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NA修复抑制剂对彗星试验影响的研究

    作者:鹿伟;衡正昌

    彗星试验,又名单细胞凝胶电泳,以DNA断裂为检测终点,是筛选遗传毒物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本实验室研究发现彗星试验对黄曲霉毒素B1、重铬酸钾等物质的敏感性远远低于Ames试验[1].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物质诱发的单链断裂修复速度较快所致.而且,由于各实验室试验条件不同(如:操作时间、环境温度差异等),使细胞制片时DNA损伤的修复进程不一,造成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重现性较差.因此,本研究通过24孔板,运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hydroxyurea,HU)、DNA聚合酶δ/ε(DNA polymerase δ/ε,Pol δ/ε)抑制剂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β,Pol β)抑制剂2',3'-双脱氧胸苷三磷酸(2',3'-dideoxythymidine 5'triphosphate,ddTTP),阻碍重铬酸钾和水样有机提取物诱发的V79细胞DNA损伤的修复进程,使单链断裂积累,从而提高彗星试验的敏感性和实验室间的重现性.

  • 2,2',4,4'-四溴联苯醚(BDE-47)诱导孕烷X受体(PXR)活化能力的探讨

    作者:胡辛楠;张建清;田亚楠;雷毅雄;方道奎;黄海燕;蒋友胜;周健

    目的 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BDE-47)是否为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的诱导剂及其诱导PXR受体下游基因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的转录表达能力.方法 采用CCK-8法测定分析BDE-47对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以BDE-47分别处理双萤光素酶hPXR报告基因系统和稳定高表达hPXR的HepG2细胞株,观察其对CYP3A4的诱导作用和对其mRNA及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 BDE-47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且在6~48 h呈明显剂量-时间-效应关系(P<0.01).48 h为毒作用兴奋点,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10μmol/L.BDE-47能诱导CYP3A4表达量的增高,呈明显剂量-时间-效应关系(P<0.01).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其对CYP3A4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有显著诱导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对PXR受体诱导能力明显高于已知的阳性诱导物利福平.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BDE-47是PXR受体的强力诱导剂,可能通过激活PXR受体而发挥其一系列毒性作用.

  • 2,2',4,4'-四溴联苯醚对小鼠甲状腺激素系统稳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刘早玲;刘继文;张建清;田亚楠;方道奎;黄海燕;蒋友胜;周健;张红宇;梅树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C57BL/6小鼠甲状腺激素T_3、T_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毒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成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按0.1ml/10g给予玉米油,染毒组分别按0.5、5和50mg/kg剂量给予BDE-47化合物,连续4天腹腔注射后,收集动物血液、肝脏和甲状腺组织.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T4(TT4)、总T3(TT3)和TSH,愈创木酚法测定甲状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TPO)活性,CHOPRA法检测肝脏中Ⅰ型脱碘酶(DI)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染毒剂量组TT4水平均降低(P<0.01),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TTM_3水平降低(P<0.01);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脏DI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加(P<0.05);血清TSH水平和甲状腺TPO活性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DE-47可以破坏小鼠甲状腺激素系统稳态,产生甲状腺激素干扰毒性,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影响肝脏DI活性.

  • 2,2',4,4'-四溴联苯醚对SH-SY5Y细胞氧化应激与DNA损伤的影响

    作者:何平;何卫红;王爱国;张明;夏涛;陈学敏

    目的 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氧化应激的影响和DNA损伤作用.方法 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在37℃、5%CO2条件下培养SH-SY5Y细胞.当培养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用1、2、4、6、8和10μg/ml/PBDE-47进行染毒,24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DNA损伤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μg/ml和2,μg/ml剂量组细胞存活率略有上升(P<0.05),4、6、8和10μg/ml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各染毒剂量组GSH含量显著下降(P<0.05)、尾矩显著上升(P<0.05);4、8和10μg/ml剂量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6、8和10μg/ml剂量组LDH漏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8和10μg/ml剂量组尾部DNA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的显著性(P<0.05).结论 PBDE-47可引起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氧化应激可能在PBDE.47致DNA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紫草化学成分

    作者:赵献敏;李南;宋艳丽;杜彩霞;高剑峰;朱艳琴

    目的:对紫草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紫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ursolic acid,1),没食子酸(gallic acid,2),柚皮素(naringenin,3),去氧紫草素(deoxyshikonin,4),紫草素(shikonin,5),5-羟基-2-乙氧基-1,4-萘醌(5-hydroxynaphthalene-2-ethoxy-1,4-dione,6),4,4 ′-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4,4′-dihydroxy-3,5-dimethoxybibenzyl,7),2′,3-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2′,3-dihydroxy-4,5-dimethoxybibenzyl,8),异槲皮素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9),山柰酚-4′-0-甲醚(kaempferol-4 '-O-methylether,10).结论:化合物1~3,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青鹏膏剂中多组药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凤梅

    目的:建立青鹏膏剂中2',4'-二羟基查尔酮、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青鹏膏剂中镰形棘豆的黄酮类成分2',4'-二羟基查尔酮的含量及亚大黄的有效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结果:此方法2',4'-二羟基查尔酮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7%,RSD=2.02%(n=6).大黄素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2.93%(n=6).大黄酚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96%,RSD=3.36%(n=6).结论:本方法准确、稳定;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HPLC 同时测定藏药镰形棘豆中鼠李柠檬素和2',4'-二羟基查耳酮含量

    作者:朱建明;郭敏;胡君茹;姜华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藏药镰形棘豆中鼠李柠檬素和2',4'-二羟基查耳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色谱柱:Lichrospher C18 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0.4%磷酸水溶液-甲醇(30: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6 nm;柱温:30 ℃.结果 鼠李柠檬素、2',4'-二羟基查耳酮分别在0.080~0.60 μg(r =0.999 8)、0.22~1.68 μg(r =1.000)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RSD=1.17%)、99.0%(RSD=1.15%).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镰形棘豆中鼠李柠檬素和2',4'-二羟基查耳酮的质量监控.

  • CHB患者PBMC中2-5AS基础活性对IFN-α信号分子改变的影响

    作者:吴诗品;苏冬娜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AS)基础活性对干扰素α(IFN-α)信号分子改变的影响.探讨IFN-α治疗CHB的作用机理.方法 取45例CHB患者外周血,分离出PBMC.一部分用于2-5AS基础活性测定,其余部分分为2组,分别用于不加IFN-α的体外培养(体外基础组)和加1000 IU/ml IFN-α的体外培养(体外诱生组).两组同时在体外进行细胞培养24h后,测定PBMC中2-5AS活性、IFN-α受体(IFN-αR)表达以及Jak1、Stat1和Stat2的水平.评价2-5AS基础活性与2-5AS、IFN-αR、Jak1、Stat1和Stat2在IFN-α刺激下改变(体外诱生组/体外基础组的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IFN-α体外刺激24h后PBMC中2-5AS、Jak1、Stat1和Stat2水平明显增高(P<0.05);IFN-αR的表达降低(P<0.05).2-5AS基础活性与IFN-α刺激下2-5AS和Stat1的增长呈负相关(P<0.05),与IFN-αR、Jak1和Stat2的改变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2-5AS基础活性可下调PBMC对外源性IFN-α的敏感性,下调机制可能与Stat1的诱生低下有关.

  •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早期视神经的病理学改变及轴索损伤的研究

    作者:张荣伟;陈蕾

    目的 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早期视神经的病理学动态变化及髓鞘轴索损伤的动态过程,为进一步有效干预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研究.MOG多肽免疫C57BL/6小鼠构建EAE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正常对照组及EAE组小鼠视神经免疫后7、11、15、19 d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EAE组小鼠视神经上述时点正常髓鞘蛋白2、3-环核苷3磷酸二酯酶(CNPase)及轴索损害的标志物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蛋白的动态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EAE组小鼠视神经免疫后7、11、15、19 d分别出现了逐渐加重的炎症反应;正常髓鞘蛋白CNPase的表达分别为34.35±3.72、21.40±1.75、18.10±1.35、10.88±1.00从免疫后11 d起,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04,5.83,P<0.05);轴索损害的标志物β-APP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82.15 ±12.35、110.00±12.14、150.95±10.87、182.73 ±9.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3.71,5.21,7.11;P<0.05).结论 EAE小鼠视神经在不同发病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其轴索损害不完全依赖于脱髓鞘事件.

  • 中药苦参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李巍;梁鸿;尹婷;王邠;赵玉英

    中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es Air.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能,主治热痢便血、阴肿阴痒、湿疹、皮肤搔痒,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等.黄酮是苦参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为建立苦参黄酮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对照品,研究苦参黄酮抗滴虫和抗菌等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首先对其主要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主要化合物,分别为5-甲氧基-7,2',4'-三羟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1)、异黄腐醇(2)、3β,7,4'-三羟基-5-甲氧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3)、降苦参酮(4)、苦参酮(5)和苦参醇Ⅰ(6).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本植物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和5的13C NMR数据.

  • 应用基于NMR代谢组学评价2',3',5'-三氧乙酰基-N6-(3-羟基苯胺)腺苷剂量相关效应

    作者:苗朝霞;杨柳;江春迎;王映红;朱海波

    2',3',5'-三氧乙酰基-N6-(3-羟基苯胺)腺苷(WS070117)是天然产物虫草素的衍生物,体内外实验证明它具有显著脂质调节活性,并且毒性低.本次研究采用基于NMR代谢组学方法评价不同剂量WS070117调血脂活性.高脂血地鼠用6个不同剂量的WS070117(3、12、50、100、200和400 mg.kg-1·d-1)治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及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PLS-DA)两种多变量方法分析地鼠血清氢图谱.结果表明,WS070117能有效调节高脂血地鼠脂代谢、胆碱代谢及糖代谢紊乱,且其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3 mg·kg-1·d-1的WS070117具有微弱脂质调节活性,而12和50 mg·kg-1·d-1的WS070117都显著调节代谢物浓度向正常水平转归,当WS070117的剂量达到100 mg·kg-1-d-1时,它的脂质调节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结果表明,基于NMR代谢组学可能成为评价调血脂化合物剂量效应关系的有效方法.

  •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小鼠血尿酸及肝脏XOD/XDH的影响

    作者:牛艳芬;刘恺;高丽辉;刘旭;冯国华;张媛;李玲

    目的 研究3,5,2',4'-四羟基查尔酮(P40)对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水平及肝脏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的影响(量效及时效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450 mg·kg-体重)复制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用磷钨酸法测定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用Elisa方法测定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及黄嘌呤脱氢酶(XDH)的含量.结果 灌胃给予3,5,2',4'-四羟基查尔酮(0.5~4.0 mg·kg-1)后,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灌胃给予别嘌醇30 min、3,5,2',4'-四羟基查尔酮60 min时即能显著降低高尿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给予3,5,2 ',4'-四羟基查尔酮/别嘌醇15、30、60、90 min后,均能降低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及黄嘌呤脱氢酶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①3,5,2',4'-四羟基查尔酮可降低氧嗪酸钾所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尿酸水平,起效时间慢于别嘌醇;②3,5,2',4'-四羟基查尔酮的降尿酸作用与抑制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活性有关.

  • 广东紫珠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毕红玉;付辉政;周志强;戴冕;冯童童;王栋

    目的 研究广东紫珠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广东紫珠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5,7,2',6'-四羟基黄酮(1)、2,3-dehydrosilychristin(2)、silychristin A(3)、二氢槲皮素(4)、丁香脂素(5)、杜仲树脂酚(6)、(7R,8S)-3,5'-dimethoxy-4',7-epoxy-8,3'-neolignane-5,9,9'-triol(7)、(2S,3R)-methyl-7-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2,3-dihydrobenzofuran-5-carboxylate(8)、curcasinlignan B(9)、香草醛(10)、19α-羟基熊果酸(11)、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12)和蔷薇酸(13).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广东紫珠中分离得到.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藏药镰形棘豆中2',4'-二羟基查耳酮的含量

    作者:楼成华;杨欢;蔡皓;许惠琴;童丽;蔡宝昌

    藏药镰形棘豆为豆科棘豆属植物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的干燥全草,藏药名为"莪大夏",为<中国药典>1977年版和<藏药部颁标准>收载,该药物具有消炎镇痛、生肌愈疮、止血等功效,是藏医"三消炎药"之一.由于其突出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学者已对它进行了化学和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杨欢等[1-4]从该药中分离出了查耳酮、二氢黄酮和异黄酮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 苦参汤乙醇提取物中黄酮部位的化学成分

    作者:刘斌;石任兵

    目的 研究苦参汤乙醇提取物中黄酮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17个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Ⅰ)、白杨素(chrysin,Ⅱ)、千层纸素A(oroxylin A,Ⅲ)、7-甲氧基黄酮(7-methoxyflavone,Ⅳ)、黄芩素(baicalein,Ⅴ)、黄芩苷(baicalin,Ⅵ)、汉黄芩素(wogonin,Ⅶ)、汉黄芩苷(wogonoside,Ⅷ)、黄芩新素-Ⅱ(skullcapflavone Ⅱ,Ⅸ)、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8-di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Ⅹ)、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二氢千层纸素A,5,7-dihydroxy-6-methoxyflavanone,Ⅺ),黄腐醇(xanthohumol,Ⅻ)、苦参啶(kuraridin,ⅩⅢ)、4,4'-二甲氧基查耳酮(4,4'-dimethoxychalcone,ⅩⅣ)、三叶豆紫檀苷(trifolirhizin,ⅩⅤ)、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ⅩⅥ)、2',4-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2',4-dihydroxy-4',6'-dimethoxychalcone,ⅩⅦ).采用HPLC法确认化合物Ⅰ~Ⅺ来源于黄芩,化合物Ⅻ~ⅩⅦ来源于苦参.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参汤中分离得到,2',4-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为首次在苦参中发现.

  • 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对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ST2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伏建峰;史清海;楼林;冉继华;袁文常;刘正祥;葛迪;郑江

    目的 检测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THF)对内毒素(LPS)刺激巨噬细胞ST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检测不同浓度LPS刺激对RAW264.7细胞ST2 mRNA表达的影响及不同浓度THF对100μg/L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ST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10、100、1000μg/L)可显著上调RAW264.7细胞ST2 mRNA的表达,依LPS浓度升高ST2 mRNA表达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而以20~160 mg/L THF干预后,则可显著下调LPS(100μg/L)上调的ST2 mRNA表达.结论 THF可在基因水平上拮抗LPS对巨噬细胞ST2 mRNA表达的诱导效应.

  • 2',4',6'-三羟基查尔酮衍生物合成及抗抑郁活性研究

    作者:金洪国;周敏;何松彬;唐维国

    目的 本文设计合成了11个2',4',6'-三羟基查尔酮衍生物,并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抗抑郁活性研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羟基保护、醇醛缩合、水解三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3a~3k.其结构经IR、1H-NMR和MS等确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采用经典抗抑郁模型“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悬尾实验”进行抗抑郁活性研究.采用开放性实验评价化合物3h抗抑郁活性.建立5-羟色氨酸(5-HTP)诱导小鼠甩头和育亨宾小鼠致死增强模型,观察化合物3h对诱导小鼠甩头行为和对小鼠皮下注射(sc)育亨宾致死增强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有6个化合物在10 mg/kg剂量下均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初步断定其具有抗抑郁活性.其中化合物3h显示好抗抑郁活性,与氟西汀相似.另外化合物3h在3种不同剂量下(10 mg/kg、20 mg/kg和40 mg/kg)均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和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显示较强的抗抑郁活性,其中在20 mg/kg剂量下显示抗抑郁活性好.化合物3h也能显著增加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次数,对育亨宾诱导的小鼠致死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6个查尔酮化合物显示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5-HT系统有关.

  • 环氧合酶-2/CNPase对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中少突胶质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陈强;陆江阳;陆兵勋;尹瑞雪;于佳;王丽娜;崔德华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COX)-2、2',3'-环腺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ase)对白质少突胶质细胞凋亡调控及阐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4例HSLE和5例正常对照的小脑、额叶和胼胝体标本,进行HE染色,KB染色,TUNEL染色,MBP、COX-2、CNPase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脱髓鞘的病变,比较TUNEL、caspase-3、COX-2和CNPase阳性细胞率,并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 HSLE组广泛脱髓鞘改变,髓鞘板层间松解,形成空泡样变.KB染色对照组额叶和小脑的白质/灰质灰度比值明显低于HSLE组(t值分别为26.146和35.001,P=0.000).在额叶、小脑和胼胝体白质,HSLE组的少突胶质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245,4.273和4.250;P=0.000);COX-2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4.201,-4.177和-4.211,P=0.01).在额叶和胼胝体白质,HSLE组CNPase表达较对照减少(Z值分别为-2.315和-2.578,P值分别为0.021和0.010).caspase-3的表达与COX-2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858,P=0.003),与CNPase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802,P=0.009).结论 HSLE病变区存在广泛脱髓鞘改变,少突胶质细胞凋亡是HSLE的发病原因之一.COX-2/CNPase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少突胶质细胞凋亡.

  • PCB153对人B淋巴母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宋鹏;金凌之;楼建林;高明;谭玉凤;宋杨;王禹;刘克澄;吴南翔

    目的 研究2,2',4,4',5,5'-六氯联苯(2,2',4,4',5,5'-hexachlorobiphenyl,PCB153)对人B淋巴母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0(对照)和25、100、200 μmol/L的PCB153分别处理人B淋巴母细胞2、24、48 h,收集细胞后提取总RNA.PCB153处理24 h的RNA样本用Illumina人HT-12 v4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测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类分析.在PCB153处理2、24、48 h样本中用实时定量PCR对候选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芯片结果显示,各剂量PCB153处理样本中分别发现161、191、1 006个差异基因,三个剂量组重叠差异基因数为15个,其中,上调基因4个、下调基因11个.选取6个差异基因用定量PCR进行验证,发现2个上调基因(CCDC92和TMEM175)及3个下调基因(CCL22、STK38L和GZMK)的表达改变与芯片结果一致.基因CCDC92、CCL22、GZMK和TMEM175等可影响多种淋巴细胞功能,基因STK38L可作用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基因CCL22和MTDH的异常表达则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结论 体外急性染毒PCB153干扰了人B淋巴母细胞某些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为多氯联苯毒性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 2,2',4,4'-四溴联苯醚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作者:陈义虎;姜春阳;吴雪;张舜;张小非;夏涛;王爱国

    目的 研究2,2',4,4'-四溴联苯醚(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s,PBDE-47)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浓度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分别染毒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1、5、10 μmol/L的PBDE-47溶液。采用MTT法检测PBDE-47体外染毒24h后SH-SY5Y细胞存活率。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持续动态观测1h内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DE-47染毒3、6、12、24 h后[Ca2+]i变化。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10 μmol/L PBDE-47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不同浓度PBDE-47染毒1h后[Ca2+]1浓度均高于染毒0 h(P<0.05);10 μmol/LPBDE-47染毒3、6、12、24 h后[Ca2+]1浓度均升高(P<0.05),5μmol/L PBDE-47染毒3、6、24h后[Ca2+]i浓度也升高(P<0.05),而1μmol/L PBDE-47仅染毒6h后[Ca2+]1浓度升高(P<0.05)。结论 PBDE-47染毒可使SH-SY5Y细胞[Ca2+]i浓度发生早期且持续升高,提示PBDE-47导致的SH-SY5Y细胞损伤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稳态改变有关。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