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鼓室成形术后并发Bell′s面瘫1例
患者男,31岁.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于2000年4月20日全麻下行右鼓室成形术.术中行乳突轮廓化,保留外耳道后壁,经面神经隐窝处理后鼓室病变.开放上鼓室取出部分腐蚀的砧骨,剪下槌骨头,磨制成高脚杯状成形听骨链,一端磨出臼穴,连接镫骨头,另一端磨出横沟,连接槌骨柄,完成听骨链成形术.经耳道后上壁掀起鼓环,处理紧张部边缘穿孔,探通咽鼓管,取颞肌筋膜完成鼓室成形术.乳突腔留置一枚引流管,手术进行顺利.术后第3日拔出乳突引流管,7日拆线,12日取出耳道填塞物.术后听力比术前明显提高,无任何并发症,术后15日一期愈合出院.出院后第7日,病人乘骑摩托车觉受风着凉,嗣后右面颈部麻木感,未介意.次日发现右眼闭合无力,口角牵向左侧,急返医院诊治.经门诊检查:右面部静态口眼歪斜,皱额不能,闭目不严,微笑口角明显牵向左侧,吹哨漏气.流泪试验阳性,舌前2/3味觉减退,镫骨肌声反射消失.耳后无红肿,乳突无压痛,耳道无渗出,鼓膜愈合良好.入院诊断:鼓室成形术后并发Bell's面瘫,但不除外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给予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7日后面瘫加重,经面神经电图测试,变性面神经百分数100%,决定行面神经探查术.手术探查.经前次手术刀口进入乳突腔,见充满新生肉芽组织.剥出肉芽组织,沿外耳道后壁探查面神经隐窝及上鼓室.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剥离肉芽组织,成形听骨连接尚好.检查各段面神经骨管,骨质完整均无暴露.用小尖钩挑开匙突处鼓室段薄薄的骨板,见面神经水肿膨出,用小骨钳撬除鼓室段面神经骨管.于颧根剪断外耳道皮肤,保留鼓-耳道皮瓣,去除外耳道后壁及上鼓室外侧壁,用金刚石钻头磨除面神经乳突段及膝部骨管,探查面神经无明显水肿.沿匙突向内上方磨开天盖骨质直至暴露膝状神经节,见神经节明显水肿、膨隆.沿膝状神经节向下用小镰刀斜行切开面神经鞘膜,行面神经减压.取一条颞肌筋膜片刮薄浸入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后展平,置于暴露的膝状神经节和面神经之上,滴2滴鲜血.取颞肌筋膜置于鼓膜下方,铺于上鼓室,将耳道皮瓣压覆筋膜之上.二瓣法耳甲腔成形,将骨肌筋膜瓣分别固定于上鼓室外侧壁缺损处与乳突腔下方,完成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
面神经炎3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30例面神经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减轻面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防止并发症.结果 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99.1%.结论 为防止面神经病变进展为完全变性,尽早治疗很重要,早期治疗的关键是提高局部血流,纠正微循环障碍,尽早恢复供血供氧,减少后遗症.
-
割治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6例临床分析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常见病因是茎乳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面神经水肿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较高,约占面神经麻痹的70%.治疗方法也颇多,如针灸、理疗等[1].我科在2006年1月~2008年5月采用割治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6例,现报道如下.
-
面瘫的针灸治疗
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的“面瘫”、“口眼啰斜”。金元时期,张子和提出:“口眼歪斜是经非窍”论,从发病部位上指出本病与中风病的不同,强调本病主要损伤手阳明经和足太阳经。《医林改错、口眼歪斜辨》中明确指出了本病病变部位在头面。现代医学对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骨质内的面神经管刚能容纳面神经,各种原因如受寒、着凉,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定致神经营养管收缩缺血,而毛细血管扩张,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压迫可引起本病。面神经早期病变为水肿,脱髓鞘,严重可有轴突变性。笔者就31年的临床经验,对针炙治疗面瘫作一综述。
-
耳源性面瘫的诊治
外伤、肿瘤、炎症和变性等病变影响面神经周围的结构时,都可能引起面神经麻痹。大多数面神经麻痹由颞骨内病变引起。面神经自小脑桥脑角进入内听道底后在颞骨岩部进入面神经管,形成迷路段,并经鼓室段与乳突段出颈乳孔。以前均在颞骨之骨管内,但在鼓室段的面神经骨管常有骨质缺损的裂隙存在,面神经可能直接在中耳黏膜下或暴露于中耳腔,此种情况Kelemen报告有50%~60%,Dietzel报告57%。因此,中耳疾病或中耳乳突术导致面神经损伤而发生面瘫的可能应引起重视,也即耳源性面瘫的常见原因。1 常见原因1.1 中耳乳突疾病:急性中耳炎早期和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多因血管舒缩神经受到刺激,使供应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缺血、缺氧或毒素作用发生面神经水肿所致。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引起者,多因胆脂瘤破坏面神经骨管,神经受到压迫或面神经因骨炎或肉芽组织的影响而致麻痹,时间渐久面神经可被侵蚀中断。
-
中西医结合针灸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浅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常见病证诊断疗效国际标准(1994)>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运用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加中药辨证治疗结合西药抗病毒、抗炎、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辨证治疗,7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包括临床症状,面肌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西医结合加针灸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
高压氧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75例疗效分析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 Bell 麻痹,是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额、鼓腮、蹙眉,患侧鼻唇沟变浅,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等。年发病率23/10万,男女发病率相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其病因未完全明了[1]。病理改变为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或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38例,其中75例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针治面神经麻痹应否配用激素探讨(附68例疗效分析)
-
针刺配合冰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8例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通常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的该侧面肌瘫痪,为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病因尚不清楚,风寒为本病常见的诱因.临床上急性期主要采用药物、物理治疗等方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面神经水肿,防止面神经的进一步损伤为主要目的.我院采用针刺配合冰刺激治疗68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
面神经炎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面神经炎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 以2013-01—2016-12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面神经电图和瞬目反射,并进行患侧与健侧比较.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House-Brackmann分级明显改善(P<0.05),面肌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患侧较健侧R1、R2、R2'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治疗前,患侧较健侧面神经电图潜伏期及瞬目反射R1、R2、R2'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面神经波幅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患侧面神经电图潜伏期及R1、R2、R2'波潜伏期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P<0.05),面神经波幅明显增大(P<0.05),且与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或许有助于面神经炎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并对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
-
中耳手术中面神经水肿处理的体会
中耳手术中面神经裸露和水肿的出现并不少见,这种情况下如何预防面瘫的发生,是中耳手术中值得研究和总结的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开放式中耳乳突手术中42例面神经骨管缺失并面神经水肿患者,术中对水肿的面神经进行不同处理,观察不同方法对术后面瘫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针刺与超短波等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3例
我们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53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结果显示,面瘫急性期采用超短波治疗,局部穴位磁疗贴按压,及面部轻度按摩,能减轻面神经水肿渗出的一系列反应,缩短急性期治疗时间,为恢复期的针刺治疗创造合适的时机,现报道如下.
-
电脑超声中频叠加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是小儿常见的周围神经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口角歪斜、流涎、鼻唇沟变浅及皱眉不能.病理改变以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不同程度变性为主.常采用药物、电针和热疗等方法综合治疗,但因小儿对治疗不合作,常不能取得满意疗效.而我科从1998年至2001年采用电脑超声中频叠加法治疗25例小儿周围性面神经炎,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