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艾滋病合并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颅内感染的分析及防护措施

    作者:庞伟

    1病历资料患者,女,31岁,四川盐源县人,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0℃.头痛,以全脑持续性胀痛为主,伴头晕头沉,恶心,颈部淋巴结肿大.在当地诊所治疗4d,症状未缓解,病情加重.于2015年7月3日收住我科,1月前曾去过内蒙古,吸烟史15年,有静脉吸毒史,两次结婚后离异,近2个月刚又结婚.人院诊断,头痛待查?颅内感染?查体:体温37.0℃,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恍惚,面色晦暗,急性病容,不能对答,双目少神,手臂及下肢可见多处青紫色斑点,约1cm×2cm大小,双侧肢体肌力5-,肌张力正常,左侧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9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4%,淋巴细胞百分比13.2%[1].

  • 高渗糖联合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小儿重症急性多发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

    作者:赵景春;咸春静;于家傲;石凯;洪雷

    临床资料患儿男,7个月,15 d前出现左小腿后侧皮肤红疹,家长未予注意.5 d后左小腿皮疹范围较前明显扩大且右小腿、颜面部、前躯干及右上肢出现同样性质皮疹,伴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8.5 ℃~39.0 ℃)、双下肢肿胀和少尿.就诊于本院儿科并入院治疗.入院后体温38.6 ℃,呼吸36次/分,患儿神志欠清,三凹征阳性,双下肢红肿明显,伴有发热,双下肢远端皮温低.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25.1×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 %,淋巴细胞百分比20 %,单核细胞百分比18 %).肝功能检查:总蛋白42.6 g/L,白蛋白20.5 g/L.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血培养,3 d后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双下肢切开减张等处置.入院2 d后复查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3 d后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入院经治疗10 d后患儿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8.0 ℃~39.3 ℃),呼吸急促及少尿未见好转(具体尿量不详),且出现下腹部、双髂部、双下肢多处皮肤坏死以及进行性腹胀,遂转入本院烧伤外科进一步治疗.

  • 新生儿败血症中降钙素原、内毒素、IL-6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联合检测意义

    作者:李远西;雷加萍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endotox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GRA%)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和健康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新生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体内PCT、内毒素、IL-6和GR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表达异常升高;且PCT、内毒素、IL-6和GRA%联合检测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烧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张冬青;于勇;赵娇;王海滨

    目的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在烧伤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烧伤面积>15%)61例设为观察组,并根据烧伤面积的不同进一步分为三组,分别对三组患者伤后第1、3、7天血清Mb、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T%)进行检测,同法测定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相应指标作为对照组.同时动态观察烧伤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其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9例.结果 烧伤组伤后第1天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b、CK、CRP、WBC及NET%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烧伤面积及采集时间的不同,血清中Mb、CK和CRP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烧伤并发MODS组血清Mb和CK水平显著高于非MODS组.结论 Mb、CK和CRP的动态变化与烧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变化趋势及预后具有良好相关性,对MODS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与其他炎性反应指标(CRP、WBC、NET%)联合监测对烧伤患者的救治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急性氧中毒的救治

    作者:汤中泉;施小燕;刘文明;张蕴秋;王一士

    人在高压下吸入高浓度氧气,在短时间内引起机体功能和结构上的病理改变称为急性氧中毒。我院自1968年采用高压氧(HBO)疗法以来,并发急性氧中毒5例6次,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5例6次急性氧中毒发生在单人纯氧舱内。供氧方法为纯氧、循环紧闭式两种,治疗压力为0.2~0.3MPa之间。发病时间长90min,短20min(表1) 典型病例: 汪××,女性,26岁,农民,患者右上肢被插秧机损伤,经当地医院处理5d后,发现右上肢肿胀明显,皮下有大量气体而转来我院。检查:危重病容,面色苍白,轻度脱水,神志清楚,心肺无殊,体温39℃。血压116/75mmHg,右腕关节上1/3处有约12cm×6cm皮肤撕裂伤,内有大量黄色液体渗出,有恶臭,肢体明显肿胀,皮下有捻发音。白细胞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血红蛋白6.8g/dl。摄片:皮下可见大量气体积蓄,临床诊断,右上肢撕裂伤,气性坏疽。(表2) 采用单人纯氧舱(氧浓度99.2%),舱压为0.15MPa,治疗70min时,见病人表情淡薄,大汗淋漓,问话不能回答,处于嗜睡状态。当即诊断为氧中毒先兆,立即采取减压。减压开始,病人双手狠抓颈部,面部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呈强直性角弓反张,全身痉挛性抽搐。用2.5min减压完毕。在常压下,病人表现仍如前。两肺满布干、湿性罗音。当即肌注山梗茶素3mg,经吸痰等处理后3min抽搐渐停,5min神志恢复。检查:极度软弱嗜睡,面色苍白,盗汗,头昏,心率146次/min,两肺罗音消失,尿失禁,次日除乏力外,无任何阳性体征。第3天进行脑电图检查发现:基本频率为5~10周/秒a波,波幅低,二侧对称,调幅差,视反应存在,有多量低幅快波夹入各导联。描记中各导联均可见到多量20~70微伏左右4~6周/秒θ波呈短至长程出现,有的为散在出现,并可见到极少量δ波。深呼吸时慢波增多。结论:脑电图中度异常。

  • 套细胞淋巴瘤同时累及肾脏和骨髓一例

    作者:郭良;李晓春

    患者男,73岁,因“纳差1年,双下肢水肿伴泡沫尿3天”主诉急诊入院。1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胃纳减退,食后易打嗝、恶心、呕吐,予胃肠动力药及消化酶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 3天发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伴尿中泡沫增多,无血尿。入院时患者体温36.7℃,血压140/88 mmHg (1 mmHg =0.133 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脏闻及早搏3次/min,无明显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化验结果:白细胞计数21.71×109 L -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4.0%,淋巴细胞百分比61.0%。红细胞沉降率67mm/h。尿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11.15 g。总蛋白49 g/L,白蛋白22 g/L,球蛋白27 g/L,白球比值0.8。尿素17.3 mmol/L,肌酐417μmol/L。肾活检病理结果:送检肾穿刺组织中找到肾小球结构21个,其中2个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可见到微血栓,部分肾小球系膜间质增生,特染结果示基底膜无明显增厚,肾小球内细胞数轻度增多,球囊壁上皮细胞不增生,肾小球轻度变性,个别肾小管内可见到细胞及蛋白管型,间质内散在少数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肾血管未见特殊病变。镜下肾组织中可见灶性分布以及散在分布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小淋巴细胞为 B 淋巴细胞,CyclinD1呈阳性反应,考虑套细胞淋巴瘤累及肾脏。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占59%,可见较多小淋巴细胞及少量幼淋巴细胞,提示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可能。免疫组化显示:小淋巴细胞为 B 淋巴细胞, CyclinD1呈阳性反应,符合套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后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Ⅳ期 A 组,PS 2分,M-IPI 8分。治疗上考虑到患者病灶广泛累及,肿瘤预计对化疗不敏感;且已经存在肾脏功能不全,故对化疗耐受性有限,风险较大,在向患者家属说明清楚后,采用改善肾脏功能的对症治疗11 d 后患者主动要求出院。

  • 下呼吸道黏膜角化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一例

    作者:杨伟强;姚晨玲;童朝阳;陈斌

    患者,男性,67岁,农民工,无粉尘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慢性刺激性咳嗽、咳痰史一年余,伴进行性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病程中有反复发热.在当地医院考虑"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癌待排",予抗感染及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解痉平喘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体征:呼吸较促,吸气相可见三凹征,胸骨上窝可及鼾音;两肺可及哮鸣音和湿啰音.辅助检查:白细胞17.07×109 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2%;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2L/min):pH 7.54,二氧化碳分压24 mm Hg(1 mm Hg=0.133 kPa),氧分压79 mm Hg;胸部CT示双肺炎症;CT气管三维重建示气管壁稍增厚,肺功能示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支气管舒张实验阴性;喉镜未见异常.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房转移瘤1例

    作者:董建红;王彩荣

    患者男,60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喘憋20 d,胸片提示右肺大片状阴影,考虑肺炎入院.体格检查:心界无扩大,心率110次/min,窦性心律,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少量湿哕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2%,C-反应蛋白66 mg/L.红细胞计数4.2×1012/L,血红蛋白109 g/L.

  •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l例

    作者:韦永光;余毅;陈今;孙淑清;王琰;林曰勇;何明恩

    1病历摘要
      1.1病史
      患者男性,44岁,以“维持性血液透析2年,畏冷、发热2周”为主诉于2015年01月15日入住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患者于2003年因患“尿毒症”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给予规范免疫抑制治疗,门诊随访病情平稳。2010年始,患者血肌酐逐渐上升,门诊给予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效果不佳,2013年2月就诊我院门诊。复查血肌酐(Scr)990μmol/L,尿量明显减少,因外周血管条件差,不宜行动静脉内瘘术,遂予右颈内静脉留置皮下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在外院门诊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一般情况尚可。2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反复出现畏冷、寒战、发热,体温高达39℃,伴恶心、乏力、纳差,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等,外院间断予“头孢类”抗感染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3天前就诊某医院门诊,考虑“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予左氧氟沙星经导管静滴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左氧氟沙星+肝素混合液封管,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转诊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3.7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86.34%,C反应蛋白(CRP)97.8mg/L,考虑感染控制效果差,住院治疗。既往无心脏病等病史,4年前曾行心脏彩超无明显异常。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 降钙素原对肺炎病情判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诗杰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肺炎病情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10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标准分为CURB-65评分(意识障碍、血尿素氮、呼吸频率、血压和年龄评分)0~1分、2分与3分以上组,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组,单叶肺炎与多叶肺炎组,测定血白细胞(WBC)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CT水平,比较各组间水平差异.结果 WBC在CURB-65评分0~1分与3分以上组间、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组间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sCRP在CURB-65评分0~1分与2分组间、CURB-65评分0~1分与3分以上组间、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组间、单叶肺炎与多叶肺炎组间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在CURB-65评分各组间、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组间、单叶肺炎与多叶肺炎组间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RB-65评分高、重症肺炎和多叶肺炎患者的PCT水平较高.结论 检测PCT水平有助于判断肺炎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及病灶范围.

  • 系统性红斑狼疮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宋春莉;李莹;刁鸿英;刘建根;蔡丹;李倩;杨雁鹏

    患者女,30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5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h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呈持续性,休息后不能自行缓解,向左侧肩部放散,伴大汗,并呕吐胃内容物1次。既往:关节痛病史3年,无畸形及活动障碍,未正规诊治;脱发病史2年;近2年月经不规律。入院查体:T 36.0℃, P 9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 Hg。口腔有两处溃疡,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正常,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略弱,未闻及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10.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红细胞3.56×1012/L,血红蛋白128 g/L,血小板156×109/L;尿常规:蛋白(++),白细胞(+)。心肌酶:CK 786 U/L、CK-MB 74 U/L、LDH 328 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306 U/L,肌钙蛋白2.7 ng/dl;总胆固醇5.52 mmol/L,甘油三酯1.50 mmol/L;红细胞沉降率90 mm/1 h。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不偏,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超声信息动态:各房室大小正常,室壁运动欠协调。各瓣膜无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58%。入院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泵功能Ⅰ级、血脂异常血症。入院后给予吸氧、抗凝、改善循环、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对症支持治疗。冠状动脉造影:见左冠状动脉走形及血流正常,右冠状动脉中段闭塞,行PCI:对右冠行介入治疗,手术过程顺利,结果满意。PCI后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左偏,Ⅱ、Ⅲ、AVF导联抬高的ST-T明显回落。PCI后患者胸痛消失,亦无其他不适表现,生命指标正常。分析患者病情:其为年轻女性,无冠心病家族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但其有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痛、月经异常病史,目前有急性血栓形成要高度警惕存在结缔组织疾病等可能,遂行相关检查。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检查结果回报:抗核抗体( ANA )187 U/ml、抗双链DNA ( dsDNA )抗体156.0 IU/ml、抗Sm抗体(+)、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G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M抗体(+);类风湿因子200 IU/ml;补体C359.70 mg/dl。补充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同时待除外狼疮性肾炎,待病情允许后行肾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在急性心梗PCI后常规系统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泼尼松)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随访:2个月后复查。患者无急性血栓再次形成表现。未见激素不良反应。关节疼痛症状较前减轻,脱发表现明显减少,月经恢复正常。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沉降率35 mm/1 h,抗核抗体(ANA)125 U/ml、抗双链DNA(dsDNA)抗体118.0 IU/ml、抗Sm抗体(+)、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G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M抗体(+);补体C3、C4正常。目前仍在随访中。

  • 头孢吡肟致凝血功能异常一例

    作者:刘冬梅;刘彦;王翠英

    患者女,84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1 d入院.患者1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9.9 ℃,伴畏寒、寒战,咳嗽、咳痰,为白痰,可咳出;伴轻度胸闷、心悸,无其他伴随症状,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WBC) 19.6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85%,血红蛋白(HGB)104 g/L,血小板总数(PLT) 181×109/L;胸部X线片示:双肺间质性改变,右肺感染可能性大;给予头孢曲松抗感染、祛痰清热等治疗,体温可降至37.3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转氨酶升高一例

    作者:耿守孟;王少春;贺东勇;尹磊;张晓英;徐海沧;宫兴基

    患者男,76岁,因停止肛门排气、排便3 d,加重伴腹胀4 h于2010年1月17日入我院普外科。查体:P 102次/min,BP 84/45 mm Hg,双肺呼吸音清,腹强直呈板状,压痛、反跳痛阳性,拟诊为“休克、急腹症”。抗休克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乙状结肠穿孔,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乙状结肠造瘘术。1月20日因呼吸急促、大汗,血氧饱和度低转入ICU科。入科后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7.5℃,呼吸28次/min,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左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紧急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插管时声门处可见痰阻,开放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6%~100%。查血常规:WBC 15.8×109/L,NE%97.0%,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正常,白蛋白32.9 g/L,心肌酶、肾功能正常,动脉血气示:pH 7.35,PCO229 mm Hg,PO256 mm Hg,床头胸片见双肺多发斑片状影。诊断为:肺部感染、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给予抗感染(美罗培南)、化痰(氨溴索)、平喘(多索茶碱)、改善循环(参芪扶正)等治疗。次日发现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行头部MR检查提示右侧巨大听神经瘤,为加强痰液引流、防止气管插管相关性肺炎于1月27日行气管切开术并停止机械通气。1月30日痰培养结果提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根据药敏结果停用美罗培南,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3.0 g/d,q6 h)继续治疗,2月19日因转氨酶骤升停用舒普深并加用保肝药物,转氨酶逐渐下降于3月3日基本降至正常。3月4日患者再次出现痰量增多,为黄色黏稠痰,体温高达39℃,查血常规 WBC 14.6×109/L, NE%89.0%,行肺部CT见双下肺片状影合并少量胸腔积液,考虑患者感染加重并行痰培养检查。3月7日痰培养结果回报鲍曼不动杆菌阳性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再次应用舒普深(舒普深3.0 g/d,q6 h),同时联合应用肝水解肽、复方甘草酸苷、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更换药物后患者转氨酶升高幅度较前有所下降,痰量逐渐减少,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逐渐下降,反复体检胸片提示斑片状影逐渐吸收。3月12日舒普深减量(舒普深3.0 g/d,q12 h),并于3月16日停用舒普深,舒普深减量及停用后患者转氨酶逐渐下降,4月1日患者基本康复、出院。

  • 胎盘植入并发医源性子宫穿孔一例

    作者:王灵芝;王渠源;卢雪红;田庚

    患者女,34岁,孕2产1,因孕31+5周引产分娩后3 h,胎盘未娩出于2013年1月20日入院。该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6月12日,患者8 d前出现胎膜早破,在家自行观察2 d,于1月16日在某医院行利凡诺引产术,于1月20日阴道分娩一男性死婴,30 min后胎盘仍未娩出,经静滴缩宫素及手取胎盘仍未娩出,阴道流血少许,考虑胎盘黏连待排除胎盘植入,继续给予缩宫素静点,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4/70 mm 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专科检查:子宫底平脐,收缩良好,无压痛,阴道流血少量。超声提示:子宫前位,15.8 cm ×10.4 cm ×10.0 cm,宫腔偏右侧见11.9 cm ×8.4 cm不均质稍强回声,子宫肌层薄处0.3 cm,CDFI:未见异常。初步诊断:2胎1产不全流产,胎盘残留。入院后给予促进子宫收缩,口服米非司酮,预防感染等治疗,1月23日20时左右患者出现阴道流血,多于平素月经量,值班医生给予缩宫素静点,钳取出少量胎盘组织,阴道流血停止。于1月24日9时再次行钳取胎盘术,钳取出少量胎盘、胎膜组织,考虑患者为胎盘黏连严重或胎盘植入,继续对症治疗。于1月24日下午出现发热,高达39.5℃。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42.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6.4%,红细胞计数3.15×1012/L,血红蛋白含量102 g/L,血小板计数144.0×109/L。考虑胎盘残留引起感染,给予拜复乐抗感染治疗。为尽快控制感染于1月28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再次行钳取胎盘术,术中发现胎盘取出困难,钳出少量胎盘组织,并送病理。术后患者体温一直维持在39℃左右,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子宫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20.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6%,红细胞计数1.94×1012/L,血红蛋白含量61 g/L,红细胞压积18.1%,血小板计数197.0×109/L。患者血常规较高,考虑感染导致。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考虑钳刮术中出血所致,给予输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经全科医生讨论,行MRI检查示:(1)宫腔内占位性病变;(2)盆腔积液。妇产科超声示:宫腔内见胎盘组织,不除外胎盘植入,子宫后壁可见一6 cm ×5 cm低回声区,不除外子宫穿孔,于1月31日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进入腹腔,见腹腔内有暗红色血及血块约300 ml,有臭味,子宫后壁近下段见约5.5 cm ×5 cm的子宫穿孔,穿孔处有暗红色血块附着,将子宫挽出腹腔,清除血块后取子宫后壁长约6 cm纵切口,进入宫腔见:残留胎盘组织占据宫腔,与子宫肌层致密结合,界线不清,分离困难。术中诊断:胎盘植入,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切除子宫送病理检查,术中输红细胞悬液4单位,血浆400 ml。术后病理回报:子宫肌壁内见胎盘组织,绒毛有退化变性及坏死,并见多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符合胎盘植入。血培养加药敏培养结果显示:粪肠球菌,术后给予拜复乐抗感染,纠正贫血、补液等治疗,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腹部切口愈合良好,术后第6天痊愈出院。

  • 腹膜后、肾周脓肿误诊为消化道穿孔一例

    作者:刘泽锋;于金海;何亮;所剑

    患者女,57岁,入院前2h进食后出现突发性腹痛,疼痛位于剑突下,呈持续性剧痛,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腹部X线检查回报:左侧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肠腔内气体不多,未见液气平面.急诊科以"消化道穿孔"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10次/min,血压85/53 mm Hg,既往:自述患布氏杆菌病3年.入院后急检血常规回报:白细胞19.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9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57×109/L.尿常规回报:白细胞计数5203.30/μl,白细胞936.6/HPF,上皮细胞计数153.50/μl,上皮细胞27.60/HPF.初步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在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打开腹膜后见大量白色黏稠、脓性液体渗出,吸引器吸出腹腔内液体,探查肝胆、脾脏未见异常,胃十二指肠前壁无异常,小肠及结肠表面未探及异常,打开胃结肠韧带,发现胃后壁无明显异常.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诱发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作者:刘永利;刘斌;宋春莉;张基昌

    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4年,活动后胸闷、气短1年,加重7 d于2012年5月29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心前区疼痛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我院于右冠状动脉内行支架置入术( PCI术),术后规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心前区疼痛症状消失。1年前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诊断为“心功能不全”。7d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白色痰,并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再次入院。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功能不全”。既往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结核病史。查体:双肺可闻及少许哮鸣音,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0次/min,节律规整,心音钝,可闻及S4,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入院后查心电图:窦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左心室肥厚, V5、V6导联ST段下移0.1 mV,T波双向,肢体导联低电压。血常规:白细胞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3%,血小板107×109/L。 BNP:2380 pg/ml。治疗上给予抗血小板、预防心室重塑、纠正心力衰竭等治疗,心功能明显改善。

  • 肺淀粉样变病一例

    作者:赵慧;肖莉;沈洋;杜妍;张罡

    患者,33岁,以“胸痛胸闷13 d”为主诉。患者于2012年7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上胸部刺痛,无肩背部放散,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诊断:左肺占位可能性大。予奥硝唑抗炎,胸痛症状缓解后出现胸闷,伴大汗,于当地医院治疗10 d后,未见明显好转。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患者病来偶有咳嗽无痰,无发热,无头晕,无口腔溃疡,无咯血,无呼吸困难,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关节疼痛,精神可,饮食睡眠可,二便基本正常。既往体健,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吸烟史20年,20支/d,偶尔饮酒,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病史。查体:T 36.3℃,P 65次/min,BP 130/80 mm Hg,R 18次/min。周身未见皮疹及出血点,皮肤、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球结膜无水肿,口唇无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颈静脉无怒张,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未及异常,腹平坦,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BG:白细胞5.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7.0%;红细胞4.7×1012/L;血红蛋白146 g/L;血小板217×109/L;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87 U/L;谷草转氨酶
      31 U/L;肌酐62.2μmol/L;结核抗体: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1∶160;便常规、尿常规、凝血五项、肺癌系列均在正常范围内。影像学检查:胸部CT:左肺上叶远端狭窄、截断(图1),为明确诊断予患者分别于2012年8月10日、2012年8月15日行支气管镜下肺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图2,3),纤维镜诊断:左肺上叶气管闭塞,黏膜异常改变(2012年8月8日),左肺占位性病变(2012年8月15日)(图4,5)。

  •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合并青光眼一例

    作者:李春敬;左琳琳;陈晖

    患者男,35岁,主因发热头痛12 h于2011年2月8 日 20:20入院.患者12 h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伴头痛,体温高40℃左右,偶有恶心未吐,于当地诊所给予肌注退热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一次,体温可降至38℃左右,而后复升,头痛加重伴肌肉酸痛乏力,遂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化验血常规WBC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2%,淋巴细胞百分比3.4%.

  • CT诊断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气肿性膀胱炎一例

    作者:张波;田为中;窦小峰;卜新华

    患者女,81岁,因阵发性腹痛3 d入院,入院时患者无尿频、尿急及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6%;尿常规:尿隐血(+),尿红细胞12~16/HP,尿白细胞25~30/HP,尿葡萄糖(-);血糖:4.6 mmol/L。患者患脑梗死10余年,长期卧床,且多器官功能衰竭。影像学检查:CT定位像示盆腔内膀胱影明显增大,周围见透亮气体影环绕,边缘不整齐,呈气抱球样改变(图1);CT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示膀胱内宽大气液平面,膀胱壁增厚,内外缘毛糙,内缘见多发小溃疡,呈锯齿状,膀胱壁内见多发泡状气体影,连成串珠状(图2~4);CT 增强扫描清晰分辨出气体位于膀胱壁内,膀胱周围组织结构显示更清晰(图5)。结合临床病史及CT检查,该患者诊断为气肿性膀胱炎。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运用

    作者:李建柱;周琛;王剑飞

    目的 探究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体内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明确上述指标对合并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3/2016-05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合并细菌感染将入组患者分为感染组(n=47)和未感染组(n=36),统计感染组患者控制感染前血清降钙素原(pre-infection serum procalcitonin,PCT)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rophil percentage,N%)、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IgM、IgG等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统计显示,感染组患者平均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99 ng/mL±1.48 ng/mL vs0.11 ng/mL±0.05 ng/mL(P<0.05),且感染组患者超半数血清PCT水平≥2 ng/mL;纳入N%、WBC及IgM、IgG等炎性指标的统计发现,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范围,且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分别为84.52%±11.87% vs 56.04%±8.15%、8.44×109/L±3.05×109/L vs 3.10×109/L±1.29×109/L、7.33 g/L±2.82 g/L vs 3.18 g/L±1.03 g/L、32.18 g/L±8.61 g/L vs 18.09 g/L±6.14 g/L(均P<0.05);分析不同类型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N%、WBC及IgM、IgG水平等炎性指标水平发现,上述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N%、WB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血清PCT水平对反应患者机体炎性水平具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血清PCT、N%及WBC对合并感染患者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28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