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兵种官兵脑震荡伤流行病学特点与致伤因素

    作者:肖兴义;许国珍;蔡宝仁;杨梅;李哲;胡向军;王德文

    目的:为了摸清不同兵种官兵训练所致的脑震荡发生率和致伤因素、特点,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驻某地区1999年5月~2002年5月全训步兵师、坦克旅、特种大队、武警、海军基地官兵13 594人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填表,诊断由调查军医结合住院记录认定.结果:5个兵种官兵脑震荡发生率为2.77%,其中武警为3.32%,特种兵3.28%,步兵3.20%,海军低,为1.50%(P<0.01);武警、特种兵、步兵致伤因素以倒功训练、400 m障碍跑为主,海军、坦克兵以碰撞伤为主;在377例脑震荡中,军龄<半年的官兵占60.74%.结论:军龄<半年的官兵是军事训练中脑震荡伤高发人群,脑震荡发生与训练科目、强度及环境有关.应采取科学施训,对入伍半年以内官兵进行倒功和400 m障碍跑训练应加强心理教育,适应环境场地,训练中要有辅助性保护措施,降低脑震荡发生率.

  • 脑震荡患者恢复期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

    作者:党同梅

    脑震荡是一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其大脑功能障碍是可逆的,脑震荡的各种症状经适当治疗后多于数日至数周消失,但在临床上确有部分脑震荡病人的症状难以完全恢复或不恢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心理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恢复期脑震荡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现报告如下.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脑震宁颗粒治疗脑外伤的机制分析

    作者:卢紫娟;刘海霞;李昆;秦正国;秦雪梅;杜冠华;朱平;李震宇

    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脑震宁颗粒主要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探讨其治疗脑外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依据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和CooLGeN数据库预测和筛选脑震宁颗粒主要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ClueGO插件对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借助生物信息学注释数据库(DAVID)对获取的靶点信息进行KEGG通路注释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 脑震宁颗粒的33个主要成分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MAPK1)、胱天蛋白酶-3(CASP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SK3B)等34个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提示脑震宁颗粒可作用于活性氧的生物合成、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生物过程,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MAPK通路、JAK/STAT、mTOR等信号转导通路;网络分析显示脑震宁颗粒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脑内硫化氢生成和纤溶酶原(PLG)活性、改善认知功能及脑外伤后抑郁等相关.结论 揭示了脑震宁颗粒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脑震宁颗粒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经颅三维多普勒技术评估脑震荡诊断与治愈标准

    作者:肖兴义;刘玉华;张援平

    目的探讨脑震荡经颅三维多普勒(3D-TCD)不同时期特点、参数,为诊断和判定治愈标准的评估提供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 方法 135例脑震荡患者分别于24小时内、3~7天、治疗终结采用3D-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vm)参数、频谱形态、特点,并与临床诊断和治愈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符合诊断101例,基本符合(临界值)12例,不符合22例(占16.2%); 临床判定治愈96例(71.1%),好转39例(28.9%),而3D-TCD判定符合治愈118例(87.4%); 结论 3D-TCD技术作为脑震荡诊断依据和治愈标准之一是可行的,也是评估判定预后客观的检测新技术.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彭瑞云;高亚兵;肖兴义;王德文;陈浩宇;吴小红;刘杰;胡文华;蔡宝仁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3、7、14及30日活杀取脑组织, 经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研究脑震荡发生、发展中TNFα和ICAM1的变化规律.结果: 砝码100 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收缩与扩张,脑组织淤血与水肿,神经元变性、凋亡与坏死.TNFα于伤后1日表达增强,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胞浆中,伤后3日达高峰,7日逐渐减少,14日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ICAM 1于伤后1日,见海马、大脑及小脑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明显增多;此外海马及大脑皮质神经元亦见阳性 ,于7日达高峰,14日后开始减少,30日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及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TNFα参与脑震荡发生时早期炎症反应、血管损伤及血脑脊液屏障功能的调节;ICAM1参与脑震荡发生时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神经细胞损害的过程.

  • bFGF和NGF基因在大鼠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彭瑞云;高亚兵;肖兴义;王德文;陈浩宇;吴小红;刘杰;胡文华;蔡宝仁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 d、3 d、7 d、14 d及30 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bFGF和NGF mRNA和蛋白在脑震荡中的变化规律.结果:100 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bFGF蛋白和mRNA于伤后1 d表达增强,3~7 d达高峰,14 d后开始减少,30 d仍高于正常水平.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NGF蛋白和mRNA于伤后1 d,损伤区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呈强阳性反应,表达明显增多,3~30 d持续呈强阳性至阳性,但随时间的推移,呈减少趋势.结论:bF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调节作用;NGF 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脑损伤和恢复的全过程,尤其在早期急性期起重要调节作用.

  • 脊髓震荡的诊治(附11例报告)

    作者:张伟;赵继宗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后脊髓震荡(SCC)的诊治方法.方法报告脊髓震荡11例,对其致伤原因、受力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恢复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经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脊髓震荡是闭合性脊髓损伤后造成轻的原发性脊髓损伤,具有短暂性的脊髓功能障碍.正确诊治对于伤情的解释及预后的判断以及外伤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 天麻治疗脑震荡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城

    脑震荡是临床常见头外伤之一,多采取保守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伤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等后遗症,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中药天麻治疗脑震荡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 通窍活血汤治疗脑震荡后遗症

    作者:唐云志;金波;李军

    脑震荡后遗症是因外界暴力打击,或从高处坠下,或跌扑等使头部受伤、脑干网状结构功能降低,并影响脊髓功能,出现意识、肌张力、脑反射降低的综合征象.

  • 脑震荡患者恢复期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刘波;梁冶矢;栾文忠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脑震荡患者恢复期(伤后1个月)的心理状况.方法应用SCL-90自评量表,对已经确诊的,受伤时间1~2.7个月(平均1.18个月),智力正常,年龄在18岁以上的不同性别及不同文化程度的脑震荡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SCL-90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SCL-90问卷结果为312~66分,平均(153.80±50.33)分,阳性项目为(28.08±12.33)分.在所有测评项目中,阳性率较高的有10个症状,即头痛、自觉精力下降、头昏或摔倒、自觉脑子有问题、睡觉不深不稳、恶心或胃部不适、自觉身体有严重问题、害怕空旷场所或街道、感到苦闷和对事物不感兴趣.而不同性别及所受教育程度不同者之间,心理障碍的内容亦有所不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脑震荡尽管伤情不重,但在部分患者中仍可于一定时期内存在不良心理反应.应重视对这部分患者的各种治疗措施,以免症状迁延.

  • 硬脑膜外脓肿误诊为慢性硬脑膜外血肿一例报告

    作者:杨映黎;李奉国;许文平

    患者女,40岁.入院前4个月在劳动中被飞石击中右侧头部,伤后昏迷约10min,清醒后觉头痛,于当地医院就诊,头部X线检查未见颅骨骨折,未行头部CT检查,临床拟诊为脑震荡.经治疗(不详)后头痛症状改善.1周前,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及头痛等症状,经抗感染治疗上述症状减轻,为进一步治疗而于2004年11月20日入我院.

  • 兼病同治验案三则

    作者:江克明

    哮喘、久泻周××,女,55岁,无锡人.初诊12月10日.久病哮喘,九载有余,不论冬夏,经常复发,近几年来,入冬尤甚.34岁、36岁两次宫外孕手术史,51岁有脑震荡史.

  • 老人排便忌久蹲

    作者:虞永水

    老年人体力不佳,排便时间如果太长,往往会造成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加上便毕骤然起立,容易造成一时性脑缺氧,使人下肢麻木,头晕目眩,甚至晕厥倒地,导致骨折、脑震荡等.

  •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隅

    作者:展文国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当归、生地黄、赤芍药、桃仁、红花、川芎、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组成,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胸痛、头痛、夜寐不安、入暮潮热、呃逆干呕、急躁易怒,舌质黯红,舌边有瘀点,脉弦涩紧.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疾病收到较好疗效,举隅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震荡72例

    作者:范文东;章浩军;张碧莲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交通事故及其他意外事故的增多,脑外伤患者也随之增多,其中又以脑震荡患者居多.自2000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脑震荡患者急性期脑电图评价

    作者:杨润华

    目的 观察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脑震荡患者1周内脑电图变化.方法 收集35例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组)、35例不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脑震荡患者(对照组),分别比较2组1周内异常脑电图表现.结果 轻度异常脑电图焦虑抑郁组较对照组不易恢复;中度异常脑电图焦虑抑郁组和对照组1周内均不易恢复正常,但对照组好转率较焦虑抑郁组高;重度异常脑电图2组1周内均证实存在影像学异常.结论 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脑震荡患者和不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脑震荡患者脑电图在外伤后急性期有不同的演变规律.

  • 抢救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旭萍

    急性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颅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干损伤以及合并其它部位的复合外伤等),往往发病急重,病情多变,是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观察处理不当,可贻误生命.我院急诊科1993~1997年共抢救颅脑损伤(ACTT)540例,在抢救工作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回顾如下.

  • 脑电图对脑震荡预后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晓红;程华;孙玉珍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脑震荡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确诊脑震荡的患者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边缘脑电图3例,轻度异常脑电图42例,中度异常脑电图2例,异常率为54.7%.结论:脑电图应作为脑震荡必备检查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估病情,及时指导治疗和法学鉴定.

    关键词: 脑震荡 脑电图检查
  • 130例脑震荡患者 EEG、BEAM与CT检查对比分析

    作者:仝智伟;陈颜

    我们采用EEG、BEAM和CT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进行脑功能、脑形态学的检查,现对比分析如下.

  • 影响脑震荡预后的心理及相关因素

    作者:张惠

    脑震荡罹病后,普遍的心理应激反应,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女性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与脑震荡预后也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证实.兹将1998~2000年我院对55例脑震荡患者进行了临床症状评定、汉米顿抑郁量表[1]测定对照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356 条记录 5/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