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Vater壶腹病变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对Vater壶腹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1例病理证实Vater壶腹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 本组21例患者中,壶腹部软组织密度影占71.4%(15/21);胆总管扩张占90.5%(19/21),平均直径(1.59±0.50) cm;胰管扩张占76.2%(16/21),平均直径(0.61±0.37) cm;出现双管征占66.7% (14/21).病变来源于壶腹、十二指肠、胆管分别为13例、6例、2例.十二指肠来源者壶腹部见软组织密度影显示率83.3% (5/6);壶腹来源病变胆总管扩张、胰管扩张程度高于十二指肠来源病变.结论 MSCT对壶腹部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可提供一定依据,对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Vater壶腹 Vater壶腹周围癌 多层螺旋CT -
胆总管浸润对Vater壶腹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胆总管浸润对Vater壶腹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存活的102例Vater壶腹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比较胆总管浸润和无浸润之间的差异.结果 T1期9例(8.8%),T2期40例(39.2%),T13期25例(24.5%),T4期28例(27.5%);NO 76例(74.5%),N1 26例(25.5%).TNM分期Ⅰ期42例(41.2%),Ⅱ期32例(31.3%),Ⅲ期27例(26.5%),Ⅳ期1例(1.0%).胆总管浸润26例(25.5%),无胆总管浸润76例(74.5%).胆总管浸润组出现胰腺浸润22例(84.6%),无胆总管浸润组为26例(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8,P<0.001).全组有25例(24.5%)出现复发转移,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为20(2~93)个月.无胆总管浸润组患者的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显著优于胆总管浸润组.结论 胆总管浸润的Vater壶腹癌患者易出现胰腺浸润,无复发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显著下降,患者术后应该接受综合治疗.
-
壶腹周围肿瘤染色体9p21区域缺失的精确制图
目的进一步限定壶腹周围肿瘤染色体9p21区域缺失范围。方法选择染色体9p21区域5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法,检测35例壶腹周围肿瘤组织及其外周血杂合性丢失(LOH)状况。结果 50%(4/8)胰腺癌有至少一个微卫星位点的LOH,其中D9S974(37.5%)和D9S942(28.6%)丢失频率较高,并且有连续性丢失现象。62.5%(5/8)壶腹癌在部分或全部位点出现LOH,其中D9S942(42.9%)丢失频率高,其次为IFNA(37.5%)和D9S171(37.5%)。14.2%(1/7)胰岛素瘤有一个位点LOH。结论壶腹周围肿瘤染色体9p21小共同缺失区位于D9S974和D9S942位点之间,距离小于15kb,其中可能存在一个新的涉及该肿瘤发生的相关抑癌基因。
-
肝胰壶腹黏膜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正常胎儿、婴儿、成人胰胆管末端的生长发育和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选62例无消化道畸形胎20wk至生后1mo内的婴儿尸体,10例成人的肝胆胰十二指肠段.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肝胰(Vater)壶腹内部结构.通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肝胰(Vater)壶腹的内部结构.结果:Vater壶腹管壁增厚,由环行肌和黏液腺组成,管腔突然变窄,管腔内充满黏膜瓣,胎儿为锯齿状,矢形突起,彼此重叠,成人为环形叶状瓣,近乳头部明显,胰胆管末端为锯齿状瓣,由结缔组织和丰富毛细血管丛组成.结论:肝胰(Vater)壶腹的结构特点,有抗反流的作用,其随生长发育功能不断完善.
-
胆道外科手术中Oddi括约肌保护的共识与争议
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是机体内一个复杂而精细调节的结构,它是由围绕于胆总管末段、胰管末段及胆胰管汇合Vater壶腹的三部分肌束组成。近年来,随着对Oddi括约肌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认识到Oddi括约肌在维护胆道系统与胰管系统的正常压力、胆汁与胰液的流体力学、胆道与胰管系统的无菌状态以及阻止十二指肠液反流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其结构与功能的受损或被废弃可导致一系列胆胰疾病的发生。因此,当代胆道外科医生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Oddi括约肌的重要性。
-
螺旋CT在壶腹部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壶腹部癌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994~2004年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的24例壶腹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降部腔内软组织肿块、胆总管腔"截断征"及肝内胆管中高度扩张,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双管征"是壶腹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本组诊断准确率83.3%.结论螺旋CT诊断壶腹部癌是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
局部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部肿瘤临床体会
目的 评价局部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部肿瘤的效果.方法 对1995年1月~2006年10月行局部切除治疗的19例Vater壶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无手术及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3/19).3例良性肿瘤已分别存活3年、6年和8年.16例恶性肿瘤中,1年生存率为87.5%(14/16);3年和5年生存率现已达50.0%(8/16),25%(4/16),其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局部切除手术符合胆汁引流的生理状态.创伤相对小,恢复快,手术合并症及病死率也较低,因早期较小的肿瘤以及良性肿瘤局部恶变而肿瘤被完整切除,患者得到较长生存时间或得以治愈.
-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术后Vater壶腹嵌顿性残石
总结我院1998~2000年收治31例胆道术后胆管残石病例,其中3例Vater壶腹嵌顿性残留结石,由于结石紧固包嵌,胆道镜下取石网难于通过套取,为避免再次手术,我们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技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跨Vater壶腹放置胆道支架的近期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跨Vater壶腹放置胆道支架的近期安全性.方法 选择84例接受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按照支架植入方式不同分为A、B2组.A组37例为跨壶腹放置,B组47例为非跨壶腹放置,分别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总胆红素及白细胞变化情况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总胆红素及白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2周总胆红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白细胞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胰腺炎发生率及胆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12例(32.4%)患者出现发热伴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B组患者中5例(10.6%)出现发热伴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跨Vater壶腹放置胆道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支架植入方式,对累及壶腹部的肿瘤患者可以考虑常规选用.
-
壶腹部梗阻对胆源性胰腺炎病变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壶腹部结石梗阻时间长短对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从手术探查胰腺损害分级来看,结石梗阻组和梗阻解除组重度胰腺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0.0%和7.3%(P<0.01);在梗阻组,胰腺重度病变的发生率与梗阻时间直接相关,当梗阻超过48h,重度损害(81.8%)明显高于梗阻解除组(7.3%)(P<0.001).结论壶腹部结石梗阻时间是决定胰腺损害严重程度的一个主要因素;胆源性胰腺炎发作后第1d保守治疗较安全,但如第2 d梗阻仍未解决,则考虑紧急手术.
-
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应用解剖(40例尸检报告及文献分析)
目的 研究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解剖结构.方法 解剖40具正常成人尸体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结构,检索1980年以来中国人尸体解剖的报道结果,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夹角是(17.72±1.59)°(95%CI,17.22~18.23),汇合段长度(8.42±1.36)mm(95%CI,7.99~8.86),并行长度(12.5±2.58)(95%CI,11.67~13.33),汇合处瓣膜长度(2.48±0.51)(95%CI,2.31~2.64).有9篇文献曾做部分研究,但结果差别甚大.结论 研究胆胰管汇合处的应用解剖,对减少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过程中胰管显影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胆总管 胰管 Vater壶腹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解剖 -
淋巴结转移数目是Vater壶腹癌术后显著的预后指标
目的 探讨Vater壶腹癌根治术后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的65例Vater壶腹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结果 65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1380枚.有33例患者发现116枚淋巴结转移,随访83个月,发现20例有1~3枚淋巴结转移者,中位生存49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43%;13例有4枚或4枚以上淋巴结转移者,术后23个月内全部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阳性淋巴结数目(P<0.01)和位置(P<0.01)是显著的预后指标.多因素分析发现,阳性淋巴结数目是独立的预后指标(P=0.007).结论 淋巴结转移数目是Vater壶腹癌患者根治手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
-
多层螺旋CT诊断壶腹部癌的价值
目的 探讨壶腹部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有完整CT资料,经手术或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活检病理证实的壶腹部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直接征象:35例中30例可见十二指肠降段,其中28例胆总管下段内软组织肿块可见“截断征”,2例呈“杯口征”.(2)间接征象:26例可见胆总管下段及胰管扩张呈“双管征”,胆囊扩大16例.(3)十二指肠近段扩张,肠管壁不规则增厚8例,胰头、钩突部侵犯11例,腹主动旁淋巴结增大6例,肝转移5例.(4) CT正确诊断30例,1例误诊为胰头癌;2例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2例误诊为壶腹部炎症包块.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壶腹部癌的肿块,鉴别胆道梗阻的部位及性质,根据CT征象中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能明确诊断壶腹部癌.
-
十二指肠乳头的CT检查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CT检查方法及正常CT表现,以期为壶腹部病变提供更多影像信息.方法 对135例非胰胆系疾病检查者行低张十二指肠充盈状态下多层螺旋CT平扫加强化扫描,计算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低张十二指肠充盈状态下正常十二指肠乳头显示良好者50例,检出率为37%,其95%置信区间为(28.86%,45.14%).十二指肠乳头层面十二指肠大径为(22.79±4.18)mm,十二指肠乳头以类圆形居多(52%,26/50),主要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中下1/3后内侧壁(100%,50/50),大径为(8.35±1.31)mm.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继续强化,平衡期强化程度减低,但仍高于平扫密度.结论 低张十二指肠充盈状态下正常壶腹部结构在多层螺旋CT上显示是可能的,对壶腹部病变的诊断将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