET-1和CysC在诊断妊娠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价值

    作者:张丽岩;刘艳庚;颜媛

    目的 观察尿转铁蛋白(UTRF)、血清内皮素-1(ET-1)和胱抑素C(CysC)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30例(妊娠期高血压组),同期孕期产检健康孕妇40例(正常妊娠组)和健康体检妇女30例(健康对照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34例、子痫前期轻度58例和子痫前期重度38例,根据肾功能分为肾功能正常组71例和肾功能异常组59例.观察娠期高血压组、正常妊娠组和健康对照组的UTRF、ET-1和CysC水平,并观察UTRF、ET-1和CysC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UTRF、ET-1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正常妊娠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其UTRF、ET-1和CysC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1).肾功能损害组的UTRF、ET-1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结论 UTRF、ET-1和CysC水平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监测作用,有助于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 消瘀化石合剂促进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排石和肾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

    作者:孙锋;陈辉;李洪杰

    目的:观察消瘀化石合剂对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促进排石和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肾结石患者80例,按3:1比例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20),均行ESWL术治疗,治疗组加用消瘀化石合剂,疗程30 d.观察治疗前后结石排出情况,尿中红细胞数的变化及血清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碎石后3、7 d,尿中红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碎石后1、3 d,患者ET-1含量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消瘀化石合荆可协同ESWL提高肾结石的治疗效果,并在防止ESWL对于肾脏损伤及促进损伤肾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 磺脲类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皮素-1的影响

    作者:陆小华;张学会;徐朝阳

    目的:观察并比较磺脲类降糖药物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患者6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均分为A、B、C组.A组患者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30~90 mg,qd,早餐时服用;B组患者给予格列吡嗪5~20 mg,qd,早餐前30 min服用;C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1~4 mg,qd,早餐前或早餐中服用,3种药物的具体用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节.3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监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ET-1水平,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A、B、C组患者治疗前后FPG、P2h PG、HbA1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FPG、P2h 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治疗前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组患者ET-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较B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组患者ET-1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格列齐特、格列美脲对T2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除降低血糖外,还可通过其他多种途径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