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方法

    作者:唐丽洁;刘洪臣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以及各种内镜、影像学检查的普及,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真菌性上颌窦炎。真菌性上颌窦炎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由于鼻内镜的引入,其手术方式从经典的上颌窦根治术逐渐向微创的鼻内镜术发展。本文从不同手术的术式、适应证等方面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各手术方法进行比较。

  • 上颌窦与上颌窦炎手术历史回顾

    作者:王荣光

    一、谁是早介绍或描述上颌窦的人据文献报道,16世纪初意大利博洛尼亚的解剖学家和外科医师Berenger Del Carpi早指出鼻窦的存在.更准确的提到上颌窦的人是Gabriel Fallopius(1523~1562),他指出儿童没有鼻窦,直到成年之后鼻窦才发育成熟.

  • 隐匿性鼻窦综合征一例

    作者:赵小冬;王绪锐

    患者男,75岁.50年前因"左侧上颌窦炎"经柯陆进路行左上颌窦根治术及左侧上颌窦下鼻道造孔术.7年前因"左上双尖牙牙根囊肿"再次行左侧上颌窦根治手术,术中见左侧上颌窦下鼻道造孔已闭塞,重新开放.现因有时视物双影3年,加重3个月来诊.体检:左眼球内陷并下移,双侧眼球运动尚可,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6.Hertel突眼计测量右眼球突出度16 mm,左眼球突出度12 mm,眶距98 mm.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右眼压2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压24 mm Hg.

  • 干酪性上颌窦炎伴鼻息肉一例

    作者:孙磊;郭玲

    患者男,36岁,因左侧鼻塞、流涕、头痛1年就诊.间断左侧眼眶疼,曾有左眼视力下降,于某院就诊,诊断为"角膜炎",给予对症治疗,已治愈.就诊时已在外院作鼻窦CT检查,示左侧鼻腔与左侧上颌窦已融为一个大腔,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内侧壁已破坏,左侧鼻腔、上颌窦、筛窦、额窦均可见低密度影(图1).

  • 眼眶、副鼻窦结核瘤一例

    作者:孙时英;李晋;苏玉民

    患者周×,男,16岁,病案号0008297,因左眼部肿帐2月余,于1999年3月9日收住院,2月前发现左眼睑、鼻部皮肤潮红、肿胀和隐痛.在当地医院MRI报告:上颌窦炎,左眼眶骨膜下感染.

  • 上颌窦炎引起儿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一例

    作者:孙红;权重禄;刘志辉

    患儿,男,3岁.家长发现患儿突然发生"对眼"1周来诊.半月前曾患感冒,有流涕及咳嗽、无发烧.口服"消炎药"后好转.否认外伤及其它疾病史.既往健康.检查视力:不理解,电脑验光:右眼+0.18DS°-0.12×108°;左眼+0.50DS°-0.87DC×53°.

  • 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上颌窦黏膜变化的影响

    作者:任颂;庄广慧;孙江;赵海礁;潘亚萍

    目的 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上颌窦黏膜变化的影响,为慢性牙周炎引起的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经口腔颌面锥形束CT扫描诊断为慢性牙周炎伴上颌窦黏膜增厚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0.0±5.6)岁(26~55岁),检测并记录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进行牙周治疗,6个月后复查,记录患者各项牙周检查指标并进行口腔颌面锥形束CT扫描复查,通过锥形束CT自带软件对上颌窦黏膜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上颌窦黏膜厚度值和长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右侧与左侧上颌窦黏膜厚度值及长度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黏膜厚度值与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共58侧上颌窦黏膜出现增厚现象,其中轻度上颌窦黏膜增厚20侧,治疗后6个月黏膜厚度值[(1.1±0.6)mm]显著小于治疗前[(2.5±0.7) mrn] (P<0.05);中度上颌窦黏膜增厚30侧,治疗后6个月黏膜厚度值[(2.3±0.6) mm]显著小于治疗前[(5.8±0.5)mm](P<0.01);重度上颌窦黏膜增厚8侧,治疗后6个月黏膜厚度值[(4.2±0.4)mm]亦显著小于治疗前[(11.2±1.8) mm] (P<0.01).轻、中、重度上颌窦黏膜增厚者治疗后各项牙周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改善上颌窦黏膜增厚有积极意义.

  • 鼻中隔偏曲与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的临床观察与CT图像处理

    作者:杨东霖;王荣光

    目的通过临床和CT图像观察了解鼻中隔偏曲与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的关系,探讨鼻中隔偏曲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经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包括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浆液性囊肿、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56例,观察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随机抽取10例患者的鼻窦冠状位CT图像,按Uygur法计算钩突所在平面两侧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的横断面积(以坐标纸格数表示)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数,并与10例正常对照(鼻中隔正直、无鼻窦病变)进行比较.结果56例患者中,单侧慢性上颌窦炎25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9例,上颌窦浆液性囊肿5例,霉菌性上颌窦炎17例;病变位于鼻中隔偏曲鼻腔宽大侧35例(62.5%),狭窄侧21例(37.5%).10例鼻中隔偏曲伴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患者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的横断面积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数在鼻腔宽侧为48.8%,窄侧为44.1%,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正常对照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的横断面积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数为右侧40.1%,左侧39.8%,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使鼻腔宽大侧发生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的机会大于鼻腔狭窄侧;临床处理上颌窦炎性病变的同时应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鼻窦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断鼻中隔偏曲造成的代偿失调.

  • 上颌窦穿刺术常见并发症446例分析

    作者:崔志汉;刘晶;史向阳;胡艳

    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行上颌窦穿刺5 688例次,共发生各种并发症446例(7.8%).现就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分析如下.

  • 鼻腔内异物一例

    作者:高帆;李艳华

    患者男,11岁,间断鼻塞头痛3年.体检:右侧鼻腔内有较多干燥分泌物.清理时出血多,并触及较硬团块状物,疑有赘生物,行CT检查.CT示高密度、边缘清晰的钉形状物(图1).诊断:右侧鼻腔异物,双侧上颌窦炎,鼻炎.追问患儿,自述3年前家中装修时曾向鼻腔内塞入1枚金属钉.局麻下,用鼻内窥镜取出1个被包裹的黑色团块.冲洗后,暴露一枚铁钉,长约1.5~2.0 cm.清理鼻腔,用油纱条填塞右侧鼻腔.予抗生素加地塞米松静脉点滴治疗.鼻腔内连续3 d冲洗换药.1周后复诊.鼻腔通畅,无组织粘连.患者未诉鼻塞、头痛症状.1个月后再复诊,未见异常.随诊3个月无异常.

  • 真菌性上颌窦炎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莫云芳;史翠珍;肖爱萍

    目的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49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17例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早期的临床表现与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相似,但窦内病变为泥石样物,且有多量脓;鼻窦清创术加抗真菌药物治愈率83.3%.结论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早期以终病理诊断为依据,治疗以鼻窦清创术联合抗菌药物.

  • 鼻内镜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

    作者:魏庭文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 对我科4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径路进行鼻内镜手术.结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半年后复查上颌窦均无真菌和炎症.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径路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 三叉神经第Ⅱ支痛诊治分析

    作者:王建侣;苌建丽

    三叉神经痛属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全世界公认三叉神经痛为号称"天下第一痛病".在门诊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三叉神经痛给患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带来较大的痛苦,三叉神经痛发病缓慢、病程长,难治愈[1].

  • 莫西沙星口服致过敏性休克

    作者:彭婕;郑闻

    患者女,64岁.因在社区医院诊断为上颌窦炎.给予莫西沙星(拜复乐)0.4 g,口服治疗.患者回家自行服药0.4 g,3 h后出现全身搔痒,继而出现头晕、黑矇、神志不清而跌倒,并有大小便失禁.

  • 上颌窦三维立体形态与上颌窦炎关系的研究

    作者:傅敏生

    目的 分析上颌窦三维立体形态与上颌窦炎的关系.方法 方便选择福建龙岩第一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单侧上额窦炎与双侧上额窦炎患者各55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中接受检查的双侧上颌窦正常者55名,均利用螺旋CT检查鼻-鼻窦-头颅,并给予三维重建,观察各组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值,容积及气化系数.结果 正常组前后径(39.6±2.80)mm﹑上下径(37.9±2.70)mm﹑左右径(26.9±2.60)mm,均低于患者组前后径(42.9±2.70)mm﹑上下径(41.6±2.10)mm﹑左右径(30.2±2.80)mm,正常组气化系数(0.36±0.06),高于患者组气化系数(0.2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容积(15006.8±475.20)mm3,患者组容积(14969.7±768.90)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窦炎与上颌窦三维立体形态﹑气化系数之间的关系密切,与容积并无关联.

  • 探讨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方法

    作者:刘晖;刘晓宇;王丽琼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方法。方法在鼻内镜下行泪前隐窝入路进入上颌窦,清除上颌窦各壁及隐窝的菌斑,术毕于上颌窦自然口-中鼻道放置“T”型管,术后经“T”型管灌注抗真菌药物冲洗。结果42例患者上颌窦腔无真菌斑残留复发,下鼻甲形态良好,无面部麻木肿胀,无鼻泪管损伤。结论经鼻内镜鼻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既微创又有良好的视野清除菌斑,手术方法快捷,疗效确切。

  • 鼻内镜下不同开窗方式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国恩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不同开窗方式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以期为不同严重程度慢性上颌窦炎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确诊为单侧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根据Lund-Mackay CT评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颌窦Lund-Mackay CT评分=1分的27例患者分为A组(13例)和B组(14例),上颌窦Lund-Mackay CT评分=2分的33例患者分为C组(17例)和D组(16例).开窗方式的选择:A组和C组将上颌窦口扩大为<1.0cm;B组将上颌窦口扩大为1.5~2.0 cm;D组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即将上颌窦口扩大为<1.0cm,同时行下鼻道开窗1.5~2.0cm.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比较各组主观症状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与鼻内镜下Lund-Kennedy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A、B、C、D四组术前SNOT-20评分分别为(8.73±2.63)、(8.69±2.41)、(10.22±1.79)、(10.81±1.84)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3.07±1.32)、(2.79±1.47)、(4.33±1.56)、(2.27±0.98)分,四组术后6个月SNOT-20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术前与术后6个月SNOT-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术前SNOT-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鼻内镜下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术后Lund-Kennedy评分分别为(3.82±1.36)分和(2.57±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上颌窦炎病变较轻者(Lund-Mackay CT评分=1分),上颌窦口扩大为<1.0 cm即可.对于病变较严重者(Lund-Mackay CT评分=2分),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 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书华

    目的 探讨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52例诊断为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6例,A组患者行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行经下鼻道上颌窦造瘘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23/26)及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鼻塞的缓解率为100.0%(26/26),流脓涕缓解率为92.3% (24/26),涕中带血缓解率为84.6%(22/26),头痛缓解率为73.1%(19/26),B组患者鼻塞的缓解率为100.0%(26/26),流脓涕缓解率为88.5%(23/26),涕中带血缓解率为76.9%(20/26),头痛缓解率为65.4%(17/26).A组患者未有复发,B组患者有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分别为0及15.4%(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真菌性上颌窦炎37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乐

    目的: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7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37例主要临床症状有鼻塞、流清涕伴头痛,涕中带血并有腥臭味或排出带有腥臭味的豆腐渣样碎屑团块;CT表现为上颌窦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影,伴不同程度的积液并常伴有沙粒状、小条片状、团块状的钙化;病变组织为大小不等灰白色、灰黄色、灰绿色、黑褐色干酪样团块状物或泥沙样物,伴出血、坏死.本组采用柯-陆式手术,术后冲洗随访8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早期以终病理诊断为依据,治疗以鼻窦清创术联合抗菌药物为主.

  •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福宏;仇志强;陈小婉;席克虎;王有虎;侯赟

    目的 分析两种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54例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行经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后进行常规鼻内镜检查,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患者鼻塞、嗅觉障碍、鼻分泌物、面部疼痛等症状评分均下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与术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良好,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可显著提高疗效.

314 条记录 2/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