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耳科学》书讯
《内耳科学》耗时5年由丁大连、蒋涛等撰写,近80万字和300多幅图片,共29个章,以内耳研究为中心,融会贯通了众多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知识,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化学、神经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物理学,物理学、心理学、药理学、毒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除了介绍内耳基础解刨生理和形态学研究方法外,该书还专门介绍内耳组织体外培养方法、内耳胚胎发育、前庭生理及其研究方法、中枢听觉生理、内耳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研究、顺铂耳毒性和卡铂耳毒性研究、奥沙利铂耳毒性研究、、袢利尿剂引起的听觉损害、海仁酸及其耳毒性、百草枯的耳毒性作用和二甲亚砜的内耳损害等,是目前国内耳科学领域比较全面的专著之一。《内耳科学》因其翔实的研究资料和丰富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美国著名耳科学家美国布法罗大学听觉耳聋研究中心主任沙尔维教授对该书评价“内耳细胞死亡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介绍了许多与研究细胞凋亡或者细胞坏死的生物学基础有关的实用研究方法,并为解释老年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以及药物性耳聋所发生的内耳细胞死亡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
噪声性耳聋相关基因SNP的人群遗传相关研究进展
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病因复杂的职业性疾病.过去10年间有大量的易感相关研究尝试去寻找对人类NIHL起作用的基因.它是基于候选基因进行研究的,主要包括氧化应激基因群、内耳钾循环途径的基因、单基因遗传性耳聋基因和其他基因.到目前为止,有前景的研究是获得了两个编码钾离子循环通道的基因(KCNQ4和KCNE1)、过氧化氢酶基因(CAT)、原钙粘附蛋白基因(PCDH15),肌球蛋白基因(MYH14)和热激蛋白基因(HSP70).因为,它们在2个(波兰和瑞士)或者3个(波兰,瑞士和中国人)人群中复制,并且有足够的大样本检测并确定致病基因.如今,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方法的发展能够检测成百上千个线性排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这将使新的NIHL易感性基因鉴定成为可能.通过这些关联研究将促进遗传测试的发展,从而有助于保护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个体并展开个性化治疗.
-
补肾活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感音性神经性耳聋168例
1979年McCabe首先将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作为单独疾病提出,并论述其特点为进行性波动性听力改变,多为两侧性,体血清免疫异常,用免疫抑制剂有效.1994年9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的全国自身免疫内耳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议上,笔者报告了对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免疫学观察,受到重视并列入会议纪要.此次会议提出了供商榷和讨论的自身免疫性内耳病诊断标准.根据上述诊断标准拟定下列诊断标准作为本组病例诊断依据:1)快速进行性、波动性,双侧或单侧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2)可伴眩晕、耳鸣;3)病程数周,甚至数年;4)血清免疫学检查有改变;5)或伴有其他免疫疾病如关节炎、血管炎、桥本甲状腺炎、肾小球肾炎等;6)除外噪音性耳聋,突发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外伤耳聋, 遗传性耳聋,早老年耳聋;7)激素,环磷酰胺实验治疗有效.
-
怎样保护您的听力
避噪音如果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
-
保护听力五注意
晚辈大声地和自己说话却听不清,电视声音不知不觉就被自己调得很大……听力下降影响到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如何延缓或减轻老年性听力下降的发生呢?1.减少噪音接触.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
-
保护听力科学用耳
"从听力检测报告来看,你患的是噪音性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种".面对检测报告,大一学生小伟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他喜欢听音乐,尤其是摇滚乐,总是习惯把家里音箱的音量开得很大;平时走路、坐车、睡觉时,也总习惯戴着耳机听音乐,常常是在音乐声中一觉睡到天亮.而这些习惯,却成了导致他患上"噪音性耳聋"的祸首.
-
常见职业病防治科普知识(四)
职业性耳疾病噪音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性的听觉障碍.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到处都可以产生大量的噪音,由噪音所致的耳聋叫噪音性耳聋.如锻工、纺织工和一些叮当乱响的工种或作业,由于长时间受噪音刺激,而致使听力严重损害.这些多属于高强度噪音工作环境的作用,因此这种耳聋与职业有关.还有就是突然遭到巨大噪音和冲击波引起的耳聋(如爆破、开山、放炮声),叫做急性噪音聋也叫暴震聋.强烈空气冲击波可产生机械性损伤,震破鼓膜或引起内耳出血,听觉感受器损伤等.发生噪音性耳聋后,早出现的症状是耳鸣,常为高音调耳鸣;另一症状就是渐进性听力下降,可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噪音性耳聋一旦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因此预防是极为重要的,防治的首要措施是力求降低噪音的强度,装配隔音和消声设施,佩戴防声器,如耳塞、耳罩以减少噪音刺激.
-
高压氧加药物治疗急性声创伤致全聋一例
患者,男,36岁,因用铁锤砸钢板1 d,次日晨起时丧失听力入本院就诊.专科检查:双耳听力无,电测听双耳骨气导均在90 dB以下.诊断:(1)急性声创伤;(2)噪音性耳聋.治疗:常规静滴血管扩张药.液体滴完即刻将患者送入国产YYC08-1型单人高压氧舱治疗.15 min加压至0.2MPa,稳压40 min,6 min减至常压.患者出舱后即可听见大声说话.第2天复查电测听,听力曲线上升到正常范围,听力完全恢复.
-
倾听耳朵健康密语
护耳法则“60-60”生活中有些行为会对耳朵造成损害.如用耳机听音乐或长时间打电话、K歌都可能使你陷入无声危机.噪音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声音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性听觉障碍.噪音性耳聋一旦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一般人只要暴露在90分贝的噪音中,就会觉得刺耳(一般谈话声约60分贝).MP3随身听的音量可到120分贝,听1小时15分钟足以伤害听力.
-
过氧化氢酶基因389C>T多态位点在重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噪音性耳聋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基因外显子区第9外显子的同义突变位点389C> T(rs769217)多态性在重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噪音性耳聋的关联研究.方法 以中国重庆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志愿者225例,噪声接触者427例作为研究对象.噪音接触者根据接触噪声后是否出现噪音性听力丧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又分为非耳聋组,即NIHL(-)组(n=303)和耳聋组,即NIHL(+)组(n=124).采用上海天昊公司的专利技术iMLDRTM分型技术,分别检测各组CAT基因389 C>T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并比较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临床变量间的差异.结果 在研究人群中检测到CAT基因389C>T多态位点的3种基因型CC、CT和TT,2组人群的T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46,C等位基因频率为0.54,健康对照组和噪音接触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健康对照组与噪音接触组、健康对照组与NIHL(-)组间CAT基因389C>T多态位点的3种基因型(CC、CT和TT)和等位基因(C、T)频率分布均无显性差异(P>0.05);但健康对照组与NIHL(+)组及NIHL(-)组与NIHL(+)组间3种基因型(CC、CT和TT)和等位基因(C、T)频率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显性模型分析中即TT+CC vs C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389C>T位点(rs769217)与重庆汉族人群中NIHL遗传易感性有关联,在重庆汉族人群中可作为噪音性耳聋易感性的生物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