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床药师参与1例美扑伪麻片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及急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团队对危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危重患者药物治疗的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注意不良反应的过程和体会。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促进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能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
卡马西平引起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患者,男,35岁.因左侧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第1 d 0.1g/次,3次/d,第2 d 0.2g/次,3次/d,第3 d早上服用0.2 g后,腹部出现散在浅红色斑疹,直径约0.5 cm,瘙痒,立即停用卡马西平,皮疹继续增多并融合成片,红斑处起大小不等的水疱,次日延及四肢、前胸、背部、口唇、口腔粘膜糜烂,吞咽困难,第3 d扩展至整个面部,双眼分泌物多.患者2年前曾因三叉神经痛服用卡马西平后腹部出现局限皮疹,形态如上述,瘙痒明显,停药后皮疹自行消退.体检:体温37℃,颜面、四肢、躯干可见大小不一,形态不一,暗红色斑疹,边界清,外周有红晕,压之褪色,斑疹中央可见水疱,尼氏征阳性,腹背部皮疹融合成片,眼睑水肿,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多,口腔粘膜、舌面、口唇充血糜烂,结痂,口不能张大,吞咽困难.肝肾功能、血、尿、大便常规正常.诊断: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治疗:口服克敏能10mg,1次/d,每日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1.0 g,4 d后改静滴地塞米松15 mg/d,逐渐减量,6 d后改口服美卓乐8 mg/d,7 d后停服,朵贝氏液漱口,的确当眼水滴眼,法莫替丁保护胃粘膜,罗红霉素预防感染,补液支持治疗等,经过上述治疗后皮疹无再扩展,3 d后水疱消失,痂皮逐渐脱落,口腔糜烂好转,吞咽正常,住院11d后痊愈出院.
-
丹参酮胶囊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0例
丹参酮是中药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和性激素调节作用,临床广泛应用其治疗寻常痤疮.近2年我科共收治10例丹参酮所致多形红斑型药疹,先报告如下.
-
重症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1996~1999年共收治重症皮肤病18例,其中红皮病型药疹5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3例,多形红斑型药疹10例,白塞病2例.现将重症皮肤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龙胆泻肝丸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患者,女,36岁,于2013年6月26日因“眼睛发红”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眼药水”(具体不详)点眼及龙胆泻肝丸(北京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不详,规格为每袋6 g ×12袋)6 g、每日2次口服治疗5d。7月1日,眼部症状明显缓解,停用上述药物。7月3日,患者双侧乳房下出现片状红斑、丘疹,伴瘙痒,未重视,未诊治,后皮疹逐渐增多,累及腹部。7月9日,再次就诊于该诊所,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维生素C片等药物口服治疗5 d,效果不佳,皮疹继续增多,泛发全身。7月15日,就诊于某三甲医院,考虑多形红斑型药疹,给予依巴斯汀片10 mg、每日1次,甲泼尼龙片8 mg、隔日1次,盐酸雷尼替丁胶囊150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仍有少量新发皮疹。7月17日夜间出现发热,高体温39℃。后多次转院治疗,先后给予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地氯雷他定片、咪唑斯汀缓释片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迹象。7月21日收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欠佳,小便正常,3?4d未解大便。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7.2℃,脉搏95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05/64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颜面、躯干、四肢广泛分布片状红斑、丘疹,部分红斑中央色深或见水疱、丘疱疹,呈靶型分布;双上肢可见片状表皮剥脱,显露潮红糜烂面,上覆少量渗液、黄色分泌物及黄痂,口唇可见片状糜烂,口腔黏膜未受累。自诉皮疹瘙痒明显,伴触痛。入院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1.2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血生化检查示钾3.39 mmol/L,钙1.94 mmol/L,超敏C反应蛋白38 mg/L,总蛋白57.1 g/L,白蛋白31.5 g/L。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为药疹(多形红斑型)、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入院后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抗炎,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10 mg口服、每日1次抗过敏,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保护胃黏膜,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及氯化钾缓释片1g口服、每日2次纠正电解质紊乱,莫匹罗星软膏外用防治皮肤破溃处感染,同时给予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7月24日,患者精神状态较前好转,颜面、躯干、四肢原广泛分布的片状红斑、丘疹颜色较前变淡,诉皮疹疼痛感减轻,仍伴痒感,夜间明显,加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8 mg口服、夜间服对症治疗。7月26日,皮疹颜色进一步变暗、变淡,躯干褐色斑疹表面干燥、上覆细小鳞屑,双上肢片状糜烂面较前干燥,分泌物及结痂较前减少,未见新发皮疹,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为4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月29日,皮疹进一步好转,皮肤糜烂破损处已无明显分泌物及渗液,痒感减轻。7月31日,患者皮疹明显消退,出院。
-
鱼腥草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患者,女,14岁,因"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1天"于2005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上腹部疼痛,约40分钟后疼痛向右下腹转移并固定.
-
阿奇霉素药疹9例
2000年1月~2001年12月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发现阿奇霉素引起的药疹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2 7/12~39岁,平均年龄18.7岁.潜伏期2~14天,平均7.4天.临床表现,猩红热样疹1例,多形红斑型疹1例,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7例.均有瘙痒.发热2例,食欲不振、乏力3例.
-
糖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3例
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是一种重症药疹,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因此应尽早明确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我院成功治疗3例,现报告如下.
-
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
重症药疹是严重危及生命的药物反应,常见的重症药疹包括剥脱性皮炎型、多形红斑型和大疱表皮松解型.该病复杂多变,.如果治疗护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本科2005年2月~2007年2月共诊治重症药疹10例,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
卡马西平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颜面、颈部红斑,口腔糜烂3天.2周前患者因三叉神经痛予卡马西平治疗(100mg,3次/d),共服药1周.3天前,不明原因突然发热,T 38.9℃,WBC 12.4×109/L,对症处理无好转,随后口腔出现溃疡、咽痛,颧部、面颊部片状浮肿性红斑,并蔓延至耳、颈部、前胸,手、足、前臂也相继出现类似皮疹,且口腔溃疡面积迅速扩大,累及硬腭、两侧颊黏膜、口唇广泛糜烂,流涎不止,影响进食及吞咽.
-
舒他必妥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9岁.因"肾性高血压脑病"入住儿科.入院后予利尿、止痉,青霉素加舒他必妥抗感染,硝酸甘油、硝苯地平降压对症等治疗.入院第五天,患儿颈部出现绿豆大透明疱疹,左手背亦有少数相同性质皮损,继而水疱增多、扩大,迅速延及全身,同时伴发热、瘙痒、疼痛,遂请皮肤科会诊.
-
多形红斑型药疹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多形红斑型药疹增多原因,探讨如何提高疗效及减少发生.方法对40例多形红斑型药疹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①致敏药物多为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及中药类;②临床常见,重型较多;③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综合治疗,疗效高.结论多形红斑型药疹增多与多用、滥用及伪劣药品相关;糖皮质激素为主、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能显著提高疗效;规范用药,加强监管能减少其发生.
-
别嘌呤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易致药疹,临床表现有异于其他药物所致的药疹.现将我科1990年~1998年收治的19例别嘌呤醇药疹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9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男14例,女5例,年龄28~40岁5例,占26.3%;41岁以上14例,占73.7%.19例均因痛风服该药,其中1例伴有慢性肾衰.潜伏期2天~5月,平均34天.19例患者中麻疹型7例,猩红热型2例,红皮病或剥脱性皮炎型5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1例,多形红斑型3例,紫癜型1例,部分伴有糜烂、渗出、大疱或脓疱.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瘙痒和/或疼痛,17例有发热,T 37.2℃~40℃.
-
多形红斑型药疹误诊1例
患者女,14岁,学生。因躯干、四肢红斑水疱反复发作6年,加重1月于1999年8月26 日入院。6年前不明原因臀部起甲盖大小红斑,中央有水疱伴瘙痒,后红斑渐扩大,在当地医院予"地塞米松"静滴(剂量不详)并外用金霉素软膏治疗,10天后红斑水疱消失出院。以后每年类似发作2~3次,无季节性,但皮损向躯干、四肢蔓延,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明,反复使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病情能得到较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