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听障青少年性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疏导
性成熟是步入青春期显著的标志之一,听力障碍一般并不影响性欲或性活动的生理反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听障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了变化,他们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并随之产生了较清晰的性意识,表现出强烈的性情绪和性本能.
-
疼痛的性别差异
近年来疼痛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疼痛研究会分类学分会给其新的定义是:"一种不愉 快的感觉及情绪体验,与实际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组织损害有关或被描述为这种损害". 新定义认为疼痛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而不单纯是有害刺激引起的反应.现认为疼痛更多的 是一种多维体验,不仅有感觉成分,还与其他维度如认知、情绪和动机有关.由于社会角色 、认识力和情感因素的不同,使男性和女性疼痛感知及对疼痛的反应不同.目前关于疼痛的两性差异存在很多假说.
-
性腺疾病的辅助检查
雌激素和雄激素是导致两性差异的主要的激素,这些激素的分泌失调会导致两性畸形、青春发育提前(性早熟)、青春发育落后(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或青春不发育等疾病.在临床中,各种生理状态(如妊娠期间、月经周期)、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科疾病等,均会引起患者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波动,导致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困难增加.
-
2014《AHA和ASH女性卒中预防指南》解读
2014-02-06,Stroke在线发表了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制定的首部女性卒中预防指南(简称指南).指南通过文献荟萃分析,综述了女性独有(如生育方面的因素)或较男性更常见(包括先兆性偏头痛、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房颤动)的卒中危险因素.指南后提出建立一项专为女性设计的卒中风险评分以更准确反映女性一生的卒中风险程度并填补目前已有评分的空白.
-
糖尿病的性别差异
以往就知道各种动物模型的糖尿病病因与发病率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某些动物模型中糖尿病发病率雄性高于雌性,而另一些动物模型中则雌性发病率高于雄性,两性差异的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性别视角反思
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实施中存在的社会性别意识缺失现象及其导致的性别间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雌激素信号参与痛觉调制
与男性相比,女性通常经历着更多周期性的、剧烈并持久的疼痛.许多慢性疼痛疾病包括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肠易激综合征(IBS)、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慢性骨盆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如 TMJ)和偏头痛等对女性影响均大于男性[1].近年来,女性激素(主要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对痛觉敏感性的影响逐步受到关注[2].研究证实,雌激素在疼痛两性差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雌激素是一种女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和胎盘产生.肾上腺皮质也产生少量雌激素.天然雌激素有雌二醇(estradiol,E2)、雌三醇及雌酮,其中E2作用强.很多证据表明雌激素是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促进神经生长发育、可塑性、神经递质的合成乃至神经元的存活、髓鞘和轴突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基于 DTI 复杂网络的两性大脑差异性研究
为解释男女大脑差异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我们利用DTI复杂网络技术对男女两性大脑的差异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将44例健康志愿者分成男女两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志愿者进行扫描和数据采集,通过构建脑白质纤维结构网络,并结合图论知识和复杂网络特征度量参数,对男女大脑结构差异及其在功能上的体现进行分析。对两组志愿者的脑结构网络分析发现,男女两组志愿者均具有小世界属性。结构网络局部参数分析显示,男女在涉及语言、情感、运动、方向感等的脑区具有显著差异。男女两性大脑生理结构的差别确实会导致大脑在功能上出现差别,两性大脑在功能上的差别可认为是两性在负责相关功能的脑区所具有的差异所导致。
-
男人未必讨厌多话的女人
异性之间的沟通和同性之间的沟通,其实在原则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两性差异大,要多了解和多体谅的东西更多罢了.夫妻之间好沟通的三条原则:话题投机、方式舒服、时间匹配,总称TWT原则.话题投机与否(T)话不投机,半句多男人正在看新闻,而女人却要唠叨家里的琐事.话不投机,是很多男人抱怨女人话多的常见原因.
-
1995~1999年合浦县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尽快掌握我县梅毒的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合浦县1995~1999年梅毒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于合浦县卫生防疫站疫情档案中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登记册、法定传染病报表以及性病监测网中的各级医疗机构报告县皮防院的性病疫情资料。 2 结果 2.1梅毒发病情况1995~1999年全县累计梅毒病例数404例,各年发病情况见表1。其中男性204例,女性200例,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0.98。两性差异不显著。
-
当代大学生网络利用及网络伦理的性别差异分析
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利用及网络伦理影响的性别差异.方法 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原则,调查男生382名,女生644名;运用χ2分析和多重对应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网络利用及网络伦理方面的差别.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网络利用、网络成瘾症状、网络事件的态度评价、网络伦理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应根据大学生的两性差异,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网络伦理教育,以提高高校德育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