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足由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引起的以角膜基质层多灶性浸润为主的炎性病变.1965年Turner和Stinsont[1]报道了第1例NTM角膜炎,此后相关病例报道不断增多.随着角膜屈光手术,尤其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o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普遍开展,NTM角膜炎呈现出集中发生的趋势.目前NTM已成为LASIK术后角膜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53%)[2].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常不能及时确诊,延误治疗,所以眼科医师应对其密切关注.
-
军人LASIK术后450例视觉质量分析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以其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被认为是目前有发展前景的角膜屈光手术[1].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随访观察,对军人LASIK(术后450例进行了视觉质量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
军事训练伤致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移位3例
1 病例报告例1 患者男,21岁.因训练伤后右眼痛疼、异物感、视物不清10天就诊.曾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入伍前及术后视力均1.0.眼科检查:右眼视力50 cm 指数,左眼视力1.0,右眼混合充血,角膜瓣浑浊、水肿,广泛皱折,由颞侧向鼻侧堆积,基质层可见点状沙石异物,房水闪辉强阳性.诊断:(1)右眼钝伤性角膜瓣移位;(2)右眼角膜异物;(3)双眼 LASIK 术后.
-
LASIK术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7年后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对超高度近视眼患者,应用分区切削模式进行LASIK手术治疗7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84眼曾于2004年在本科行分区切削治疗的(分2~3区,切削光区直径5.0~6.5mm)超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回访,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形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佳矫正视力均等于或超过术前,裸眼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等于术前矫正视力的患者达29眼,占34.5%;无圆锥角膜发生.出现屈光回退的达44眼占52%,大屈光回退度达-5.00D,5眼别曾于术后6个月行二次增效手术.角膜层间异物存留4眼,占4.7%,已吸收,局部浑浊,自觉有眩光暗视力下降现象的44眼占48%,但患者表示基本能够接受,对生活、工作基本无明显影响.结论 LASIK术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它具有安全性好,手术效果满意,远期疗效肯定等优点,是超高度近视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眼底三面镜检查及处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少,被认为是目前有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1],但是LASIK手术后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因此在行LASIK术前应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及时处理有潜在危险的眼底并发症,从而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我院眼科对LASIK术前所有患者常规三面镜检查眼底,对眼底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对所有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区均予及时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在LASIK术后治疗和预防屈光回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在LASIK术后治疗和预防屈光回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LASIK术后有屈光回退的近视眼患者60例(10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52眼)和对照组30例(48眼).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对其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等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术后在采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即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1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眼压测定和验光视力检查以比较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眼观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眼压下降以及屈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LASIK术后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能有效降低近视的屈光度,是预防术后屈光回退的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LASIK术 屈光回退 临床研究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紧急状况处理三例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的快节奏,更多患者愿意接受舒适且恢复较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来治疗近视眼.因为LASIK术后角膜的愈合是相对较稳定的[1],所以术中制作带蒂板层角膜瓣的成功与否就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对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行LASIK手术制瓣过程中出现紧急状况的3例患者的处理予以介绍.
-
心理干预对LASIK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LASIK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80例本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近视眼LASIK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评分.结果 实验组焦虑评分为(39.6±8.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近视眼LASIK术患者的焦虑状况,降低其焦虑评分.
-
飞秒激光与机械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观察
目的 研究飞秒激光与机械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LASIK术治疗的患者,将30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150例每组.实施机械角膜刀制瓣(对照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观察组).对比两组行LASIK术患者的裸眼视力和角膜瓣厚度.结果 观察组行LASIK术患者的裸眼视力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角膜瓣厚度,观察组更薄(P<0.05).结论 飞秒激光与机械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的裸眼视力相近,但飞秒激光更有利于角膜瓣的制作,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
-
LASIK术前行视网膜氩蓝绿激光光凝治疗的护理要点总结
目的 研究对接受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手术患者提供术前视网膜氩蓝绿激光光凝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2~12月间收治58例LASIK术前行视网膜氩蓝绿激光光凝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一般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为一般组患者提供常规手术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总结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焦虑评分、总结手术治疗有效率.结果 一般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65.5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1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一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38%,观察组为13.7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结果低于一般组(P<0.05).一般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治疗有效率为75.86%,观察组有效率为93.1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 通过对接受LASIK手术患者术前实施视网膜氩蓝绿激光光凝治疗期间,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均表示对临床护理工作感到满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情绪得到良好改善、治疗有效率较高.
-
LASIK术后27个月角膜瓣移位1例
患者男性,21岁.因右眼打球时手指戳伤后疼痛伴视力下降1天于2011年11月20日就诊.查:Vos:0.2,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充血,水肿,鼻侧角膜瓣皱折移位,边界清楚,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灵敏.追问病史,患者于2010年8月11日行双眼LASIK术,诊断为角膜瓣皱褶移位.即予平衡盐溶液500ml加入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角膜瓣,其基质面用平衡液浸泡30秒钟,将皱褶移位的瓣膜仔细复位.
-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21例高度近视患者(38眼),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泪膜破裂时间等,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术后观察术眼裸眼视力,屈光状态,干眼和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1d≥0.8 27眼(71.05%),术后1周≥0.8 32眼(84.21%),术后1个月≥0.8 36眼(94.73%),术后3个月≥0.8 37眼(97.37%).术后1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31眼(81.58%);术后3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33眼(86.84%).术后1个月干眼8眼(21.05%),术后3个月干眼1眼(2.63%).干眼症状1例(2.63%),球结膜下出血2例(5.26%),经随访用药,均缓解,未影响视力,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预防和护理干预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不易发生角膜瓣移位.角膜瓣一旦发生移位,须立即处理,否则后果严重.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2例角膜瓣移位患者,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4年10月-2010年7月,共行LASIK手术3 066眼,其中发生角膜瓣移位2例,男、女各1例(术后第1天和第30天发生)伴有少许层间异物,经及时处理,无并发症发生.
-
护理干预对LASIK术后慢性眼干燥症病人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开展为广泛的角膜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可能影响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结果导致术后慢性眼干燥症的情况相当普遍.慢性眼干燥症病人多伴有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刺痛和畏光等不适症状及不同程度视功能减退,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1].多数病人阅读或使用视屏终端存在困难,娱乐和社会交往被迫减少,精神和总体健康状况下降[2].因此,对眼干燥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关注应成为眼干燥症防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LASIK术后角膜异物剔除术1例
2011年1月我院五官科门诊收治1例LASIK术后半年角膜金属异物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35岁,以右眼疼痛、畏光、流泪2天为主诉于2011年1月来我院五官科就诊.半年前患者曾做过矫正近视的LASIK,术后视力1.0;2天前出现角膜刺激症状及视物模糊,眼科检查示右眼角膜中央金属异物及锈环附着在角膜中央瞳孔区,视力0.8.
-
LASIK术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一例
患者女,32岁.2007年5月24日首诊.双眼视力下降19年,配戴框架眼镜15年,隐形眼镜4年,无其它眼部及全身病史.视力:右眼0.12,左眼0.12,散瞳验光:右眼-675DS/-0.175DC ×155°左眼-7.25DS/-0.25DC×140°.眼压:右眼133mmHg,左眼14.0mmHg.裂隙灯检查:眼前节正常,眼底:视乳头边界清,色红,黄斑中心凹反射(+),血管走行、比例正常,角膜地形图、OrbscanⅡ正常,角膜厚度:右眼545μm,左眼540μm.诊断:双眼高度近视.
-
百力特治疗重症弥漫性层间角膜炎二例
1998年Smith等[1]首次报道LANK术后早期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发生LASIK术后DLKⅣ期2例,报告如下.例1女,24岁,叙利亚籍.双眼近视,2006年12月3日双眼同时行LASIK手术.术后1d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1.2,结膜无充血,裂隙灯显微镜下见:两眼上皮修复角膜瓣对位良好,层间周边可见棕色颗粒样沉淀,右眼累及中央区,Tynd(一).
-
LASIK术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25岁.因双眼近视6年就诊.视力:右眼裸眼视力0.1,矫正视力1.2,左眼裸眼视力0.2,矫正视力1.2.主觉验光:右眼:-4.00/-0.5×15=1.2,左眼:-3.501-0.50×10=1.2.双眼眼压正常,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瞳孔等圆等大,光反射灵敏.眼底:生理凹陷未见扩大,余正常.于2008年2月29日行双眼Q-LASIK术,术中顺利,术后常规应用氟美瞳眼液每天4次,逐周递减1次,共用药1个月.术后第1天、3天、10天和30天常规检查视力(双眼)1.2,右眼眼压10mmHg,左眼眼压9mmHg(气压式非接触眼压计),球结膜无充血,角膜瓣愈合好,角膜透明,未见角膜后壁沉着物,房水闪光阴性,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2008年9月就诊,患者自诉左眼不适,视物不清,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8,眼压右眼10mmHg,左眼19mmHg,左眼球结膜轻度睫状充血,角膜轻度水肿,角膜后见数个灰白色KP沉着,房闪光弱阳性,少量浮游物,前房轴深>2.5CT,周边>1.0CT,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射存在,晶体、玻璃体透明.
-
LASIK术后9年角膜瓣挫裂伤延迟愈合一例
患者男,40岁.右眼LASIK术后9年,被木棒打伤1月于2009年12月21日来院就诊.患者一月前右眼被木棒击伤,因右眼疼痛,流泪不止,视物模糊,在外院诊断"角膜炎,真菌性角膜溃疡",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氟康唑,那他霉素滴眼液抗感染治疗一月未见好转来我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1.0,右眼混合充血(++),角膜可见错位的LASIK手术角膜瓣,颞下方角膜瓣边缘皱褶隆起,瓣下可见大片上皮植入,延伸至瞳孔区,近中央颞下方角膜瓣可见一竖圆形溃疡,约3 mm×4 mm大小,溃疡呈瓷白色,表面可见坏死组织堆积,内眼无明显异常,左眼未见异常.右眼角膜溃疡刮片未见真菌菌丝,培养阴性,诊断:右眼LASIK术后角膜瓣挫裂伤(延迟愈合).遂予角膜接触镜覆盖,典必殊眼液滴眼4次/d,两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停用典必殊眼液,继续予角膜接触镜覆盖治疗两周后复诊,患者右眼视力0.6,混合充血减退,角膜溃疡明显消退,可见原溃疡处角膜瓣变薄,上皮完整,瓣下仍可见上皮植入,但较前无进展,取角膜接触镜后视力维持在0.6,无眼部特殊不适.
-
LASIK术后泪膜、眼表早期改变对屈光回退的影响
目的:研究LASIK术后早期泪膜及眼表变化对屈光回退的影响.方法:47例(92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观察术前,术后1天,1周,2周,1月,3月,患者的干眼症状,测量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荧光素染色(Fl),眼表规则指数(SRI),不对称指数(SAI),残留屈光度.分组:是否出现屈光度回退分为屈光回退组和无屈光回退组,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SIK术后1-3月18%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屈光回退,与术前泪液分泌量减少、术后3月F1增加、术后2周、1月、3月的SRI的增加及术后1周SAI的增加密切相关(P<0.05).结论:LASIK术后泪膜及眼表的变化与术后屈光回退密切相关.