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黄连粉针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研究
本文对双黄连粉针与其它八种药物在两种输液中的澄明度、PH值、紫外图谱、微粒变化、溶血现象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双黄连粉针与青霉素等七种药物可以配伍使用,不宜与乳酸环丙沙星配伍使用.
-
双黄连粉针不良反应11例分析
通过分析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了解双黄连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提出应进一步规范其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临床使用时儿童和老年患者应注意控制剂量,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配伍禁忌.
-
双黄连粉针与仙人掌交替使用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与仙人掌交替使用在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2006~2009年采用双黄连粉针与仙人掌交替外敷为20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结果 治愈16例,显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双黄连粉针与仙人掌交替使用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高,有副作用小、疗效好、止痛迅速、病程短、后遗症少等特点,且经济适用,临床易于推广.
-
双黄连粉针加地塞米松治疗嵌顿痔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加地塞米松静滴迅速缓解嵌顿痔剧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顺应当今痔症治疗新理念;治疗目的的重在消除症状而非根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100例嵌顿痔患者作为研究对对象,分为治疗组(双黄连粉针加地塞米松)50例,对照组(双黄连粉针)50例.两组均配合自拟痔疮坐浴液局部熏洗,用药1-2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并量化评分比较.结果:对疼痛单项症状明显缓解,治疗组用药1.5-2 h疼痛开始缓解,用药后3-12 h疼痛完全缓解,疼痛积分下降率达100%,两组间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疼痛证候临床痊愈率为88%,对照组临床痊愈为32%,治疗组疼痛证候临床痊愈率效优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天数比较,治疗组用药1天占54%,对照组用药1天占2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加地塞米松能迅速缓解嵌顿痔的剧痛.双黄连粉针治疗嵌顿痔疗效确切,但其安全性末能完全保证,个别有药物不良反应.
-
高剂量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的药动学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
目的:明确双黄连粉针剂高剂量给药时有效成分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740 mg·kg-1静脉注射双黄连粉针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在血液、唾液中的浓度,采用Muhi97进行统计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0.63 h,AUC=62.40μg·h-1·mL-1,Vc=3.58 L,CL=4.03 L·h-1.绿原酸的唾液浓度范围为:(0.429.88)μg·mL-1.结论:双黄连粉针高剂量给药时绿原酸呈非线性药动学消除过程,在唾液中的分布浓度较低.
-
双黄连粉针与常见注射剂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双黄连粉针和9种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媒,考察双黄连粉针与9种注射剂在室温下配伍后外观、PH和微粒变化,并采用H PLC法考察配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变化.结果:双黄连粉针与头孢呋辛钠粉针配伍产生白色沉淀,含量下降;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颜色加深,PH略微升高,含量下降;与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含量下降.结论:双黄连粉针不宜与头孢呋辛钠粉针、碳酸氢钠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配伍,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
-
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探析注射用双黄连粉针中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含量,以葛根素为内标,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0 ~ 10 min,10% ~ 20%A;10 ~ 35 min,20% ~ 35% A;35 ~40 min,35%A;40 ~40.5 min,35%~10%A;40.5 ~ 55 min,10%A),绿原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和葛根素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8,328,277,249 nm.结果: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在0.2 ~20 mg·L-1、黄芩苷在2.0 ~3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13.6%,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样品的方法回收率在88.3%~109.3%,提取回收率均>80.8%.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8.406±1.175),(9.696±2.349),(145.35±22.02) mg·h·L-1;MRT0-1依次为(0.619±0.105),(0.634±0.115),(0.456±0.068) h;t1/2 z分别为(0.532±0.064),(0.732±0.357),(0.542±0.175)h;Vz分别为(0.384±0.050),(0.673±0.422),(0.324±0.072)L·kg-; CLz分另为(0.504±0.067),(0.634±0.150),(0.426±0.066)L·h-1·kg-1.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适用于大鼠血浆中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测定及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双黄连粉针治疗小儿肺炎50例临床观察
中医中药对治疗小儿肺炎有很好的效果,但传统汤剂由于服用困难,使其在儿科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中药剂型的改革在儿科中特别迫切.双黄连粉针的问世,作为抗感染的清热解毒剂能供静注是个突破性的贡献.我们用双黄连粉针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双黄连粉针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概况
应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药品内毒素,灵敏度高、方法简便,我国在1991年也将该法收入卫生部部颁标准.<中国药典>1995年版正式收载该法,2000年版又作了修订,并制定了细菌内毒素检查指导原则.
-
茵陈蒿汤联合双黄连粉针在母儿 ABO 血型不合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对茵陈蒿汤联合双黄连粉针在母儿 ABO 血型不合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12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研究组,分别予以茵陈蒿汤及其联合双黄连粉针进行治疗,治疗后就其疗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0.6%,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双黄连粉针在母儿 ABO 血型不合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儿泻停颗粒和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8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儿泻停颗粒联合双黄连粉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方法 选取从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住院的小儿急性腹泻病1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儿泻停颗粒联合双黄连粉针.结果 儿泻停颗粒联合双黄连粉针可显著缓解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泻停颗粒联合双黄连粉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显著.
-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定性分析双黄连粉针中化学成分及其药味归属
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法分析双黄连粉针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各化学成分的药味进行归属.采用C18柱,以甲醇-0.25%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紫外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同时在线检测,负离子扫描模式扫描,对每一组分峰进行质谱分析.通过质谱分析及文献对照,从双黄连粉针图谱中共准确推断43个峰的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出20个化合物,并对各化合物进行了药味归属.
关键词: 双黄连粉针 绿原酸 黄芩苷 连翘酯苷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
双黄连粉针与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在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感染时与头孢曲松钠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双黄连粉针100例,应用头孢曲松钠97例.分别用药约1疗程后,对比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双黄连粉针组总有效率89%,头孢曲松钠组总有效率88.6%;呼吸系统细菌转阴率双黄连粉针组为86.9%,头孢曲松钠组为83.3%;泌尿系统感染细菌转阴率双黄连粉针组为86.6%,头孢曲松钠组为85%.结论:两者的疗效、细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
双黄连粉针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的提取物制成,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常与青霉素类药物合用,广泛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效果显著.1992年2月,双黄连粉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医院急诊首批必备中成药.但是,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有关双黄连粉针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应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双黄连粉针临床安全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的临床安全应用.方法:通过对562例应用双黄连粉针静脉滴注患者进行分组临床观察,评价其安全性.A组选择无双黄连过敏史者180例给予常规剂量应用双黄连粉针,其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40~80滴.B组选择无任何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并排除年老体弱者382例给予常规剂量应用双黄连粉针,其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30~40滴.结果: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的临床安全性与病例的选择及静脉滴注速度密切相关.
-
双黄连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先锋霉素Ⅴ 50~100 mg/(kg·d)静脉滴注,必要时给予退热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双黄连粉针60 mg/(kg·d)治疗.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黄连粉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
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4例
双黄连粉针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我门诊部在临床上也经常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4例药物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
双黄连粉針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0例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见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2005年10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双黄连粉针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0例,并且以蒙脱石散治疗的60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双黄连粉针治疗呼吸系统感染160例观察
我院于1999~2001年使用双黄连粉针治疗呼吸系统感染160例,疗效可靠,报告如下.
-
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52例
使用双黄连粉针(由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国药准字号Z10940044,600mg/支)和利多卡因治疗52例早期带状疱疹患者,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13例中后期带状疱疹,均取得较好疗效,说明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