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听觉靶和非靶刺激序列听觉诱发相关电位与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李晓裔;邵西仓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人随增龄听觉诱发相关电位(AERPs)的变化特征,分析AERPs与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随增龄的认知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对健康成年人按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各30例进行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oddball模式)AERPS检测,测量Cz点记录的P50、N100和P2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Pz点记录的N200和P3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分析上述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3组组间反应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青年组(519.33±33.65)ms、中年组(521.52±39.81)ms和老年组(531.46±43.26) ms(F=1.89,P=0.107).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P50波幅增大[(2.03±0.31)μV比(1.83±0.23)μV,t=2.17,P=0.032],P300潜伏期延长[(343.17±30.70)ms比(323.54±24.56)ms,t=2.23,P=0.028],P300波幅降低[(13.88±3.15)μV比(15.62上2.12)μV,t=2.35,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P50波幅增大[(2.39±0.40)μV比(2.03±0.31)μV,t=4.73,P=0.000],N200潜伏期延长[(222.16±29.40)ms比(206.04±28.98)ms,t=2.12,P=0.039],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373.83±45.90) ms比(343.17±30.70)ms,t=5.12,P=0.000;(10.68±4.16) μV比(13.88±3.15)μV,t=4.9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波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所有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P50波幅、P300潜伏期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67、0.64,均P=0.000);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P50波幅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008 μV/年、0.012 μV/年和0.016 μV/年,P300潜伏期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917 ms/年、1.148 ms/年和1.715 ms/年. 结论 健康成年人AERPs的P50波幅和P300潜伏期与年龄相关,且随增龄P50波幅逐渐增高,P300潜伏期逐渐变长,在老年人中呈加速变化.

  • 节律性听觉刺激在脑卒中后步行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葛亚丽;张甜甜;张大华;钱龙;孙丽

    步行障碍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仍不能独立行走.患者出院后仍遗留有步态不对称以及步速减慢等问题,使得患者的跌倒风险增高,患者因顾虑安全而更加不敢独立行走以至不能完成社区步行.因此,步态康复被认为是脑卒中后康复的主要目标.节律性听觉刺激(rhythmic auditory stimulation,RAS)是改善卒中步态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本文旨在通过阐述节律性听觉刺激的作用机制及对卒中步态的影响,寻求对偏瘫患者有效的节律性听觉刺激治疗方法,使节律性听觉刺激不仅用于步态训练,也用于慢性脑卒中患者在任何环境中的步态实时评定.

  • 胎心率短期变异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

    作者:张珂;葛明珠;贺晶;焦玲洁;余平

    目的 探讨胎心率短期变异(short-term variation,STV)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338例,常规进行无应力试验和声振刺激试验,并进行STV与无应力试验及长期变异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中STV≤2.9 ms者8例、3.0~3.9 ms者90例、4.0~4.9 ms者90例共188例为研究组,STV≥5.0 ms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STV≤2.9 ms和STV为3.0~3.9 ms的孕妇不良围产儿结局分别为8/8和54.4%(49/90),羊水过少分别为7/8和52.2%(47/90),脐带异常分别为8/8和53.3%(48/90),明显高于STV为4.0~4.9 ms的32.2%(29/90)、16.7%(15/90)、20.0%(18/90)和对照组的25.3%(38/150)、10.0%(15/150)、11.3%(17/15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无应力试验和长期变异基线O型发生率在STV≤2.9 ms者和3.0~3.9 ms者分别为8/8、88.9%(80/90)、8/8、91.1%(82/90),明显高于STV为4.0~4.9 ms者和对照组的64.4%(58/90)、31.1%(28/90)、66.7%(60/90)和21.3%(32/9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STV与声振刺激试验后的无应力试验结果及长期变异有良好的相关性;STV<4.0 ms与胎儿缺氧等不良围产儿结局有关.

  • 新生儿听觉认知脑电功率及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

    作者:张琴芬;屠文娟;李红新;程其蕊;董选

    目的 探讨不同日龄新生儿认知发展特征. 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入住常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相对正常足月患儿中随机选择不同日龄的新生儿62例,采用听觉Oddball范式记录脑电图及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比较不同日龄(1~10 d、11~20 d和21~28 d)新生儿认知脑电δ功率和ERP N2波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新生儿静息及认知状态下δ功率比较:日龄11~20 d组和日龄21~28 d组新生儿认知δ功率分别为(268.22±132.09)和(236.01±97.40)μV2,明显高于同日龄静息8功率[分别为(175.80±80.80)和(178.78±104.74)μV2,t值分别为2.539和2.845,P值分别为0.020和0.010].(2)不同日龄新生儿认知δ功率比较:新生儿认知δ功率在日龄11~20 d组和21~28 d组分别为(268.22±132.09)和(236.01±97.40)μV2,均高于日龄1~10 d组[(116.70±56.70) μV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检验,P值均<0.05).(3)不同日龄新生儿ERP N2波面积比较:日龄1~10 d组新生儿ERP呈现多个波峰的低平复合波,在日龄11~20 d组和21~28 d组可见N2渐呈波形规整、高耸的趋势,并渐趋为单波,波形逐渐成熟.日龄11~20 d组和21~28 d组N2波面积分别为(6 435.08±2 212.34)和(6 536.75±1 969.86) ms·μV,高于日龄1~10 d组[(4 230.04±1 550.55) ms· 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检验,P值均<0.05).结论 新生儿认知能力随日龄增强,尤其是日龄11~20 d可能为认知发展较迅速的时期.

  • 足月胎儿对声音刺激和声振刺激反应的研究

    作者:叶海慧;谢幸;王正平

    目的通过观察声音刺激引起胎儿的胎动和胎心率的反应及其特点,探索声音刺激能否替代声振刺激及适宜的声强.方法选择2002年4月至2003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的正常足月孕妇94例.将孕妇分为5组,分别接受95、100、105、110、115 dB不同强度的声音刺激,观察胎儿的胎动和胎心率反应,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声振刺激对照.结果(1)95、100、105、110、115 dB声音和声振刺激引起胎动的比例分别为15%、89%、83%、83%、95%、99%,其中100、105、110、115dB声音和声振刺激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声振刺激引起的胎动强度显著强于115 dB声音.(2)100、105、110、115 dB声音引起胎心率上升≥15 bpm的比例分别为39%、61%、56%、85%.声振刺激总的引起胎心率上升≥15 bpm的比例为92%,显著高于100、105、110 dB声音,和115 dB声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五组中声振刺激总的引起胎心率上升的峰值为23bpm,显著高于100、105、110 dB声音,而与115dB声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声振刺激较115dB声音刺激引起胎儿更长时间的胎心率过速(42.5 s和5 s,P=0.011)和更长时间的胎动(270 s和100 s,P=0.000).结论115 dB声音刺激可以引起胎儿有效的胎动和胎心率上升,并避免出现胎儿过度惊吓、胎心率过速和胎动过多,提示在联合NST时,115 dB的声音刺激可以替代声振刺激作为胎儿唤醒仪.

  • 早产儿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波形特点及发育变化

    作者:李志华;陈超;蒋泽栋

    目的 研究早产儿大长度序列(maximum length sequence,MLS)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波形特点和发育规律及其与声刺激速率的相关关系.方法 排除听力及脑损伤危险因素的相对正常早产儿89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时间为生后3~7 d及纠正胎龄37~42周,对照组正常足月儿38例,检测时间为生后3~7 d.声刺激速率为91、227、455次/s,观察指标为Ⅰ、Ⅲ、Ⅴ波的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及Ⅰ、Ⅲ、Ⅴ波振幅.结果 早产儿MLS BAEP以Ⅰ、Ⅲ、Ⅴ波分化发育较清晰,各波的潜伏期、峰间期和振幅都与声刺激速率相关.常规及MLS BAEP在各声刺激速率时,波形的潜伏期和峰间期都与胎龄呈正相关,与振幅呈负相关.声刺激速率为21次/s时,早产儿Ⅰ波、Ⅴ波潜伏期分别为(2.43±0.23)ms和(7.36±0.27)ms较足月儿长;声刺激速率为91、227次/s时,早产儿组Ⅰ-Ⅲ峰间期相对足月儿组有所缩短而Ⅲ-Ⅴ峰间期相对延长(P<0.05),在455次/s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 MLS BAEP可以用于早产儿脑干听觉功能检测,91、227和455次/s是早产儿较适宜的声刺激速率.MLS BAEP通过提高声刺激速率,加大神经元负荷,有助于提高诊断价值.

  • 窒息早产儿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志华;陈超;蒋泽栋;姚明珠

    目的 研究围产期窒息缺氧对早产儿脑干听觉功能的影响,分析能够早期反映脑干听觉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以及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maximum length sequence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MLS BAEP)是否较常规法对脑干听觉功能异常的检出具有优越性. 方法窒息早产儿组:胎龄29~33<'+6>"周有围产期窒息缺氧病史的早产儿51例.对照组:正常早产儿47例,正常足月儿38例.MLS BAEP检测时间分别为生后3~7 d、纠正胎龄37~42周、3个月.常规法声刺激速率为21次/s,MLS声刺激速率为91、227和455次/s,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Ⅰ、Ⅲ、Ⅴ波潜伏期和振幅,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的差异. 结果生后3~7 d,窒息早产儿较正常早产儿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Ⅲ、Ⅲ-Ⅴ和Ⅰ-Ⅴ峰问期延长,Ⅴ波振幅降低(P<0.05).声刺激速率为455次/s时,窒息早产儿组Ⅲ波潜伏期为(6.64±0.58)ms,V波潜伏期为(10.57±0.93)ms Ⅰ-Ⅲ峰间期为(3.69±0.55)ms,Ⅲ-Ⅴ峰间期为(3.93±0.53)ms,Ⅰ-Ⅴ峰间期为(7.60±0.73)ms,明显低于正常早产儿.纠正胎龄足月时窒息早产儿组Ⅰ-Ⅲ峰间期已恢复正常,但Ⅴ波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期仍相对延长且Ⅴ波振幅减低(P<0.01).在纠正年龄3个月时窒息早产儿组常规BAEP与足月儿组的差异已不明显,仅在较高声刺激速率时仍有部分参数异常. 结论围产期窒息缺氧可以对早产儿BAEP造成影响,但随早产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恢复.脑干听觉通路的近中枢部位对缺氧损伤易感,波形变化出现早,恢复慢.Ⅴ波潜伏期和振幅、Ⅲ-Ⅴ和Ⅰ-Ⅴ峰间期可作为判断早产儿缺氧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MLS BAEP通过提高声刺激速率,可以提高诊断价值.

  • 感觉刺激疗法在昏迷促醒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孙奉辉;李淑娟;秦伟;郭素良;胡文立

    感觉刺激疗法(sensory stimulation program,SSP)是应用一种或多种的感觉刺激,来促进昏迷患者苏醒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听觉刺激、视觉刺激、嗅觉刺激、味觉刺激、触觉刺激和体位刺激等,目前多用于外伤性昏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本文旨在评述SSP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提供更为确切有效的信息.

    关键词: 昏迷 声刺激 苏醒
  • 声诱发的镫骨肌反射阈确定人工耳蜗植入者大舒适阈

    作者:张杰;文真;高景娥;朱爱梅;张庆泉

    目的 研究经人工耳蜗引出的声诱发的镫骨肌反射阈确定人工耳蜗植入者开机状态下的大舒适阈值.方法 选择11例Nucleus CI24型人工耳蜗植入者,其中4例为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例共同腔内耳畸形,这5例内耳畸形的患者神经反应遥测值(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阈值很高或几乎测不出.分别测试其激活状态下C值的平均值(real-MCL)水平和声诱发(白噪声,110dB)的镫骨肌反射阈(acoust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ASRT)(单位:电流级CL).结果 real-MCL与ASRT值(CL)有很好的一致性,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开机的初期ASRT值随real-MCL值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声诱发的镫骨肌反射阈能较好的反映激活状态下患者的大舒适阈值,该方法操作较其他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可尝试用于确定小儿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大舒适阈.

  • 两种声刺激经眼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比较

    作者:许华;鲍晓林;郭家亮

    目的 评价两种经眼外肌引出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名听力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分别用tone-burst声和click声刺激,并分别进行单耳给声,对侧记录经眼外肌连接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s)检查.结果 tone-burst声波形引出率为96.7%(29/30),click声刺激的波形引出率为100% (30/30).将已经引出的波形进行对比tone-burst声和click声的阈值、振幅和潜伏期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认为两种声音刺激进行oVEMPs检查有着各自的特点,提醒临床应用时要全面分析和总结,以确保检查结果客观准确.

  •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潜伏期特性分析

    作者:符秋养;梁勇;苏园园;王涛

    目的 探讨不同刺激强度下健康成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千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speech-ABR)的潜伏期特性及其在脑干神经元编码言语信息中的意义.方法 记录32例健康成人32耳在4种刺激强度(20、40、60、80 dB SPL)、11.1次/S速率下的speech-ABR,分析不同强度条件下speech-ABR的潜伏期和相关性.结果 speech-ABR由一系列主波组成,分为起始部分(包括V和A波)、过渡部分(C波)、频率跟随部分(D-E-F波)和终止部分(O波).随着强度的降低,各主波潜伏期逐渐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度降低20 dB SPL级差时,潜伏期的平均延长值表现为V、A、C、O波接近,D、E、F波接近.不同强度下,V-A-C波潜伏期之间、D-E波潜伏期、E-F波潜伏期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相关系数大于0.40,其中V-A波潜伏期的相关系数大于0.80;强度降低时,潜伏期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的主波逐渐增多.结论 健康成人speech-ABR各主波的潜伏期随着刺激强度降低而显著延长:起始反应和频率跟随反应的潜伏期及其显著相关性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言语强度降低时,speech-ABR主波潜伏期的显著延长以及主波潜伏期间相关性的改变可能与言语的不易被识别有关.

  • 正常志愿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戴巧妹;贺军娜;刘晓培;赵彩芸;李爱英;宋建伟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指用高强度声波刺激一侧球囊时在紧张的胸锁乳突肌上记录到的肌源性电位。VEMP反映人前庭-颈反射通路的功能,是一种客观无创的电生理检查方法。VEMP分为前庭诱发的颈部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前庭诱发的眼部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两种。VEMP对前庭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判断VEMP异常的一些指标,国内和国际上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北京首大耳鼻喉医院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测室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对96名正常志愿者进行cVEMP测试,建立本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为今后研究眩晕相关疾病奠定实验基础。

  • 正常成年人言语声刺激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

    作者:赵晖;陈鱼;王巍;陈太生;梁瑞敏;陈晨;张静平;林鹏

    目的:探讨听力正常成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o speech sounds, s-ABR)各波的电生理特性。方法以40 ms时程复合语音/da/为刺激声,诱发40名母语为汉语的健听成人(男性20名,女性20名)的s-ABR,分析s-ABR各波的引出率,潜伏期与受试者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S-ABR引出的7个反应波形中,女性受试者V、A波潜伏期较男性短(V波t=-3.601, P=0.001;A波t=-2.829,P=0.007),其余各波潜伏期受性别影响小;各波潜伏期受年龄影响较小;各波振幅受性别及年龄影响较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ABR各波稳定性较好,是研究听觉言语处理机制的良好工具。

  • 人听皮层功能和重组的神经磁学研究

    作者:徐进;刘铤;汪若峰

    我们对人脑感觉过程的目前理解,大部分是从研究感觉损害的病人中获得的.过去听觉研究着重集中于听功能障碍的外周机制上,并导致过度使用仅利于测试传输功能的简单声刺激,但不适合理解复杂听刺激或刺激序列的觉察.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是一种研究人脑如何加工和储存听信息的无创方法.建立在"简单"声刺激下对听皮层动态范围理解的长期基础工作,现已允许使用复杂、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声刺激并应用于临床.

  • 211电刺激下听神经兴奋性研究

    作者:刘爱国;王正敏

    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电刺激听神经兴奋性研究进展,阐述了电刺激与声刺激听神经兴奋性的异同,电刺激下影响听神经兴奋性因素和电刺激对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 前庭诱发肌电位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叶意;蒋涛

    前庭诱发肌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VEMPs)是由强声刺激在收缩的胸锁乳突肌表面记录到的短潜伏期双向(p13-n23)肌电图(EMG).目前有人将其译成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但我们认为,前庭诱发肌电位的译法更符合中文习惯,也与其它电生理测试方法的译法一致.VEMPs可用于测试前庭一颈肌反射通路.目前,对VEMPs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临床应用的各个参数的设置也有了更多的比较和研究,VEMPs被证明是临床用于评价前庭功能的可靠的电生理测试手段.本文将对前庭诱发肌电位的原理,尤其是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一介绍.

  • 感音神经性耳鸣的治疗

    作者:胡岢

    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指并非由同时施加的声刺激所引起的声音感觉,其中大部分属感音神经性耳鸣,少部分是血管性耳鸣、肌源性耳鸣和中耳机械性耳鸣等.现仅就感音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治疗问题谈谈个人意见.在实施这些治疗方案之前一定要排除外科情况.

  • 年龄因素对气导声刺激诱发的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影响

    作者:张青;许信达;牛晓蓉;胡娟;陈彦飞;许珉

    目的 了解年龄增长对正常人气导声刺激(air conducted sound,ACS)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oVEMP)和颈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同年龄段健康人97名(194耳)作为研究对象,男41名(82耳),女56名(112耳);年龄4~ 83岁,平均(45.7±19.3)岁,分为≤10岁,11 ~30岁,31~50岁,51 ~70岁,>70岁组共5个年龄段(年龄以周岁计).以气导短纯音为刺激声,分别进行气导声刺激诱发的oVEMP和cVEMP检测,进行各年龄段波形参数计算和年龄组间的对比.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组健康人oVEMP和cVEMP总体引出率分别为72.70%和85.05%.随着年龄增长,无论oVEMP还是cVEMP,均表现出引出率下降、阈值增高和振幅减低的特点.> 70岁年龄组健康人oVEMP引出率低至15.00% (3/20),cVEMP引出率低至45.00% (9/20).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健康人前庭耳石器反射通路表现出机能下降的趋势.由于气导声刺激诱发的oVEMP和cVEMP在70岁以上年龄组引出率过低,其在高龄人群前庭疾病检测中的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 健康青年人失匹配负波的提取及刺激偏差对波形的影响

    作者:陈琢;王宁宇;李金兰;辛忠海;温晓慧

    目的 研究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波形提取的相关因素及刺激偏差对波形的影响,获得一套实验室标准值.方法 以oddBall序列给予21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短纯音刺激,分为频率偏差刺激和强度偏差刺激两组,每组中又包含3个刺激系列,共6个小组.用偏差刺激引出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减去标准刺激引出的ERP即得到MMN波形.记录各组潜伏期与波幅并两两比较,分析听刺激偏差程度对MMN的影响.结果 本实验诱发出了健康青年人的MMN波形,并获得了潜伏期与波幅的正常值.频率偏差组中,频率差异为2 kHz时的MMN潜伏期[(155.81±29.08)ms]与频率差异为1 kHz时[(182.89±45.85)ms,(183.32±43.33)ms]相比,明显缩短(P值均<0.05);差异程度相同时,改变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频率的绝对值,MMN潜伏期没有明显变化;各小组间MMN的波幅[(3.85±2.22)、(2.90±2.05)、(2.66±2.12)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强度偏差组中,强度差异为加dB时MMN潜伏期[(157.04±34.87)ms]与强度差异为10 dB时[(184.46±38.05)ms,(186.24±42.36)ms]相比,明显缩短(P值均<0.05);差异程度相同时,改变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强度的绝对值,MMN潜伏期没有明显变化;其中只有组4和组6的MMN波幅[(3.41±1.64)μV,(2.37±1.47)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的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MN只与刺激差异程度有关,与受试者的注意无关,属于认知功能的产物,能够客观地反映大脑探测刺激特征变化的能力.

  •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电位豚鼠的内耳铺片研究

    作者:黄文钦;李治美;徐丽;农东晓;唐安洲;覃焕桦;杨甜

    目的 在耳毒性损伤的豚鼠模型上诱发声诱发短潜伏期负电位( 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通过内耳铺片观察ASNR豚鼠的基底膜球囊、椭圆囊及半规管壶腹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验证豚鼠ASNR的责任终器.方法 将45只健康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15只(30耳),药物致聋组30只(60耳).致聋组给药(硫酸卡那霉素+利尿酸)致聋7~10d后,行听觉脑干反应(ABR)测试,根据ASNR引出情况进一步分为ASNR组和非ASNR组.三组豚鼠断头取颞骨,解剖显微镜下取出基底膜、球囊斑、椭圆囊斑和壶腹嵴,通过显微镜观察毛细胞数目和形态变化.结果 致聋组有27只动物(54耳)完成测试,其中45耳达到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9耳引出ASNR(35.2%),阈值为110~125 dBSPL,平均阈值(121.7±4.5)dBSPL,潜伏期1.80~2.08 ns,平均潜伏期(1.93±0.07)ms.铺片观察显示,基底膜、球囊、随圆囊、壶腹嵴毛细胞密度按正常对照组、ASNR组、非ASNR组依次减低,毛细胞损伤程度依次加重.ASNR组球囊微纹区、周边区毛细胞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各组的相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豚鼠ASNR的责任终器是球囊,而不依赖于耳蜗、椭圆囊及半规管功能.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