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恶性黑色素瘤是否还提倡做大面积放射治疗

    作者:顾仲义

    对贵刊的“八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放射治疗”(2000,9(1):66-67)一文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从该文的治疗方法及末尾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作者仍推崇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做大分割少分次放射治疗。对恶黑做大分割放射治疗确实曾一度非常风行,这主要是国外70~80年代一些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为大分割放射治疗提供了证据。这些临床结果的根本缺陷是肿瘤大小不均质,可比病例数少,均为转移性恶黑的姑息治疗,而且随访期又很短。后对较早提出大分割放射治疗的Overgard的资料严密检查后发现,做低分割者,总剂量太低。这种剂量对控制任何肿瘤均太低。放射治疗剂量低于50?Gy(2.5?Gy/次)的12例均失败。在剂量为55~60?Gy(2.5?Gy/次)的9例中,5例获完全缓解(CR)。该组多数患者的分次量为5?Gy,照射25?Gy左右者CR占2/5,40?Gy左右者占13/18,60?Gy左右者占3/6。因此说明大分割放射治疗也未建立明确的剂量效应。其实,就在70~80年代风行大分割放射治疗时,就有不少报道表明大分割放射治疗并无优点。鉴于这种争论,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于1983—1988年进行了RTOG 83-05前瞻性随机研究。对软组织、皮肤和淋巴结等恶黑病变准确测量病灶大小,分为<5?cm和≥5?cm两种,再随机分为两组。62例分次量为8?Gy,照射4次(第0、7、14、21d);64例分次量为2.5?Gy,照射20次(5次/周)。结果总有效率相似,分别为60%和58%;两组CR率和部分缓解率也均相似。说明大分割少分次放射治疗并无益处。该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恶黑并非是放射抗拒性肿瘤。恶黑放射治疗有效率近60%,而标准化疗方案有效率很少超过20%。值得注意的是大分割少分次放射治疗将引起较严重的晚期并发症,而且大分割放射治疗也未为啮齿动物恶黑在体或离体放射生物学研究资料所证实。RTOG的研究于1991年在国际放射肿瘤杂志发表,该杂志还专发了社论,结束语为不宜推荐恶黑做大分割放射治疗。文中还指出,放射生物学家必须认清人类恶黑放射分割敏感性问题不能通过临床实验来解决,因为临床资料太不均一。

  • 恶性黑色素瘤的放射生物学特点与放射治疗方案选择

    作者:唐启信

    阅读贵刊"八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放射治疗"(2000,9:66-67)与"对恶性黑色素瘤是否还提倡做大分割放射治疗"(2001,10:114)后体会如下. 恶性黑色素瘤(恶黑)是迄今使用大分割方案放射治疗较多的恶性肿瘤,这与过去曾经认为恶黑为放射抗拒性有关,但是近年来已经认为就总体上而言,恶黑的放射敏感性与相当一部分恶性肿瘤并无特殊差异.恶黑的放射生物学特点为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非常明显,其范围可能超过某些其他类型的癌肿,虽然其主要放射效应参数如D0、N、α/β、SF2等的平均值与大多数癌肿并无系统的差别.Rofstad离体研究10例恶黑患者原发瘤和1~3个远地转移灶的放射敏感性,以D0值为效应观察指标.结果第1组4例,原发瘤和转移灶均为放射抗拒性;第2组3例,原发瘤和转移灶均为放射敏感性;第3组3例,原发瘤放射敏感,转移瘤中的不敏感者为放射抗拒性(D0值分别为0.94、1.51?Gy,P<0.05).未发现转移瘤较原发瘤对放射敏感者.因此对恶黑患者躯体不同病灶的放射治疗方案应该个别化.Korabiowska等研究头颈部黑色素瘤DNA非整倍体所占的比例发现,非整倍体在普通痣中占8%,结构不良痣中占22%,面部黑色素瘤中占43%,口腔黑色素瘤中占65%,转移淋巴结中占40%,远地转移瘤中占66%.目前一般认同的意见是DNA二倍体放射敏感性较非整倍体者低,肿瘤细胞DNA倍数性对放射治疗效应和生存预后的影响不一致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恶黑在LQ模式剂量效应存活曲线的α/β比值范围很宽,视实验动物、方法和黑色素瘤的类型而定,为6~18?Gy.另有报道为2.5~15.0?Gy,以及其低值为0.57?Gy(95%可信限为-1.0~2.5?Gy)者.α/β比值小(≤5Gy)表明放射剂量效应存活曲线肩部宽,细胞系对放射性损伤的修复能力强,放射杀灭双击机制作用所占的比重较大,大分割放射有利于提高杀灭率,与MT模式细胞存活曲线外推值N值高的意义相仿.Rofstad(1986)复习文献中人体恶黑约40个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参数发现,在MT模式的外推值N≥10者有14/43例占32.6%,LQ模式的α/β比≤5?Gy者17/40例占42.5%. 综上所述可见:(1)恶黑具有很明显的放射敏感异质性,可存在于恶黑患者的不同个体之间和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灶之间.(2)针对恶黑明显的放射敏感异质性,放射治疗设计的个体化(病例差异)甚至个别化(病灶差异)就显得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3)目前对恶黑放射治疗较为普遍可接受的意见是对于具有先天的异常低α/β比值者、或是对皮肤和可以接近的粘膜表面恶黑使用电子束或X射线口腔筒照射者采用大分割剂量进行放射治疗是可以考虑的.否则,从晚期正常组织损害出发考虑,不宜采用大分割放射治疗.

  • 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

    作者:芦东徽;郝文胜;张羽;董超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伴有骨转移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于所收治的33例原发性肝癌伴有骨转移的患者,行6MV加速器大剂量分割治疗,剂量为30 Gy~50Gy,中位放射治疗量为40Gy,结合CT、X片或ECT片,针对骨破坏位置,以止痛为主要目的 .结果 肝癌伴骨转移经过大剂量放射治疗,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7%,放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48小时~10天,中位时间5.5天,个别患者放射治疗结束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 骨转移患者由于生存时间短,不适宜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内放射治疗,而常规放射治疗,因为止痛时间快,缓解疼痛率高,副作用小,对于生存期较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疗手段.

  • 早期乳腺癌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50例临床分析

    作者:楼建军;崔珍;何斌;殷红梅;沈学明;江浩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大分割放射治疗的毒性、美容效果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50例患者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实行大分割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量:42.50 Gy/16 F 3.2周,2.66 Gy/F,局部瘤床加量9.00 Gy/3 F,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及放射治疗后对急性及迟发性的毒性反应及美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中位数随访36个月,8例患者无急性反应(16%),发生Ⅰ级急性皮肤毒性反应33例(66%),Ⅱ级急性皮肤毒性反应9例(18%).发生Ⅰ级晚期皮肤毒性反应10例(20%),Ⅱ级晚期皮肤毒性反应1例(2%).主观和客观上判定放射治疗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4%和93%.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大分割放射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急性及晚期毒性反应可以接受.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甘雨虹;王小虎;田金徽;葛龙;刘锐锋;杨燕;张秋宁

    目的 系统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1989年至2015年5月)、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 (2015年1期),搜集关于大分割放疗与传统常规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5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6个RCT,包含8 2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分割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在肿瘤局部复发率[5年:RR=1.01,95%CI (0.73,1.40),P=0.94;10年:RR=1.04,95%CI (0.86,1.26),P=0.67]、全因死亡率[5年:RR=0.95,95%CI (0.85,1.08),P=0.45;10年:RR=0.97,95%CI (0.86,1.09),P=0.61]、乳房影像学外观改变率[RR=0.98,95%CI (0.91,1.05),P=0.56]、放疗后肺部纤维化发生率[5年:RR=1.07,95%CI (0.66,1.72),P=0.78;10年:RR=1.05,95%CI (0.62,1.77),P=0.86]、肋骨骨折发生率[5年:RR=1.00,95%CI (0.60,1.68),P=0.99;10年:RR=1.19,95%CI (0.70,2.00),P=0.52],以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5年:RR=0.88,95%CI (0.54,1.45),P=0.62;10年:RR=0.86,95%CI (0.54,1.37),P=0.53]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疗具有和传统常规放疗相同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但大分割放疗可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身体和经济负担,可作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有效选择.

  • 单次大剂量照射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作者:万晓莉;兰洁;陈永顺;薛建新;王立帅;宋海侠;邓磊;凌华;卢铀

    目的 研究同等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下,单次大剂量照射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构建Lewis肺癌C57小鼠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直径达4~6mm时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 Gy组)、单次大剂量组(12 Gy/1 f/1 d组)及常规照射组(22 Gy/11 f/15 d组),后两组BED值均为26.4 Gy.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于第1次照射后的第1、3、8、15、21 d处死荷瘤小鼠,收集肿瘤组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等实验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的乏氧、损伤及周期的变化.结果 两种剂量分割模式均可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单次大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更为明显(P<0.05).单次大剂量组首次照射后第3、8、15d乏氧细胞较常规照射组低(P<0.05),且其第1、3d磷酸化组蛋白(γ-H2AX)阳性肿瘤细胞数高于后者(P<0.05).两种剂量分割模式可使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且单次大剂量组G2/M期细胞增加更为明显(P<0.05).结论 同等BED不同分割模式下,单次大剂量放射治疗较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基于线性二次模型(LQ模型)的BED可能低估了大分割放疗的生物学效应.

  • 圣愈汤加味联合大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倪雪莉;黄锡英;冯活林

    目的:探讨圣愈汤加味联合大分割放射改善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将骨转移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综合治疗组[圣愈汤加味联合大分割放疗(3000 cGy/10次,1次/d,5次/周)]、大分割组、常规分割组,于4周后观察3组患者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综合治疗组、大分割组、常规分割组对骨转移癌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4.38%、82.14%、80.0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明显改善率、生活质量提高率方面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大分割组及常规分割组(P<0.05)。结论:圣愈汤加味联合大分割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肺癌图像引导下大分割放射治疗技术分析

    作者:艾克热木·木沙;杨波

    目的:对肺癌患者施以图像引导放射疗技术干预,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纳入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采取分割照射方式,照射7次.照射过程中利用容积CT对三维方向误差进行修复.结果:所纳入的患者18个病灶区域经过30d治疗后,利用CT持续复查,患者12个病灶完全缓解,5个病灶部分缓解,1个病灶并未呈现明显变化.讨论:图像引导放射技术护立体定向体架技术对肺癌患者进行分割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治疗时间缩短,控制并发症产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