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巯基嘌呤减量治疗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基因突变分析及临床表现

    作者:谢偲;丁慧;岳丽杰;任艳飞;郑苗苗;杨春兰

    目的:分析6-巯基嘌呤(6-MP)减量化疗的急性白血病(AL)患儿维持治疗阶段临床资料及其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提取3例AL患儿骨髓液及77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PCR特异性扩增TPMT和HGPRT基因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并测序。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第3版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 CTC 3.0)对维持治疗阶段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分级,应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推荐的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评价6-MP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例AL患儿为TPMT*3C(Try240Cys)纯合突变基因型,减少6-MP剂量至常规剂量1/3~2/3可使骨髓抑制及肝脏毒性等重度不良反应转为轻度。对照组发现2例TPMT*3 C杂合突变,该位点在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3%。以上两组均未发现HGPRT基因突变。结论 TPMT*3 C纯合突变患儿可出现与6-MP剂量相关的不耐受现象,中断或减量治疗能够减少维持期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TPMT*3 C基因型的检出可能有利于提高6-MP用药的安全性。

  • 吗啡在基因水平对脑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

    作者:闫晓凯;洪敏;刘畅;牛爽

    目的:通过研究吗啡对大鼠脑组织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寻找吗啡依赖相关的调控与效应基因.方法: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测定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丘脑及颞叶脑组织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mRNA的含量变化.结果:核酸分子杂交密度扫描结果显示吗啡依赖、急性及慢性戒断时大鼠丘脑及颞叶脑组织HGPRT mR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0.001).结论:吗啡能明显抑制丘脑及颞叶脑组织HGPRT的基因表达,提示吗啡可能通过调控脑核苷酸代谢的关键酶,影响脑核苷酸及核酸代谢.

  • 日本血吸虫DNA鸡尾酒疫苗免疫研究

    作者:胡媛;徐馀信;沈玉娟;卢潍媛;刘述先;曹建平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DNA鸡尾酒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制备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s, Trx)、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ribosyl-transferase,HGPRT)DNA疫苗,免疫C57BL/6小鼠.C57BE/6小鼠随机分为感染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pVAX1-GST免疫组、pVAX1-Trx免疫组、pVAX1-HGPRT免疫组及DNA鸡尾酒疫苗组,依次注射生理盐水,空质粒pVAX1,pVAX1-GST,pVAX1-Trx,pVAX1-HGPRT和由pVAX1-GST、pVAX1-Trx、pVAX1-HGPRT等3种质粒混合而成的DNA鸡尾酒疫苗.每组小鼠于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3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2 d剖杀小鼠,并计数各组小鼠血吸虫成虫数和肝虫卵数. 结果 pVAX1-GST、pVAX1-Trx、pVAX1-HGPRT和DNA鸡尾酒疫苗免疫组小鼠的减虫率依次为0、35.78%、47.89%和48.13%,肝减卵率依次为22.94%、34.14%、43.35%和26.77%. 结论 pVAX1-Trx、pVAX1-HGPRT及DNA鸡尾酒疫苗具有一定的抗日本血吸虫病作用,但3种疫苗联合使用并未发现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 日本血吸虫HGPRT编码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沈玉娟;夏超明;曹建平;徐馀信;李小红;刘海鹏;卢潍媛;刘述先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编码基因.方法 依据GenBank日本血吸虫HGPRT开放阅读框(ORF)设计一对引物,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BamH Ⅰ和Sal Ⅰ酶切位点.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安徽株,简称Sjc-A)成虫总RNA为模板,反转录PCR(RT-PCR)扩增日本血吸虫大陆株HGPRT(SjcHGPRT)全长编码基因.经双酶切纯化的PCR产物与同样双酶切纯化的pET28a质粒DNA片段用T4 DNA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jcHGPRT,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并大量扩增.重组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鉴定.pET28a-SjcHGPRT/E.coli BL21工程菌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SjcHGPRT编码基因RT-PCR产物约700 bp,构建的pET28a-SjcHGPRT重组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和PCR扩增产物于琼脂糖凝胶电泳均观察到相同大小的基因片段,根据核苷酸序列测序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报道的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湖南株,简称Sjc-H)及曼氏血吸虫HGPRT分别有99%和83%的同源性.获得的重组蛋白(reSjcHGPRT)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分子量约30 kDa,并能被抗His-G-HRP抗体、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和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识别.结论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安徽株)HGPRT表达获得成功,并获得了纯化重组蛋白,为开展该分子功能和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肾移植患者HGPRT活性及多态性与硫唑嘌呤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晓琴;辛华雯;李元启;黄晖;赵丽;余爱荣;李维亮;吴笑春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活性及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AZA)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AZ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本实验室建立的HPLC法测定入选样本的HGPRT活性,直接测序法测定HGPRT IVS6-12C>A的基因型,结合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HGPRT活性及多态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86例肾移植受者HGPRT活性范围为(44.59~262.16)U,平均为(100.17±33.50)U,健康受试者HGPRT活性范围为(28.43~153.65)U,平均为(99.30±17.21)U,均呈正态分布.两组HGPRT活性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4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现2例HGPRT IVS6-12C>A突变体,突变频率为2.30%.而健康受试者中未发现突变,分析发现HGPRT活性与基因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流行性感冒样症状组患者的平均HGPRT活性明显高于肾移植对照组[(147.47±101.24)U vs (100.46±29.31) U,P<0.05)],而血液毒性组、肝脏毒性组、胃肠道反应组与肾移植对照组比较,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ZA所致不良反应与HGPRT基因多态性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服用AZA之前,测定患者HGPRT活性,筛选出HGPRT高活性者,减少AZA的初始剂量,有利于减少AZA所致流行性感冒样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HPLC法测定人红细胞中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

    作者:马晓琴;辛华雯;李维亮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检测患者红细胞中HGPRT活性.方法:在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条件下,HGPRT催化次黄嘌呤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高氯酸沉淀蛋白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采用Hypersil ODS C18(1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磷酸氢盐缓冲液-乙腈(99.6∶0.4),流速1 ml·min-1,在262 nm处检测IMP.应用新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8例服用过硫唑嘌呤的肾移植患者红细胞中HGPRT活性.结果:在该条件下,测得的线性范围是20~600 μmol·L-1,检测限是20 μmol·L-1,其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5%,方法回收率和提取回收率分别在100.81%~101.91%和99.05%~101.40%范围内.65例患者红细胞HGPRT活性范围为44.59~123.86 U,平均(87.83±21.55)U.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 嘌呤类药物代谢酶HGPRT和IMPDH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晓琴;辛华雯;李维亮;陈令

    抗代谢药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在临床上常用于器官移植、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慢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由于该药治疗窗狭窄,易出现肝脏损害、血液毒性及胃肠紊乱等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治疗中断或失败.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人们意识到药物个体间的差异与遗传相关,且研究影响药物代谢和效应的基因特征,可为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从而使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得到提高.为了提高AZA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深入研究AZA代谢酶十分有意义.

  • 大鼠肾HGPRT mRNA降解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朱方成;雷怀成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肾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mRNA降解情况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40只Wistar大鼠断颈处死,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利用一步法荧光标记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管家基因HGPRT mRNA在死后即刻至36 h降解情况.结果:在死后即刻至32 h大鼠肾组织均可检测到HGPRT 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趋势.结论:大鼠死亡后肾HGPRT mRNA降解与PMI负相关,可为PMI推断提供一种新的观测指标.

  •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大鼠尿酸及PC12细胞嘌呤代谢酶的影响

    作者:冯国华;林华;普菁莹;高丽辉;李玲;牛艳芬

    目的 研究3,5,2',4'-四羟基查尔酮(P40)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的影响及对PC12细胞嘌呤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方法 灌胃给予SD大鼠P40 (2.0、4.0和8.0 mg/kg)5次,末次给药前1h腹腔注射氧嗪酸钾(250mg/kg)诱导成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注射后2h取血,用磷钨酸法测定血尿酸水平及肝尿酸含量.给予PC12细胞系列浓度的P40和阳性对照药别嘌醇后培养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的方法,检测嘌呤代谢关键酶HGPRT、PRPS和PRPPA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给予P40 2.0、4.0 mg/kg均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尿酸水平,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肝尿酸含量没有影响.给予P401×10-8,1×10-7, 1×10-6 mol/L处理PC12细胞48 h后,对HGPRT、PRPS和PRPPAT基因的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P40能降低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尿酸水平,对PC12细胞的HGPRT、PRPS和PRPPAT基因的mRNA表达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